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
搜索文档
“智慧农业”点亮农旅融合发展 江上“菜篮子”将“流量”变“增量”
央视网· 2025-05-24 12:09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中坝岛新建50亩智慧大棚采用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种植 [6] - 智慧大棚种植西红柿、青椒、茄子、黄瓜等当季蔬菜且品相优良 [3] - 相比传统露天种植智慧大棚使每亩蔬菜产量提高30%收益增长约50% [11] 农业产量与经济效益 - 岛上原有4500亩露天菜地品种有限且产量低2025年3月起通过引入新品种和先进技术实现增产 [8] - 智慧农业模式推动农户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11] 农旅融合产业发展 - 中坝岛利用江心岛独特环境吸引游客将蔬菜采摘发展为观光体验项目 [15] - 节假日高峰期单日上岛游客达2000-3000人需限流带动餐饮住宿需求增长 [17] - 政府补贴水上巴士("背篓轮渡")解决淡季蔬菜销售问题同时促进旅游业 [19][22] 销售与品牌效应 - 智慧大棚直接吸引游客采摘实现产销结合岛上蔬菜不愁销路 [12][13] - "蔬菜岛"知名度提升水上巴士既服务菜农又吸引游客形成产业联动 [22]
阜阳:百亿江淮粮仓破解“农字号”提振密码
新京报· 2025-05-23 13:23
城野露营基地与乡土好物 - 城野露营基地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超百万元 [1] - 基地集结椿树村有机黑土豆、曹寨村五谷杂粮、姜堂村土鸡蛋、梅寨村芥菜丝等乡土好物,供销大集受欢迎 [1] - 阜阳市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动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 [1] 科技赋能与粮食生产 - 阜阳市粮食产量连续17年超百亿斤,2024年播种面积1465.45万亩,总产107.76亿斤,居安徽省首位 [3] - 徐淙祥合作社高产试验田亩产超800公斤,采用大型自走式桁架喷灌机、无人机喷药等自动化技术 [2] - 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带动30万亩小麦、20万亩大豆、10万亩夏玉米优质高产,比一般大田增收10%以上 [3] 特色农业品牌发展 - 瓦大番茄谷年产量1800万斤,年产值2.6亿元,带动1500多人就业,自主研发"瓦大1号"鲜食番茄为拳头产品 [4] - 阜阳市培育颍州鸡蛋、太和香椿、阜南芦蒿等特色品牌,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6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家 [5] - 瓦大番茄通过长三角一体化进入上海、杭州高端商超,并推出番茄汁新产品 [5] 农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城野露营基地2024年创收260万元,接待游客2万人次,打造星空露营、农耕体验等10多个特色业态 [6] - 富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37万元增至2024年157万元,通过"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实现全链条融合 [6] - 富民村与苏州上市企业合作投资1.2亿元建设果蔬加工产业园,打造皖北水果精深加工基地 [7] 农产品加工业与区域经济 - 阜阳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31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645亿元,居安徽省前列 [7]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39元,同比增长6.6%,食品科技龙头企业带动600余人就业,年发放工资近千万元 [7] - 阜阳市推动"双千亿"计划,破解农业大市转型升级密码 [7]
新华视点|土地生金:乡村经济增长新引擎
新华社· 2025-05-23 09:20
科技助力农业增产 - 四川省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育繁推"一体化服务项目实现油菜单产突破 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4] - 四川省油菜成熟收割期示范片正在进行测产工作 显示科技创新对增产的推动作用 [1] 特色农业带动乡村经济 - 山西省闻喜县沟渠头村种植3000余株藤蔓月季 形成"花漾经济"的乡村振兴模式 [3][5] - 吉林省凉水朝鲜族乡发展千亩梨园 依托梨花盛景推动农旅融合 配套朝鲜族民俗馆和美食体验活动 [5][7] 农业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广东省化州市笪桥镇采用"黄瓜轻轨"运输线 使黄瓜采收效率提升80% [9] 畜牧产业链升级 - 宁夏盐池县重点扶持滩羊产业 开发多元化产品 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滩羊以肉质细嫩、低脂高营养为特点 [12] 农产品物流体系创新 - 云南省构建集仓储、直播、打包配送于一体的生鲜物流服务体系 降低农品出滇物流成本 [15] 乡村产业综合发展 - 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 机械化、数字化赋能推动规模效益和多元增值 [18] - 乡村经济呈现高效集约化趋势 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科技创新 [1][18]
万宁大茂镇发展“白糖罂”等品种荔枝,受到市场青睐
海南日报· 2025-05-15 09:58
行业概况 - 万宁市大茂镇荔枝产业蓬勃发展,挂果面积达4000亩,产值首度突破1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万宁市荔枝林总面积达2.42万亩,预计总产值将突破3.8亿元 [2] - 万宁荔枝具有"产期早、产量稳"的优势,比乐东、三亚、陵水晚一周上市,但早于琼海、文昌、海口 [2] 市场表现 - 荔枝头茬地头价高达20元/斤 [2] - 大茂镇荔枝已通过跨境电商出口160吨,预计全年出口量达600吨 [2] - 电商和农旅融合为销售打开新路子,茂宾种植家庭农场当日发货4000斤订单中有1000斤来自抖音和朋友圈 [3] 产业链建设 - 全镇构建"种植—采摘—分拣—物流—销售"全流程体系 [3] - 采用"区域公用品牌+电商直播+冷链物流"组合拳 [3] - 大茂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运作繁忙,冷链车将荔枝发往北上广及出口 [2] 发展战略 - 未来将通过"品牌+科技+融合"三驾马车驱动产业升级 [3] - 结合万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采摘体验、荔乡文化游等特色线路 [3] - 目标是让荔枝产业成为带动大茂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引擎 [3] 产品特色 - "白糖罂"等品种荔枝受到市场青睐 [1] - 荔枝果实品质优良,晶莹的果肉入口即化 [3]
一季度增产百分之七点五 四川绵阳端稳“果盘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4 08:36
水果产业产量增长 - 绵阳市一季度水果产量同比增长7.5% [1] - 安州区河清镇西瓜种植面积从2022年百亩扩至千亩,预计今年产量1.2万吨、产值3000万元 [1] - 三台县乐安镇一源家庭农场桑葚产量增长20% [1] 种植模式与技术应用 - 安州区推广"西瓜+大豆/土豆"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避免连作障碍 [1] - 安州区计划到2027年将特色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推广轻简化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 [1] - 三台县乐安镇采用"合作社+农户"机制,形成4000余亩水果产业带 [1] 产业链与品牌建设 - 江油市水果产业成为种植业第三大支柱,形成柑橘、桃、葡萄等多元品类矩阵 [2] - 绵阳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农旅融合"模式调整品种结构,重点布局柑橘、猕猴桃两大优势产业 [2] - 三台县培育"崭山米枣"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80家经营主体构建规模化生产格局 [1] 经济效益与农户增收 - 安州区种植大户王会去年种植100亩西瓜收入达30万元 [1] - 三台县乐安镇水果产业带年产值突破20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 [1] - 一源家庭农场采用"桑果+旅游+加工"模式,周末单日接待游客超500人 [1]
“农旅融合·乐享农耕”活动助力德昌乡村振兴,推动农商文旅协同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5-13 16:32
农旅融合活动概况 - 活动以"凤凰千年农耕韵 德昌农旅山水情"为主题 旨在推广特色农副产品并推动农商文旅深度融合[1] - 现场包含舞龙表演 无人机施肥展示 插秧体验 摸鱼抓鸭等多样化农耕体验项目[1] - 通过抖音 视频号等线上平台推广 吸引大量本地及外地游客参与[2] 特色农产品展示 - 展示区陈列"螺髻香2号"香稻 鲜桑葚系列 "凤舞螺髻"蚕丝被等特色产品[2] - 游客现场品尝香稻米饭并产生购买意愿 部分表示将批量订购[2] 产业联动效应 - 活动搭建平台促进农副产品外销 同时传播地域文化吸引投资者[2] - 实现农业 文化 旅游三业融合 让游客体验乡风乡情[2] - 未来计划深化农旅融合 推动农民参与产业链共享发展成果[2]
【汉中】略阳徐家坪:用勤劳双手建设美丽家园
陕西日报· 2025-05-12 06:59
旅游业发展 - 徐家坪镇依托宝成铁路历史文化和嘉陵江古栈道等资源,建设了宝成铁路纪念馆等旅游景点,形成集观光、休闲、康养、研学、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景区 [2] - 2024年徐家坪景区接待游客约49万人次,带动5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2] - 景区正在筹备创建国家4A级景区,计划开发蚕桑文化研习、重走红军路、农事体验等多条精品研学路线 [2] - 景区已成为略阳县返乡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培育经营主体十几家,返乡创业青年增多 [2] 农业与农旅融合 - 徐家坪镇以桑园、樱桃园、枇杷园、薯香园、梯田生态园、核桃园"六园"为支撑,发展农产品种植、采摘、加工、体验、消费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模式 [3] - 周家坝村以果蔬种植为特色主导产业,新建红薯加工生产线并引入电商企业,带动3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超过1万元 [6] - 预计2024年周家坝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5万元 [6] 蚕桑产业升级 - 徐家坪社区引进陕西福瑞源实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发展蚕桑产业 [4] - 公司建设600平方米产品加工车间,引进桑叶茶、桑果酒生产线2条,2023年生产桑叶茶、蒲公英茶10余吨,桑果酒50余吨 [5] - 2023年蚕桑综合产值达3200万元以上 [5] 区域协同发展 - 徐家坪镇以徐家坪社区上坪组为核心,辐射带动朱儿坝村、周家坝村、街口村、明水坝村实现"1+4"组团式发展 [6]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果香飘四季 高山村寨农旅融合“一路生花”
央广网· 2025-05-11 16:35
农村公路建设成效 - 理县桃坪镇佳山村通过修建6.5米宽双向车道柏油路(X017桃佳路),彻底改善交通条件,解决原有道路坑洼狭窄导致的运输和错车难题 [6] - 道路升级后农产品运输效率显著提升,2024年水果销售额达2100万元,累计接待游客及果商超1万人次 [7] - 交通改善直接推动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形成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使高海拔山村转型为乡村振兴示范点 [7] 特色农业经济 - 佳山村依托1500-2200米海拔的独特气候条件,规模化种植小樱桃和车厘子等特色水果,成熟期吸引大量游客现场采摘 [2] - 道路畅通后拓展多元销售渠道,电商平台与线下采摘协同发展,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7] - 村民从单一种植转向旅游服务,通过接待采摘游客实现收入多元化,形成"路通业兴"的良性循环 [2][7] 区域发展模式 - 以"四好农村路"为核心基础设施,连接城乡客流物流,促进人才与资源向乡村流动 [2] - 交通升级带动产业从传统种植向农旅结合转型,形成"水果+旅游+电商"的复合型产业生态 [6][7] - 高半山村寨通过道路建设突破地理限制,将海拔气候劣势转化为特色农业优势,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2][6]
非遗面塑、民宿改造、汪集鸡汤……武汉喊你返乡创业
长江日报· 2025-05-10 10:53
湖北省返乡创业推介项目概况 - 武汉市共有6个项目入选湖北省首批返乡创业推介项目,涵盖东西湖区面塑非遗文创工坊、黄陂区蛋鸡养殖、长江新区乡村民宿改造、蔡甸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新洲区汪集汤食产业园和江夏区农旅体验项目 [1] - 项目聚焦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农旅融合领域,兼具地方特色与市场潜力 [1] - 每个项目明确标注地址、产业类别、规模、背景、可行性分析、预估投资额及联系方式,便于创业者对接 [1] 长江新区乡村民宿改造项目细节 - 项目通过对闲置农房及自然环境升级,打造融合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文化展示的精品民宿集群 [2] - 目标客群为武汉都市圈家庭亲子游客、短途游客及企业团建群体,填补周边中高端民宿市场空白 [2] - 改造模式较新建项目节约成本,收益来源包括农旅体验、农产品带货、网红打卡、户外露营及客房餐饮,投资回收期合理 [2] 湖北省创业项目扶持策略 - 政府计划持续筛选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的优势项目 [2] - 重点推介"投资小、风险低、可预期"的创业项目,培育市场认可度高、成长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 [2]
洪雅县以花为媒 助推农旅融合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4-23 21:15
公司业务与运营 - 公司为漫花田野种养专业合作社,运营一个集鲜花销售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主题花园 [1] - 公司已在该地种花9年,拥有20个大棚用于种植非洲菊、多肉等外销品种,年产量约80万支 [1] - 鲜花产品除在洪雅本地销售外,大多数销往省内其他市县 [1] - 公司为游客提供赏花、吃、喝、玩等多项服务 [1] 公司经营状况 - 项目已成为洪雅县近郊旅游中的一张名片,吸引游客专程前来游玩并购买玫瑰花等产品 [1] - 项目雇佣了30多名本地村民从事除草、施肥、采花等各项工作,促进了当地村民务工增收 [2] 行业发展与背景 - 洪雅县近年来依托旅游资源,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了包括漫花田野在内的一批农旅项目 [2] - 这些农旅项目带动了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