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icon
搜索文档
新任省管干部赴深圳学习研讨
海南日报· 2025-09-17 10:01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磊 通讯员 林勇新)近日,2025年海南省省管干部任职培训班 (第2期)学员赴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开展为期7天的学习交流研讨,增强推动全岛封关运作和高质量发 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学员们积极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 圳改革开放探索实践、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横琴分线管理政策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后与 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适配、招商引资新策略新思路等专题课程学习,走进华为公司、腾讯滨海总部、光 明科学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参访交流,并围绕封关运作后如何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问题深入 探究研讨。学员们表示,此次学习交流研讨安排紧凑、针对性强、收获满满,将把学习所得转化为工作 实效,立足岗位实际,弘扬特区精神,在政策研究、制度创新、招商引才、项目推进、民生改善等方面 进一步解放思想、担当实干,为如期顺利实现封关运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
深港穗创新军团首次“全球夺冠”
南方都市报· 2025-09-08 07:17
子 100 and be the 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粤港澳大湾区 的"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超越长期占据首位的日本"东京-横滨"集群,跃居全球榜首。这是"深圳-香 港-广州"集群连续第六年上榜后,首次实现登顶。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本期"信心有数"带你看:全球最强 创新战队究竟凭借哪些优势成功夺冠? 六年积累,何以登顶? 多维聚合力成就创新沃土 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2024年,《广东省科技创新 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广东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科技领域出台的首部综合性法规。 除此之外,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部署60项重点任务,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 +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在金融支持方面,风险资本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风投与私募基金规 模长期位居亚洲前列;深圳推出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致力于打造"万亿产业基金群";广州通 过设立超2000亿元的母基金,稳居全国风投创投第一梯队。广东出台的"科技金融15条"政策,构建 起 ...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45年:从“零起步”到2780家企业集聚,千亿元创新高地如何炼成?
搜狐财经· 2025-08-27 16:07
产业规模与结构 - 深圳市累计拥有生物医药企业2780家 其中医疗器械企业2468家 保健品企业133家 生产化药的企业114家 [1] - 规上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499.22亿元(2022年) 产业规模正向千亿元目标迈进 [1] 龙头企业与创新成果 - 涌现迈瑞医疗等全球医疗器械巨头和华大基因等生物技术领军企业 [4][6] - 药品申报与临床试验量 优先/特别审批医疗器械量位居全国前列 [4] - 在AI+医疗等前沿领域加速构建创新集群 [4] 政策支持与创新生态 - "20+8"产业集群战略提供精准指引 生物医药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4][7] -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4] - 政府牵头创新孵化器 为中小企业协调场地和处理杂务 [7] 空间布局与产业集聚 - 形成坪山"核心集聚" 南山 福田 龙岗 光明和大鹏协同创新发展的"一核多中心"格局 [8][10] - 坪山区 光明区 龙岗区布局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 [10] - 南山区 福田区 大鹏新区布局研发设计环节 [10] 医疗基础设施与应用场景 - 社康机构总数达975家 构建"15分钟社康圈" 近三年本市就诊率超98% [11] - 社康机构完成全市38.7%诊疗量 管理72万高血压患者和30万糖尿病患者 [13] - 三甲医院总数达33家 7家入选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单位 拥有2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14] 人工智能与医疗融合 - 建立市"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13个医学AI应用场景纳入城市应用清单 [13] - AI技术在医疗影像诊断 辅助决策 疾病预测等多环节应用 [13] - "深小卫"AI健康助手和"华佗GPT"等AI导诊系统在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13]
深圳的“海上科研母港”来了 市海洋科技创新测试平台揭牌
深圳商报· 2025-08-16 22:33
平台建设与投用 - 深圳市海洋科技(大鹏新区南澳)创新测试平台于8月14日正式揭牌投用 该平台是集科研测试、成果转化、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开放式海洋试验场 [1] - 平台位于畲吓湾海域 属于大鹏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一区范围 是大鹏湾海洋试验场"一基地、多试验区"的开放式海域试验区之一 [1] - 平台由南澳办事处联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涉海科研机构共同推动建设 [1] 平台功能与服务 - 平台测试环境稳定 码头配套完善 测试能力全面 规划有科普研学区、多功能平台及珊瑚区 [2] - 具备开展海洋原位仪器、感知探测类设备、小型智能船艇、智能水下装备等水下、水面仪器装备测试的能力 [2] - 能为海洋装备、海洋生物、智慧海洋等产业提供关键技术验证与孵化服务 [2] 平台战略意义 - 平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加速创新 并加速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2] -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搭建科研机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桥梁 [2] - 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鹏新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提供支撑 [2] 未来发展规划 - 以平台为支点持续优化海洋创新生态 吸引高端人才与项目集聚 重点推进"双平台"建设 [3] - 建立海洋经济交流机制 每季度举办一次"蓝海对话"交流活动 形成"企业点题-专家解题-政府破题"闭环机制 [3] - 打造技术转化服务平台 建设海洋装备试验基地 提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全链条服务 探索海洋经济新赛道 [3]
雨林生态下的危机意识 深圳“独角兽走廊”生态进化启示录
南方都市报· 2025-07-20 22:55
深圳南山区独角兽企业集群发展现状 - 2024年深圳独角兽企业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南山区拥有深圳近一半的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700亿美元,估值贡献比达全市45% [1] - 南山区形成"独角兽走廊",重点分布在集成电路、机器人等硬科技赛道,区域内"机器人谷"绵延十公里,优必选科技曾为长期登榜的独角兽企业并于2023年登陆港交所 [2] -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是南山区创新生态中最突出的两大领域,龙头企业与上千家创新企业构成覆盖智能感知、自然语言、决策控制等领域的融合矩阵 [3] 创新生态与产业布局策略 - 南山区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通过政策支持、平台搭建、场景开放等六大方向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3] - 提出"总部在南山、制造在周边"的产业布局,加强与深莞惠都市圈及"黄金内湾"区域协同,缓解空间压力 [6] - 重点发展财务、法律、国际咨询等高端专业服务业,匹配现有产业体量,完善概念验证、中小企业孵化等创新服务环节 [6]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 产业发展能级待提升,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较小,关键技术自主掌控力与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4] - 土地资源紧张、商办空置率偏高、人才住房供应趋紧,需优化资源配置 [4] - 通过对接香港基础研究优势与深圳产业转化能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链条生态 [6] 未来产业机遇 - 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机器人、AI眼镜等)将成为下一个现象级产业,南山区可依托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优势催生爆品 [9] - 具身智能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和低空经济领域有望快速突破,深圳已开放大量应用场景加速市场化 [10] - 南山区瞪羚企业在机器人细分领域完成0-1技术积累,场景释放后可能实现1-100突破 [10] 人才与国际化发展 - 需警惕高生活成本削弱高端人才吸引力,平衡高人口密度下的资源配置 [7] - 发挥鹏城实验室、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基础设施作用,同步引进硬科技与软科学领域人才 [7] - 对标全球最优创新生态,通过歌剧院、国际交流平台等建设提升人才定居"软环境" [6]
深圳观察:37家深企入围全球独角兽榜,五大厂孵化五小兽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08:29
深圳独角兽企业概况 - 深圳共有37家独角兽企业上榜《2025全球独角兽榜》,位列全球城市第6位、国内城市第3位,相比去年增加3家 [1][2] - 南山区以14家独角兽企业成为深圳最高产区域,福田区(6家)、前海(5家)、宝安区(4家)、龙岗区(4家)紧随其后 [2] - 南山区12家独角兽企业分布在粤海、西丽和桃源街道,形成覆盖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独角兽走廊",与大沙河创新走廊范围重叠 [2] 行业分布特征 - 硬科技领域占比超80%,半导体(6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5家)、新能源(2家)为三大主导行业 [7] - 半导体行业代表企业包括比亚迪半导体、航顺芯片、云豹智能等;人工智能领域涵盖引望智能、大疆、元戎启行等 [7] - 物流行业有4家独角兽,货拉拉、丰巢科技、纵腾集团、顺丰快运分别通过AI优化、智能快递柜、数字海外仓和智慧物流中心创新 [8] 企业孵化模式 - 5家独角兽由世界500强深圳企业孵化,包括华为剥离的引望智能(估值1150亿元)、比亚迪分拆的比亚迪半导体等 [4][5] - 引望智能成立不足一年即成为独角兽,整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覆盖智能驾驶、车控、车云服务等领域 [4] - 比亚迪半导体拥有芯片设计至应用的全产业链能力,业务涉及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等 [5] 区域创新生态 - 南山区通过"科技创新+总部经济"战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吸引优质独角兽集聚 [3] - 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与独角兽行业分布高度契合,提供嵌入式创新环境和资金支持 [9] - 粤港澳大湾区共有72家独角兽(占全国21%),深圳可联动港澳促进产业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 [13] 标杆企业案例 - 微众银行、荣耀、大疆、货拉拉进入全球独角兽前100名 [2] - 欣旺达动力为新能源车企提供动力电池系统方案,正浩创新在移动储能领域全球销售额第一 [7] - 海柔创新首创箱式仓储机器人,提升存储密度80%-500%并提高拣选效率3-6倍 [8]
央地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广州举行加强央地合作 紧密协同港澳 携手推动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黄坤明阴和俊讲话 王伟中主持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21 09:36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 - 央地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于6月20日在广州举行 省委书记黄坤明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等领导出席 [1] -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重大平台 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1] - 建设该中心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服务"一国两制"大局 支撑广东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1] 重点任务部署 -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2] - 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夯实科技创新硬实力 促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2] - 深化科技金融融合 培养引进科技创新人才 优化科技体制改革 [2] - 发挥"一国两制"优势 建设横琴 前海 南沙 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 优化科技创新空间布局 [2] 实施保障机制 - 广东省将履行主体责任 省直部门加强央地协同 珠三角各市落实建设任务 [3] - 深化与港澳特区政府合作 推动三地协同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3] - 科技部将强化支持服务 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 [3] 工作进展通报 - 粤港澳三地通报了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及下一步计划 [4] - 会议明确了2025年重点任务 中央部委介绍了支持措施和工作安排 [4] - 中央和地方多个部门 港澳特别行政区领导 科研机构及高校负责人等参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