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铁
icon
搜索文档
【省交通运输厅】铺就三秦幸福路 奋楫笃行新征程
陕西日报· 2025-10-21 06:43
大道如虹,贯通三秦。 自"十四五"开局以来,陕西交通运输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 高质量发展主题,将殷殷嘱托转化为筑路架桥的生动实践。围绕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赢"八场硬 仗",一套内畅外联、覆盖城乡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成型。这不仅深刻改变了陕西的时空 格局,更以其先行官的担当,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交通动力。 "远近结合" 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 机械轰鸣,架桥穿隧,三秦大地的交通建设正全速冲刺"十四五"! 今年以来,陕西高铁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五线并进"高潮,西延、西十等5条高铁干线齐头并进, 推动全省综合交通投资稳步向前。前九个月,全省综合交通投资完成591亿元,为全年700亿元投资目标 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一条条贯穿关中和陕北的"钢铁动脉"正加速成型,西延高铁将在年内率先驶入 百姓生活。 围绕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扩大有效投资的支撑保障作用,陕西编制印发《陕西省交通运输 厅"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专班工作方案》,成立以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通过定期调度、清 单推进、闭环管理等方式,全力推动高铁、高速、民航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进度。省政府建立 ...
南风股份(300004) - 南风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17
2025-10-20 19:48
核电通风设备业务 - 核电通风设备需满足核安全法规和国际标准,技术要求高,包括高设计寿命(40-60年)、抗地震、耐腐蚀、耐辐照等 [2] - 核电通风设备毛利率高于其他领域,近些年得益于核电站建设审批恢复,公司核电通风设备项目增加,整体毛利率呈上升趋势 [2] - 核电通风设备供货周期一般为3-4年,地铁、隧道通风设备为2-3年,大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通风设备为1年以内 [3] 3D打印业务进展与投资 - 公司于2024年12月收购子公司南方增材少数股东权益,南方增材转型从事3D打印服务业务,相关业务正常推进中 [4] - 公司于2025年9月审批通过南方增材投资5,000万元用于3D打印服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目前正按规划执行扩产计划 [4] 3D打印技术应用与竞争优势 - 金属3D打印技术凭借高自由度设计属性,在复杂流道设计、模块化集成、轻量化等方面与下一代高性能散热系统有融合潜力,可应用于液冷领域 [6] - 南方增材的竞争优势在于可根据客户需求,通过打印方案设计、工艺优化提供经济合理的创新解决方案和产品思路 [6] - 南方增材正与相关客户进行业务洽谈、送样,预计不会对2025年经营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6] 新兴技术领域布局 - 通风设备是关系到人员生命安全和舒适度的重要设备,可控核聚变核电站仍有通风需求,其通风设备技术要求需根据具体项目确定 [3] - 3D打印在复杂结构、轻量化等方面的优势亦适用于可控核聚变产品,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研发、供应上述产品 [3]
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十 打造121便捷出行圈
河南日报· 2025-10-15 07:01
10月1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发布会,全面 介绍我省"十四五"时期交通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付磊表示,"十四五"以来,河南交通运输系统牢记"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 的开路先锋"使命定位,立足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121"便捷出行格局基本形成,实现郑 州与省辖市1小时通达、郑州与周边省会城市2小时通达、县城至所辖乡镇1小时通达,交通强省建设迈 出坚实步伐。 公路加密提质。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1万公里,90%以上的县迈入双高速时代;新改建 普通干线公路4500公里,省际通道达152条;新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农村地区行路难问题得到历史性 解决。 水运全面起势。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加快建设,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达1825公里。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 作业区项目整体进度完成90%以上,计划年底建成开港;贾鲁河复航工程项目用地预审获得批复,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行业技术审查,向开工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铁路民航蓬勃发展。铁路运营里程达681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63公里,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 网,实现 ...
河南“121”便捷出行格局基本形成
郑州日报· 2025-10-14 08:50
交通网络建设成就 - 全省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29.2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1.4万公里 [3] - “十四五”期间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8400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5倍 [3] -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10000公里,较“十三五”新增超2900公里,是“十三五”的3.6倍 [3] - 铁路运营里程达681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63公里,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 [4] - 形成“一枢四支九通用”机场布局,内河航道里程达1825公里 [4] 客运服务提升 - 实现郑州与省辖市1小时通达、郑州与周边省会城市2小时通达的“121”便捷出行格局 [2]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220公里,比“十三五”末增长107% [6] - 开通农村客运线路7715条,公交化运营占比58%,日均发车5.1万辆次 [6] - 全省新增定制客运线路629条,拓展“交通+医疗”等特色服务 [6] - 电子客票覆盖全省二级以上客运站、近3000条客运班线 [9] 物流与货运发展 - 2024年全省完成货运量29.3亿吨、货运周转量12863亿吨公里,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4%、48% [7] - 郑州机场货运量突破80万吨,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16000列 [5] - 2024年完成港口吞吐量6085万吨、集装箱10.9万标箱,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倍、12倍 [4] - 2024年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量达161万标准箱,比“十三五”末增长2倍 [8] - 5A级物流企业达16家,较“十三五”末增加4家 [7] 多式联运与产业协同 - 周口港、淮滨港开通集装箱航线40条以上,建成投用铁路专用线14条 [8] - 郑州航空港区建成内陆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实现至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直达运输 [5] -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8] - 沿黄陆海大通道加快建设,跨黄河运输通道达34个 [5] - 临港产业聚链成群,社会物流总额稳居中西部省份首位 [8] 智慧与绿色交通 - 智慧高速里程突破1000公里,试点路段拥堵总时长有望下降40% [9] - 2024年完成铁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4193.6亿吨公里,比“十三五”末增长34.7% [9] - 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增充电桩3683个,城市公交基本实现新能源化 [9] - 开展内河船舶智能驾驶试点示范,积极推动电动重卡、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 [9] - 成功创建15对绿色低碳服务区,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9]
人力+科技、联动接驳……各地各部门全力保障公众假期顺畅出行
央视网· 2025-10-05 16:55
铁路运输行业 - 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发送量连续多日超过1800万人次 [4] - 行业通过动车组重联、加开临时旅客列车和夜间高铁等方式增加运力 [4] - 新开通的沈白高铁带动丹东站首次开行长白山方向动车组列车 [4] - 行业加强城市交通联动,协调地铁、公交、出租车实施夜间接驳“兜底”疏运保障 [4][5] 公路运输与基础设施 - 假期自驾出行人数增加,行业采用巡逻喊话、定点值守和无人机巡查等措施维持高速秩序 [8] - 导航终端通过北斗卫星系统疏导车流,创下北斗规模化民用单日使用新纪录 [8] - 跨省出行和新能源车流量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11] - 行业应对充电挑战,例如在服务区升级直流快充桩并接入车联网调度系统实现实时监控 [11]
消费更绿色 生活更宜居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33
共享单车遍布市区,新能源公交车动力十足,饭店餐桌上"光盘行动"的卡片时刻提醒着顾客……"来河 南洛阳旅游,一个很深的感受是,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理念随处可见可感。"北京游客杨岳说。 在汉服体验火爆"出圈"后,洛阳市积极探索创新异地还衣和共享汉服服务。与中国邮政合作开通定制化 同城速递,游客仅需将汉服投放至专用快递柜,就能实现快速低碳还衣。无论游客身穿哪家店铺的汉 服,只要走进门口设有"共享汉服"标识的店铺,就可以免费使用试衣间,换下汉服,并由专业人员为其 拆解头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4日 12 版) "我在网上订了洛阳开元湖周边的一家宾馆,一查地图,从洛阳龙门站出来,直接坐地铁2号线就能 到。"杨岳说。她和朋友想去的地方很多,都一一做好规划:去洛邑古城坐地铁2号线转1号线,只需换 乘一次;去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骑共享单车过去不到20分钟……目前洛阳市区选择公交车、地铁 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越来越多,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已达51.0%。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洛阳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城市公交所所长王连朋介绍,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双线运行,城市公交 ...
指数猛跌猛拉 追涨杀跌都需谨慎
长沙晚报· 2025-09-23 21:2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23日宽幅震荡 沪指跌0.18%至3821.83点 深证成指跌0.29%至13119.82点 创业板指涨0.21%至3114.55点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4944亿元 较22日放量3729亿元 上涨个股1108只(涨停53只) 下跌个股4266只(跌停24只) [1] - 行业板块分化显著 银行/航运港口/半导体涨幅居前 旅游酒店/房地产服务/小金属/医疗服务/软件开发/汽车服务跌幅居前 [1] 行情波动原因 - 早盘大跌因国庆中秋长假前杠杆资金避险兑现 叠加美股持续新高可能引发资金跷跷板效应 外资因A股休市选择提前套现离场 [2] - 下午反弹因贵金属/半导体/煤炭板块率先反击 科技概念股回暖带动资金抄底 显示部分资金看好后市 [1][2] - 成交量放大3729亿元或为主力资金节前故意制造恐慌 通过杀跌吓出筹码 节前指数预计维持震荡格局 [2] 湖南上市公司表现 - 147只湘股仅24只上涨 湘电股份涨停 凯美特气实现5天4板行情 [3] - 湘电股份主营特种电机/轨道交通设备/电动车辆 2025年中报每股收益0.14元 归母净利润1.88亿元 同比增长12.98% [3] - 公司为国内舰艇全电推动系统和航母电磁弹射系统独家供应商 掌握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电磁发射技术 市占率100% 500kW集装箱智能微网储能系统已推向市场 [3]
深圳停运具体安排来了!全市公交、出租车、客运站等自20时起停止运营服务
中国基金报· 2025-09-23 13:41
深圳市公共交通停运安排 - 根据深圳市防台风防汛紧急动员令,全市自2025年9月23日20时起实行停运 [1] - 地铁全线网及各线路末班车于18:00从首末站点发出,车站随后只出不进,并于12:00起投入高峰运力(港铁深圳4号线、13号线于11:00起投入) [1] - 深圳有轨电车末班车于18:00发出,并于12:00起投入高峰运力 [1] - 全市常规公交车自9月23日20时起停止运营服务 [3] - 全市范围内出租汽车(含巡游车、网约车)自9月23日20时起停止运营服务 [4] 铁路运输调整 - 广东省内高铁及普速列车自9月23日12时起开始逐步停运 [6] - 9月24日全天,广东省内所有高铁、普速列车停运 [6] - 计划于9月25日凌晨起根据台风影响减弱情况逐步恢复列车开行 [7] 民航及码头运营暂停 - 深圳机场自9月23日20时起暂停航班运行,恢复时间待定 [8] - 各港口均已暂停运营 [8] 客运服务停止 - 全市汽车客运站(含道路客运招呼站、停靠点)自9月23日20时起停业,道路客运车辆同时停止运营服务 [5] - 除抢险救援交通外,其余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均已停止运营 [8]
猛砸万亿做基建 越南在布什么“棋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7:36
越南基建投资计划 - 越南政府宣布启动和竣工250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总投资额达1280万亿越南盾(约500亿美元)[1] - 基建投资被视为越南未来10-20年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1] 基建现状与短板 - 越南公路质量全球排名第109位(2019年) 在东盟国家中垫底[2] - 全国仅60%国道为沥青路 70%公路为双向两车道[2] - 铁路系统主要沿用法国殖民时期米轨(轨距1000毫米) 平均时速仅50公里[2] - 2023年全国大停电导致鸿海、三星、立讯精密等企业损失14亿美元[3] - 2024年8月仍实施全国轮流停电方案[3] 基建改善进展 - 公共投资支出同比激增40% 上半年达268.1万亿越南盾(103亿美元) 占年度预算32.5%[6] - 连接港口的高速公路数量增加 工业园区主干路网基本成型[4][5] - 推进中越跨境铁路建设(如老街—河内—海防铁路)[5] - 河内与胡志明市规划建设第二机场[5] 资金筹措模式 - 250个项目中政府资助129个(478万亿越南盾/180亿美元) 私人及外资支持121个(305亿美元)[7] - 私人及外资占比达63%[7] - 采用PPP模式缓解财政压力 但私人资本参与意愿存疑[7][8] 中企参与机遇 - 中资企业已参与越南桥梁、公路、铁路、能源、电信项目[10] - 深圳地铁承建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越南首条轻轨)[9]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中标胡志明市轨道交通项目(合同额1754亿越南盾/4700万人民币)[10] - 山东高速集团承建河内至海防高速公路(获越南优质工程奖)及岘港至广义高速公路[10] - 中国电建越南公司合作开发风电设备工厂项目[10] 中企战略建议 - 需避免内部竞价 形成战略联盟共同竞标[11] - 优先选择技术优势领域(新能源、电力、通信)而非传统基建[11] - 转向"小而美"项目及承包模式(非直接投资)以控制风险[10]
广深地铁谁更挤,大湾区交通格局正在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3:42
深圳地铁客流量表现 - 2025年8月深圳地铁客流量达30013万人次,超过广州的28899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三[1] - 深圳地铁客运强度以1.63万人/每公里·日连续21个月位列全国内地城市第一[1] - 截至2025年8月,深圳地铁客流量同比增加904万人次,广州同比增加189万人次,而北京、上海、成都均出现下降[4] - 截至2025年8月29日,深圳轨道交通线网日均客运量达895.27万人次,单日客运量超千万已达50次,远超历年累计的15次[4] 深圳地铁客流超越广州的原因 - 深圳地铁运营里程为505.1公里,远低于广州的743.8公里,但深圳城市面积约两千平方千米,不到广州总面积七千平方千米的1/3,导致地铁线网密度更高[4] - 深中通道开通使珠江西岸城市人流涌向深圳,同时“港人北上”带火深圳地铁,暑运期间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达612.4万人次,同比增幅16.7%[5] - 深圳暑运期间交通枢纽车站整体客流同比增长8.4%,口岸车站整体客流同比增长6.2%,福田口岸站、皇岗口岸站客流同比分别增长9.2%、7.6%[5] - 深圳常住人口中15—59岁人口占比高达79.53%,平均年龄32.5岁,年轻人口结构带来更旺盛的通勤需求[6] - 深圳以创新和科技产业为主,员工跨区域通勤对地铁依赖更强,而广州商贸业集中导致活动半径较小[6] 地铁客流反映的城市经济活力 - 深圳社区登记总人口为2237.88万人,同比增加74.11万人,常住人口增量居全国第一[1] - 地铁日均客流量突破千万意味着城市内部人口流动频繁,经济活力强[10] - 地铁网络需要匹配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资源以支撑庞大客流量[10] 轨道交通对大湾区一体化的影响 - 广州和深圳发达的轨道交通正牵引大湾区一体化加速,未来两地地铁将通过东莞连成一体,并向香港、惠州延伸,形成全国最大地铁网络[10] - 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地铁线路加速从“线型布局”向“网络运营”跨越,使产业联系更加紧密[10] - 交通“硬联通”降低通勤和时间成本,使企业选址可考虑更大范围都市圈,促进产业向外围扩散[11] - 深汕特别合作区吸引比亚迪投资,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满产、二期产能爬坡、三期动工,体现交通便捷带来的产业合作加速[11] - 交通一体化结合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跨城流动,促进科技产业园区等向城际节点倾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