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市战略
搜索文档
吴桂英围绕人才发展主持召开“十五五”规划专题座谈会
长沙晚报· 2025-10-21 13:28
座谈会核心内容 - 会议于10月20日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主持召开,主题为“人才发展”及“十五五”规划 [1][3] - 会议强调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树立践行“大人才观” [1] - 面向“十五五”规划,长沙人才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需将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 [3] 人才工作战略方向 - 强调以系统思维谋划人才工作,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 [4] - 需紧扣“三个高地”、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等目标,加快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4] - 注重加强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完善资源统筹机制,并给予青年人才更多支持 [4] 人才引进与集聚策略 - 提出以柔性引进等方式做好海外人才对接 [4] - 注重以产业吸引和承接人才,推动人才向重点优势产业和未来发展赛道集聚 [4] - 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4] 人才发展平台建设 - 注重发挥平台对人才的集聚作用,提及湘江科学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载体 [4] - 目标是以这些平台为载体,构筑创新人才汇聚高地 [4] 人才生态与服务保障 - 强调需提升人才生态的吸引力,加大人才政策落地兑现力度 [4] - 要求全心全意做好服务保障,将爱才敬才融入城市气质 [4] - 最终目标是让“奋斗的人”和“奋斗的城”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3]
佛山连续四年开展“企业家日”“人才日”系列活动 以城之名致敬英才 再造新佛山 人才强支撑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28 15:53
活动概况 - 2025年佛山市企业家大会暨人才发展大会于9月27日举行,主题为“新动能、新业态、新佛山”,旨在携手企业家和人才“再造一个新佛山” [1] - 这是佛山连续第四年举办“企业家日”“人才日”系列活动,以城市名义向企业家和各领域人才致敬 [1] 人才资源现状 - 佛山全市人才总量超过248万人,其中博士超7600人,高级专业职称人才超4.5万人,技能人才超149.6万人 [1] - 人才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素质持续提升 [1] 经济与产业基础 - 佛山是民营经济大市、制造强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六成 [2] - 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万亿元,培育出2个万亿级、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5] - 全市拥有各类企业超60万家,其中工业企业超10万家 [5] 人才发展举措 - 首批12个佛山人才港获授牌,以“只收梦想,不收租金”为理念,提供“五免”支持和“六有”系统化服务 [3] - 佛山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成立市人才数科集团,2022年以来出台重点人才扶持目录等20多份配套政策 [9] - 2023年出台实施重点扶持人才评定和举荐办法,由用人单位自主认定领军人才 [11] 产才融合成果 - 活动集中展示机器人、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家电等领域的创新产品 [5] - 现场共有25个项目集中签约,包括10个新落地招商引资项目、10个新落地人才团队和5个校企合作项目 [7] - 通过引进院士研究氨氢技术,带动佛山集聚超过150家氢能企业与机构 [7] 未来发展方向 - 佛山紧扣“三箭齐发”产业布局,积极构建“引育人才—集聚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链条 [7] - 佛山将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打造人才友好生态,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扎实基础 [11]
仪征以“优良生态”促人才“落地生根”
新华日报· 2025-09-25 07:57
人才引进战略 -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打造聚才载体、优化人才服务、营造礼遇人才的社会氛围 [1] - 发挥宁镇扬几何中心区位优势,建设集创业孵化、培训、服务、展示于一体的南京·仪征大学生创业园 [1] - 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设立人才综合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一揽子”服务 [2] 创业支持与载体建设 - 持续“走出去”链接高校资源,举办联盟高校专场路演4场,成功争取落户项目65个 [1] - 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建大数据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6家重点企业签约数字化转型服务 [1] - 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新材料中试基地,打造“实验室—中试—产业化”无缝衔接的创新创业生态 [1] - 出台专项资金政策,对单个创业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投资,对大创园落户项目给予2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 [1] 人才安居与生活保障 - 构建“1+X”人才安居保障体系,累计建成投用人才公寓22处7225套,打造高品质人才社区3个 [2] - 人才公寓覆盖主城区、产才融合区及其他产业板块,多渠道解决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 [2] - 迭代升级“人才政策4.0”,为毕业生提供面试补贴、生活补贴、人才安居券等专项福利 [3] 人才招聘与培养 - 完善“实习—就业—扎根”全链条引才模式,围绕“6群8链”主导领域组织双选会 [2] - 组织60家重点企业及事业单位提供岗位超千个,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860人次,意向签约率超70% [2] - 实行“凤来仪”英才培育工程,通过名师传帮带、名师大讲堂、外派跟学等模式培养人才典型 [3] 社会氛围营造与政企互动 - 建立市领导挂钩人才制度,通过走访、座谈会、节假日慰问等形式听取意见、解决问题 [3] - 开展“三城青年π跨江解码仪征DNA”、人才政策“进校区、进企业、进社区”等宣讲活动,扩大城市知名度 [3]
从资深导演到高校教授,她把讲台变成“片场”
杭州日报· 2025-09-11 10:07
人才引进与高校投入 - 杭州持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和全球人才蓄水池 [3] - 浙大城院2022年引进国家级人才李冬冬 投入近千万元成立中国长三角纪录片创作研究中心 [3][4] - 高校提供全方位支持 由学院领导担任行政职务保障人才专注专业领域 [4] 学术成果与项目突破 - 团队三年内斩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等国家级课题 [4] - 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 实现学术成果快速突破 [4] - 开展《陆游的乡村世界》纪录片拍摄 展现浙江乡村振兴图景 [5] 教学模式创新 - 采用业界与学界融合模式 邀请录音师 摄影师等专业人士进课堂授课 [6] - 组织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等权威机构专家与学生直接对话 [6] - 课堂延伸至山野乡村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技能 [6] 人才培养成果 - 学生毕业后直接参与良渚文化宣传片拍摄 应用课堂所学理念 [6] - 指导学生关注公共价值议题 用影像记录社会发展进程 [6] - 培养学生透过信息表象探求本质的能力 锤炼纪录片创作意识 [7] 教育理念与实践 - 强调"用小切口展现宏大主题"的创作方法 提升学生叙事能力 [6] - 将千年文脉融入现代教育体系 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教育格局 [5] - 注重技艺传授与求真意识培养双轨并进 培育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 [7]
花果山英才“双创计划”为引才加码
江南时报· 2025-09-01 14:36
人才引进政策框架 - 连云港市推出花果山英才"双创计划"实施办法 通过6大项目类别覆盖人才需求全场景 包括双创人才(团队)项目 双创博士项目 博士后专项 留学回国人才专项(海燕计划) 外国人才专项与乡村振兴人才专项 [1] - 政策目标为以高端人才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现"引进一名人才 带来一个团队 创办一家企业 引领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1] 资金资助标准 - 创新类人才可获30万~200万元资金资助 创新类团队资助额度达100万~500万元 [1] - 创业类人才与团队按不高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分别享受50万~500万元和100万~1000万元资助 [1] - 双创博士可获5万元生活补助 企业博士后最高获20万元项目资助 事业单位博士后最高获10万元项目资助 [2] - 留学回国人才"海燕计划"提供3万~10万元项目资助 外国人才按A/B/C类分级给予最高30万/20万/10万元补贴 乡村振兴人才最高可获50万元资金支持 [2]
“博士沈阳行”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31
人才招聘活动 - 2025"博士沈阳行"活动吸引万余名博士生和用人单位参与,62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提供9223个博士岗位需求 [1] - 活动收到简历27097份,达成初步意向1755人,8163人报名 [1] - 北京大学整合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生鄢羽岐等194名北京高校博士生乘坐"兴沈英才"列车抵达沈阳,享受专员对接服务和点对点交通接送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包括辽宁国际青年学者沈阳行、博士面对面、参观调研和城市体验等内容 [2] -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30个创新创业路演 [2] - 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需求,开展高端学术交流和项目对接 [2] - 精选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科学、航空航天等6条调研路线,邀请博士生实地考察 [2] 人才政策与补贴 - 新毕业到沈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可获得16万元综合补贴 [2] - 对有创业意向的博士提供最高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和相应贴息补助 [2] - 沈阳出台《"兴沈英才"绿卡管理服务办法》,涵盖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服务 [2] 人才引进成果 - 2024年沈阳市吸引超17万高校毕业生留沈 [3] - 全年共认定人才2877人,其中高层次人才590人 [3]
全力打造各方英才筑梦之地圆梦之城
南京日报· 2025-05-19 09:50
活动概况 - 2025年5月18日南京举办"南京人才日"系列活动开幕式 聚焦两院院士 产业人才和青年人才群体 以"IN南京 创未来"为主题 [1] - 活动包括1场开幕式 8场主场活动和14场特色活动 突出人才招引和成果转化 助力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1] - 南京连续第三年举办人才日活动 市委书记周红波 市长陈之常及多位院士出席开幕式 [1] 人才战略政策 - 南京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推进国家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 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2] - 打造精准引才联合体 平台育才生态圈 高效用才新机制和暖心留才政策包 营造人才安居乐业环境 [2] - 发布支持人工智能人才发展若干措施 加快建设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 [3] - 启动"青柠实践"城市实习生计划 建立联系服务院士专家工作机制 [3] 合作与平台建设 - 市政府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人才共引共育合作协议 [3] - 省信息通信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 信息通信和生物医药产业科技镇长团揭牌 [3] - 启用外籍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魅力南京"频道 揭牌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 [3] 专项计划与基金 - 设立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基金和科技人才成果转化基金 [3] - 启动2025"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南京行活动和2025全球科创精英挑战赛 [3] 人才基础与荣誉 - 南京连续多次获评"最佳引才城市"和"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五十百千人才工程" 与南京共同打造区域性高水平人才高地 [2]
吴桂英:纵深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长沙晚报· 2025-05-09 10:21
人才工作总体部署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 [1][4] - 以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为抓手,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4] - 统筹推进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各项工作 [4] 人才工作具体措施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机制 [5] - 加快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衔接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4+4"科创工程、湘江科学城等工作 [5] - 打造人才雁阵,聚焦重点领域吸引集聚人才,落实大学生创业"七个一"举措 [5] - 健全湘商回归、校友回长、海外人才回流长效机制 [5] - 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优化政策兑现流程 [5] 人才发展规划与保障 - 科学编制"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注重衔接协同 [5] -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5]
@博士英才 沈阳邀你共创未来
人民网· 2025-04-30 10:02
人才引进活动概况 - 沈阳市启动2025"博士沈阳行"活动并同步开启人才活动月 计划组织7类69项主题活动包括赛事、路演、招聘等 [1] - 活动以"沈阳未来 因你而来"为主题 将于5月21-23日在全球工业互联网会议中心举行 覆盖东北"三省一区"及呼和浩特 [3] - 2023年首届活动吸引8000余名海内外博士参与 其中1200人最终落户沈阳 [3] 岗位需求数据 - 2025年活动已征集503家单位的7963个博士岗位 同比增加29% 其中沈阳197家单位提供2384个岗位(占比30%) [7] - 高校板块:东北大学等69所高校提供4378个岗位 聚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42个前沿领域 其中2138个为优质岗位 [7] - 科研机构板块:中科院沈阳分院等19家单位提供409个岗位 集中在智能制造、新材料领域 [7] - 企业板块:沈飞集团等80家央企提供584个岗位 芯源微电子等26家上市公司提供300余个职位 [7] - 薪酬方面:年薪40万以上岗位达478个 同比增长27% [7] 活动特色亮点 - 创新创业支持:引入30家重点双创载体 开展项目路演和成果展示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 - 产业聚焦:针对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定向引才 [5] - 精准对接:东北"三省一区"联合打造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5] - 实地考察:设计6条专业调研线路 涵盖沈飞集团、辽宁材料实验室等标杆单位 [5] - 数字化服务:提供岗位匹配、行程管理等全流程人力资源支持 [5] 人才政策与服务 - 推出"兴沈英才卡" 整合住房安居、子女教育、科研经费等全方位保障措施 [10] - 典型案例显示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通过定制化培养计划 帮助引进人才快速参与核心技术研发 [8] - 东北大学等用人单位强调沈阳提供"科研环境+生活保障"的双重吸引力 [8][10] 区域发展战略 - 活动是沈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关键举措 旨在服务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12] - 通过区域协同(辽宁14市+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形成7900余个博士岗位的联动引才格局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