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滏阳河源头成了微景观(我家门前有条河)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文旅产业与生态修复 - 峰峰矿区龙洞珠泉景区通过综合治理恢复生态活力,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周边文创工作室客流增长[2][3] - 工作室创作的1.6米×1米×1.5米微景观使用2万块砖头和23种材料,耗时2个月完成,细节处采用石膏雕刻工艺[2][4] - 微景观产品推动店内其他商品销量提升60%-70%,并吸引周边学校学生参观,形成青少年环保教育场景[4] 资源型城市转型 - 滏阳河从90年代工业污水直排沟经治理后恢复清澈,采煤沉陷区改造为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成效显著[2][5] - 矿区通过修复矿山、优化水生态打造"玻璃海"景观,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3][5] - 生态转型使绿水青山成为城市绿色名片,带动文创工作室等新兴业态发展[5] 文创产品开发 - 工作室计划将微景观开发为便携式纪念品,扩大滏阳河文化传播范围[5] - 创作者通过2000余张实地照片和十多次考察还原景观细节,仿真岩石材料迭代达7-8种[4] - 产品制作过程中采用6万多次雕刻工序,龙头等复杂部件需每日仅睡4小时的高强度手工完成[4]
非法捕鸟承担刑责 还须赔偿生态损失(以案说法)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案件 - 罗某某在2021至2023年期间多次收购野生鸟类幼鸟及蛋卵1000多只和6000多枚,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鼻天鹅,并在养殖场孵化饲养后出售获利 [1] - 杨某、李某等人在宁夏星海湖和内蒙古乌梁素海等地通过网捕、掏窝等方式猎获野生苍鹭、灰雁等幼鸟及蛋卵出售给罗某某 [1] - 罗某某在运输被猎鸟类途经宁夏银川时被公安机关截获,银川铁路运输检察院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狩猎罪对罗某某等5人提起公诉 [1] 案件审理与生态保护措施 - 案件审理期间,李某再次猎获苍鹭蛋2800多枚并出售,被查获时已由收买人实施人工孵化,孵化条件简陋导致许多幼鸟死亡 [3] - 银川铁路运输法院与林草、森林公安等部门紧急召开联席会议,委托石嘴山市平罗县野生动物救助站对幼鸟进行喂养 [3] -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银川铁路运输法院联合自然资源部门筹措86万元资金用于救助苍鹭,1000多只苍鹭在被救助4个月后顺利放飞 [3] 法律责任与生态赔偿 - 法院对罗某某等人判处有期徒刑,并判决赔偿相应生态损失共190余万元,包括鸟类损失、生态环境损害、人工饲养费等 [4] - 该案探索构建"案件审理+生态修复"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刑事、民事手段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4] 长效机制与政策完善 - 银川铁路运输法院与相关部门签订协作共建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生态保护联合宣传、环境资源警示教育、生态修复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示范点 [6] - 宁夏法院、公安、林草、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野生动物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可用于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6] -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负责人表示将推广宁夏保护野生鸟类的成功探索,推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6]
生态环境部:多措并举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证券报· 2025-06-26 04:23
美丽海湾建设进展 - 生态环境部构建"5+3+X"评价体系及"两行一看一行动"工作矩阵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2] - 重点建设海湾从50个扩大到110余个,并在7个沿海城市探索推进全域美丽海湾建设 [2] - 全国283个海湾中已有159个海湾出台了美丽海湾具体建设方案 [2] - 2024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 7%,较2020年提高6 3个百分点 [2] - 全国重点监控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自2021年以来消除了"不健康"状态 [2] 陆海统筹综合治理 - 生态环境部以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为重点推进三大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 [3] - 2024年三大攻坚战海域水质基本稳定,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 [3] - 在65个毗邻城市的海湾开展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岸滩垃圾无人机航拍平均盖度大幅下降 [3] 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 - 生态环境部建立入海排污口动态管理台账与信息化平台 [4] - 11个沿海省份全部出台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开展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养殖尾水排口清理整治 [4] - 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加快建立海洋垃圾治理、排污许可、生态损害赔偿等制度 [4] - 创新应用AIS航迹数据和海洋倾倒区监测数据,建立"互联网+非现场监管"模式 [4] 未来工作重点 - 将入海河流总氮治理与管控对象由41条拓展到230条国控入海河流 [5] - 统筹谋划"十五五"重点海域综合治理行动,协同推进重点海域治理与美丽海湾建设 [5]
大海第三次“体检”完成 生态环境部答21记者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22:09
海洋污染基线调查进展 - 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已完成全部项目检查和指标分析、评估及成果集成工作 [1] - 调查自2023年启动 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管辖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开展系统性调查 涵盖海洋环境污染物、入海污染源、海岸带环境压力及生态影响、海湾生态环境精细化调查 [2] - 已完成外业工作 正在开展数据分析评价和成果集成 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性支撑 [2] 调查核心成果 - **全域摸底调查**:首次统筹传统污染物与新污染物指标 查明海洋环境各介质中主要污染物的类型、水平、分布及影响 [3] - **全息数字底图**:综合现场调查与历史数据 形成数字化图件和可视化系统 绘制覆盖全域、要素叠加、历史可比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高清底图 [3] - **决策支撑报告**:从全国、海区、省、重点海域和283个海湾单元等不同尺度 分析污染物分布变化、入海污染源排放状况等 形成专题报告 [3] - **能力建设成果**:将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规范性技术文件 培养专业化队伍支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4] 后续工作计划 - 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推进调查综合评价和成果集成 力争年底前完成评估任务 [5] - 目标为摸清新时期海洋生态环境"家底" 为美丽中国建设在海洋领域的基线提供科学依据 [6]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另一种方式,苏州“少年环保导师”制可供借鉴
中国环境报· 2025-06-25 16:10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创新模式 - 江苏省苏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创新推出"少年环保导师"制度,作为小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替代方式 [1] - 该制度允许企业派员参与中小学生生态环境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减少或免于缴纳赔偿金 [1] - 经过严格筛选和专业培训的企业人员以"少年环保导师"身份开展教学活动 [1] 制度实施效果 - "少年环保导师"制度受到企业、学校和公众的一致欢迎 [2] - 该制度使生态环境实践教学活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2] - 有助于中小学生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 - 企业通过参与反思环境管理问题,提升环境管理水平,降低再次违法风险 [2] 制度实施要求 - "少年环保导师"需具备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良好的沟通互动能力 [3] - 相关部门需严格筛选人员并开展针对性培训 [3] - 教学活动前需根据内容再次培训,选择最适合的导师 [3] - 可组织学生对导师教学进行评价并反馈,以改进教学方式 [3]
方红卫督导检查生态环境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西安日报· 2025-06-25 10:33
生态环境保护 - 江村沟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20年正式封场 此前主要负责西安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置 [1] - 实地检查封场后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进展 要求利用数字化手段规范全过程闭环管理 [1] - 强调加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频次 严密防范环境风险 [1] - 在江村沟垃圾渗滤液处理三厂检查渗滤液导排处理工艺 强调科学运维管理和水质监测 [1] 野生动物保护 - 实地查看城东野生动物急救站点鸟类等野生动物救助收容工作 [2] - 详细询问救护流程 救治效果和后续放归计划 [2] - 强调提升野生动物救护科学性 专业性 规范性 [2] - 要求健全野生动物保护长效机制 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氛围 [2]
余杭发布生态环境“天空地”一体化监管体系
杭州日报· 2025-06-25 09:31
生态环境监管体系 -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正式发布"天空地"一体化监管体系,标志着余杭区在科技赋能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取得关键进展 [1] - 该体系采用"一体感知、二链融合、三维协同、四智联动"新模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升级 [1] - 体系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走航车(船)、地下管网传感终端、100余个水气自动监测站及200余套企业智能在线监控设备,实现立体化全天候监测 [1] 数据整合与分析 - 体系整合多级生态环境系统数据及区内5000余家企业动态数据,构建"动静结合"数据库 [1] - 依托通义千问、DeepSeek等大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实时捕捉环境异常与潜在风险 [1] - 系统具备"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溯源-智能整改"闭环管理能力,可自动调度机动力量进行精准复核与快速溯源 [1] 应用场景示例 - "碧水卫士"场景中,系统能自动调取上下游水质监测数据锁定污染源范围,并通过无人机排查生成污染物分布图实现精准溯源 [2] - 未来余杭区将持续迭代升级"天空地"一体化监管技术应用,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 [2]
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交办第二十八批群众信访举报件情况
大众日报· 2025-06-25 09:10
环保督察信访件情况 - 6月24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第二十八批信访件220件(重点关注件16件),其中来电68件,来信152件 [1] - 本批信访件涉及济南市51件、青岛市35件、淄博市20件、枣庄市4件、东营市8件、烟台市16件、潍坊市14件、济宁市6件、泰安市8件、威海市4件、日照市7件、临沂市17件、德州市3件、聊城市10件、滨州市9件、菏泽市6件、省直2件 [1] - 当日上述信访件全部交办各市及省直有关部门 [1] 生态环境问题分类 - 本批信访件涉及生态环境问题352个,其中水污染问题68个、大气污染问题103个、土壤污染问题81个、生态破坏问题34个、噪声污染问题34个、海洋污染问题1个、其他问题31个 [1] 累计信访件数据 - 截至24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累计交办信访件4867件(重点关注件347件) [2] - 累计信访件涉及济南市867件、青岛市761件、淄博市316件、枣庄市184件、东营市148件、烟台市403件、潍坊市369件、济宁市194件、泰安市163件、威海市143件、日照市222件、临沂市516件、德州市89件、聊城市161件、滨州市215件、菏泽市95件、省直21件 [2] 累计生态环境问题分类 - 累计涉及生态环境问题6451个,其中水污染问题1220个、大气污染问题1944个、土壤污染问题1086个、生态破坏问题980个、噪声污染问题779个、辐射污染问题36个、海洋污染问题42个、其他问题364个 [2]
构建长三角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机制
新华日报· 2025-06-24 14:40
长三角省际交界地区发展现状 - 长三角省际交界地区陆域面积约占长三角地区总面积1/2 但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所在省平均水平 与长三角整体发展形成巨大落差 [1] -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推进 省际交界地区从"地理边缘"跃升为跨省协同"前沿阵地" 成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潜力之地 [1]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先手棋和突破口 五年来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 形成"推进制度创新 落实改革授权 加快复制推广"工作链条 [2] 基础设施共建 - 围绕共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构建"半小时生活圈""1小时通勤圈""3小时高铁圈" 协同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 - G8388高铁列车和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 打通跨省"断头路" 苏州与上海实现地铁跨城"无感换乘" 省际毗邻地区开行跨省公交线路100余条 [2] 产业布局协同 - 在省际毗邻地区共建苏皖合作示范区 浦口—南谯 顶山—汊河 江宁—博望3个经济开发区 以及"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 [3] - 新型功能区通过制度创新 整合资源 搭建平台 促进优势互补和产业协同 有望成为交界地区的产业高地和增长极 [3] 生态环境共治 -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统一评价指标 创新生态补偿制度 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4] - 长江干流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 太湖连续17年安全度夏 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提升到98.1% [4] - 建立长三角空气质量联合会商机制 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明显 推进长三角区域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 [4] 发展成果共享 - 实现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和应用"一网通办" 78项居民服务"一卡通用" 新增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和企业设立变更注销"跨省通办" [5] - 跨省就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免申即享" 方便交通出行 旅游观光 文化体验 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等居民服务 [5] 未来发展机制 - 深化产业协同创新机制 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发展新质生产力 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8] - 完善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动态调整机制 [9] - 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0] - 创新规划政策协同机制 联合成立规划政策协调专班 统一谋划制定核心政策 提升"跨省通办"服务效能 [11]
宿迁以流程再造为抓手,构建生态环境全链条执法体系
中国环境报· 2025-06-24 11:18
生态环境执法流程规范化 - 江苏省宿迁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细化日常检查、个案检查与专项检查三类执法程序,构建全链条执法体系,实现常态监管精准化、问题处置靶向化、重点治理高效化 [1] - 该体系既筑牢环境监管底线,又优化执法服务,为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实践样本 [1] 日常检查流程 - 日常检查作为基础防线,依托双随机机制(每月抽取任务)确保检查随机性与公正性,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 [1] - 查前研判与非现场检查优先,通过数据筛查锁定问题,必要时转为现场检查并严格审批,避免执法随意性 [1] - 污染源监测实行多部门协同计划制定、三级联审与报备,保障数据真实可靠,强化监管数据支撑 [1] 个案检查流程 - 个案检查聚焦中央/省级督察转办、群众投诉、数据预警、突发事件或企业绿色帮扶等线索,统一细化处理流程 [2] - 通过检查计划制定、三级联审、系统报备确保案件处理及时规范,应急检查采用先行动后补手续机制 [2] - 精准化流程快速解决环境问题,同时通过预约式帮扶提升企业环保能力,实现监管与服务结合 [2] 专项检查流程 - 专项检查针对特定时期或领域,年度计划经多级审批及双平台公示,确保公开透明且程序规范 [3] - 严格控制年度检查数量以减轻企业负担,灵活处理上级部署任务,兼顾监管效果与效率 [3] - 集中力量解决区域性、行业性难题,推动环境质量改善,并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方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