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借贷便利

搜索文档
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20250713:关税豁免期延长或带动二次“抢转口”-20250713
东吴证券· 2025-07-13 18:50
指数情况 - 截至7月13日,本周ECI供给指数为50.14%,较上周回升0.04个百分点;需求指数为49.92%,较上周回落0.01个百分点[1][6] - 7月前两周,ECI供给指数为50.12%,较6月回落0.04个百分点;需求指数为49.93%,较6月环比持平[1][7] - 截至7月13日,本周ELI指数为 - 0.97%,较上周回落0.12个百分点[1][10] 行业表现 - 工业生产处于淡季,主要行业开工率有升有降,沿海电厂负荷率续创新高,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 - 26.5%,7月初港口货物吞吐量下行但同比增长明显[1][7] - 消费方面,7月1 - 6日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回升1.0%,新能源车零售同比回升21.0%,本周航班执飞率均值环比回升1.77个百分点[20] - 投资方面,7月9日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环比回升1.00个百分点,本周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回落43.21%[24] - 出口方面,本周上海/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环比回落,韩国7月前10日出口总额同比增速9.50%,6月30日 - 7月6日监测港口货物吞吐量环比回落5.28%[30] 通胀与货币 - 本周猪肉和28种重点监测蔬菜平均批发价环比回升,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环比回升,COMEX黄金期货结算价环比回落[36] - 本周央行货币净回笼2265亿元,7天shibor利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回升[40] 政策与风险 - 本周多部门发布多项政策,包括家政兴农、以工代赈、稳就业等[46] - 面临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政策出台力度低于预期、房地产改善持续性待察等风险[1][47]
重阳问答︱如何解读央行提前公告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搜狐财经· 2025-07-01 18:00
央行提前公告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解读 核心观点 - 央行首次在月初提前公告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3个月 并同步新创设"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操作情况" 公告节奏前置 力度加码 释放中短期流动性的政策信号明显 [2] - 债市投机需求退坡 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期货成交量降至24年下半年以来的低位区间 央行释放短期流动性的意愿上升 [2] - 央行提前公告操作提高了货币政策透明度 加强市场沟通 稳定市场预期 同时呵护市场流动性的信号意义明显 [3] 流动性环境分析 - 6月面临多重流动性压力 包括1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和2000亿MLF到期 42000亿元同业存单集中兑付(创历史单月新高) 叠加6月国债发行高峰和政府置换债资金使用进度加快 [3] - 央行公告后 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下降至1.5%左右 接近1.4%的政策利率水平 [3] - 考虑到公告的买断式逆回购期限仅为3个月 不排除后续继续加码6个月的买断式逆回购 [3] 市场影响 - 央行预期管理方式升级 市场流动性宽松预期发酵 有望为股票市场估值提供支撑 提振资本市场风险偏好 [3] - 在长端利率保持稳定时 适时重启国债买卖操作值得期待 [3] - 美元走弱 人民币走强 央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压力减弱 更有意愿释放短期流动性 [2]
宏观金融数据日报-20250606
国贸期货· 2025-06-06 15: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月初银行考核过后资金面趋于宽松 央行综合运用中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引导年中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状态[5] - 昨日宏观消息面平静 股指继续温和上涨 海外变量主导股指短期波动 关税政策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股指反弹至震荡区间上沿 进一步上涨需增量利好和市场量能驱动 期指操作建议观望为主 谨慎追涨[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货币市场 - DRO01收盘价1.41 较前值变动-0.10bp DR007收盘价1.55 较前值变动-0.41bp GC001收盘价1.40 较前值变动-9.00bp GC007收盘价1.56 较前值变动-3.00bp SHBOR 3M收盘价1.65 较前值变动0.00bp LPR 5年收盘价3.50 较前值变动-10.00bp 1年期国债收盘价1.44 较前值变动-1.75bp 5年期国债收盘价1.52 较前值变动-0.85bp 10年期国债收盘价1.68 较前值变动0.40bp 10年期美债收盘价4.37 较前值变动-9.00bp[4] - 央行开展126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操作利率1.40% 投标量和中标量均为1265亿元 当日2660亿元逆回购到期 单日净回笼1395亿元[4] -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6026亿元逆回购到期 其中周五到期2911亿元[5] 股票市场 - 沪深300收盘价3878 较前一日变动0.23% IF当月收盘价3852 较前一日变动0.2% 上证50收盘价2692 较前一日变动0.05% IH当月收盘价2674 较前一日变动0.0% 中证500收盘价5770 较前一日变动0.54% IC当月收盘价5724 较前一日变动0.6% 中证1000收盘价6167 较前一日变动0.72% IM当月收盘价6102 较前一日变动0.8%[6] - IF成交量69770 较前一日变动-0.1% IF持仓量231414 较前一日变动0.9% IH成交量38082 较前一日变动19.4% IH持仓量81351 较前一日变动3.2% IC成交量64999 较前一日变动11.9% IC持仓量211733 较前一日变动2.6% IM成交量180384 较前一日变动19.1% IM持仓量329492 较前一日变动4.4%[6] - 昨日沪深两市成交额1.29万亿 较昨日放量1374亿 行业板块涨多跌少 TMT板块涨幅居前 珠宝首饰、美容护理、食品饮料、化学制药板块跌幅居前[6] 期货升贴水情况 - IF升贴水当月合约16.04% 下月合约14.09% 当季合约0.02% 下季合约6.64%[8] - IH升贴水当月合约16.39% 下月合约15.49% 当季合约6.95% 下季合约3.86%[8] - IC升贴水当月合约19.55% 下月合约17.41% 当季合约14.28% 下季合约11.91%[8] - IM升贴水当月合约25.81% 下月合约21.78% 当季合约18.20% 下季合约15.30%[8]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灵活把握”?——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10 22:58
经济形势分析 - 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持续存在,央行对外部环境不利影响的关注度显著提高[4][30] - 央行肯定一季度经济表现,强调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4][31] - 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进一步稳固,但具备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才资源等优势条件[11][31] 政策基调 - 货币政策总基调调整为"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更重视执行过程中的动态响应,5月7日"双降"等政策已推出[5][32] - 提出"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可能引导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新一轮下调以缓解负债压力,LPR和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影响资产端收益[5][32] - 删除"防范资金沉淀空转"表述,更强调数量型工具如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等保持流动性充裕[6][33] 热点议题 - MLF十年演变分为三阶段:从辅助工具到总量型工具,再到退出政策利率属性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7][33] - 中美日政府债务对比显示2022年美国日本净负债率均为119%,中国广义政府净资产占GDP91%,债务扩张具有可持续性[8][22][34] - 实体经济供求关系分析指出需从"管高价转向管低价",部分行业存在过度竞争,货币供给增加可能加剧供过于求[8][23][34] 专栏重点 - 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落地显效,互换便利操作1050亿元,上市公司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近3000亿元创历史新高[25] - 存款准备金制度动态演进,灵活调整对货币总量增长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将继续完善制度[26] - 再贷款工具机理演进,央行创设新工具优化信贷结构,但无法替代银行贷款[27]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灵活把握”?——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10 22:29
经济形势分析 - 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持续存在,央行对外部环境不利影响的关注度显著提高[1][26] - 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进一步稳固,但具备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才资源等优势条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1][7][27] - 央行强调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相比2024年四季度报告,本次更突出外部环境不利影响[26][27] 政策基调调整 - 货币政策总基调从"择机调整优化"修改为"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显示后续将更重视执行过程中的动态响应[2][28] - 提出"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可能引导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新一轮下调以缓解银行资产端收益下行压力[2][28]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不是当前货币政策核心掣肘[2][28] 货币政策工具变化 - 下一阶段更强调数量型工具,删除"利率"表述和"防范资金沉淀空转"相关内容[3][29] - 明确MLF逐步退出政策利率属性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为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工具[4][9][29] - 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3][29] 政府债务与资产负债 - 2022年美国日本广义政府部门净负债率均为119%,中国广义政府净资产占GDP的91%,显示中国政府债务有资产支撑[4][18][30] -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与美日高负债情况形成对比[5][18][30] 实体经济与物价调控 - 实体经济面临需求端恢复有约束、供给端部分行业过度竞争的问题[5][19][30] - 价格调控思路从"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5][19][30] - 货币供给在侧重投资的发展模式下可能加剧产能过剩,需调整供给管理模式[19][30] 专栏专题内容 - 互换便利工具已开展2次操作合计1050亿元,支持证券公司自营股票投资增长[21] - 存款准备金制度动态革新,未来将继续完善以发挥调控功能[22] - 再贷款工具机理演进显示其可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但无法替代银行贷款[23] - 养老金融发展是促进金融与养老事业良性循环的关键着力点[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