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为清单
icon
搜索文档
段永平二十载投资秘诀曝光!为何他一生只敢重仓这三家公司?
搜狐财经· 2025-11-15 04:49
投资核心理念 - 投资的核心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1] - 投资的关键在于清楚明白公司、知晓生意以及洞察未来现金流 [3] - 安全边际不仅意味着价格低廉,更关键的是对公司秉持深切的理解 [3] 投资策略与持仓 - 个人重要的投资决策不会多于20个,符合巴菲特的"打孔机"理论 [3] - 当前重仓持有的股票仅有三只:苹果、腾讯和茅台 [3] - 炒股票极难赚钱,建议投资者将注意力放到企业自身而非K线图 [3] 公司分析视角 - 2011年买入苹果时,已察觉其存在转型趋向 [3] - 将白酒行业区分为茅台和其他,认为茅台拥有独特口味及消费者认同是关键 [3] - 腾讯是长时间予以持有的公司 [3]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北斗星",指引企业朝正道前行 [4] - 苹果虽曾推迟三年推出大屏手机是个错误,但最终会回归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路径 [4] - 企业强调本分、诚信以及用户导向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决定企业长远发展 [4] 经营哲学 - 提出"不为清单"概念,晓得不做何事比晓得做何事更为关键 [4] - 公司不从事代工业务,因为那样并无适宜之处 [4] - "不做"的聪慧助力避开诸多潜在差错 [4]
段永平方略访谈:我之所以成为我,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不做的那些事情
雪球· 2025-11-14 21:00
个人成长与管理哲学 - 决策应基于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以降低犯错概率 [9] - 大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和建立面对未知的信心 而非具体知识本身 [10][11] - 核心理念是"做对的事 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 通过"不为清单"明确界限 例如公司不做代工业务 [12][13][14][15][16][17][18][19] 企业文化建设与传承 - 企业文化与创始人密切相关 需要找到并留住认同该文化的"同道中人" [21][22][25][26] - 企业文化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化 "不为清单"是通过教训逐步增加的 [23][24] - 公司愿景是更健康、更长久 不健康不长久的事不做 [21] 企业治理与授权机制 - 公司治理强调信任与授权 CEO拥有决策权并承担相应后果 [29][30][33][34] - 早期放权使得领导层交接顺畅 信任团队能力并允许其犯错是成功关键 [34][35][36][37] - 离开管理岗位是基于团队能力更强、动力更足以及充分信任的判断 [35][36][38] 战略转型与危机应对 - 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是被市场趋势所逼 而非主动决策 功能机滞销导致现金快速消耗 账面现金从七八十亿跌至几乎见底才回升 [31][32] - 新技术推动的新产品普及速度远超预期 功能机市场被智能机瞬间取代 类似当前AI发展趋势 [32] - 转型成功得益于智能机的快速推出和一两代产品的迭代 [32] 投资核心理念 - 投资本质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关键在于看懂公司业务和未来现金流 [40][41][42][44] - 真正理解该理念的投资者可能只有1% 理解后便不会受市场短期波动影响 [43][45][46] - 不懂投资也能赚钱 例如买入标普500指数长期持有 但这不代表理解投资本质 [47] 投资案例分析:网易 - 投资决策基于对游戏商业模式能赚钱的判断 以及对公司团队热爱游戏且认真的认可 [48] - 买入时点基于公司股价可能低于净现金的定价判断 当时市场恐慌但公司大概率有机会盈利 [49] - 6个月内股价上涨20倍 但承认并未完全看懂 否则会持有更久或买入更多 [49][51][52][53] 投资案例分析:苹果 - 投资基于对其用户导向企业文化的认可 公司注重产品体验和长远改善而非单纯生意导向 [54][55] - 理解苹果文化的关键在于其不为用户提供足够价值的产品绝不触碰 例如迟迟推出大屏手机、取消iTV项目、放弃造车 [56][57][58][59][60][61][62][63][64][65] - 公司犯错后会回归正道 有明确的"北斗星"指引方向 [65] 投资案例分析:茅台 - 投资逻辑基于茅台独特的口味和目标消费者对该口味的强烈认同 [69][70][71] - 茅台对品质标准严格坚持 作为国有企业其规矩较少被人改动 增加了投资的确定性 [72][73] 行业趋势与技术变革 - AI是工业革命级别的变革 伴随泡沫特征 凡事只要一说AI大家就冲进去买 [78] - AI带来了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进步 是根本性变革 但对其具体影响尚未完全搞懂 [79] - AI对依赖图表线条的短线交易者是巨大威胁 但对基于公司基本面的长期投资决策没有影响 [80][81][82][83]
段永平最新发声:看懂公司远比看懂K线重要
中国证券报· 2025-11-12 04:09
投资理念 - 投资的核心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看懂公司很难,不懂生意则投资难做 [1] - 投资“简单却不容易”,理念易懂但实践极难 [1] - 投资成功不在于知道多少公司,而在于真正理解几家公司的生意模式,即“不懂不投” [2] - 投资不是频繁交易,而是集中下注于真正看得懂的生意,投资节奏缓慢,比喻为“打孔机”,应该还没有用完20个孔 [1] - 不预测市场,不追逐热点,只关注企业本身的价值创造 [1][5] 投资案例与标的分析 - 真正重仓投资的公司屈指可数,包括网易、雅虎、苹果、伯克希尔、茅台、腾讯 [2] - 当前主要重仓股票为苹果、茅台、腾讯 [2] - 投资网易成功的原因在于本身做游戏出身,认为其团队热爱游戏且商业模式不错,加上当时股价极低,在市场恐慌中满仓买入,6个月股价上涨20倍,最终赚了100多倍 [2][3] - 投资苹果始于2011年,当时已清晰看到其从硬件公司向软硬一体平台的转型,商业模式变化明显 [2] - 看重苹果公司的用户导向,认为其非常在乎把东西做好和用户体验,并举例如推迟三年推出大屏手机是犯了大错误但最终仍回归用户需求 [3] - 通用电气是少数失误案例,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买入但很快退出,认为其商业模式不好,按现在的水平不会投资 [2] - 对不喜欢的公司应果断卖出 [2] 投资原则与决策框架 - 提出“不为清单”概念,即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通过不做不合适的事情来减少错误,提高做对事情的概率 [3] - 对“安全边际”的独到理解在于,其并非指价格便宜,而是指对公司的理解程度,真正的保护来自于对企业的深刻理解 [3] - 投资中“理性”比“聪明”更重要,以投资网易为例,因为投入资金不多所以能理性持有,若资金量小则难以保持理性 [4] - 投资决策需考虑机会成本,例如如果可以一年赚十几个点,可能就没必要买苹果 [5] -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真正的理解能让投资者超越市场波动,聚焦企业价值创造 [5]
段永平罕见长谈!“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看懂公司很难”
中国证券报· 2025-11-12 00:02
投资理念 - 投资的核心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看懂公司很难,理念易懂但实践极难 [1] - 投资成功不在于知道多少公司,而在于真正理解少数几家公司的生意模式,不懂不投是核心哲学 [3] - 投资不是频繁交易,而是集中下注于真正看得懂的生意,投资生涯中重仓公司不超过十家,用“打孔机”比喻投资节奏 [1] 公司分析框架 - 特别看重企业文化,尤其是用户导向,认为苹果用户导向做得很好,非常在乎把东西做好和用户体验 [4] - 提出“不为清单”概念,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通过不做不合适的事情来减少错误,提高做对事情的概率 [4] - 对“安全边际”有独到理解,认为其不是指价格便宜,而是指对公司理解的深刻程度,真正的保护来自于对企业的深刻理解 [4] 具体投资案例 - 早期最成功案例是网易,因本身做游戏出身,认为网易团队热爱游戏且商业模式不错,加上股价极低,现金比市值高,在市场恐慌中满仓买入,6个月涨了20倍 [2] - 苹果是近年来最重要持仓,2011年买入时已清晰看到其从硬件公司向软硬一体平台的转型,这是行业内看得见的东西 [2] - 茅台和腾讯是长期持有的公司,自称主要重仓股票为苹果、茅台、腾讯三只 [2] - 通用电气是少数承认的失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买入但很快退出,认为其商业模式不好,按当前水平不会投资 [2] 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 投资中“理性”比“聪明”更重要,保持理性很难,回顾网易投资时能拿久是因为金额不大可以理性思考 [5] - 普通人不需要懂太多公司,与其广撒网不如深耕少数能理解的行业和企业 [5] -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懂生意很重要,真正的理解会让人超越市场波动,聚焦于企业本身的价值创造 [5] - 对于当前苹果直言“不便宜”,指出投资要看机会成本,若能年赚十几个点可能没必要买苹果,但对只能获得1%银行利息的资金来说仍是更好选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