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向揭榜挂帅
icon
搜索文档
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四川如何打造产业链发展“盾”和“剑”?
四川日报· 2025-10-30 04:55
产业政策与统筹机制 - 四川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17条产业链列为重点加快推进 [6] - 实行“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协同推进机制 [7] - 突出规划牵引、统筹联动,组织开展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 [7]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产业 - 智华科技在成都的端侧算力平台和预控制器生产线已满产,服务汽车、无人机领域 [6] - 川渝地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扎实,产业链完善 [6] - 依托一汽解放广汉基地为链主,围绕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补链强链 [7] - 在德阳建设鼎盛昌兴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一期计划投入1.2亿元,投资完成率达70% [7] 光伏产业链布局 - 乐山五通桥光伏产业园区形成2万吨硅芯、39万吨多晶硅料、71吉瓦单晶拉棒切方、38吉瓦硅片产能 [7] - 乐山园区成为全省光伏产业关键材料供应商 [2][7] - 宜宾高新区形成覆盖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及辅材的光伏产业生态圈 [4][7] - 乐山与宜宾通过岷江串联,实现硅料、硅片与电池片、组件的协同发展 [7] 生物医药与创新药发展 - 成都微芯药业凭借糖尿病原创新药,上半年产值超去年全年 [7] - 企业在减重、阿尔茨海默症等领域发现多个候选分子,部分显示良好临床前效果 [7] - 四川出台政策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加快创新药入院进程 [7] - 企业计划在彭州市投资新建生产基地,2027年投产 [7]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实行“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智华科技借此与北京企业合作研发大模型技术 [7] - 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模式,涌现e-Flash放疗设备、夸父人形机器人等成果 [7] - 人才链上实行“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模式,产业领军人才总数年均增幅超10% [7] - 资金链上重构省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川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216家 [7] 重大项目与产业集群 - 比亚迪、沃尔沃、惠科等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7] - 在中大型无人机、智能传感器、氢能装备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7] - 围绕新能源汽车打造氢、电、智行“三条走廊”,通过示范应用促进产业集聚 [8]
创新答卷彰显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10-20 06:27
战略科技力量壮大 - 中国空间站实现产品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在轨开展数百项空间科学实(试)验 [4] - 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采集1731克月球样品,嫦娥六号带回人类首份1935.3克月球背面月壤 [4] - 数十万名科研人员通力协作,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5] 原创科研成果涌现 -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6]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7] -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首次跃升至第十位,比2020年上升4位 [7]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 成功研发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实现高世代OLE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技术国产化,技术从6代跟跑、8.5代并跑走向8.6代领跑 [8] - 2024年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9] - 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52.4万家,其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总量的74.4%,较“十三五”末提升6.1个百分点 [9] 科研机制与人才活力 - 科研减负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审批报销流程缩短至1到2天,为青年人才配备实验室及启动经费 [10] - “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超80%,项目负责人比例为4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0%项目由45岁以下青年承担 [11] - 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机制,2024年四川省发布3批次180项榜单,揭榜项目129个,总投入达31.71亿元 [12] 科技成果转化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达6.8万亿元 [13] - 政产研用协同机制完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2]
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成都高新区推出“双向揭榜挂帅”项目落地保障服务
搜狐财经· 2025-08-25 14:25
双向揭榜挂帅机制 - 四川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创新机制 分为企业找技术和成果找市场两条路径 鼓励企业提出关键技术难题或重大创新需求 吸引高校及科研院所发布前沿核心技术并寻求合作 [1] - 通过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活动举办专场 为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搭建精准对接桥梁 吸引近120人参与包括首批落地项目代表 投融资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 [1] 项目落地保障服务 - 成都高新区提供三维度精准支持 政策端给予最高500万股权融资奖励和最高1000万元研发费用补贴 制定集成电路 医药健康 数字经济 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政策 [2] - 载体端打造10000平方米培育基地 提供最高24个月免租期 开放96个中试平台和6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的设备与技术资源 资本端构建全生命周期资本服务体系 [2] - 作为核心承载区落地首批项目53个 其中成果找市场项目26个 企业找技术项目27个 撬动投资超15亿元 成果找市场项目数量和金额全省占比均超50% [2] 首批项目成果转化 - 天府绛溪实验室混合光子集成的近红外多波段探测芯片项目解决高光谱成像系统体积大和质量重难题 实现农作物状态监测和伪装识别等应用场景演示 [3] - 项目通过双向揭榜挂帅发榜受到社会关注 上海卓谱微电子和海南华创九州光电联合揭榜 实现应用场景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打通关键技术验证到中试生产的转化链条 [3] - 芯片即将进入量产 成功突破高光谱成像设备小型化瓶颈 完成农业监测与伪装识别验证 [3] 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 成都高新区构建中试为核三端发力体系 策源端打造7家战略创新平台包括北大成都研究院和清华芯华创新中心 累计建成6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4] - 转化端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 首创中试+生态 建成96个中试平台 服务4500余个中试项目 助力企业融资超28.5亿元 [4] - 生态端构建早期资本服务体系 80%容亏尺度和80%原价回购让利制度全国领先 百亿天使母基金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最佳天使母基金TOP3 [4]
总规模50亿元 四川省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2 22:07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于6月10日至12日在四川天府新区举办 [1] - 大会期间发布了40个"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榜单 聚焦人工智能、医药健康、低空经济、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 [1] - 启动了总规模50亿元的四川省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1] - 签约了一批揭榜项目和基金拟投资项目 [1] "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榜单 - 榜单聚焦四川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和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 [1] - 形成"企业找技术"和"成果找市场"两张需求清单 [1] - 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全球国家和地区创新主体发布 [1] - 旨在推动技术成果出海转化、科技项目跨境合作 [1] 四川省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 基金规模50亿元 [1] - 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 [2] - 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卡脖子"领域 [2] - 强化航空航天、新型显示、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投资 [2] - 计划2025年度投资金额超5亿元 [2] 项目签约与合作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与成都国星宇航科技合作"面向在轨任务的具身智能空间机器人系统应用及产业化"项目 [2] - 四川省工程装备设计研究院与北京航天广通科技合作"高功率连续波米波放大源"项目 [2] - 天府新区签署多个跨区域科技成果协作转化合作协议 [3] - 联合新加坡奥锐精投资集团共建中新双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3] 区域科技合作 - 四川天府新区深度融入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2] - 推进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产业经济等多方面的对外科技交流合作 [2] - 打造辐射东南亚地区的成果转化与科技成果转移平台 [3]
四川第三批“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
四川日报· 2025-06-12 11:29
双向揭榜挂帅机制 - 四川创新实施"双向揭榜挂帅"机制,今年已发布两批次140项榜单,促成95个项目成功揭榜,项目总投资2088.8亿元 [1] - 第三批40项"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其中"成果找市场"20项,分布在软件和信息服务(5项)、高端能源装备(4项)、医药健康(4项)、人工智能(3项)、新能源(2项)、航空航天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各1项) [2] - "企业找技术"榜单20项,具有技术紧迫性强、行业带动力高特点,包含6项"卡脖子"技术、11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3项新兴产业补短板技术 [3]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 前两批"成果找市场"项目42个,总经费14.1亿元,预期带动社会投入超53亿元,转化形成创新产品50个以上 [2] - 西北工业大学先进动力研究院与天府新区企业合作开发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 [2] - 盛德高科技揭榜四川大学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准备在天府新区落地 [3] 成果转化基金支持 - 四川省启动50亿元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省内资金各出资40%,省外资金20% [5] - 基金已设立7只子基金(种子期1只、天使期3只、创投期3只),规模达40.5亿元 [5] - 基金聚焦"15+N"重点产业链,已在人工智能、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投资4个项目1.5亿元,计划2025年投资超5亿元 [5] - 基金重点关注科技通信、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七大领域,已立项10个项目拟投3.9亿元,储备20余个项目 [5]
四川从六方面提供一系列政策措施 支持被投企业全心创新专心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5-17 09:21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 支持企业参与双向揭榜挂帅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 - 支持企业建设研发平台并给予30%政府补贴[1] - 支持企业参与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最高补贴2000万元[1] - 支持企业参与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给予30%补贴[1] 技术改造升级支持 - 支持生产线/"智改数转"/环保安全/"微技改"等改造项目补贴5%-20%[1] 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扶持 - 支持产业新赛道发展每个赛道最高2000万元[2] - 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2] - 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智能化改造/研发创新/扩大产量[2] - 支持脑机接口企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产品培育/场景拓展[2] 新产品新技术推广 - 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给予保费补贴和销售奖励[2] - 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纳入2025年度计划清单给予资金支持[2] - 实施标准领航行动支持链主企业/科研机构牵头研制标准[2] 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 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体系[2] - 国省两级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及白名单支持[2] 要素保障与服务 - 对绿色低碳制造业企业用能激励省级财政补贴35%[3] - 对不新增用地产能的技改项目实行备案承诺制优先保障用地[3] - 推出"园保贷"/"制惠贷"等普惠金融产品常态化政银企对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