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农业强基 中原沃野绘“丰”景
郑州日报· 2025-10-17 08:53
核心观点 - 郑州市在“十四五”期间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为目标,通过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显著进展 [1]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约446万亩,总产量保持在29亿斤以上,综合机械化率达90% [2]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8万亩,排查整治沟渠3000余公里以增强排涝抗旱能力 [2] - 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超24%,水产品产量达3.1万吨,同比增长10%左右,蔬菜产量稳步增长至百万吨级规模 [2] 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 - 实施省级以上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项目9个,批准支持8个种业高质量发展项目,推荐13个项目纳入省级“十五五”现代种业发展项目库 [3] - “农机云”平台、AI数字人“郑惠农”等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成功落地 [3] -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61家,其中国家级14家,家庭农场达648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703家 [3] 乡村特色产业与品牌建设 - 有效期内绿色食品13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名优特新农产品49个,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69个 [4] - 新推出18条农文旅休闲游主题线路,累计培育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全国十大精品线路1条,全国乡村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点41家 [4] - 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产业强镇共12个 [4]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累计投入资金超14亿元,推进和美乡村建设80个,打造乡村精品休闲旅游线路12条 [6] - 全市73%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一带三组团”乡村发展格局基本成型 [6] - 中牟中南部乡村全面振兴平原先导区已成功列入河南省第一批先导区 [6] 乡村治理与农民增收 - 创新打造“1+5+N”融合格局,“蓝天卫士”、“农机云”、农村改厕、垃圾清运等大量涉农事项实现网格化闭环管理 [7] -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强化技能培训、支持创新创业等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7]
陕西农业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陕西日报· 2025-10-05 07:32
第十八届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 - 博览会以"科技创新驱动 三产融合发展"为主题,展示苹果全产业链最新成效 [1] - 设立现代果业装备、种苗、鲜果、精深加工等十大展区,并举办产业研讨会、招商引资峰会等活动 [1] -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洛川苹果特征品质评价报告1.0》,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提供依据 [1] 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 - 大会设立七大特色展区共200多个展位,现场签约猕猴桃购销协议1.56万吨,总金额1.96亿元 [2] - 展示展览区达成18个销售协议,交易量4.19万吨,金额4.1亿元 [2] - 开幕式上发布陕西省《猕猴桃生产标准综合体》地方标准和《2025年中国·眉县猕猴桃指数》 [2] - 眉县猕猴桃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161.37亿元,并被授予"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牌匾 [2] 第十五届国际名茶评比陕西获奖情况 - 陕西共有29种茶叶产品获奖,包括佳茗大奖8支、金奖197支、银奖120支 [3] - 获奖产品涵盖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等多个品类,例如12种产品获绿茶金奖,4种产品获红茶金奖 [3] 中国(陕西)—塔吉克斯坦农业合作对接 - 活动旨在探索在旱作节水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双向投资与合作 [4] - 双方将畅通农产品贸易渠道,并围绕病虫害防控、农业机械等领域联合开展研究攻关 [4] - 西安市、宝鸡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推介了优势产业,与塔吉克斯坦代表对接需求 [4] 陕西省乡村旅游产业链建设 - 活动通报了陕西省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并提出打造8个重点文旅产业链群 [5][6] - 汉中市计划加强与头部民宿企业合作,打造集亲子研学、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新乡村聚落 [6]
川南抹茶加工基地落地宜宾珙县 协议投资1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8-14 21:53
项目投资 - 珙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及四川戎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 建设投资1亿元的川南抹茶加工基地 [1] - 项目包括建设1万平方米标准化抹茶加工厂 引入10条自动化碾茶生产线 打造全产业链加工基地 [1] - 一期工程预计2026年一季度竣工 2026年4月前正式投产 2027年实现满负荷运转 [1] 产业规模 - 项目计划完成5000亩茶园基地改造 3年内带动周边5000亩茶园提质增效 [1][2] - 珙县现有茶园面积15.17万亩 是四川省30个茶叶优势县之一 2024年干茶产量1.23万吨 产值达6.52亿元 [2] - 项目到2027年有望带动2000余户茶农增收 培养200名职业化茶农 [2] 技术合作 - 合作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研支撑"产业生态 签署四川抹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协议 [1] - 科研机构将开展抹茶专用品种选育 产业标准制定 全产业链科技培训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1] - 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助力宜宾打造中国抹茶产业西部高地 [1] 产业链发展 - 项目采用订单收购模式保障茶农增收 联动村集体与农户发展原料基地 [2] - 当地将开发抹茶主题文旅项目 实现抹茶种植 产品加工和研学旅游三产融合发展 [2] - 珙县现有茶农1.12万户 通过全产业链建设满足大规模标准化生产需求 [1][2]
土特产有了“科技范” 江西瑞昌推动特色农产品转型升级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20:42
公司运营模式 - 采用油芝轮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收割油菜后立即栽种黑芝麻 [1] - 与江西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开展品种对比研究 提升丰产性和抗病性 [3] - 推行专家+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打造千亩有机种植基地并促进三产融合 [5] 产品优势与认证 - 瑞昌黑芝麻具有皮薄黑亮饱满 气味清香回味甘甜的独特地域特征 [1] - 于近期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1] - 芝麻全身可利用 籽可榨油 叶可作鲜菜 秆可作为食用菌培育原料 [3] 种植与生产规模 - 基地主要种植抗病虫害强的瑞昌老品种和赣芝14号 [3] - 当前头批黑芝麻已进入开花期 预计下月可收割 [3] - 通过标准化种植生产基地建设 持续延伸黑芝麻产业链条 [5] 劳动力与产业带动 - 因芝麻秆纤细韧性强 每年聘请周边村民进行人工收割晾晒 [3] - 成熟期可吸引大批村民参与基地工作 [3] - 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双增长 [5]
海南榴莲产销对接活动签多项合作,中国首条智能化榴莲AI检测分选线落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1 19:44
行业活动与规模 - 活动汇聚国内外榴莲产业专家学者、产业链企业及经销商代表逾500-600人 [1] - 活动聚焦海南榴莲三产融合发展成果并推动国产榴莲品牌国际化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国首条智能化榴莲AI检测分选线正式投入应用 实现品质管控智能化、精准化和无损化 [3] - AI分选技术有效解决榴莲品质把控难题和消费者痛点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3] - 优旗农业通过智慧种植和绿色肥业闭环推动国产榴莲实现树上熟高端化发展目标 [8] 产业链合作与签约 - 举行智能化榴莲AI检测分选线战略合作首发仪式及多项签约 包括榴莲林鲁布拉区域公共品牌与三亚市榴莲协会签约 [5] - 亚果会与海南省鸿翔农业集团优旗投资有限公司签约 抖音集团与大嘴鸟食品集团签约 快手农资与鸿翔集团签约 [5] 种植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 优旗农业基地在品种选育、智慧农业应用、精准水肥管理及绿色防控方面有创新实践 [6] - 鸿翔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示自主研发的生态肥料生产线 体现科技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8]
山峦叠翠 生态富民(寻找最美乡村·集体村)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集体村发展概况 - 集体村位于重庆巴南区二圣镇 自然环境优美 山峦叠翠 云雾轻笼 [6] - 村内景观丰富 四月有梨花与油菜花 盛夏有格桑花海 秋季有高山梨 冬季有"刨猪汤"吸引游客 [6] - 村容村貌整洁 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 沥青路连接万亩花海 [6] 产业发展情况 - 集体村采取"生态优先 产业打底 科技赋能 旅游增收"的发展思路 推进三产融合 [6] - 农业产业规模显著 拥有6000亩高山梨 3000余亩花卉苗木 1000亩茶叶 [6] - 旅游业发展迅速 四季特色景观和活动吸引络绎不绝的打卡游客 [6] 经济发展成果 - 村民收入大幅提升 人均年收入达3.6万元 [6] - 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全村2/3农户家庭购置了汽车 [6] - 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实现村民富 乡村美 交通畅 [6]
逆袭!惠阳吉他靠 “中国智造” 改写产业格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5-14 22:21
惠阳吉他产业概况 - 惠阳被誉为"世界吉他工厂",鼎盛时期全球每五把吉他就有一把产自惠阳 [1] - 长期代工模式下90%产能服务海外品牌,仅获取5%利润 [1] - 全区汇聚80多家吉他相关企业,包括1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7家规上企业,年产值达4.05亿元 [5] - 已构建完整产业链,涵盖原材料供给、半成品加工、电子五金配件、成品制造等环节 [5] 产业转型与创新 - 企业通过定制化生产、新材料研发和智能乐器探索逐步摆脱代工依赖 [1] - 政府推动"制造业打底、文化赋值、旅游变现"的三产融合新模式 [6] - 出台《惠州市惠阳区扶持吉他产业发展工作措施(试行)》等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补贴 [6] 恩雅乐器发展亮点 - 拥有100多项专利,智能吉他销售额超亿元,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 - 全球首款碳纤维智能吉他NEXG生产周期缩短至4-5天(传统需40-50天),效率提升10倍 [2] - 3000元的NEXG可提供超2万元传统吉他的音色体验 [2] - 2024年推出赛博吉他可融合20多种乐器音色,预计全年销量突破70万把 [3] 汤姆乐器差异化路径 - 通过"吉他+艺术"联名模式取得梵高画作、熊本熊等独家版权 [4] - 尤克里里年产量20万把,2024年销售8万把,总产值2000万元 [4] - 碳纤维乐器制作效率提升40%,周期从15天缩短至7-10天 [4] - 布局欧洲和东南亚市场,通过提价应对成本变化 [4] 政府支持措施 - 建设吉他产业园,开展吉他文化进校园、艺术展演等活动 [6] - 举办企业交流平台促进产业链协同合作 [6] - 通过讲座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资源汇聚 [6]
“大咖”进小院 土中话农桑——“首都科学沙龙”汇聚科技小院“同行者”
中国新闻网· 2025-05-09 16:39
科技小院发展现状 - 北京科技小院是北京市委统战部围绕乡村振兴打造的科技帮扶综合平台,2018年以来已建成113家 [2] - 科技小院通过"产学研政"跨界合作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目前已举办4期"首都科学沙龙"活动 [2] - 顺义兴农天力合作社通过农机作业等服务带动6000多户农民增产增收 [2]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科技小院引入中国农业大学农机专家,帮助村民选择性价比高的智慧农业技术产品 [3] - 智慧农业技术普及需降低使用门槛,预设复杂参数实现"一键式"操作 [3] - 建议建立政府企业成本分摊机制降低农户使用成本 [3] 现代农业产业转型 - 通州区苍上村引入架式无土栽培技术,草莓品种从1种增至29种,形成"五彩草莓"品牌 [3] - 部分大棚改种韭菜,棚间种植红薯和水果玉米,实现全年持续产出 [3] - 计划拓展农文旅研学项目,开发闲置冷棚田地,打造农业科技长廊 [4] 未来发展计划 - 科技小院将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 [4] - 计划将自身建设与重点人士培养相结合,发挥统一战线作用支持乡村振兴 [4]
依托融资协调机制,鱼台农商银行助力外贸企业稳健前行
齐鲁晚报网· 2025-04-29 10:32
鱼台农商银行外贸金融服务举措 - 公司依托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采取"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精准滴灌"策略,以加大信贷投放为核心支持外贸企业发展[1] - 截至2025年3月末,已发放外贸企业贷款11户,总金额达7982万元[1] - 建立外贸企业专属服务团队,逐户走访对接辖内外贸企业,全面摸排融资需求并提供一对一金融服务[2] 杞柳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鱼台县清河镇作为"中国杞柳之乡",形成杞柳种植、柳编加工、文化旅游三产融合新模式[1] - 当地开发柳编工艺品200余款,产品销往全球22个国家,促进中华文化传播[1] 典型案例分析 - 济宁海佳工贸面临原材料涨价、生产扩张和应收账款周期长等资金压力[1] - 公司通过"鲁贸贷"产品获得300万元纯信用贷款,有效缓解资金压力[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继续贯彻国家外贸支持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2] - 计划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助力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