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人

搜索文档
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14 03:02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59亿元,同比微降0.1%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142.52% [5] - 扣非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12.12% [5] 水上动力设备板块(百胜动力)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5亿元(+28%),净利润0.58亿元(+13%),均创历史新高 [6] - 实现300马力汽油舷外机量产交付,成为中国首家量产该机型的企业 [6] - 推出首款智能顶流机产品,完成40余次造型优化和近千次水上测试 [7] - U9 EPR系统上线后存货周转天数下降,配件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1个月内,配件销售额增长超50% [8] - 获批国内首个CNAS实验室认证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8] - 新总部投入使用,配备智能化生产车间和300马力装配线 [10] 智能包装装备板块 瓦楞纸板生产线业务 - 海外业务(Fosber集团):欧美市场订单稳健,新设墨西哥子公司拓展拉美市场 [11][12] - 国内业务(Fosber亚洲):新增订单创历史新高,推出3.15米宽幅瓦线新品,新工厂年产能40条线 [13] 瓦楞纸箱印刷包装设备 - 海外市场采用"代销+直销"模式,中东和东南亚订单金额超去年同期 [14] - 数码印刷设备业务(万德数科):升级款"数码印刷一体机"获市场青睐,墨水耗材销售持续增长 [15] 外延业务布局 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 - 战略投资乐聚机器人(持股2.83%),签署协议合作生产制造、应用拓展及市场推广 [18][19] - 已形成三个股权投资项目集群 [18] 可控核聚变+核电装备领域 - 增持贵州航天新力股权至19.89%,参与ITER项目关键部件制造 [21][22] 硬科技领域 - 通过亿能投资布局腾盾无人机、科工火箭(航空航天)及宇泽半导体(新材料) [24]
东方精工股价报14.10元 公司一季度分红比例达57%
金融界· 2025-08-01 02:37
股价与交易数据 - 7月31日股价报14.1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88% [1] - 当日成交量为104.86万手,成交金额达14.8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8423.93万元,占流通市值的0.6% [2]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智能包装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日化、电子等行业 [1] - 2025年一季度实施现金分红1.58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57% [1] 战略布局与投资动态 - 紧跟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导向,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可控核聚变关键结构材料+核电装备"领域 [1] - 2025年增持航天新力股权至19.89%,深化战略投资布局 [1]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要走出符合自己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上海证券报· 2025-07-23 02:16
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 AGI定义存在分歧 根源在于标准不统一 部分观点认为三五年内可实现 部分认为无法实现 [3] - AGI三大定义标准:领域通用性(跨领域任务执行能力) 任务通用性(达到人类水平的多任务能力) 通用理论支撑(明确理论体系) 当前大语言模型仅满足部分语言交互功能 [4][5] - 大模型里程碑意义在于突破特定领域局限 实现开放领域语言生成与自然交互 但需与硬件、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才能推动AGI落地 [5] 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应用 - 导诊、分诊等辅助性工作技术门槛低 AI可有效提升效率 医疗诊断因涉及生命安全 对模型可靠性、可解释性要求极高 [5] - 当前机器诊断系统输出结果需医生签字确认 模型需提供可理解的决策逻辑 实现可靠诊断应用仍需长期技术积累 [5] 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瓶颈 - 人形机器人多数处于"展品"阶段 服务老人、无人驾驶等场景对可靠性要求极高 高昂成本制约商业化进程 [6] - 需解决可靠性、成本两大核心问题 才能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品化应用 [6] 中国人工智能特色发展路径 - 人形机器人需避免照搬美国模式 中国家庭以平层为主 轮式机器人比人形更具经济性和实用性 [7] - AI+工业发展缓慢主因是成本过高 中国可通过工程优化、算法优化优势降低技术应用成本 形成市场良性循环 [7] - 清华大学40余年AI研究积累 形成完整科研产业化队伍 孕育出大批优质企业 企业潜力评估需关注技术业务契合度与创始人能力 [7] 中国AI战略方向 - 需在前沿技术突破与理论基础夯实双轨并行 发挥工程优化优势 推动跨学科融合 探索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8]
埃斯顿(002747)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6 19:04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为2025年4月29日18:00 - 19:00,形式为电话会议 [2][4] - 参与机构包括汇丰晋信基金、花旗环球金融亚洲等众多公司,机构分析师及投资者共96人 [2][3][4]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吴侃、董事兼财务总监何灵军、董事会秘书肖婷婷 [4]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 - 实施全面预算管控等措施,经营指标显著改善 [6] - 工业机器人市占率提升,首次实现中国机器人市场出货量第一 [6] - 销售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24.0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62.99万元,同比增长93.4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416.74万元,同比增长132.2%;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4,752.25万元,同比增长112.95%;四项费率合计28.33%,同比下降5.14个百分点,较2024年度下降10.4个百分点 [6] 行业市场需求看法 - 2025年一季度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回暖,下游汽车、电子、锂电等行业高速增长 [7] - 基于机器换人、国产替代趋势及下游需求提升,认为202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有较大发展空间 [7] 2025年经营发展规划 营销体系优化 - 优化渠道结构和政策,赋能渠道伙伴,拓展下游客户,扩大品牌影响力 [8] - 聚焦大客户战略,挖掘优质客户,提升中小客户渗透率 [8] 研发投入加大 - 开发面向新兴及高壁垒行业的自动化核心部件和工业机器人产品,聚焦高端场景,加快国产替代 [8] 全球化业务布局 - 推进国际化战略,发挥海内外协同效应,打造全球化核心竞争力 [9] - 加强海外子公司运营管控,建立全球化产能和供应链体系,推进本地化制造,优化成本结构,助力品牌出海 [9] 内部管理加强 - 严格管控产品价格,分析订单和客户,投入资源到高质量订单,稳定毛利率 [9] - 通过优化供应链等措施降本,整合内部资源,调整架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推进降本增效 [9] 产品研发规划 - 投入研发高门槛、高技术壁垒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产品,聚焦高端场景,提升竞争力 [10] - 坚持自动化软件正向开发,提升易用性和综合性能 [10] - 研发迭代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运营体系,实现降本增效 [10] 提升毛利率措施 - 加强销售价格管控,投入资源到高质量订单,稳定毛利率 [11] - 拓展海外市场,开发迭代新产品,增强差异化竞争力,打造高附加值产品,通过降本增效改善毛利率 [11] 海外业务布局 - 拓展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市场,关注国内头部客户出海机会,使海外市场成业务增长点 [12] - 构建全球化产业生态链,在波兰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建立产能和供应链体系,推进本地化制造,优化成本结构,助力品牌出海 [12][13] 具身智能领域布局 - 加大“人工智能 + 机器人”研发投入,聚焦工业具身智能等研究开发,提升机器人自主感知和学习能力 [14] - 参股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 02,正在工业场景小批量验证 [14] 关税及贸易战影响评估 - 美国业务收入占比小,无直接出口美国业务,前期全球化生产基地布局使美国加征关税影响有限,会关注政策变化并应对 [15]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16:12
公司业务概况 - 业务覆盖自动化核心部件、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全产业链,构建技术、产品、质量、成本和服务全方位竞争优势 [4][5] - 核心业务分为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含HMI、伺服系统等)和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87款机器人产品)两大模块 [5][7][8] - 下游应用涵盖新能源、汽车、3C电子等20余个行业,提供钣金折弯、焊接等场景化解决方案,部分工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5][8] 经营与研发模式 - 采用IPD研发模式,以客户需求驱动产品开发,设立专业团队攻关前瞻性技术 [10] - 生产采用"按订单+备库"模式,通过SAP、MES等系统实现供应链高效管理 [11] - 销售采用"直销+分销"组合策略,针对头部客户定制化开发,通过招标流程评估供应商能力 [12][13] 财务表现 - 2024年销售收入40.09亿元,同比下降13.83%,其中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30.32亿元(降16.04%),自动化部件业务收入9.76亿元(降6.13%) [15] - 整体毛利率29.57%,同比下降2.36个百分点,主因价格竞争及固定成本增加 [17] - 归母净利润亏损8.1亿元,同比降700.14%,计提商誉减值3.45亿元及资产减值1.22亿元 [18] - 研发投入5.03亿元,占营收12.55%,持续聚焦高端应用技术突破 [19] 战略与行业动态 - 2025年战略聚焦全球化布局、技术突破(如具身智能)及运营提效,目标扭亏为盈 [20] - 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同比增长20%,市场份额居国产第一,光伏领域下滑但汽车/电子领域增长 [16] - 开展2亿元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应对汇率波动对海外业务影响 [29][32] 会计政策变更 - 执行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将保证类质保费用从销售费用调整至主营业务成本 [21][22] - 追溯调整2023年数据:主营业务成本调增345.56万元,销售费用调减同等金额 [13][26]
埃斯顿:一季度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营收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4:2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09亿元,受子公司商誉减值、行业需求波动及成本压力等拖累,净利润承压亏损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4亿元,同比增长24.03% [1]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262.99万元,同比增长93.43% [1]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6.74万元,同比增长132.20% [1] 市场份额 - 2024年公司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约20%,高于行业市场增速 [1] - 2024年公司位列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二,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 [1]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1.6%,国产机器人渗透率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机器人实现近20%的同比增长,占比中国机器人市场份额10.3%,成为首个登顶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国产机器人品牌 [1] 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5.03亿元,占收入比例为12.55% [2] - 公司高精度六轴机器人已批量应用于多家头部车企生产线 [2] - 公司联合车企开发的柔性化产线解决方案成功打入海外市场 [2] - 公司成功推出700kg重负载机器人,入选工信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 [2] 全球化布局 - 2024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为13.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34.16% [2] - 公司正积极布局全球化业务,加大对欧洲、中东、东南亚、美洲等市场的开拓 [2] - 公司跟随国内头部客户的出海机会,加快高价值产品出海 [2] 战略规划 - 2025年公司将围绕"全球布局-战略聚焦-技术突破-运营提效"的战略指引,全面制定经营提升方案 [2] - 公司将持续发展具身智能技术,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 [3] - 公司将重点聚焦工业具身智能、智能感知及其人工智能平台的研究开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