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产业链稳定
icon
搜索文档
德国巴伐利亚州副州长:美国关税政策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阻碍技术进步
新华社· 2025-08-16 17:29
全球产业链与竞争环境 - 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产业链稳定性造成干扰 [1] - 美国关税政策阻碍技术进步 [1] - 巴伐利亚州企业与中国伙伴的合作证明公平竞争能产生优质解决方案 [1]
德国官员:美关税政策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
搜狐财经· 2025-08-10 18:22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并阻碍技术进步 不应指望通过关税弥补竞争短板 [1] - 德国对美汽车出口被加征高额关税 美欧新贸易协议下调税率至15%但仍导致德国汽车产业每年损失数十亿欧元 [3] - 高关税政策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成本 同时损害德国和欧洲的利益 [3] 全球汽车产业挑战 - 全球汽车产业面临地缘政治紧张、供应链重构及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挑战 [3] - 关税被用作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工具 这种做法不利于行业发展 [3] 中德汽车产业合作 - 中国不仅是巨大消费市场 更是德国汽车工业重要伙伴 两国合作从传统贸易升级为联合设计及协同研发 [5] - 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额外关税 应通过自身改革提升竞争力而非依赖关税 [5]
【高端访谈】美国关税政策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阻碍技术进步——访德国巴伐利亚州副州长艾旺格
新华社· 2025-08-09 14:44
美国关税政策对德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 美国自今年4月起对德国汽车加征25%关税,使总税率从2.5%升至27.5%,近期虽下调至15%,但仍导致德国车企每年损失数十亿欧元 [1] - 高关税严重冲击宝马、奥迪等巴伐利亚州车企的盈利能力,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并阻碍技术进步 [1] - 保护主义政策推高美国消费者成本,长期将造成双输局面,背离自由贸易精神 [1] 巴伐利亚州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 巴伐利亚州与中国合作始于1975年,目前约700家巴州企业在中国运营,500家中国企业在巴州落地 [2] - 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自动驾驶和车载数字系统等领域的创新获得德方高度认可 [2] - 德中合作从传统贸易升级为联合研发,例如蔚来在德设立设计中心,推动产业融合 [2] 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 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关税被滥用为市场保护工具,损害行业公平竞争 [1] - 中国企业成为全球产业结构重塑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创新而非关税壁垒提升竞争力是关键 [2]
中方是否正在和印度进行有关稀土问题的谈判?外交部回应
快讯· 2025-06-12 14:40
稀土问题谈判 - 中国正在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和欧盟就稀土问题进行谈判 [1] - 印度向中方提出关于稀土问题的交涉印度驻华大使罗国栋会见了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 [1] - 双方讨论了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未明确提及稀土问题是否在讨论范围中 [1] - 中方表示愿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加强对话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 [1]
稀土恢复供应!中美伦敦谈判结束,美国给了中企想要的!
搜狐财经· 2025-06-12 01:21
中美谈判框架协议 - 中美在伦敦谈判达成框架协议 双方未做出大幅度让步 但在最紧迫问题上各退一步 [1] 稀土问题 - 稀土成为谈判焦点之一 美国民营企业因稀土短缺已宣布停产 稀土易氧化无法长期存储 企业和军工产业库存最多维持3个月 [3] - 中国逐步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但仍需审核并优先保证国内民营企业使用 此举旨在维护全球产业健康发展 [5] 美国技术解禁 - 美国承诺解禁对中企的EDA软件 半导体设备(如光刻机)和飞机发动机零部件 但AI芯片不在解禁范围内 [5] - EDA软件被称为芯片设计之母 可使国内企业研发5nm/3nm工艺芯片并找台积电代工 推动国内芯片产业发展 [5] - 光刻机解禁有助于保证芯片产能 国内企业已掌握多重曝光 3D堆叠封装等工艺提升方法 [7] - 飞机发动机零部件供应有助于国产大飞机C919更快投入使用 省去国产发动机磨合时间 [9] 产业影响 - 美国用EDA软件 光刻机和发动机零部件换取中国稀土 这些技术设备是近期才作为谈判筹码 [9] - 中国让步是为维护全球产业稳定 非因惧怕美国压力 [9] - 中国企业获得技术研发和生产支持 但需警惕过度依赖国外技术 应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11] - 谈判结果缓解全球产业链紧张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对多产业至关重要 EDA软件等是科技进步关键因素 [13]
中欧政要与学者共议双边关系:全球秩序亟需稳定 中欧应回归合作初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23:53
中欧经贸关系现状 -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中欧贸易十分强健,全球85%的贸易发生在美国之外[3] - 中欧双边贸易额从每年20亿欧元增长至目前的每天20亿欧元左右[6] - 今年4月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9%,部分欧洲企业感受到较大竞争压力[6] 中欧经贸合作领域 - 中欧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粮食安全、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持续加强合作[6] - 中欧之间存在"经济共生"的现实纽带和"文明伙伴"的深厚底蕴[4] - 外企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并未放缓,一些企业反而加大了投资力度,反映出中国市场对欧洲企业的吸引力[7] 中欧经贸发展趋势 - 中国制造业不断升级,国际贸易结构逐步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6] - 竞争与合作并存是双边经贸关系日趋成熟的体现,应避免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7] - 中欧应通过对话与协商推动具体问题妥善解决,如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技术谈判[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