消费者权益保护
搜索文档
拒餐厅“投喂”预制菜 消费者盼餐饮“于东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8:09
预制菜的定义与分类 - 预制菜被定义为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为原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2] - 预制菜可分为四大类:即配食品(如净菜)、即烹食品(如调味牛排)、即热食品(如速冻水饺)和即食食品(如罐头)[3] - 官方定义远窄于大众理解的包含即配、即烹、即热、即食的广义概念,这种认知差异是争议来源之一[6] 预制菜的产业价值与现状 - 预制菜能够解决餐饮标准化问题,并应对高租金、高人力成本等连锁餐饮发展痛点[5] - 预制菜对产业端是降本增效的工具,可加快出菜速度,并对振兴乡村经济、提升食品产业链和食品安全闭环有积极作用[6] - 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6173亿元,同比增长27.3%,A股预制菜板块有3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5000亿元[7] - 预制菜产业在国内正蓬勃发展,成为链接农业和餐饮业的重要环节[7] 消费者认知与接受度 - 消费者并非绝对抵制预制菜,主要不满在于去餐厅吃现炒菜时被“隐性投喂”预制菜[1][9] -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与消费场景高度相关,连锁快餐店接受度超50%,而高档餐厅接受度仅为8.8%[8] - 消费者期待餐饮行业出现透明负责、能平衡产业效率与消费体验的“于东来”式人物[1] - 争议核心并非技术本身,而在于监管、标准缺失以及信息不透明引发的消费者抵触情绪[9]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当前首要挑战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餐馆使用预制菜应进行明示和告知[11] - 推动行业发展需要多措并举:国家层面立法保障知情权、权威机构进行知识普及、龙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快建立全链条标准体系[11]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征求意见,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12] - 行业未来是“金字塔”结构,顶端留存匠心手工菜,基底依托食品工业体系,关键在于驾驭技术、健全规则,使便利与温度互补[13]
众安保险开展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发布《2025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
经济观察网· 2025-09-15 20:37
金融教育宣传活动 - 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至21日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主题为"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1] - 组建专业"金融知识宣讲团"走进商圈和社区 开展"风险提示上门送"和"金融知识小课堂"等活动 [1] - 与上海外滩街道山北小区、宝兴居民区等社区合作举办公益集市和为民服务日互动活动 [1] 全渠道宣传覆盖 - 整合官方网站 APP 微信 小红书 抖音等全平台资源打造专题内容 [1] - 通过挂机短信 在线客服入口提示 有奖问答等形式将风险提示融入客户服务全流程 [1] - 采用"社区网格化"传播方式向居民传递理性投资理念和防诈骗知识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成果 - 发布《2025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 以"守护消费者权益"为核心工作 [1] - 通过机制创新与科技赋能双轨驱动 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全面提升 [1] 数字化服务升级 - 全面升级在线客服体验 打造"懂你所需 操作便捷"的服务平台 [2] - 官方小程序"众安服务大厅"为老年客户提供语音转文字 老年简化放大版界面 一键唤起热线等贴心功能 [2] - 解决老年客户使用困难 保障便捷获取服务 [2] 战略发展定位 - 以金融教育宣传周为契机持续筑牢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2] - 借助科技赋能与服务创新将金融知识普及融入更多生活场景 [2] - 助力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愿景 [2]
多维发力筑牢消费者权益,“金融教育宣传周”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0:08
随后,交通银行行长张宝江代表金融机构发言,他介绍道,目前交行已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 流程消保工作管理格局,并深耕数智辅助,在交行消保管理系统中深化AI技术应用,推动投诉处理提 质增效。今年上半年,交行通过各类金融教育活动触达消费者超6.5亿人次。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 周"活动期间,交行还将在全国28个省市的73个景区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活动,推动金融教育宣传与 提振文旅消费协同共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金融监管总局获悉,此次"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内容聚焦四大方面:一是开展规 范营销行为、强化适当性管理方面政策宣传;二是提示提醒防范互联网贷款乱象、金融领域"黑灰产"侵 害;三是展现金融为民办实事的亮点举措;四是加强反诈宣传,弘扬诚信文化。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各地金融管理部门、各类金融机构也正积极参与2025年"金融 教育宣传周"活动。 上海金融监管局表示,将指导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牵头辖内金融机构开展"风险 提示送上门"活动,通过多渠道、多样式、多层次的教育宣传活动,将金融知识和反诈防非常识送到家 家户户,做到上海街道乡镇全覆盖。 天津金融监管局牵头组织各 ...
中国人寿2025金融教育宣传周启幕:构建立体活动矩阵,守护金融消费安全
齐鲁晚报· 2025-09-15 15:51
活动背景与主题 -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监会联合开展为期一周的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主题为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 [1] - 活动聚焦金融知识普及 帮助消费者理性选择金融产品并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侵害 [1] 公司参与形式 - 中国人寿推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模式 策划四大主题活动包括消保能量加油站和风险提示送上门 [1] - 公司通过客户服务中心打造消保教育宣传基地 设置知识科普趣味游戏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2] - 组织团队进入街道社区开展宣传 推进进社区 进农村 进企业 进校园 进商圈的五进入行动 [3] - 通过官微相约星期二常态化知识问答活动形成立体宣传矩阵 [3] 专项风险教育 - 发起向非法中介说NO短视频展播活动 揭示非法代理退保等金融黑灰产模式与危害 [4] - 结合地域特点和客户特征以案例警示形式帮助消费者识别陷阱 [4] - 普及95519客户服务专线 寿险APP 小程序等正规维权渠道 [4] 服务实践与理念 - 围绕惠企服务 助老适老 助残保障三大方向推动金融教育与服务实践融合 [5] - 提供简捷 品质 温暖的国寿好服务 增强群众对金融体系的信任感 [5] - 坚持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与为民办实事实践深度融合 [5][6] - 持续打磨听得懂 用得上 记得住的金融知识传播内容 [6]
昆仑健康保险启动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助力提升全民金融素养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15:26
活动概况 - 昆仑健康保险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启动"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1] - 活动主题为"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口号为"诚信守护,健康同行" [1][3] - 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宣传方式优化金融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1] 战略定位与政策响应 - 公司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置于经营核心位置,精准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署 [3] - 活动着力帮助消费者理性选择金融产品,远离非法金融与诈骗侵害 [3] - 公司推动教育宣传向基层延伸,促进金融知识"下乡入户",提升服务覆盖面和普惠性 [3] 宣传渠道与活动形式 - 线上依托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官微全新设立集成保险知识、风险提示等功能的"消保专区" [4] - 线下组织宣传教育小队进入学校、养老社区、县域集市等人流密集区域 [4] - 线下活动形式包括"非遗手作+金融问答"、"家庭保单解读宣讲"、"金融知识书法创作"、"套圈学金融"等趣味活动 [4] 重点服务人群与举措 - 活动特别关注"老少新"等群体的实际需求 [5] - 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员工入户协助日常生活 [5] - 开设"金融宣教周绿色通道",于服务网点为老年人及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咨询协助 [5] - 联合多地村委会开展公益防蚊消杀与物资捐赠 [5] 长效教育机制与工具 - 活动期间正式发布《金融教育宣传手册》,系统梳理投保、理赔全流程知识及风险防范指南 [6] - 公司将持续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创新宣传形式与服务模式 [6] - 公司致力于扎实推进金融知识普及,为构建和谐健康的金融环境而努力 [6]
“开锁刺客”乱象该如何规范?消费者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央广网· 2025-09-13 10:12
央广网北京9月13日消息(总台记者任梦岩 李秉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忘带钥匙被锁门外,您找开锁服务的心理价位是 多少?打开本地生活App搜索发现,不少商家标注的开锁价格只要二三十元。可您一旦下单,锁匠上门后,价格却可能一翻再翻。 有消费者线上预约了标价为25元的开锁服务,上门开锁后要价两千多。"开锁刺客"乱象该如何规范?消费者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前不久,青岛的江女士出门忘记带钥匙,从本地生活App找了一家开锁企业,经电话沟通,对方表示开锁需要50元,开锁师傅上门后,收费项目却不断 增多,最终花了300元。 江女士说:"他跟我说是50块钱,我问他能不能不要破坏锁芯,他跟我说可以。然后他就给我弄门锁,跟我说撬不开,说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门缝 扩大,把门撬开,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换锁芯,我跟他说让他撬门,那个门的门缝都已经撬坏了,他又突然跟我说没办法,只能换锁芯了,贵百八十,到最后 他跟我说锁是150元,换锁50块钱,上门费100元。" 深圳的李先生也是通过此类平台找到了一家开锁企业,开锁师傅反复表示要根据实际情况收费,结果撬了一个C级锁芯,收费2180元。 李先生说:"他们的价格表 ...
绿茶餐厅外卖惊现辱客字条,外卖业务增长7成却难掩服务缺陷?
观察者网· 2025-09-10 19:56
公司事件概述 - 绿茶餐厅东莞国贸店员工在外卖包装上张贴"笑死 装货"字样侮辱性纸条引发舆论风波 [1][3] - 公司已开除涉事员工 门店店长及区域经理向顾客提交书面道歉 [7] - 律师指出该行为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用人单位需承担侵权责任 [7] - 事件导致门店在第三方外卖平台遭遇大量差评 评分受到影响 [7] 公司经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2.90亿元 同比增长23.1% [10][11] - 期内利润2.34亿元 同比增长34.1% [10][11] - 外卖业务收入5.2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74.2% [12] - 外卖业务占比提升至22.9% 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12] 公司基本概况 - 2008年开设首家门店 目前覆盖全国130余个城市 [8] - 拥有超过500家直营门店 [8] - 2025年5月16日于港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06831.HK [10] - 截至9月10日收盘价7.06港元 总市值47.55亿港元 [10] 股票交易数据 - IPO发售价7.19港元/股 上市当日最高价仅比开盘价高0.01港元 [10] - 近期交易数据显示每股收益0.65元 市盈率(动)9.28倍 [13] - 总股本6.73亿股 港股市值47.55亿港元 [10][13] - 52周股价区间为5.25-9.45港元 [13]
百年人寿客服节:高管讲消保,传递正能量
齐鲁晚报· 2025-09-10 16:41
在金融行业日益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当下,百年人寿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于2025年客服节期间,在21 家分公司全面开展 "高管讲消保"活动,以实际行动彰显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借客服节 这一平台向公众传递正能量。 "高管讲消保"活动,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影响。一方面,提升了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提醒客户理解"三适 当"原则,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谨防电信诈骗、代理退保、养老理财陷阱等,激发全龄段客 户深度参与,帮助消费者懂法、守法、护法,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防范非法金融陷阱。另一方面,增强 了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当客户看到公司高管亲自关注并讲解消保工作,感受到公司在保障自身权益方面 的努力,客户对公司产生更强的信任感,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客户关系。 2025年百年人寿客服节期间的"高管讲消保"活动,是公司践行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的生动实践。未 来,百年人寿将继续深化消保工作,以专业服务筑牢金融安全屏障,用真诚与温度陪伴客户,为金融行 业的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消保筑基,护航百年,诚启新程,信守长青! 百年人寿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客服节期间,各分公司高管纷纷走上讲台,亲自讲解 消保知识与公 ...
多个视频平台被指偷时间!优酷多4秒芒果爱奇艺多3秒
搜狐财经· 2025-09-08 10:14
互联网广告时长虚标现象 - 多个互联网平台广告实际播放时间超过标明时长 存在"偷时间"行为[1][3] - 优酷视频标明119秒广告实际播放123秒 多出4秒[5][7] - 芒果TV标明80秒广告实际播放83秒 多出3秒[8][10] - 爱奇艺标明120秒广告实际播放122-123秒 多出2-3秒[12][14][15] - 其他平台也存在类似现象 时间差异约1秒左右[18] 平台回应与解释 - 优酷视频客服表示问题已记录并反馈相关团队[7] - 芒果TV称因广告视频加载缓冲和顺序起播导致自然时长略超标注时长[11] - 爱奇艺回应称以前端页面展示为准[16] - 芒果TV最初声称倒计时没有问题 与广告结束时间一致[10] 法律合规分析 - 虚标倒计时构成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 违反《广告法》第四条和第二十八条[20] - 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和第二十条[20][21] - 即使未标注"秒"等单位 也不影响违规认定 因用户普遍认知倒计时单位为秒[21] - 未标注单位可能违反《广告法》第八条关于表示应准确清楚明白的要求[22] - 贴片广告应清晰标明时长 行业团体标准要求使用倒计时等形式提示剩余时长[23]
买到“泡水车”如何维权
经济日报· 2025-09-06 09:19
二手车市场交易数据 - 2025年6月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65.75万辆,环比增长3.34%,同比增长9.12% [1] - 同期交易金额为1068.39亿元 [1] 泡水车交易纠纷案例 - 天津消费者李某以12万元购买新能源汽车后发现泡水问题,法院判决退一赔三 [2][3] - 二手车商将泡水记录隐藏在需付费查看的"完整报告内容"栏目中,构成欺诈行为 [2][3] 行业纠纷趋势与特征 - 泡水车相关民事纠纷从2019年起超百件,至2024年已逾300件 [4] - 纠纷特点包括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举证难、合同漏洞及鉴定标准不统一 [4][6] - 行业缺乏强制检测报告要求,车辆历史记录系统不完善 [4] 合同与鉴定规范问题 - 二手车交易合同条款简单模糊,对泡水车等关键信息缺乏清晰界定 [5] - 不同地区机构鉴定标准存在差异,影响报告准确性和法院采信度 [6] - 部分合同包含对卖方有利的免责条款,增加消费者维权难度 [5] 消费者权益保护指引 - 经营者欺诈行为需承担退一赔三责任,包括隐瞒重大事故、核心部件维修、泡水记录等 [6][7] - 建议购车前查验检测报告、维修记录、保险记录等文件,明确泡车定义标准 [7] - 应区分欺诈行为与一般履约瑕疵,选择退一赔三或减价等不同维权诉求 [7] 行业诚信经营呼吁 - 经营者需全面如实告知车辆状况,不隐瞒商品瑕疵或缺陷 [8] - 应共同营造公平透明市场环境,促进消费者安心购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