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

搜索文档
辽宁厅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会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6 15:52
近日,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围绕政策理论、具体实践、金融支 持等内容邀请专家进行讲解,进一步提升系统内职工业务水平。 会议要求,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采用"坚持规划引领、系统实施、协同推进"的关键方法, 遵守"严守政策底线"的刚性要求,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更大进展,构建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 治新格局。 会议指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全省自然资源部门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深刻领会政策文件精神,将其融入规划编制、项目实施和长效管理的全过程,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 ...
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人民日报· 2025-09-23 08:43
秋分时节,东北黑土地,玉米浆汁灌注收获前的饱满;南国水乡,成熟蜜柚香气氤氲……五谷丰登,硕 果累累,沃野田畴铺展新画卷。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亿万农民喜庆丰收。 丰收里满载幸福,丰收里饱含牵挂。 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 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党 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扎扎实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充分 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 好未来。"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 年,"三农"答卷,分量尤重。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 领,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秋粮丰收在望,全年粮食产量有望继 续站稳1.4万亿斤台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 ...
农业农村部:稳妥有序推进二轮延包试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农村改革事项落实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9:58
人民财讯9月22日电,中共农业农村部党组发布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下一 步,进一步深化成果运用,以农业农村发展成效将巡视整改实效体现到位。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 设农业强国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抓好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产销衔接、防止返贫 致贫监测帮扶、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二轮延包试点、农村集 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农村改革事项落实,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 收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
“十四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央广网· 2025-09-17 09:04
央广网北京9月17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 新办9月16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 五"以来,我国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迈上了新的台阶,去年全国的粮食 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了740亿斤。现在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做到了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 韩俊:今年粮食生产形势,夏粮是稳产丰收,早稻是增产。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秋粮长势正常偏 好。我们要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目标。 我国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韩俊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已经累计对监测识别有 返贫致贫风险的600多万群众进行了精准帮扶,消除了返贫致贫的风险。 韩俊:我们深入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十四五"以来,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每年都保持在 3000万人以上。 "十四五"以来,我国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立实施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制度和项目库管理 制度, ...
“十四五”以来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浪财经· 2025-09-16 10:14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有 关情况。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 程"经验,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打造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 村产业蓬勃发展,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近18万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卫生 厕所普及率达到76%左右,乡村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 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开展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治理,"村BA""村超""村 晚"等"村字号"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
从一场现场会背后解读建德城乡共融实践
杭州日报· 2025-08-29 10:59
青年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 - 建德为青年人才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机制 设立全国首个农创日 累计培育新农人7094名 建德师傅2.48万名 [7] - 建成省级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5个 大学生创业园区4家 通过乡村梦想家招引计划签约16个团队 吸引610个乡村经营主体扎根 [7] - 更楼街道青创楼由化工厂宿舍改造而成 聚焦影视/短视频/农创文创/电商直播等新赛道 吸引67家企业150余名青年入驻 2024年1-8月税收突破1000万元 [6] 乡村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 航川村创新139乡宿品牌模式 10人以上旅行团每人住1晚吃3餐仅需139元 2023年5月至今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旅游总营收超1500万元 [8] - 推出分时旅居模式 游客支付680元可获得2年40天入住权 民宿主出租13间客房2年可获得12.35万元租金收益 预计全年额外增收6-8万元 [9] - 寿昌镇创新六卖神剑新零售模式 水果莲售价达15.8元/100g且复购率超50% 糯米丝瓜单价稳定在2.5-3元/斤 2024年农业生产总值达4.69亿元 [9] 农业产业体系与经济效益 - 聚焦1+3+X农业产业体系 建成11.6万亩农业标准地 实现粮食生产六连增 拥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0] - 2024年农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440元且增速居杭州首位 [5] - 寿昌镇集聚区农产品供应全链总产值达8.5亿元 带动农户增收超5500万元 [9] 乡村旅游与资源盘活 - 航川村盘活闲置房屋打造云山宿集民宿集群 民宿主平均每月营收超3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31万元增至2024年151万元 [8] - 青年团队参与乡宿运营 设计游运专线套餐 4个月输送游客3500余人次 打造家味航川乡村运营品牌 [7] - 建德入选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 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和四链融合发展集聚区试点 [5] 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 建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 行政村通路通车通达率100% 村级医保便民服务站257个 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全覆盖 [12] - 幸福方桌老年助餐村社覆盖率达97.5% 行政村快递县到村当日达覆盖率超90% [12] - 大同镇建立中心食堂+自办食堂+助餐点+送餐上门体系 包含5个中心食堂/10个自办食堂/19个助餐点 [12] 医疗与养老服务创新 - 建德医院体检巡回车配备心电图机/全科诊疗仪/便携式超声仪/DR等专业设备 为山区提供固定+流动巡回诊疗服务 [11] - 大同镇将闲置卫生院改造成一核多能便民服务综合体 包含菜市场/老年食堂/家宴中心等功能区 [11] - 老年食堂提供2元餐食包含红烧肉/番茄炒蛋等热菜 93岁老人刘长吉表示就餐点距离住所仅500米 [11]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调研生态环保工作时强调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 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中国环境报· 2025-08-27 11:11
生态环保政策导向 - 浙江省委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生态省 [1] - 提出以"走前列、作示范"标准推动生态建设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色彩 [1] - 要求将理念全面落实到"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中 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 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拓宽 促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 [1] - 太湖源镇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并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1] - 青山湖水库实现从防洪单属性向防洪旅游双属性转变 走生态经济共赢之路 [2] 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 泛龙竹海示范片区集生态保育、产业提升与农旅融合于一体 [1] - 考察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文旅融合发展成效 推动诗画浙江和美乡村建设 [1] - 通过"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治理 采取最严格措施呵护青山湖生态环境 [2] - 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和PM2.5治理工作 [2] - 强调生态为民利民富民 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1]
加快新一批典型镇村培育丨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08.18-08.24)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20:35
乡村振兴政策部署 - 广州持续深化与龙岩产业协同 健全产业合作机制 探索广州研发加龙岩基地等新模式 [2][8][11] - 汕头围绕环境整治 设施配套等问题加强精细化长效管理 探索改造闲置空间为公共设施 [2][20][23] - 梅州要求丰顺县加快第三批典型镇村培育 推进高铁高速国省道沿线示范路段建设 [3][29][31] 区域发展模式创新 - 东莞强调发挥市领导挂点联系镇街机制作用 用鲜活案例调动村集体企业等各方积极性 [4][38][40] - 中山加强侨房保护活化利用 整合村落与景区资源 串珠成链打造十里画廊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4][44][46] - 肇庆树立大水利思维 培育发展内河航运涉水文旅智慧农业等业态拓展水资源价值转化途径 [5][49][50] 生态与经济协同推进 - 清远持续巩固生态优势 推进绿化美化 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经济培育乡村旅游森林康养新业态 [6][58][60] - 揭阳统筹抓好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 扎实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班子 [6][64][66] 资源整合与机制建设 - 汕头用好公益加微利模式 发动企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15][24][25] - 梅州围绕人进城钱进县地盘活权赋能等关键环节 充分发挥市县国企作用推进土地整治 [33][34] - 揭阳深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 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68][69]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融合 杭州绘就共富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8-25 09:40
产业升级与智慧农业 - 杭州余杭区径山村通过数字化管理茶园 实现土壤墒情 空气温湿度和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实时监测 [2] - 径山村统一品牌管理 推进生态种植和精深加工 年茶叶产量达6万余斤 并开发茶面膜 茶口喷等近百种衍生品 [2] - 传化集团在萧山区"谢径安"村推动科技立村 每年生产优质种苗5000万株 带动种植面积超万亩 [8] 城乡收入与经济发展 - 2024年杭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805元 低收入农户人均达28237元 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收缩至1.64:1 [3] - 2024年上半年杭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1亿元 同比增长3.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96元 同比增长5.2% [10] - "谢径安"村运营吸引40家企业入驻 2024年新增年产值超1亿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65万元 累计带动村民增收超2000万元 [8] 公共服务均等化 - 杭州累计组建县域医共体34个 实现村级标准化卫生服务点全覆盖 省内异地结算定点医院开通率100% [7] - 建成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6家 康养联合体覆盖率超90% 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超90% [7]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370元 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301元 [7] 教育资源配置 - 淳安县构建梯度化教育服务体系 实现高中向县城集聚 义务教育向片区中心集聚 学前教育向乡镇中心集聚 [5] - 新建淳安县第三中学提供1800个高中学位 原汾口中学和威坪中学整体迁入县城 [5][6] - 淳安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成功入选全省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5] 文化资源整合 - 杭州创新文明培育机制 在余杭区开展"最美全家福"公益活动 在富阳区构建"15分钟文化圈"串联文化服务点 [7] - 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通过"乡园计划"盘活100多幢古建筑成为非遗展示平台 [7] - 乡村文化活动如"村晚" 非遗市集和艺术节成为城乡情感共鸣的桥梁 [7] 村集体发展模式 - 杭州以党建联建引领乡村片区组团 计划2027年前建成100个重点村片区组团 辐射超1000个行政村 [9] - 临平区星桥街道整合50余亩村级留用地 与国企合作开发宠物特色产业园 推动村集体经济年增长超20% [9] - 建德市大同镇构建"政府+强村公司+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共同体 先后组建4家强村公司 [9]
浙江万千乡村铺展“共富共美”画卷(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网· 2025-08-23 06:14
核心观点 - 浙江乡村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增效 形成绿色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模式 [1][2][9] 生态改善与产业转型 - 衢州市常山县路里坑村从石灰产业转型生态旅游 废弃石灰窑改造为面包窑 带动150名村民就业 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 [3] - 金华市武义县坛边村通过环境治理 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铁矿区植被覆盖率从30%提升至85% 矿洞景观营收超1.6亿元 [4] - 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关停矿山发展茶产业 茶园规模达3000亩 明前茶售价达每斤7000-8000元 [5] 绿色经济模式创新 - 径山村开发碳汇计量项目 年净碳汇量7938.79吨 通过光伏公交站和有机肥种植实现产业降碳 2024年村集体收入887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6.1万元 [5] - 台州市仙居县林坑村发展生态种养模式 蜂蜜产品售价达每斤100元 [6] - “丽水山耕”“安吉白茶”等区域品牌形成产业规模 绿色金融助力“嵊泗贻贝”地理标志商标质押授信35亿元 [7] 共同富裕机制建设 - 丽水市青田县下庄村成立强村公司 整合油茶产业 开发护肤品等衍生产品 2024年共富工坊产值1000万元 带动百余名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 [8] - 浙江省推进“共富工坊”建设 青田县建成107家工坊 吸纳近8000人就业 实现山区县全覆盖 [8] - 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组建五村联合体 嘉兴市嘉善县缪家村等七村抱团发展 通过资源整合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