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基础高级化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20:15
经济增速与现代化目标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需要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 [6] - 根据现代化规律,国家越接近现代化其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因此“十五五”时期相对于“十六五”时期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方向是提高产业基础现代化水平,实现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原材料等产业基础能力的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 [7] - 建议“十五五”时期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整体研发投入比例从“十四五”期末的8%提高到12%左右,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目前4%提高到5% [8]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并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9]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十五五”时期要提升产业体系的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并重视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性 [11] - 为保障产业链安全,需要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 [11]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十五五”时期需推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强化人工智能赋能,聚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构建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 [2][12]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2][12] - 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制造业密集区域着重布局工业互联网算力,西部地区注重绿色算力布局,国家在关键节点布局通用算力 [13] 新兴产业“反内卷”与发展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针对产能扩张的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品牌输出等方面的积极性 [2][15]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势能,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恶意补贴等扭曲市场行为 [16] - 通过提升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以扩大有效消费,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7]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20:04
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发力期,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但必须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增速 [5] - 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是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方向,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2][5] - 传统产业需进行"深度"转型升级,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9] - 新兴产业需"反内卷",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完善市场监管,扩大内需 [2][13][14] 经济发展定位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需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夯实基础 [5] - 该时期相对于"十六五"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因国家越接近现代化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 [2][5]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关键融合方向是提高产业基础现代化水平,包括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原材料等产业基础能力的自主可控 [5] - 建议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整体研发投入比例从"十四五"期末的8%提高到"十五五"期末12%左右 [6] - 建议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目前4%提高到5% [6] - 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6]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 - 提升产业体系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 [9] - 重视产业体系完整性问题,加快"智能母工厂"建设,完善产业国内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 [9] - 重视产业链安全性,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健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发展机制 [9]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聚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领域 [2][10] - 构建重点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发展智能产品 [10]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积极探索高效投资机制 [2][11] - 围绕产业需求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制造业密集区域着重布局工业互联网算力,西部地区注重绿色算力布局 [11] - 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算力交易市场,形成合理定价机制 [11] 新兴产业"反内卷"措施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针对产能扩张的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品牌输出等方面积极性 [2][13] - 优化产业链创新协同机制,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3]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势能,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恶意补贴等扭曲市场行为 [14] - 全方位扩大内需,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推动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14]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14] - 强化完善行业自律机制,遏制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等行为 [14]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加大新基建投资丨四中全会预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3:32
经济增速与现代化目标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需要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 [3] - 根据现代化规律,国家越接近现代化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因此“十五五”时期相对于“十六五”时期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 [2][3] - 经济增速需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基于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提高产业基础现代化水平是关键融合创新方向,产业基础高级化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原材料等产业基础能力持续提升 [4] - 建议“十五五”时期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整体研发投入比例从“十四五”期末的8%提高到“十五五”期末12%左右,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目前4%提高到5% [5]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5][6]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 - 提升产业体系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 [7] - 重视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性,加快“智能母工厂”建设,完善产业国内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 [7] - 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 [7]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聚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构建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 [2][8]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制造业密集区域着重布局工业互联网算力 [2][9] - 以国家标准引领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技术源 [9] 新兴产业“反内卷”路径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针对产能扩张的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品牌输出等方面积极性 [2][10]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势能,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恶意补贴等扭曲市场行为 [11] - 全方位扩大内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扩大有效消费 [11] 市场环境与制度建设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全国统一算力交易市场,形成合理定价机制 [9][12] - 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为制造企业创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12] - 强化行业自律机制,支持行业协会完善自律机制,遏制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等行为 [12]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丨四中全会预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8:56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需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基础 [1][4] - “十五五”时期需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经济需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 [4] - 需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并引导新兴产业避免“内卷化”发展 [2][5][11]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 - 提升产业体系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 [7] - 把握产业体系完整性,应对转型升级和国际环境影响,加快“智能母工厂”建设并完善产业国内梯度转移协作机制 [7] - 重视产业链安全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并健全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路径 - 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方向,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以催生产业基础重大突破 [2][5] -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比从8%提高到12%,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4%提高到5% [6]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允许科技人员在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6]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聚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构建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 [2][8]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并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算力交易市场 [2][9][10] - 以国家标准引领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尤其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源 [10] 新兴产业“反内卷”重点方向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产能扩张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等方面积极性 [2][11] - 优化产业链创新协同机制,鼓励大型国企和科研机构攻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并推动成果开放共享 [11]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扭曲市场行为 [12] - 全方位扩大内需,提升公共服务以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推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12]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 [12] - 强化行业自律机制,遏制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等行为 [13]
产业基础创新成果展亮相第25届工博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14:07
工博会产业基础展核心内容 -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9月23日开幕,产业基础展重点展示“十四五”期间产业基础创新进展与成效 [1] 展览主线与结构 - 展览以“产业基础高级化的成就”为主线,分为前言、六基翘楚、串珠成链、见微知著四个部分 [1] - 通过居家、医疗、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展示手机、CT球管、北斗导航等典型案例 [1] - 以“加减乘除”形式呈现极宏观、极微观、极综合交叉和极端条件下的代表性成果 [1] 串珠成链应用模式 - 重点展示产业基础“一条龙”应用推广模式,帮助创新成果跨越“死亡之谷”,解决“不敢用、不能用、不好用、不会用”难题 [1] - 储氢瓶通过产业链协同提升性能,特高压电网核心部件通过供应链重构完成迭代 [1] - 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拓展汽车、港口和桥梁等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1] 见微知著细分案例 - 以“小支撑大成就”为主题,展示“小工艺大变革”“小企业大行业”“小产品大未来”案例 [1] - 案例包括电池工艺突破、高铁关键零部件应用、激光雷达、半导体刻蚀气等细分领域中小企业在全球市场取得领先 [1] 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 - 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由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编制,包含1047条产品和技术清单 [2] - 展会上围绕该目录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供需双方通过平台相互匹配以加强交流合作 [2]
第一观察 | 总书记为用“拳头产品”夯实制造业基础鼓劲赋能
新华社· 2025-05-20 19:25
制造业发展 - 轴承是工业的"关节",直接影响装备制造能力和国家工业水平,广泛应用于从手表家电到飞机船舶的设备 [2] -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等产业基础对产业链安全和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2][4] - 中国已成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基础能力仍需提升,需向"精而强"方向发展 [4][8] 洛阳轴承集团 - 公司展示的机器人轴承、新能源汽车轴承等"拳头产品"是创新突破的缩影 [2] - 通过加快创新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高端轴承产值占比达70% [8] - 智能工厂采用数智化自动生产线和数字化研发平台,提升创新效率 [10][12] 政策与战略 - 国家推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等重大战略 [6][7] -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等短板 [8] -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三大工程 [8] 创新与转型 - 制造业核心在于创新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需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8] - 制造业转型方向:高端化(加强原创性技术)、智能化(数字技术改造)、绿色化(生态效益) [9][12] - 徐工集团零部件国产化率从62%提升至91%,体现国产替代进展 [5] 行业前景 - 新兴产业如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对轴承品质要求更高,品质提升直接增强产业竞争力 [2] - 新一轮科技革命下,需加快补短板、锻长板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9] - 制造业基础建设是系统工程,需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规模优势协同推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