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改革

搜索文档
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17 11:54
霍瑞戎履新上交所副理事长后,首次公开发声! 9月16日,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在"2025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暨上市公司论坛"上透露,上交所已与多家商 业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企业开展预沟通,推动第五套标准扩围至相关行业领域。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方面,目前已有475万户投资者开通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 霍瑞戎透露,接下来,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 场改革,不断增强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责编:李丹 校对:苏焕文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霍瑞戎表示,上交所持续推进"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地见效,今年6月以来进一步围绕科创 板"1+6"改革政策,全面加强政策宣贯,积极推动典型案例落地,系统性引导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科创板"1+6"改革政策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在适用 第五套标准方面,1家企业获受理,2家前期已申报企业获注册生效;政策发布至今已有3家未盈利企业注册生 ...
475万户投资者开通科创板成长层交易权限
第一财经· 2025-09-17 10:34
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履新后,首度公开发声。在2025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论坛上,霍瑞戎称,今年6月 份科创板"1+6"改革政策发布以来,目前各项配套制度规则已全部发布实施,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已于 规则发布当日纳入科创成长层,技术系统改造正加快推进,将如期上线。目前已有475万户投资者开通 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金改前沿|“多元上市路径”激活潜力 科创板为未盈利企业打开“资本入口”
新华财经· 2025-09-15 10:33
科创板上市标准与包容性改革 - 科创板设置五套上市标准 其中第二至第五套未设净利润要求 为未盈利企业提供多元上市路径 [1] - 第二至第四套标准分别考核"营收规模+研发强度""营收规模+现金流""营收规模+市值" 覆盖不同发展阶段硬科技企业 [1] - 第五套标准专注"市值+阶段性研发成果" 适用于技术领先但尚未商业化的创新企业 [1] 未盈利企业上市成效 - 54家未盈利企业通过四类包容性标准实现IPO 合计募资超2000亿元 [1] - 19家企业通过第二套标准上市 百济神州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2.78亿元 占营收比例达42% [2] - 17家企业通过第四套标准上市 平均市值达375亿元 较上市时30亿元门槛增长超10倍 [2] - 17家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 均已实现药品/疫苗上市或产品上市申请获受理 [2] 企业业绩表现与技术进步 - 54家未盈利企业2024年营收1745亿元 同比增长24% 26家企业营收超10亿元 [3] - 2024年净亏损136亿元 同比缩亏36% 22家企业实现盈利摘U [3]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99亿元 同比增长8% 净亏损15亿元 同比缩亏70% [3] -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半年度销售额超百亿元 百利天恒研发全球首个完成Ⅲ期研究的双抗ADC药物 [3] - 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中芯国际发挥链主作用 沪硅产业、拓荆科技等打破国外垄断 [3] 制度创新与政策效果 - 科创板推出"1+6"政策体系 设立科创成长层 重启第五套标准 扩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 [4] - 第五套标准企业推动46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 其中20款为1类新药 [4] - 艾力斯、神州细胞实现年营收分别突破35亿元和25亿元 推出年销售额超15亿元的重磅单品 [4] - 政策发布后新增受理15家IPO申请 其中4家为未盈利企业 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5] - 32家科创成长层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8% 净利润大幅减亏71亿元 [5]
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9-11 21:21
最新发声。 9月10日,上交所副总经理王泊在 "硬科硬客"新质生产力行业沙龙2025年会上透露,自科创板深化改 革"1+6"政策发布以来,科创板已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1家适用第五套 标准。与此同时,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展现良好发展动能,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79%,净 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 科创板开市六年多来,始终坚守"硬科技"定位,推动板块从资本市场服务科创的"试验田"成长为"示范 田"。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汇聚589家上市公司,A股总市值超9万亿元。从产业布局看,科创板已形 成"链群式"发展格局,比如,集成电路领域120家企业实现全链条覆盖,占A股同行业公司数量超六 成;在创新能力方面,科创板更是持续领跑,今年上半年板块整体研发投入超841亿元,是净利润的2.8 倍,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达12.61%。 王泊表示,科创板以包容性改革破壁垒,坚持为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打开"资本入口"。自诞生之初就打破 传统上市"盈利门槛"的思维定式,推出"多元上市标准",首次允许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股权架 构企业登陆A股,为科创企业开辟了针对性的上市通道。今年新改革的"1+6 ...
沪市中期分红再创新高 增量资金借道ETF加速入市
第一财经· 2025-08-31 21:45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沪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同比微降1.3% 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 扣非净利润2.29万亿元同比增长0.7%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和0.1% [1] 行业业绩亮点 - 电子 通信 医药生物 轨交设备等新兴产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和6.5% [1] - 集成电路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 净利润同比增长57% [1] - 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 净利润同比增长2% [1] - 汽车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30% 赛力斯净利润同比增长81%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17万辆 [3] - 家电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 旅游景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8% [3] - 钢铁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35% 机械设备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1% [3] - 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 净利润同比增长7.1% 占整体比重分别为78%和50% [2] 新兴产业表现 - 集成电路公司增至138家 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2466.75亿元同比增长14% 净利润合计189.43亿元同比增长57% [2] - 生物医药企业合计营收2511.09亿元同比增长1% 净利润318.62亿元同比增长14% 创新药企业推进17款1类新药国内上市 完成20单出海BD交易 潜在交易总金额超264亿美元 [2] - 近五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比重从39%增长至49% 利润占比从33%增长至50% [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实体企业研发投入合计4326亿元同比增长1% [3] - 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841亿元同比增长6%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3% [3] - 830余家沪市制造业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5% 民营企业海外收入规模突破7400亿元同比增长6% 贡献近七成海外收入 [3] 并购重组活动 - 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378家次同比增长23%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55家次同比增长224% 合计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 [4]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新增产业并购超130单 已披露交易金额超400亿元 其中44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 [5] - 科创板1+6政策发布后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 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 1家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获得受理 2家已申报企业获得注册生效 [5] 分红与投资者回报 - 上半年408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 现金分红总额达555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2%和5% [1] - 14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 [1] ETF市场发展 - 截至8月底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 境内占比超七成 [1] - 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 债券ETF规模约4500亿元 5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元 [6] - 今年以来沪市ETF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 [6] - 上半年新上市ETF共96只 募集规模合计788亿元 [6] - 科创板已上市ETF共93只 总规模达2876亿元 科创50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8% [6] - 中长期投资者对科创板ETF配置规模超400亿元 [6]
上交所:加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16:45
人民财讯8月20日电,为做好科创板改革"1+6"政策宣贯,增进国际投资者对科创板市场及代表性上市公 司的了解,近日,上交所举办"聚焦上交所——科创板六周年"专题线上路演活动,来自美欧亚太等主要 市场的近50家机构参与。本次活动就科创板最新发展情况、改革政策,以及科创板指数化投资情况等进 行讲解。本次活动还专门设置了行业探讨环节,4家科创板公司创始人、CEO与国际投资者深入交流, 多方面展示科创板市场投资机遇及中国资产潜力。 下一步,上交所将在证监会统筹指导下,加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 力的产品体系,继续做好国际投资者服务,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提升外资参与上交所市场的深度与 广度,助力科创板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球投资者更好地分享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
新华视点|科创板加力服务优质科技企业 资本市场包容性改革迎来新突破
新华社· 2025-08-13 13:51
科创板改革核心举措 - 设置科创成长层 将现有和新注册未盈利科技型上市公司全部纳入 并配套企业入层调出条件 信息披露强化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安排 [2] -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并扩大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 [1][5] - 试点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适用于第五套标准企业 以机构入股年限和比例作为审核参考 [3][4]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减少关键技术企业在发行上市阶段曝光时间 保护信息安全 [3][4] - 统一在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简称后设置特殊标志"U" 提高未盈利企业摘"U"标准 要求加强风险揭示 [5] 市场影响与政策导向 - 改革彰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导向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集聚金融资源 [3][6] - 促进投融资平衡 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 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 [5] - 截至2025年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87家 总市值约6.6万亿元 在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等行业形成产业集群 [6] - 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为增量制度改革提供可控试验空间 [1][3] 资本市场生态建设 - 科创板作为改革试验田 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度契合 成为包容性改革排头兵 [6] - 创业板同步推进改革 将正式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 [7] - 构建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7]
政策红利释放助推股权融资生态升级 今年以来A股股权融资总额同比增长逾300%
中国证券报· 2025-08-13 07:06
股权融资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共有183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权融资 合计募集资金8328.73亿元 同比增长363.85% [1][2] - IPO市场63家企业首发募资643.92亿元 同比增长21.15% 接近2024年全年673.53亿元水平 [1][2] - 定增市场95家公司募资7279.22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537.47% 其中4家银行定增超1000亿元 [7] 市场集中度特征 - 股权承销CR3(中信证券1759.68亿元/国泰海通1270.76亿元/中信建投1000.97亿元)合计市场份额53.01% 较去年同期40.20%显著提升 [2] - IPO承销CR3(中金公司125.38亿元/中信建投100.49亿元/华泰联合97.67亿元)合计占比50.49% 中金公司独占19.57%市场份额 [2] - 债权承销CR3(中信证券13280.89亿元/中信建投9975.33亿元/国泰海通9227.16亿元)合计市场份额33.70% [3] IPO市场动态 - 今年以来IPO受理企业达181家 较2024年同期39家激增364.10% [4] - 北交所受理116家占比64.09% 科创板/创业板/深证主板/上证主板分别受理22/21/13/9家 [4] - 浙江省与广东省各受理35家 江苏省29家 三省合计占比54.70% [4] - 科创板已受理企业中7家2024年净利润为负 [4] 政策与制度创新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 仅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 提升对未盈利科技企业包容性 [5] - 证监会推出"1+6"政策措施 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 [8] -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从并购主体/投资方/交易对价等维度降低门槛 [8] 业务机遇与行业影响 - 券商投行业务直接受益于承销规模扩大 头部券商凭借项目资源与定价能力占据优势 [7][8] - 券商可通过自有资金参与战略配售 在估值低位布局获取超额投资收益 [7] - 并购重组政策倾斜成为投行业务关键增量 对市场流动性冲击较小 [8]
西安奕材IPO迎考背后:兼职研发人员过半、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业均值
北京商报· 2025-08-12 21:22
上市进展 - 公司科创板IPO将于8月14日上会迎考[1] - IPO于2024年11月29日获上交所受理 同年12月24日进入问询阶段[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55亿元、14.74亿元、21.21亿元[5] - 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12亿元、-5.78亿元、-7.38亿元 三年累计亏损17.28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02亿元 同比增长45.99%[5] - 2025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3.4亿元 同比减亏[5] - 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分别为2889.4万元、5713.36万元、1.39亿元 占营收比例2.74%、3.88%、6.54%[6] 盈利能力 - 报告期毛利率分别为9.85%、0.66%、5.49%[5] - 同期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为30.53%、24.47%、14.91%[5] 行业地位 - 专注于12英寸硅片研发生产和销售[4] - 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年末产能统计 均为全球第六大12英寸硅片厂商[4] - 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全球占比约6%和7%[4] 研发能力 - 报告期末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201人、222人、235人 占员工总数11.12%、11.88%、12.11%[7] - 截至2024年末235名研发人员中兼职人员119人 全部任职于工艺开发部门[7] - 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共用生产设备 故存在兼职工艺部门技术研发人员[8]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奕斯伟集团直接持股12.73%[8] - 与一致行动人及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25.68%[8] - 实际控制人为王东升、米鹏、杨新元、刘还平 通过奕斯伟集团控制67.92%股权[8] 募资计划 - 拟募集资金约49亿元[5] - 用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5] 关联动态 - 控股股东奕斯伟集团控制的奕斯伟计算已向香港联交所提交H股上市申请[8]
上交所: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贯彻落实会党委"三稳三进"的工作要求,提高工作的主动 性预见性,全力营造稳定的市场环境。加强安全生产,全方位强化对设备、系统运行、网络、供应链等 的安全防护,严格流程管理和业务操作,保障核心交易系统和业务安全运行。着力稳市场,加强宏观研 判,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市场走势预研预判,及时主动报告,坚决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快上快 下。 二是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做好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的各项准备。推进发行上市审核流程 再造,加强对重大复杂敏感项目的审核把关,推动审核注册环节的高效衔接。落地实施做市商机制,提 升科创板市场定价效率和流动性。持续深化发行承销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发行定价市场化约束机制。 健全发行上市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严格执行回避、轮岗、离职、与监管对象交往、投资行为管理等制 度。 7月24日,上交所公开《真抓实干 砥砺奋进 扎实推进上交所"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上海证券交 易所总经理2021年工作报告(节选)》(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提出,2022年初,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已对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方向和要求已经明 确,关键是抓好落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