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命科学
icon
搜索文档
国脉科技:公司携手厦门大学等打造“国脉未来科学城”,聚焦人工智能、身联网技术等未来产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21:55
项目进展与定位 - 国脉科技于3月28日启动国脉未来科学城项目 目前项目进展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披露 [2] - 项目由公司携手厦门大学及地方政府共同打造 定位为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 [2] - 项目聚焦人工智能 身联网技术 生命科学 精准健康管理等数字经济领域未来产业 [2] - 项目目标为攻关未来科学技术及相适配的产业技术 支撑公司未来十年科技创新战略 [2] 合作模式与战略意义 - 采用校企地三方合作模式 整合企业 高校与政府资源 [2] - 合作将推动公司科技创新迈入全新战略高度 强化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产业布局 [2]
西湖大学推出高水平学术期刊Vita,施一公和Cell Research原主编李党生出任主编
生物世界· 2025-08-18 18:30
生命科学开放联盟成立 - 2025年8月12日,内地9所高水平大学和新型研究机构与港澳6所大学共同启动生命科学开放联盟,聚焦国际合作[3] - 联盟重点推动四大方向:合作培养人才、协同攻关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多模式促进转化[3] -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担任首届理事会领导[3] Vita期刊创立 - 西湖大学牵头创立新刊《Vita》,采用主刊+子刊模式,施一公与李党生共同担任主编[3][6] - 《Vita》定位为开放获取(OA)国际顶尖期刊,旨在净化学术生态并服务生命科学创新[6] - 中国已成为论文发表数量全球第一的国家,但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期刊,《Vita》试图改变这一现状[6] Cell Research发展历程 - 创刊于1990年,2006年李党生回国担任常务副主编后迎来转折点,建立专业编辑团队和快速发表渠道[7][9] - 影响因子从2008年4分跃升至2020年20分,成为亚洲生命科学领域最高影响因子期刊[9] - 李党生团队2015年创办《Cell Discovery》,2025年5月其卸任后由李林和许琛琦接棒[9]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进展 - 《Cell Research》从创刊到首个影响因子耗时11年,初期发展缓慢但后期加速[6][9] - 国产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研究人员更多选择本土期刊发表成果,《Cell Research》成为标杆案例[6] - 新刊《Vita》的创立进一步填补中国在生命科学顶级期刊领域的空白[3][6]
健康产业新旧引擎交替 中康科技吴瀚:聚焦五大新动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12:47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革命、生命科学突破、医改深化、银发经济崛起、国际化加速将成为驱动健康产业未来十年发展的五大元动力[1] - 产业正迎来从被动增长向主动进化的历史转折点[3] - 旧格局打破已成定数,新格局形成仍需时间,但健康需求持续增长、支付结构秩序合理、药品供给端创新升级,市场长期看好的趋势不变[1] 市场数据 - 预计全年药品终端市场规模将下降2.9%,其中医院渠道和药店渠道销售数据预计分别同比下降5.7%和0.4%,电商渠道增速从两位数下滑到5.8%[1] - 至2035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3.5万亿元,占全球15%左右,其中海外收入占比超40%[2] - 2025年中国银发市场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其中健康医疗占比35%[2] 技术创新 - AI对创新药研发效率提升、疾病精准诊疗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带来根本性改变[2] - 通过AI药物研发平台应用,创新药研发周期从15年压缩到1.5年至3年,成本降至传统1/100[2] - 健康管理领域,分钟级实时响应将成为现实[2] 创新药发展 - 原研药覆盖754个靶点,TOP20靶点管线全球占比超50%,中国已跻身全球创新药"两极"[2] - 中国将完成从"制药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跃迁[2] - 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成为创新药海外拓展关键目标[2] 市场结构变化 - 医保外市场将成为增长新引擎,创新药将成为药店重要品类[2] - 医保外药械、健康商品将大量涌入药店,重构终端市场格局[2] - 3亿"新退休人群"推动健康需求从"生存型"向"品质型"跃迁[2] 会议概况 - 西普会以"快蜕变,穿越新周期"为主题[1] - 会议包含主论坛、前瞻论坛、AI峰会等十余场平行论坛,百余场卫星会[3] - 总参会人数将超过6万人[3]
国资容亏容错,北京跟进!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20:19
政策核心内容 - 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包含16条措施 涉及健全未来产业要素投入体系 加强未来产业全周期投入 完善未来产业长效服务机制 [1] - 政策明确要求科技 经济和信息化等主要产业部门投向未来产业的资金比例不低于20% [1] - 鼓励市区两级政府投资基金和国企基金加强对未来产业投入 容忍正常投资风险 不简单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作为考核依据 [1] 投资考核机制改革 - 改革优化未来产业投融资考核评价制度机制 推动建立包容审慎 尽职免责的创新创业生态 [1] - 广州开发区政策允许种子直投和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出现100%亏损 按整个投资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3] - 深圳南山区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战略直投专项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 单个项目最高允许100%亏损 [3] 未来产业覆盖范围 - 未来产业涵盖未来信息 未来健康 未来制造 未来能源 未来材料 未来空间等六大领域 [2] - 细分方向包括人工智能 6G 量子信息 商业航天 合成生物 脑机接口 生命科学 前沿新材料 人形机器人等几十个领域 [2] 资金支持体系 - 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支持 [2] - 鼓励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投资 用好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 [2] - 加大投向未来产业具有战略意义的细分领域和薄弱环节 [2] 全国政策趋势 - 202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处理好政府性基金与市场的关系" [3] - "创投十七条"明确提出改革完善基金考核 容错免责机制 健全绩效评价制度 [3] - 2024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 [3] - 上海 广州 深圳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无锡等地已出台类似容错政策 [3] 实施挑战 - 国资基金尽职免责机制面临的主要障碍在于落地执行环节 [4] - 行业需要更多实操中可执行 可落地的指引 [4]
全球学霸西湖大学“追星”记
杭州日报· 2025-08-06 10:05
西湖大学国际暑期项目 - 暑期项目吸引全球47名国际生从110多个国家120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进入生命科学学院 [3][4] - 167个暑期科研实习项目收到1700份申请来自89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录取40名顶尖高校学生 [5] - 国际生参与液氙时间投影室搭建、神经生物学研究等跨学科项目与独立实验室负责人深度互动 [5] 学术资源与科研成果 - 学校拥有世界顶尖实验室和公共技术平台提供大量实操课程改变学生学业规划 [4] - 柔性变刚度机械臂获韩国订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突破光电转换效率天花板 [6] - 高维生物学+AI药物发现平台获2025国际生物医疗创赛创新大奖 [6] 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 - 孵化企业51家累计融资25亿元总估值达200亿元覆盖生物医药、低碳技术等领域 [6] - 西湖系企业如西湖心辰、西湖阳光依托区域产业土壤快速成长 [7] - 科学家团队取得40余项重大原创成果并拓展基础研究无人区 [6] 跨学科教育模式 - 学术环建筑象征学科壁垒打通的教学模式吸引麦吉尔大学等国际学生 [4] - 巴塞罗那大学学生通过物理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获得实习机会 [4] -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生获得教授直接指导实验操作的稀缺机会 [4] 人才吸引力机制 - 国际顶尖学者如Tak Mak、Don Cleveland的课程吸引美国等海外学生 [4] - 青年科学家团队形成生力军与区域场景创新政策形成联动 [7] - 学术顶流与产业转化能力构成追星-造星闭环提升全球影响力 [7]
中国透明质酸产业,有了新使命!
FBeauty未来迹· 2025-08-05 22:11
中国透明质酸产业全球地位 - 中国占据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82%份额,成为最大生产和出口国 [7] - 济南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被誉为"中国透明质酸之都" [2][11] - 产业完成从技术"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成为全球供应链中枢力量 [7][9] 核心技术突破 - 微生物发酵技术实现关键突破:发酵产量从3-5克/升提升至10-14克/升 [7][8] - 摆脱动物组织提取依赖,建立自主菌种研发和纯化工艺体系 [8][15] - 华熙生物等龙头企业掌握全链条一体化技术,全球市占率达44% [8][11] 产业升级与经济效益 - 生产成本从万元/公斤降至百元级,推动产业爆发性扩张 [10] - 济南产业集群预计形成千亿级上下游生态,单个研发岗位带动6.2个配套岗位 [11] - 功能性食品和功效护肤领域创造多个千亿级消费增长点 [11] 应用场景拓展 - 从医美护肤扩展到医疗(眼科填充、骨关节修复)、功能性食品、免疫调节等领域 [9][11][27] - 透明质酸与胶原蛋白等形成细胞外基质协同机制,推动精准医疗创新 [17][24] - 前沿研究聚焦分子修饰技术,开发伤口愈合、组织再生等医疗用途 [24][27] 标准体系与国际化 - 中国企业主导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欧洲药典/美国药典修订 [26][27] - 建立"基础研究-场景转化-资本回流"的正向生态循环 [27] - 山东形成"原料生产-技术输出-公共平台"完整生态链,打造"中国透明质酸谷" [15][28] 未来发展方向 - 从原料出口转向技术输出,重点突破医疗级HA、基因载体等高端应用 [24][26] - 加强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底层研究,布局抗衰老与再生医学 [22][27] - 构建"政-产-学-研-资"协同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5][16] 代表性企业动态 - 华熙生物建成全球最大合成生物中试转化平台,拓展生命科学关键物质 [22] - 福瑞达生物推动多糖复配和靶向递送技术,打破应用场景边界 [22][24] - 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持续提升,形成技术驱动的竞争壁垒 [22][27]
锚定核心赛道,广发证券全方位赋能新质生产力!
券商中国· 2025-08-05 07:40
核心观点 - 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是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广发证券以专业研究为驱动,深度整合资源,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1] - 公司聚焦"AI+、绿色能源、生命科学、合成生物"四大核心赛道,持续绘制产业图谱 [2] - 通过业务链协同、三大抓手和资源聚合,全方位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 [2][5][7] 业务链协同 - 坚持研究驱动展业模式,聚焦重点赛道经营,加强全业务链协同 [2] - 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等担任科学顾问,深化对核心赛道的认知 [2] - 为169家科技企业提供387次直接融资服务,规模达5034亿元 [3] - 成功落地深交所首笔科技创新债券借贷交易和首只证券公司科技创新次级债券 [4] - 以广发香港为核心,助力地平线机器人等企业登陆港股市场 [4] 三大抓手 - 通过产业研究、产业基金、并购重组三大核心抓手支持科技产业升级 [5] - 产业研究院完成专题报告18篇,深度报告27篇,包括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等领域 [5] - 与多地国资平台合作设立产业基金,规模达324亿元,培育深圳大疆等链主企业 [6] - 助力科技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合计交易规模超500亿元 [6] 资源聚合 - 整合科研院所、链主企业、金融机构等资源,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7] - 与25个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开展20多个科创成果孵化项目 [7] - 牵头成立广东集成电路产融服务联盟和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创新发展联盟 [8]
阿拉丁、菲鹏生物共建生物科技平台
中国化工报· 2025-08-01 10:27
公司战略合作 - 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与菲鹏生物共同设立东莞阿拉丁生物科技公司 于7月11日完成工商登记[1] - 双方通过原料试剂孵化项目交易框架协议 计划开展定制化开发、技术许可及服务转让等系列交易[1] - 合作将深度融合技术研发与市场资源 打造覆盖原料、试剂、医疗器械的全链条生物科技平台[1] 业务布局与经营范围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技术服务、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与销售、医疗器械生产与销售[2] - 致力于研发生产免疫类、分子类原料试剂、全自动化学发光设备及配套耗材产品[2] - 阿拉丁原有业务覆盖高端化学、生命科学、分析色谱及材料科学四大领域[1]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合作有望借助菲鹏生物在体外诊断试剂原料研发生产销售领域的优势[1] - 通过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提升阿拉丁在生命科学原料试剂领域的盈利能力与行业地位[1] - 加速生命科学领域全球战略拓展 拓展阿拉丁在生命科学板块的业务边界[1]
开放春风聚新能——写在第八届进博会倒计时100天
新华社· 2025-07-28 07:55
进博会创新引领 - 秘鲁Argo品牌计划通过AR眼镜展示产品原料田间地头的真实场景 包括已在中国市场知名的可可粉、咖啡豆、花生油以及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卡姆果粉等新品 [2] - 第八届进博会创新孵化专区规模创新高 汇聚500多项全球前沿创新项目 覆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命科学、制造技术四大赛道 [2] - 美敦力将在本届进博会进行"亚太首展"的闭环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系统Inceptiv 该系统可感知脊髓生物信号变化并实时调整刺激 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持续解决方案 [4] 外资企业参展情况 - 170家企业和27家机构成为八年"全勤生"参展商 40多家海外企业提前一年多签约成为第九届进博会首批参展商 [5] - 诺和诺德在第七届进博会上"中国首展"的多款产品已获批上市 其中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自2024年1月1日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5] - 立邦去年首次参展即达成16场签约 意向签约金额达千万元级 今年5月在天津建成全球最大汽车涂料生产基地 上海金山工厂产线扩建项目正在建设中 [7]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 - 奥地利攀时公司计划投资1.3亿元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半导体电子材料表面处理领域的三期工厂 预计10月初启动试生产 [8] - 马来西亚将组织逾100家企业参展 其中一半以上是从未进入过中国的企业 将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设立马来西亚专区 [11] - 美国爱达荷州农业企业通过进博会结识了多年合作伙伴的大客户 该州农产品出口将中国作为重要目的地 [11] 全球参与情况 - 第八届进博会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国家综合展 企业商业展签约展览面积超过33万平方米 [9] - 加拿大、马来西亚、新西兰、挪威、秘鲁等国参展企业规模创历史新高 [9] - 进博会首次为最不发达国家产品设立专区 扩容升级非洲产品专区 打造"跨境电商甄选平台"助力境外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11]
已签约展览面积超过33万平方米!进博会倒计时约100天,筹备情况如何?
证券时报· 2025-07-25 16:42
进博会企业商业展概况 - 共分为六大展区和创新孵化专区,技术装备展区汇聚80多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包括十大工业电气企业、五家顶尖电梯企业、四大水处理企业 [2] - 新材料专区首次吸引宣伟、安姆科、赢创等知名企业加入 [2] - 医疗展区参展企业包括10家世界500强药企、医学影像三大巨头、放疗设备三大巨头,展示创新药械研发、生物医药技术、跨界数字化诊疗等成果 [2] - 汽车展区升级为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覆盖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多模式交通、低空经济等领域,将举办多场汽车行业政商闭门会 [2] 创新孵化专区及创新点 - 创新孵化专区规模创新高,汇聚500多项全球前沿创新项目,覆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命科学、制造技术四大赛道 [3] - 首次为最不发达国家产品设立专区,扩容升级非洲产品专区,推动53个非洲建交国及所有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利用"零关税"待遇进入中国市场 [3] - 强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定位,策划首发新品探访专线和功能区,支持展商通过网络直播放大参展成效 [3] 国家综合展及虹桥论坛 - 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国家展,瑞典、阿联酋担任主宾国,吉尔吉斯斯坦首次参展 [3] - 虹桥论坛主题为"开放共创新机遇 合作共享新未来",将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5》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按"重振多边合作""数智赋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更加开放的中国"等板块组织论坛活动 [3] - 《世界开放报告》连续4年发布,成为虹桥论坛旗舰报告,今年将举办《世界开放报告2025》发布暨国际研讨会 [4] 市场活力举措 - 推出"票根经济"进博版,联动上海景点、古镇、文博、餐厅等场所 [4] - 上海离境退税商户增至1420家,年底达2000家,"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覆盖中心城区主要商圈,新增外滩中央、张园、第一八佰伴等3个退税点 [4] - 全国首台自助开单机投入运营,进博会期间将布设更多自助开单机 [4] 第八届进博会筹备进展 - 第八届进博会将于2025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5] - 已签约展览面积超过33万平方米,170家企业和27家机构成为签约参展的八届"全勤生" [5] - 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海外展团确认参展,加拿大、马来西亚、新西兰、挪威、秘鲁等国参展企业规模创历史新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