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务大挪移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城市房地产保值率排名2025
搜狐财经· 2025-09-22 10:35
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分化趋势 - 房地产市场从“普涨时代”转向“结构性分化”,大开发时代落幕,楼市价值正在重塑 [3] - 核心城市因人口持续流入、产业创新集聚和政策精准调控展现出超预期的抗跌韧性,而三四线城市将伴随人口流出步入漫长的去库存和出清阶段 [3][9] - 20-50岁购房主力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58%降至2025年的43%,叠加2024年新生儿仅788万,人口红利渐行渐远 [9] 重点城市房产保值率榜单概览 - 以各城市2017年以来房价峰值与2025年8月最新房价计算保值率,乌鲁木齐以90.2%位居榜首,上海89.4%、北京85.0%紧随其后 [10][12] - 保值率TOP10城市房产保值率水平普遍在80%以上,包括成都84.5%、杭州84.4%、西安83.5%、广州82.0%、昆明81.9%、重庆81.5%、南京81.4% [4][11][12] - 部分三四线城市如鹤岗、廊坊、温州保值率已跌破60%关口 [10] 区域与城市能级保值表现分化 - 长三角与粤港澳城市群整体保值表现领先,均值普遍超过80%,而中部及东北地区表现稍弱 [13] - 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平均保值率分别为80.3%、78.4%、75.0%、74.7%,西部地区因楼市繁荣期房价增长整体稳健获得较高保值率 [13] - 一线城市呈现分化:北京和上海保值率均超85%,但广州82%和深圳78%相对较低,强二线城市如成都、杭州、西安保值率均超84%,超过部分一线城市 [16] - 城市房价历史峰值出现时间越晚保值能力越强,峰值出现在2022-2023年的城市平均保值率达81.2%,而2019年及以前见顶的城市平均保值率为77.3% [16] 乌鲁木齐房产保值核心驱动因素 - 作为“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2023年国际陆港开行21条中欧班列线路,跨境贸易额突破2800亿元,对哈萨克斯坦机电出口激增52% [20] - 2024年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35%,高新技术园区聚集生物医药企业47家,光伏装备制造产能占全国8%,经开区技术岗平均月薪1.2万元,高于全市均值30% [21] - 2024年全疆人口净增长24.8万人,乌鲁木齐青壮年占比高达60%,昌吉市“卫星城分流”效应分流主城区约30%基础刚需 [24] 上海房产保值核心驱动因素 - 2024年上海GDP突破5万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近80%,金融业平均年薪44.3万元为全国均值2.4倍,科技服务业达28.1万元为全国均值1.8倍 [27] - 2024年常住人口达2480万,近五年年均人口净流入18.5万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43%,20-45岁青壮年群体占比66.8% [29] - 2020-2025年间土地供应总量收缩,规划建面从2020年4693万平降至2024年1576万平,降幅超六成,外资参与土拍占比由2024年不足10%提升至23% [30] 北京房产保值核心驱动因素 - 2024年北京GDP增速达5.2%,金融业平均年薪42万元为全国同业水平2.3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薪34万元显著高于全国均值 [33] - 全国约70%的国资委监管央企总部(69家)聚集北京,2024年外地购房占比达38%,河北、山西、内蒙古购房者合计贡献超七成 [38] - 西城区金融街顶级学区房均价超15万元/平,对口名校房源溢价达20%,海淀区中关村学区高端楼盘单价达14.3万元/平 [35] 成都房产保值核心驱动因素 - 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2025年川渝两地共建重点项目从2020年31个增至320个,春熙路—太古里商圈日均客流量约60万人次 [40][41] - 2023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3万亿元,聚集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2000多家,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突破12.5万元 [42] - 2011-2021年间成都常住人口每年保持超50万增长,成为全国第四个常住人口超2000万城市,“蓉漂计划”年均吸引20万高校毕业生落户 [44] 杭州房产保值核心驱动因素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8%,拥有44家独角兽企业占全省总量80%,高新区从业者平均年薪达18.6万元 [47] - 2025年上半年杭州土地出让金达1198.8亿元位列全国首位,平均溢价率31.8%,奥体博览城周边近三年新房价格年均涨幅达8.7% [50] - 西湖一线湖景住宅溢价显著,桥西板块因运河景观及文化底蕴,二手房成交溢价较同地段非景观房高25个百分点 [49] 房地产市场中长期发展空间 - 中国城镇化率67%,加上改善型需求,房地产市场仍有较大空间,预计2025-2030年住房需求约55亿平,年均9.2亿平/年 [53] - 改善性需求占比41.7%成为最大需求支撑,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更新需求年均分别为2.8亿、3.7亿、2.7亿平/年 [53] 短期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建议 - 建议组建5万亿以上大型住房银行收储,利率低于1.5%,期限与项目回收期匹配,以收购开发商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保障房 [55] - 建议降低利率和税费,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通过定向降准、下调存款利率等方式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56] - 建议全面取消限购,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北京、上海已对五环外及外环外不再限购购房套数 [56]
任泽平:这一轮牛市将是十年一遇,有三大驱动力、三大使命和两大前景
搜狐财经· 2025-08-26 09:11
新一轮牛市特征 - 牛市自2024年9月24日启动,被定义为“信心牛”,由政策超预期放松、流动性充裕及科技革命驱动[1][4][8] - 此轮牛市是十年一遇的史诗级别行情,与2004-2007年“周期牛”、2014-2015年“改革牛”并列,遵循约十年的朱格拉周期规律[4] - 主要指数涨幅显著:截至8月25日,上证指数涨幅达45%,创业板指数涨幅达79%,北证50涨幅达1.7倍[5] - 市场交易量从去年924前的几千亿萎缩状态突破至近期3万亿,市值从70万亿增长至100万亿,创造30万亿财富效应[7] 牛市驱动力 - 政策牛:宏观政策自去年924进入持续放松周期,包括降息降准、楼市限购放松、10万亿财政化债、新基建投资等,大幅提升风险偏好[8] - 科技牛:以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机器人、创新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板块领涨,反映全球科技革命趋势[11] - 水牛:无风险利率下降及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流动性淤积,居民存款搬家迹象明显,7月上交所开户数较5月增长26%,M1同比从5月2.3%升至5.6%[11] 牛市历史使命 - 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硬科技企业提供资本市场融资,助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13] - 通过资本市场繁荣助力大国博弈,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芯片等卡脖子技术领域提升竞争力[14] - 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股市市值增长30万亿对冲房地产财富缩水(峰值450万亿市值缩水约100万亿),可能带动消费复苏[15] 市场前景与挑战 - 牛市持续性依赖宏观政策保持放松周期,需货币政策进一步降息降准、财政扩大新基建投资、楼市政策维稳[17] - A股需避免暴涨暴跌,监管需控制杠杆资金,通过基础制度改革实现长牛慢牛,对比美国牛市平均持续47个月而A股仅12.1个月[20] - 牛市下半场需基本面驱动,历史显示若无企业盈利支撑,涨幅可能回吐[22] 行业板块机遇 - 新经济板块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商业航天、军工等受益于科技革命和政策支持,呈现高景气[26][29] - 消费升级趋势聚焦情绪价值、性价比消费及大健康领域,借鉴日本发展路径[27] - 黄金和军工行业因地缘冲突及全球军备竞赛迎来历史性机遇[29] 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 实施“债务大挪移”战略,通过财政扩张和债务货币化化解房地产泡沫后债务压力,参照美国2008年及2020年经验[32][34] - 政策三大抓手:货币政策降息降准、财政推动化债及新基建投资、组建5万亿住房收储保障银行缓解房企现金流[33] - 发展新基建如人工智能、新能源、5G等新型基础设施,短期稳增长促就业,长期打造新经济引擎[33]
“信心牛”再创新高,未来向何处去?
水皮More· 2025-08-19 18:00
核心观点 - 2024年9月提出"信心牛"和"东升西落"观点,认为政策大幅放松超预期将扭转对中国资产的信心,中国经济重启复苏而美国经济走向衰退 [5][7] - A股近期创出新高,人民币汇率走强,美元指数走弱 [6] - 中国经济下半年十大趋势包括科技革命弯道超车、消费升级、房地产分化等 [11][12][13] - 重启经济复苏关键在于"债务大挪移",通过政府扩张资产负债表减轻居民和企业债务压力 [14][15][16] 为什么看多人民币资产 - 2024年9月密集政策出台为历史性转折点,包括10万亿财政化债、房地产全面放松、持续降息降准、万亿水电站投资等 [7] - "东升"指中国经济重启复苏,"西落"指美国经济从过热走向衰退,美元资产回落 [7] - 美联储降息将再次打开国内货币政策窗口 [7] A股三次大牛市复盘 - 大牛市启动需三大条件:政策转向、资金流入、估值低位 [9] - 牛市三阶段:政策驱动-资金驱动-基本面驱动,若无基本面支撑终将回吐涨幅 [9] - A股牛市平均持续17.35个月,熊市27.12个月,远短于美国牛市43.68个月 [9] - 牛市上半场平均涨幅59.41%,领涨板块为国防、金融、周期 [9] - 牛市下半场平均涨幅130.25%,领涨板块为计算机、消费等成长属性板块 [10] 中国经济下半年十大趋势 - 全球贸易战持久战,中国企业出海是大势所趋 [12] - 经济进入5%中速增长区间,需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刺激 [12] - 经济触底回升关键:民营经济信心修复、房地产软着陆、新质生产力发展 [12] - 第四次科技革命爆发,人工智能、新能源、商业航天等领域弯道超车 [12] - 消费升级借鉴日本路径,情绪价值、性价比、大健康为三大新机遇 [12] - 房地产分化,一二线以价换量,三四线漫长去库存 [12] - 硬科技、新消费、黄金和军工将受益于科技革命和地缘冲突 [13] 债务大挪移战略 - 日本"失去三十年"教训:应由政府扩张资产负债表化解债务,而非居民和企业独自承担 [14] - 美国2008年和2020年成功经验:通过财政和央行扩张修复居民企业资产负债表 [15] - 三大抓手:持续降息降准+10万亿化债、组建5万亿住房收储保障银行、新基建投资 [16] - 新基建包括人工智能、新能源、5G、量子计算等20年新型基础设施 [16]
任泽平:此轮牛市是风险偏好提升带来的“信心牛”,重启经济复苏关键在于“债务大挪移”
搜狐财经· 2025-08-19 13:02
市场表现与指数数据 - 上证指数创近10年新高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创两年多新高 北证50创历史新高[2] - A股成交额突破2.8万亿元 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 - 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上涨11.23% 深证成指上涨13.64% 创业板指上涨21.69% 沪深300上涨7.74%[2] 资金流动与市场情绪 - 7月上交所开户数量相比5月增长26% 显示散户加速入场[3] - 7月M1同比增长5.6% 较5月的2.3%大幅上升 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逆转[3] - 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4万亿元 反映资金向资本市场转移[3] 牛市性质分析 - 当前牛市并非基本面驱动 7月经济数据出现全面放缓:工业增加值同比降至5.7%(6月6.8%)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5.3%(6月-0.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3.7%(6月4.8%) 基建投资同比-5.1%(6月2.0%)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17.0%(6月-12.9%) 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7.8%(6月-5.5%)[4] - 存在流动性驱动特征 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形成金融体系堰塞湖效应[5] - 本质是"信心牛" 由风险偏好提升和无风险利率下降驱动[6][9] 牛市驱动因素 - 主要驱动力来自分母端:风险偏好提升和无风险利率下降[9] - 领涨板块为高风险偏好成长股:人工智能 机器人 芯片半导体 创新药 军工 新消费等[9] - 直接触发因素是2024年9月24日宏观政策历史性拐点:货币政策持续降息降准 楼市放松限购 财政10万亿化债 民营经济保护 万亿水电站基建投资 新质生产力措施等[9][10] - 2025年5月中美关税战缓和 新质生产力突破 鼓励并购重组等进一步提振风险偏好[10] 牛市展望与战略意义 - 股市繁荣为新经济硬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17] - A股市值从不到70万亿增长至100万亿 创造30多万亿财富 有助于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和带动消费复苏[17] - 牛市持续需要宏观政策保持放松:货币政策继续降息降准 财政政策加大化债和新基建投资 楼市政策巩固止跌回稳 加强民营经济保护[17] - 需监管杠杆资金以实现健康发展[17] 历史牛市规律总结 - A股大牛市启动需要三大条件:政策转向 资金流入 估值低位[18] - 牛市一般经历三阶段:政策驱动-资金驱动-基本面驱动[18] - A股牛市平均持续17.35个月 熊市平均27.12个月 呈现牛短熊长特征[18] - 牛市上半场平均时长6.3个月 平均涨幅59.41% 领涨板块为国防 金融 周期[18] - 牛市下半场平均时长12.5个月 平均涨幅130.25% 领涨板块为计算机 消费等成长属性板块[19] - 牛市终结一般源于估值过高 政策转向 增量资金枯竭 经济复苏证伪[20] 宏观经济趋势展望 - 经济显现筑底迹象 进入5%左右中速增长区间 但5月以来面临下行压力[21] - 下半年经济触底回升三大关键:民营经济信心修复 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新质生产力发展[22] - 第四次科技革命爆发 人工智能 新能源 无人驾驶 固态电池 商业航天等领域存在机遇[23] - 消费驱动升级 情绪价值 性价比消费 大健康成为新机遇[24] - 房地产进入大分化时代 一二线以价换量 三四线漫长去库存[24] - 硬科技 新消费 黄金和军工等行业将受益于科技革命和地缘冲突[25] 政策建议与复苏路径 - 实施"债务大挪移"战略:通过政府和央行扩张资产负债表减轻居民和企业债务压力[26][27] - 三大政策抓手:货币政策持续降息降准降低负债成本 财政推动大规模地方政府化债和新基建投资 保护民营经济[27] - 组建5万亿以上住房收储保障银行 收购开发商库存用于租赁保障房[28] - 新基建包括人工智能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 5G 信息技术 数字经济 机器人 商业航天 量子计算 生物工程 大数据 工业互联网等[28] - 新基建短期稳增长稳就业 长期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引擎[28]
“信心牛”再创新高,未来向何处去?
搜狐财经· 2025-08-15 08:03
核心观点 - 2024年9月提出"信心牛"和"东升西落"观点 认为政策大幅放松超预期将扭转对中国资产和经济前景的信心 人民币资产创出新高 美元指数走弱 人民币汇率走强 [2] - 提出通过"债务大挪移"战略重启中国经济复苏 即扩张政府和央行资产负债表来减轻居民和企业债务压力 恢复消费和投资活力 [15][16][18] A股牛市特征分析 - A股大牛市启动需要三大条件:政策转向 资金流入 估值低位 牛市在绝望中重生 争议中上涨 狂欢中崩盘 [5] - A股牛市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政策驱动-资金驱动-基本面驱动 牛市启动初期与经济基本面关联较小 但持续和演绎需要基本面支撑 [5] - A股政策市和散户为主的特征导致牛短熊长 大起大落 三轮大牛市平均持续时长17.35个月 熊市平均持续时长27.12个月 美国20次牛市平均持续时长43.68个月 [5] - 牛市上半场主要靠政策驱动 情绪驱动 资金驱动 平均时长6.3个月 平均涨幅59.41% 领涨板块为国防 金融 周期 [5] - 牛市下半场主要靠基本面和企业盈利驱动 平均时长12.5个月 平均涨幅130.25% 领涨板块为计算机 消费等成长属性板块 [6] - 牛市终结一般源于估值过高 政策转向 没有增量资金流入 经济复苏证伪 [7] 中国经济下半年十大趋势 - 全球秩序混乱 地缘冲突此起彼伏 全球经济和贸易放缓 中国企业出海是大势所趋 [8] - 中美关税战是持久战 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始终存在 需警惕全球贸易摩擦继续升级 [8] - 经济有筑底迹象 进入5%左右中速增长区间 但5月以来显现下行压力 有必要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经济刺激 [9] - 下半年经济触底回升的关键:民营经济信心修复 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新质生产力大发展 [10] - 第四次科技革命大爆发 中国有望在人工智能 新能源 无人驾驶 固态电池 商业航天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11] - 消费驱动升级 情绪价值 性价比消费 大健康是未来消费三大新机遇 [12] - 房地产大开发时代落幕 一二线城市以价换量 三四线步入漫长去库存 [12] - 人口老龄化 少子化 不婚化加速到来 需全面放开生育 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12] - 需破除中国式内卷 引导市场出清 采取行政手段 [13] - 硬科技 新消费热点频出 黄金和军工迎来历史性行业景气 [13] 债务大挪移战略 - 日本90年泡沫破裂后陷入失去的三十年和低欲望社会 不应由居民和企业部门独自化解债务 而应通过财政政策扩张和债务货币化实现温和通胀的和谐去杠杆 [15] - 美国在2008年次贷危机和2020-2022年疫情期间 通过扩张政府财政和央行资产负债表化解市场主体债务压力 使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得以恢复 [16] - 债务大挪移三大抓手:全力拼经济 住房收储保障银行 新基建 [17] - 全力拼经济包括货币政策持续降息降准 财政政策推动大规模地方政府化债 实施以新老基建为代表的大规模基建扩大内需 [17] - 组建5万亿以上的大型住房收储保障银行 收购开发商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保障房 缓解房企资金压力 [17] - 新基建包括人工智能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 5G 新一代信息技术 数字经济等 短期稳增长稳就业 长期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点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