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贸易协定
icon
搜索文档
稀土不是真正底牌!美方封锁加码,中国反手翻盘,美国彻底被打脸
搜狐财经· 2025-10-25 12:45
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3.6万亿元,同比增长4%,在美国关税高达145%的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1] - 出口市场结构发生显著转变,对美国市场出口份额降至10.4%,较2018年近乎腰斩,9月单月对美出口下降27%[5] - 东盟和欧盟成为新的出口支柱市场,两者合计占出口总额的23.4%[3] 新兴市场出口表现 - 对东盟出口增长14.7%,对欧盟出口大幅增长28.3%[3] - 企业通过在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设厂,并利用RCEP原产地规则将产品出口至欧盟,有效规避高额关税[3] - 对欧盟出口增长主要由新能源产品驱动,如光伏组件和充电桩,订单已排至年底[3] 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纺织服装、玩具等品类出口下降5.8%[8] - 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显著增长,通用机械设备增长24.9%,集成电路增长32.7%,汽车增长10.9%,船舶增长42.7%[8] - 出口模式从单纯卖产品转向提供“产品+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新能源汽车出口配套充电桩建设及后续软件升级、电池维护服务[10] 产业竞争力支撑因素 - 制造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强,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较2020年提升0.8个百分点[10] - 企业竞争力从“拼低价”转向提供定制化方案和依靠技术优势,客户为解决方案付费的意愿增强[12] - 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和供应链的提前布局为出口市场的快速切换提供了坚实基础[7]
招商港口(001872) - 001872招商港口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1
2025-09-01 23:0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84.68亿元,同比增长6.2% [2] - 归母净利润26.27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1%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25.19亿元,同比增长16.4% [2] 业务吞吐量 - 集装箱吞吐量10120.7万标箱,同比增长5.7% [2] - 散杂货吞吐量6.3亿吨,同比略降0.7% [2] - 内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918.9万标箱,同比增长6.2% [2] - 海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920.9万标箱,同比增长5.0% [2] - 深圳西部港区集装箱吞吐量839万TEU,同比增长11% [3] 全球布局与资产 - 在全球26个国家投资运营51个港口 [3] - 海外主控或参股29个码头 [5] - 尼日利亚TICT特许经营权2026年6月1日到期,其余剩余11-92年 [5] - 汉班托塔港具备100万TEU产能,滚装车中转能力将提升至90万辆/年 [6] 数字化与智能化 - 妈湾智慧港自动驾驶累计作业32.6万TEU,效率达有人驾驶80%以上 [4] - 自主研发CTOS系统已在巴西TCP上线,土耳其Kumport交付测试版本 [4] - 已完成1,727.6万股回购(占总股本0.691%),累计支付约3.37亿元 [7] - 2024-2026年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40% [7] 区域发展与优势 - 深圳西部港区占深圳外贸市场份额50%以上 [3] - 拥有191条航线(154条亚洲航线) [3] - 组合港点位31个,覆盖广东省全部关区 [3] - 红海绕行推动南亚、西非、南美区域码头业务增长 [6] 战略与规划 - 对2026年费率提升持审慎乐观态度 [3] - 通过优化航线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强化竞争力 [3] - 持续在经济增长较快地区寻求收购兼并机会 [3] - 致力于将汉班托塔港打造为南亚国际航运中心 [6]
关税对欧盟出口冲击有多大?欧洲出口型优势是否仍在|全球贸易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8-21 18:27
欧洲对美出口贸易数据变化 - 6月欧盟27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0%至略高于400亿欧元(468亿美元)[1] - 德国上半年对美贸易顺差302亿欧元同比下降12.8%[1] - 德国上半年对美出口同比下降3.9%[3] - 德国对美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下降8.6% 机械出口下降7.9%[4] 美国关税政策具体影响 - 美国对大多数欧盟商品征收15%进口关税[4] - 汽车生产商面临25%关税 钢铁铝生产商面临50%关税[3] - 407个产品类别被纳入50%钢铁铝关税征收范围[4] - 关税叠加计算方式:以钢铝占比50%的100美元零件为例 需先征50美元钢铝关税 剩余部分再计15%对等关税[4] 行业受冲击情况 - 化学品出口疲软导致欧盟贸易顺差缩减[3] - 制药业一季度因提前囤货增长超预期 但二季度开始逆转[5] - 德国工厂产量受对美出口下滑拖累[3] - 新一轮关税可能导致德国对美出口未来两年减少20%-25%[4] 经济增速预期变化 - 欧元区三季度经济增速预计放缓[5] - 一季度进口商囤货行为推动经济增长[5] - 二季度经济增长放缓趋势已显现[5] - 美国来自欧盟的进口量4月后大幅下降 明显低于2024年平均水平[5] 贸易多元化应对措施 - 欧盟与阿联酋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6] - 新西兰提议与CPTPP成员国加强合作[6] - 印度与欧盟加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目标年底前达成协议[6] - 区域性经贸组织合作成为重要应对策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