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
搜索文档
山西晋中实施“千万工程”项目2700个 总投资166.5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1-08 21:48
项目投资与建设 - 近两年已实施总投资166.5亿元的"千万工程"项目2700个 [1] - 项目撬动社会资本47.38亿元 [1] - 打造了包括寿阳百里示范廊带、左权麻田示范片区、榆次区乌金山后沟在内的一批示范典型 [1] 产业发展与成效 - 以特优农业为引领,注重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 [1] - 打造30个国省级美丽休闲乡村,推介11条省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1] - 休闲农业年接待旅客1300万人次以上 [1] - 左权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昔阳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一批休闲农业集聚区蓬勃发展 [1] 人居环境改善 - 以"垃圾不落地"为切入点,出台垃圾分类处置条例,全链条构建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置体系 [2] - 以"三线"整治为突破,在146个重点村先行先试,整治农村"空中蜘蛛网"顽疾 [2] - 创新金融服务助力"千万工程",梳理推介80余款涉农金融产品 [2] - 今年累计新增涉农贷款68亿元,支持涉农主体2783个 [2] 乡村治理体系 - 推广寿阳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榆社"五个一点"农村养老多元资金筹集机制等典型经验 [2] - 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90%以上矛盾得到就地化解 [2] - 建强942个党群服务站,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2]
“千万工程”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陕西日报· 2025-11-06 07:19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 - 西尧村通过实施“积分制”管理,将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带动群众从“让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2] - 创新推行“街长制”,由三级街长包抓村内17条巷道的道路保洁、治安维护等7个方面工作,实现精细化治理 [2] - 以“美丽庭院”学堂为载体,开设各类“庭院课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 非遗产业融合发展 - 六营村立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资源,选择“非遗传承+产业振兴+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 [3] - 成立泥塑专业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泥塑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4] - 全村超过三分之一村民从事泥塑相关产业,年产值超4200万元,产品远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人居环境提升与乡村振兴成效 - 六营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改厕、治污、垃圾处理等工程,并将泥塑艺术元素融入整体环境 [4] - “千万工程”实施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从事直播、网店、民宿等新业态 [4] - 全省经济强村占比增至12.3%,2025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40元,增幅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 [5]
扎实抓好“三农”和卫生健康重点工作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人民日报· 2025-11-06 06:11
刘国中强调,秋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期,要坚持多病同防,加强监测预警和科普宣传,落实各项工作措 施,确保防控工作平稳有序。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补齐基 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协同攻关和政策支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 质量发展,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要落实已出台的生育支持措施,实施好育儿补贴政策,加强普惠 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要抓好居民医保集中参保和医保服务、监管等工作,保障医保基金平稳运行。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6日 02 版) 新华社沈阳11月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3日至5日到内蒙古、辽宁调研。他强 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 署,扎实抓好"三农"和卫生健康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 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 (责编:岳弘彬、牛镛) 刘国中先后到内蒙古通辽、辽宁沈阳等地,深入农牧企业和产业园区等,调研农业生产、农牧产品精深 加工、农技研发推广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情况。他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秋粮收获、烘干晾晒和 ...
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巩固——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谈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新华网· 2025-10-29 01:58
粮食生产与重要农产品供应 - 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夏粮产量2994.8亿斤,早稻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 [2] - 秋粮面积增加且收获已过八成半,大豆面积连续4年保持在1.5亿亩以上,产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 [2] - 前三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312万吨,同比增长3.8%,牛奶产量2921万吨,同比增长0.7%,禽蛋产量2646万吨,同比增长0.2% [2]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全国累计识别帮扶超过700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稳定消除风险 [3] - 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人数超过3300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3] - 东部8省份向西部10省份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24.8亿元,310家中央单位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324.5亿元 [3] 乡村产业发展与建设 - 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 [4]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32.4万个,落实投资资金1623.9亿元 [4] - 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7344亿元,同比增长4.6%,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5.1个百分点 [4]
报告:区域农业发展由“单极引领”转向“多中心联动”
中国新闻网· 2025-10-25 21:43
论坛与报告发布 - 第八届乡村振兴智库论坛暨第二届“千万工程”研讨会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 [1] - 论坛上正式发布《长三角41个地级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1] - 活动由浙江省社科联指导,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设有五个分论坛 [2] 研究报告核心发现 - 报告构建了涵盖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 [1] - 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指数从2008年的0.171提升至2023年的0.325,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1] - 区域农业发展格局由“单极引领”转向“多中心联动”,形成以上海为龙头,浙苏皖协同的梯度发展格局 [1] 各省份发展特点 - 浙江省在多项指数中表现突出,城乡融合与农民现代化水平领先 [1] - 江苏省整体发展稳健,但存在“南强北弱”的内部差异 [1] - 安徽省虽起点较低,但增速最快,展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 [1] 研究机构与论坛参与 - 报告系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 [2] - 活动吸引了来自110家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 [2] - 专家学者聚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探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2]
农业农村部: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新华财经· 2025-10-24 21:59
农业发展核心战略 - 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1] - 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 - 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农村发展与改革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1] - 持续抓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1] -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1]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优化完善帮扶政策 [1] - 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强化重点区域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1]
江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重效益显现——“一子落”带动“满盘活”
新华日报· 2025-10-19 07:31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战略定位 -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深入推进"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1] - 通过集成运用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政策工具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1] - 有效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 试点项目进展与整体成效 - 自2019年自然资源部部署试点以来,江苏省已推进41个单乡镇项目及苏州吴江、相城整县域试点,总体进度超过70% [3] - 全省有8个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 [3] - 全省累计完成农用地整治49.9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0.65万亩 [3] - 完成建设用地整理12.77万亩,实现建设用地减量0.76万亩,腾退低效工业企业605家 [3] - 完成生态保护修复4.67万亩,实施公共空间治理项目118个、历史文化保护项目29个 [3] 典型案例: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 - 整治前为乡镇工业典型代表,工厂密集、"三生"空间混杂,工业用地亩均税收为12.8万元 [1] - 作为全国首个报部备案的试点项目,通过"盘二优二、退二进三、退二还一"模式转型 [2] - 腾退近2000家"散乱污"企业,打造总部经济、智能制造服务等重大项目 [2] - 项目容积率由0.7提升至2.5,亩均税收跃升至100万元,土地集中连片度大大提高 [2] - 构建起"以产业片区为中心,南北湿地、西园东城"的新空间格局,实现产城深度融合 [2] 因地制宜的特色模式探索 - 形成四种特色模式:苏州黄桥"城乡融合型"、盐城高作"现代高效农业"、南通新店"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昆山张浦"特色文化保护" [4] - 盐城高作镇建成3个万亩优质稻麦种植基地,推动粮食亩均增产近200斤 [4] - 南通新店镇延伸稻米加工链、培育农文旅产业,带动6个村集体增收700万元 [4] - 昆山张浦镇保护赵陵山新石器遗址、活化尚明甸古村落,重现江南鱼米之乡风貌 [4] 综合效益与行业影响 - 行业呈现耕地量质双升、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改善、强村富民提速的鲜明变化 [4] - 工作以"一子落"带动乡村振兴"满盘活",为全国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4]
人保财险山东分公司“兴农收入保”:织密稳产增收“防护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10-11 17:09
产品核心创新 - 创新推出“兴农收入保”系列农业保险产品 为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构筑全方位 多层次的风险保障网 [1] - 产品实现保障维度的跨越 以“生猪兴农收入保”为例 保障范围覆盖仔猪 育肥猪 能繁母猪等生猪生产全生命周期 [2] - 在种植业领域 “苹果兴农收入保”突破传统种植险框架 为苹果产业量身打造系列化保障方案 包括花期冻害保险 苹果收入保险和苹果期货综合保险 [3] 业务模式与机制 - 通过“五融”发展模式有效纾解农户融资难题 以保险为纽带串联起农户 期货 银行 收购方等多方资源 [1] - 构建“多方协同 覆盖全链”的风险保障生态 形成保障产业发展的“五融”模式 [1] - 推动农业保险实现从“保成本”到“保收入”的跃迁升级 为产业稳健发展注入金融稳定剂 [3] 具体实施成效 - “生猪五融项目”已累计服务生猪超106万头 提供风险保障17.43亿元 [2] - 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在2024年为当地果农提供约3.3亿元价格风险保障 覆盖面积2.3万亩 实现赔付1244万元 [3] - 该系列产品成功入选山东省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十大创新模式 [2] 行业影响与定位 - 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1] - 保险机制在稳定生猪产能 保障养殖户利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 产品有力增强了整个农业产业链的韧性和现代化水平 为乡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屯留:农文旅融合 解锁乡村振兴“流量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10-05 19:22
农文旅融合模式 - 公司以村落文化和历史古迹为载体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 [2] - 公司通过打造“葫芦”品牌 建起集特色农业种植养殖、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田园艺术庄园 [4] - 公司制定环形旅游路线 拓展农文旅发展内涵 路线包含游客中心、古戏楼、豆腐串加工厂、古井、水上公园等景点 [4] 旅游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 - 公司每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4万人次 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休闲娱乐打卡地 [4] - 公司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村委会办公楼700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400平方米 打造窑洞民宿13间 [4] - 游客接待中心已建设完成 豆制品加工厂正加紧建设 全部建成投用后将有力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4] 乡村环境改善与治理 - 公司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任务 修建石板路 全面改造污水管网 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集中清运 [6] - 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村民表示家家户户门口道路硬化 村里环境干净 [6] 经济效益与就业带动 - 葫芦特色产业带动3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 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6] - 有村民在景区打工年收入接近3万元 并可照顾家庭 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6]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继续因地制宜完善发展路径 壮大集体经济 同时抓好人居环境改善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6] - 公司计划大力培育文明乡风 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探索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6]
奔涌的活力
人民日报· 2025-10-03 06:20
知识产权与高端制造 - 中国正经历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新大国的转变,自2019年起连续5年专利数量排名世界第一 [11] - 著作围绕中国专利金奖成果,以华为、腾讯、科大讯飞、中铁装备、三一重工等企业为样本,展现工业专利创新 [11] - 具体企业创新案例包括:中联智慧产业城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每7.5分钟生产一台高空作业机械 [13];腾讯薛笛研发"腾讯会议"解决方案 [13];华为朱冲入职6个月解决70多个产品关键问题 [13] 国防军事装备 - 图志收录182幅中国空军战机照片,涵盖初教-6、歼-7、歼-8到代表新质战斗力的歼-20、歼-35A、歼-16等机型 [18][19] - 摄影团队为捕捉画面经历极端环境,从零下40多摄氏度的高空到50多摄氏度的酷暑机坪 [18] - 图志展现了人民空军从"盼星星盼月亮"期待新装备到自信展示战鹰的跨越式发展 [19] 乡村建设与振兴 - 浙江省作协组织作家深入乡村,汇编14篇作品展示"千万工程"实施20多年来的实践成果 [23] - 案例显示杭州余杭区永安村通过招聘乡村CEO,将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28.5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近1亿元 [24] - 乡村变化体现在外在面貌的美化与内核的更新,包括科技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及人与土地关系重塑 [23][24] 群众体育与消费经济 - "苏超"群众足球赛火爆出圈,13轮比赛现场观众总数达211.89万人,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17.35亿 [30] - 赛事带动多场景消费,截至8月中旬促进江苏全域消费380亿元 [30] - 赛事特征为快乐、纯粹、草根,516名球员涵盖学生、教师、白领、快递员等职业,体现体育运动回归本真热爱 [29] 消费品牌出海 - 中国新式茶饮品牌加速海外扩张,蜜雪冰城已进入12个国家,霸王茶姬在马来西亚开设200家门店,喜茶伦敦首店排队超4小时 [32] - 出海模式从单一产品输出升级为品牌文化乃至产业生态出海,供应链全球化布局支撑快速迭代与低成本扩张 [32][33] - 品牌通过视觉语言、门店空间美学及社交媒体互动进行在地化表达,构建文化吸引力,使奶茶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32][34] 文化交流与认知 - 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员留学中国后撰写文集,记录从初到中国的新奇忐忑到逐渐融入学习生活的亲身经历 [37][38] - 文集内容涵盖乘坐高铁、体验电子支付、研究普洱茶等,呈现外国青年对中国兼具古老传统与现代时尚的观察 [38][39] - 该作品被视为中德文化交流的棱镜,展现通过语言学习与深入了解实现文明互鉴的可能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