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绩排名
搜索文档
A股再上3900,这十年,公募基金主动权益谁在领跑?
新浪财经· 2025-10-09 18:36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国庆节后开盘首日沪指突破3900点,为十年后再度站上该点位 [1] - 2024年"924"后A股开启由政策利好、科技引领的慢牛行情 [1] - 2025年三季度上证综指上涨12.73%,深证成指上涨29.25%,创业板指上涨50.40%,科创50上涨49.02% [2] 2025年三季度基金业绩 - 三季度165家公募基金公司主动权益基金全部获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为25.93% [1][2] - 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率26.31%,中型24.90%,小型25.97% [1][2] - 小型基金公司业绩分化显著,前10%分位点收益率达42.04%,90%分位点为14.03% [2] 十年期主动权益业绩排名 - 财通基金近10年主动权益收益率318%,领跑全市场88家基金公司,为唯一超300%的基金公司 [3][6] - 万家基金以272.77%位列第二,银河基金240.05%第三,大成基金238.41%第四 [4][6] - 大型基金公司近10年平均收益率147.66%,中型163.76%,小型108.58% [7] 五年期主动权益业绩排名 - 东吴基金近5年收益率161.33%排名第一,金元顺安126.99%第二,华商基金120.39%第三 [8][10] - 淳厚基金、红土创新基金近5年收益率也超100% [8] - 中小基金公司近5年平均收益率41.11%,优于大型基金公司的17.42% [11] 三年期主动权益业绩排名 - 东吴基金近3年收益率121.85%排名第一,华润元大119.57%第二,为仅有两家收益率超100%的基金公司 [12][13] - 德邦基金85.28%第三,淳厚基金71.99%第四 [12][13] - 中型基金公司近3年平均收益率27.2%,表现优于大型和小型基金公司 [15]
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基金中长期业绩榜单公布!附前50强排名
中国基金报· 2025-10-09 08:35
| | 江10年回收不起205更 | | | --- | --- | --- | | 基金公司 | | 最近十年 (2015.10.01-2025.09.30) | | | 收益率[%] | 排名 | | 西部利得 | 91.87 | 1/71 | | 光大保德信 | 88.73 | 2/71 | | 信达澳亚 | 77.57 | 3/71 | | 前海开源 | 74.25 | 4/71 | | 易方达 | 69.25 | 5/71 | | 天弘 | 66.50 | 6/71 | | 汇添富 | 64.29 | 7/71 | | 国投瑞银 | 60.90 | 8/71 | | 新华 | 60.42 | 9/71 | | 米银 | 58.63 | 10/71 | | 华商 | 58.02 | 11/71 | | 中加 | 57.92 | 12/71 | | 六六十 | 57.39 | 13/71 | | 景顺长城 | 56.78 | 14/71 | | 诺安 | 56.38 | 15/71 | 【导读】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基金中长期业绩榜单公布 作为基石工具,固收类产品已成为投资必备选项。虽然相比权益投资领域,固 ...
重要榜单来了!附前50强排名
中国基金报· 2025-10-08 20:56
近10年业绩 - 西部利得基金以91.87%的收益率在71家可比公司中排名第一 [4][6] - 光大保德信基金以88.73%的收益率排名第二 是仅有的两家收益率超过80%的公司之一 [4][6] - 信达澳亚基金和前海开源基金分别以77.57%和74.25%的收益率位列第三和第四名 [4][6] - 大型基金公司近10年平均收益率为53.99% 显著高于中型公司的45.05%和小型公司的45.11% [4] - 易方达 天弘 汇添富 国投瑞银 新华等公司近十年收益率也超过60% [4][6] 近5年业绩 - 华商基金以57.09%的净值增长率在129家可比公司中排名第一 [9][10] - 光大保德信基金和红土创新基金分别以28.94%和28.26%的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名 [9][10] - 华泰保兴 信达澳亚 北信瑞丰最近5年收益率超过25% 排名第四至第六位 [9][10] - 大型 中型 小型基金公司近5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9.17% 17.75%和16.61% 业绩差距不大但大型公司仍具优势 [9] 近3年业绩 - 光大保德信基金以16.79%的收益率在146家可比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14][17] - 华商基金以16.22%的收益率紧随其后 [14][17] - 华泰保兴 国海富兰克林 新华基金收益率分别为15.15% 13.26%和13.22% 位列第三至第五名 [14][17] - 近3年有30家公司收益率超过10% 但有一家公司出现亏损 幅度达25.57% [14] - 大型 中型 小型基金公司近3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9.75% 8.86%和8.49% [15]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 - 光大保德信基金以7.34%的收益率在166家管理人中排名第一 [19] - 睿远基金以6.90%的收益率位列第二 华商 朱雀 华宝基金收益率分别为5.22% 4.70%和4.70% 位列第三至第五名 [19] - 2025年前三季度有10家基金管理人净值增长率超过3% 146家获得正收益 20家公司出现亏损 [19] - 业绩较好的大型基金公司主要包括易方达 汇添富和鹏华等 [19]
最新!重磅榜单出炉!
中国基金报· 2025-10-08 16:13
文章核心观点 - 国泰海通证券发布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对不同时间维度的基金公司主动权益投资业绩进行总结 [2] - 投资是持久赛,通过10年、5年、3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等多个时间维度评估基金公司业绩 [2] - 大中型基金公司在长期业绩上优势明显,凸显投研平台和体系实力的重要性 [12] 十年期业绩表现 - 财通基金以318.00%的平均收益率位列最近十年(2015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业绩榜首,在8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5][6] - 万家基金和银河基金分别以272.77%和240.05%的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6] - 大成、华商、华安、诺德、交银施罗德等基金公司最近十年业绩也超过200% [6][7] - 中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显著高于小型公司,10家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63.76%,13家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47.66%,65家小型公司平均收益为108.58% [7] - 大型基金公司中华安基金以212.74%的收益率排名第一,交银施罗德和中欧基金分别以202.32%和188.23%的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8][9] - 中型基金公司中万家、大成、华商业绩靠前 [10][11] 五年期业绩表现 - 东吴基金成为最近五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榜冠军,平均收益达到161.33%,在14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15][17] - 金元顺安基金以126.99%的收益位居第二,华商基金以120.39%的收益位列第三 [16][17] - 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优势明显,最近五年大型、中型、小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分别为17.42%、41.11%、27.31% [20] - 最近五年有1家大型、6家小型基金公司的权益类收益为负数,小型基金公司亏损幅度最大超过30% [21] 三年期业绩表现 - 东吴基金在三年期(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绝对收益排名中夺冠,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为121.85%,在152家公司中排名第一 [23][25] - 华润元大和德邦基金分别以119.57%和85.28%的平均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23][25] - 过去三年仍有12家基金公司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为负值,多为小型公司 [27] - 大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均为正值,10家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27.20%,129家小型基金公司平均业绩为21.32%,13家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9.08% [27]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获得正收益的基金公司有165家,仅一家收益为负 [29] - 凯石基金今年前三季度权益类基金收益率达到106.42%,表现最好 [29][30] - 中航、东吴、红土创新、永赢、德邦基金收益率均超过60% [29][30] - 中小型基金公司表现较好,多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收益率超过50% [32]
前三季度公募业绩榜揭晓:“状元基”赚了195%,前二十名赚超110%
华尔街见闻· 2025-10-01 19:05
公募基金前三季度整体业绩 - 截至9月30日,普通股票型基金年内平均涨幅超过35.4%,混合型基金平均涨幅超过29.1% [2] - 业绩翻倍基金数量众多,收益率需超过110%才能进入全市场前二十名 [2] 全市场领跑基金 - 任桀管理的永赢科技智选A基金以194.49%的收益率位居全市场第一 [2][3][4] - 张韡管理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基金收益率达155.09%,位列第二 [2][3][4] - 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A基金以140.86%的收益率排名第三 [3][4] - 第四至第十名基金收益率集中在120%至129%之间,包括恒越优势精选、中航机遇领航等 [3][4] 普通股票型基金业绩 - 桑翔宇管理的华安医药生物A基金以103.31%的收益率在最后一天反超,成为普通股票型基金第一名 [5][7] - 郑希管理的易方达信息行业精选A基金以102.03%的收益率位列第二 [5][7] - 第三至第十名基金收益率在86%至98%之间,主要重仓通信电子或医药生物行业 [5][7] - 以易方达信息行业精选为例,其重仓股新易盛和ST华通年内涨幅达300%,胜宏科技涨幅超过581% [5] 混合型基金业绩 - 任桀管理的永赢科技智选A基金以194.49%的收益率在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一 [8][9] - 冯炉丹管理的中欧数字经济A基金以140.86%的收益率排名第二 [8][9] - 第三至第十名基金收益率在120%至115%之间,包括恒越优势精选、中航机遇领航等 [8][9] 权益指数型基金业绩 - 创新药主题指数基金表现强势,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以114.01%的收益率领跑 [10][12] -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和富国恒生港股通创新药及医疗保健ETF收益率分别为110.37%和106.47%,位列第二、三名 [10][12] - 前十名指数基金中仅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一只通信设备主题基金,收益率为96.24% [10][12] QDII基金业绩 - 主要投资港股的QDII基金表现突出,张韡管理的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基金以155.09%的收益率排名第一 [13][14] - 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和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基金收益率分别为112.80%和102.64%,位列第二、三名 [13][14] - 前十名QDII基金收益率均超过100%,且多为医药生物主题 [13][14] 债券型基金业绩 - 刘文良管理的南方昌元可转债基金以44.21%的收益率位居债券型基金首位,其股票仓位接近2成,可转债仓位可超过100% [2][15] - 第二至第五名债券基金收益率均超过31%,包括金鹰元丰、鹏华可转债等 [15]
今年来基金经理十强都有谁?陆航、殷陶、王琛等领衔百亿!
搜狐财经· 2025-09-17 14:33
行业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底,有业绩显示的私募基金经理共2831位,合计管理5276只产品,管理总规模约为4654.68亿元,今年来收益均值为22.64%,显著跑赢同期大盘 [1] - 私募基金经理中硕士学历占比最高,达48.15%,共1363位,博士和博士后学历的基金经理分别有221位和8位 [1] - 从业经验在20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共有244位,占比为38.1%,从业经验在30年以上的有62人,占比为9.7% [1] 分规模业绩表现 - 10-20亿规模私募的基金经理表现领先,333位基金经理管理的630只产品今年来收益均值高达24.99% [1] - 百亿私募的127位基金经理管理的649只产品,合计规模1243.57亿元,今年来收益均值为24.78% [1] - 5-10亿规模私募的420位基金经理管理的776只产品收益均值为23.25%,0-5亿规模私募的1560位基金经理管理的2235只产品收益均值为22.46% [2] 百亿私募基金经理 - 百亿私募中有业绩显示的基金经理共64位,其中股票策略基金经理占48位,多资产策略7位,债券策略4位,期货及衍生品策略3位 [3] - 从业年限在30年以上的有3位,分别是林园投资的林园(37年)、中欧瑞博吴伟志(33年)和东方港湾但斌(33年) [3] - 今年来收益均值位居前三的基金经理是复胜资产陆航、久期投资姜云飞和稳博投资殷陶 [3] - 复胜资产陆航管理的6只产品合计规模约为15.77亿元,具备20年从业经验,为上海大学金融工程硕士 [4] - 稳博投资殷陶管理的7只产品合计规模约为3.78亿元,为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硕博,具备12年从业经验 [6] 50-100亿私募基金经理 - 该规模区间有业绩显示的基金经理共50位,股票策略占24位,多资产策略9位,债券策略8位,期货及衍生品策略6位 [7] - 从业年限最长的是利位投资张晟刚,达28年,博士学历仅有4位 [7] - 收益均值前三的基金经理分别是同犇投资童驯、开思私募倪飞和鸣熙资本张祥方 [8] - 开思私募倪飞管理的4只产品合计规模高达12.37亿元,具备20年从业经验,专注于港股研究 [10] 20-50亿私募基金经理 - 该规模区间有业绩显示的基金经理共74位,股票策略占41位,多资产策略6位,债券策略14位,期货及衍生品策略10位 [12] - 从业年限最长的是武汉同温层徐安,达34年,博士学历有6位 [12] - 收益均值前三的基金经理是浩坤昇发资产李佳佳、云起量化施恩和紫阁投资徐爽 [12] - 浩坤昇发资产李佳佳管理的4只产品合计规模约为2.80亿元,为香港大学EMBA,亲历股市15年 [15] 10-20亿私募基金经理 - 该规模区间有业绩显示的基金经理共74位,股票策略占45位,多资产策略10位,债券策略3位,期货及衍生品策略10位 [17] - 从业年限在30年以上的有4位,博士学历有9位 [17] - 收益均值前三的基金经理是量利私募何振权、龙航资产蔡英明和榕树投资翟敬勇 [17] - 量利私募何振权管理的3只产品合计规模约为1.47亿元,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擅长把握新兴行业趋势 [19] 5-10亿私募基金经理 - 该规模区间有业绩显示的基金经理共88位,股票策略占48位,多资产策略46位,债券策略11位,期货及衍生品策略8位 [21] - 从业年限在30年以上的有4位,博士学历有5位 [21] - 收益均值前三的基金经理是富延资本刘祥龙、一久私募基金韩勇锋和中闽汇金王江明 [22] - 富延资本刘祥龙管理的8只产品合计规模约为9.05亿元,具备18年从业年限 [25] 0-5亿私募基金经理 - 该规模区间有业绩显示的基金经理共182位,股票策略占114位,多资产策略21位,债券策略9位,期货及衍生品策略26位 [26] - 从业年限在30年以上的有10位,博士学历有13位 [26] - 收益均值前三的基金经理是沁昇基金姚勇、信成(北京)私募孙贵晨和森瑞投资林存 [27] - 沁昇基金姚勇管理的6只产品合计规模约为8967.39万元,毕业于暨南大学会计学专业,专注于港股市场 [30]
“冠军”涨超85%,上半年基金业绩排行揭晓
华尔街见闻· 2025-07-02 18:27
2025年基金市场表现 - 2025年基金投资难度大但机会多,AI、机器人、半导体、大模型等主题基金表现突出,医药、新消费等领域也有阶段性机会 [1][2] - 上半年业绩前十的基金收益率均超70%,包括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85.64%)、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82.45%)、长城医药产业精选(75.18%)等 [2][7] - 第6-10名基金收益率超61%,包括永赢医药创新智选(69.39%)、广发成长领航(68.29%)等 [2][7] 领跑基金经理分析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经理张韡(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硕士)专注医药领域,2021年3月任职后上半年业绩夺冠 [6]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经理冷文鹏(人行研究生部金融学硕士)从业经历丰富,2023年6月加盟后凭借北交所主题基金获亚军 [6]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2019年加入公司,仅管理一只基金即跻身前三 [6] 细分基金类型表现 普通股票型基金 - 华安医药生物以66.44%收益率领跑,嘉实互融精选(60.26%)、平安医药精选(58.80%)分列二三名 [9][11] - 富国和平安各有2只基金进入前十,显示较强投研实力 [10] 混合型基金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82.45%)、长城医药产业精选(75.18%)、华夏北交所创新(72.16%)包揽前三 [12][13] - 前二十名收益率均超51%,包括汇添富健康生活(57.95%)、华宝大健康(55.62%)等 [14][16] 指数型基金 - 汇添富/银华/万家旗下港股通创新药ETF分别以58.77%、58.01%、57.13%收益率居前三 [17][18] - 前十名均为创新药或医疗保健主题ETF,涨幅均超45% [17][18] QDII基金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85.64%收益率成为全市场冠军,主要配置港股 [19][22]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56.94%)、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7.12%)紧随其后 [20][22] 债券型基金 - 华商丰利增强以13.83%领跑,中欧可转债(12%+)、博时转债增强(12%+)等可转债基金表现突出 [24] 市场指数表现 - ARIF50指数涨39.45%,万得微盘股指数涨36.41%,科创200指数涨19.25% [5] - 中证1000指数涨6.69%,力得全A指数涨5.83% [5]
近1、3、5年均排名前10%的基金揭晓!华商基金包揽债基前4!金元顺安夺冠权益类基金!
私募排排网· 2025-06-27 11:21
权益类基金表现 - 41只权益类基金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收益均排名前10%,近五年累计收益至少50%以上,鹏华基金、大成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各有3只以上产品入选 [3] - 招商中证银行指数A等11只银行主题基金表现突出,银行股因估值优势和高股息受资金青睐,多只银行股创历史新高 [4] - 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混合近五年收益达293.77%,管理规模11.62亿元,重仓股多来自传统行业,基金经理缪玮彬有27年从业经验 [6][7][8] - 金鹰科技创新股票A近五年收益139.01%,管理规模24.82亿元,重仓中小市值科技股,基金经理陈颖有16年TMT行业研究经验 [9][11][14] 债券类基金表现 - 47只债券类基金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收益均排名前10%,近五年累计收益至少26%以上,东方红资管、华商基金、安信基金、兴业基金各有3只以上产品入选 [15] - 华商丰利增强定期开放债券A近五年收益128.99%,管理规模3.72亿元,华商基金以深度研究和投研一体化文化著称 [19][20][21] FOF类基金表现 - 12只FOF类基金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收益均排名前40%,近五年累计收益至少11%以上,招商基金、南方基金各有2只产品入选 [21] - 前海开源裕源(FOF)近五年收益23.87%,管理规模1.16亿元,年化收益超9% [23][24]
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中长期业绩榜
Wind万得· 2025-04-01 06:42
市场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权益市场延续回暖态势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季度上涨4 65% 近一年累计涨幅达11 77% [1] - 细分领域表现分化显著 国内成长型基金及QDII偏股型基金领跑市场 多只产品三年期收益率突破40% [1] - 固收市场结构性分化 万得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微涨0 13% 中长期纯债指数下跌0 29% 创2023年一季度以来最大单季跌幅 [1] 基金分类榜单 普通股票型基金 - 创金合信文娱媒体A以61 44%三年收益位居榜首 最大回撤-28 28% [3] - 金鹰科技创新A以60 58%三年收益排名第二 招商科技动力3个月滚动持有A以56 81%收益位列第三 [3] - TOP20产品三年收益率均超31% 最大回撤幅度介于-12 52%至-49%之间 [3][4] 偏股混合型基金 - 招商优势企业A以86 51%三年收益领先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以80 10%收益紧随其后 [7]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万家/南方/广发北交所产品三年收益均超50% [7] - 榜单尾部产品三年收益率仍达40%以上 最大回撤普遍超过-25% [8] 偏债混合型基金 - 平安瑞兴1年持有A以29 02%三年收益居首 最大回撤仅-3 42% [9] - 富国久利稳健配置A/工银聚安A分列二三位 收益率均超27% [9] - TOP20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约8% 最大回撤控制在-20%以内 [9][10] QDII基金 - 南方中国新兴经济9个月持有A以84 84%三年收益领跑QDII偏股型基金 [22] - QDII偏债型基金中 华夏大中华信用精选A人民币以34 52%收益居首 [25] - 中美互联网、全球消费主题QDII产品三年收益普遍超50% [22][23] 主题分类榜单 量化基金 - 中信保诚多策略A以61 08%三年收益位居量化榜首 最大回撤-40 72% [29] - 大数据主题量化产品表现突出 大成互联网+大数据A三年收益55 96% [29] - 国金量化多因子A等4只产品采用AI选股策略 收益率均超33% [30] 科技成长基金 - 东吴新趋势价值线以67 76%三年收益领涨科技板块 [35] - 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基金集体爆发 新华中证云计算50ETF收益53 48% [35] - 半导体、通信技术主题产品三年收益率普遍超40% [36] 周期制造基金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以131 14%收益遥遥领先 [37] - 汽车产业链基金表现亮眼 广发中证全指汽车A收益48 65% [38] - 国企改革主题ETF平均收益超45% 最大回撤低于-18% [38] 基金经理表现 权益类基金经理 - 黄飙以66 24%三年收益居首 管理金信深圳成长A等3只产品 [42] - QDII基金经理熊潇雅管理的南方中国新兴经济产品三年收益84 84% [22][42] - 量化基金经理马芳管理的国金量化精选A收益31 04% [43] 固收类基金经理 - 毛颖管理的华夏睿磐泰盛三年收益26 18% [44] - 华商丰利增强定开A基金经理厉骞收益20 76% [44] - 短债基金经理邹德立管理的长城短债A收益11 49% [15]
315投资者保护日|破解四大基金投资误区!
天天基金网· 2025-03-11 19:30
基金投资误区分析 误区一:频繁交易与追涨杀跌 - 追涨杀跌行为不符合科学投资原则,频繁波段操作会消耗精力并增加手续费成本[2] - 基金申购赎回费用较高,可能侵蚀收益,且对择时能力要求极高[2] - 长期持有优质基金可避免短期波动影响,等待净值回升是更优策略[2] 误区二:业绩排名依赖 - 历史收益排名不能预测未来表现,受市场行情和基金经理能力双重影响[3][4] - 高排名可能源于市场红利而非基金经理能力,需综合评估底层逻辑[4] 误区三:过度分散持仓 - 持有过多基金导致管理难度增加,易形成"糊涂投资"[6][7] - 同类风格基金(如上证50/沪深300指数基金)持仓重叠,实际未分散风险[7] - 权益类基金本身已是股票组合,过度分散可能适得其反[6] 误区四:分红认知偏差 - 基金分红本质是净值再分配,并非额外收益,总资产保持不变[9][10] - 现金分红与红利再投资最终效果相同,分红频率不反映基金质量[10] - 过度关注分红可能错失资本增值机会,需理解分红机制本质[10] 投资行为建议 - 避免情绪化操作,建立系统化投资纪律[2] - 选择基金需穿透业绩归因,分析超额收益来源[4] - 组合构建应控制基金数量,注重底层资产差异化[6][7] - 正确认知分红机制,避免被表面数据误导[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