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吴移动互联
icon
搜索文档
上一轮牛市买的主动权益基金,近40%未回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21:49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于2025年11月10日收报4018点,时隔十年再度站上4000点关口 [1][2] - 2025年以来截至11月10日,主要股指显著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19.42%、27.6%、46.35%和18.23% [2] - 在此背景下,主动权益基金2025年表现强劲,4679只基金中正收益比例高达97.45%,其中33只基金实现翻倍,表现最佳者年内涨幅超200% [2] 主动权益基金长期业绩 - 将时间轴拉长至五年,自上一轮牛市以来,全市场存续超五年的2695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1019只近五年仍亏损,占比达38% [1][3] - 近五年业绩分化显著,有6只基金回报率超过200%,但同时有174只基金亏损超30%,其中19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50% [3] - 部分成立于2020年6月至11月市场攀升期的基金表现更差,有49%至今仍未回本,亏损比例较全市场同期水平高出10% [3] 知名基金与头部机构表现 - 部分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近五年亏损显著,例如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亏损32.98%,中欧医疗健康亏损30.17% [4] - 头部公募机构旗下多只产品近五年累计亏损超30%,例如华夏、银华、广发、嘉实、汇添富等公司均有产品亏损在30%至44%之间 [4] 侵蚀长期业绩的主要原因 - 高位加仓是原因之一,近五年收益为负的基金在2020年末和2021年中的平均股票仓位为84.22%和84.36%,高于全市场平均的79.83%和78.85% [5] - 频繁换手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2021至2024年年平均换手率为460.71%,而亏损超30%的基金该指标为508.45%,亏损超50%的19只基金年平均换手率高达811.5% [7] - 基金经理频繁变动导致策略缺乏连贯性,例如富荣价值精选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已更换六任基金经理,其中四位任职期间未能跑赢基准 [7] - 赛道依赖问题突出,部分基金名称与持仓不符,过度依赖传统消费、医药等板块,而相关指数如房地产、白酒、医药指数相较于2022年同期仍为负值 [8][9] 市场新动态与未来展望 - 2025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数量达1354只,创近三年新高,合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139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68亿元实现翻倍 [11] - 博时基金建议采取"风格再平衡"的稳健思路,认为A股盈利底已确认,市场短期或将延续窄幅震荡 [11] - 鹏扬基金基金经理指出,可通过深度研究寻找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标的,看好全球化进程中的高端制造业、新消费以及调整较多的创新药等领域 [12] - 中欧基金建议关注"十五五"规划中的安全韧性主题,以及半导体国产替代、AI基建、商业航天与6G基建等中美自主可控题材 [12]
上一轮牛市买的主动权益基金,为何还有4成未回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20:13
文章核心观点 - 尽管2025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强劲,但将时间轴拉长至五年,仍有38%(1019只)的主动权益基金处于亏损状态,凸显了主动管理基金在长期业绩持续性方面面临的挑战 [1][2][3] - 高位加仓、频繁换手与赛道依赖被指为侵蚀基金长期净值的三大主要原因 [1][5][7][8] - 随着上证指数重回4000点,市场关注焦点转向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如何在新一轮慢牛中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的超额收益 [1][10][11][12]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以来(截至11月10日)市场主要指数显著上涨:上证指数涨19.42%,深证成指涨27.6%,创业板指涨46.35%,沪深300指数涨18.23% [2] - 同期主动权益基金短期表现优异:4679只基金中正收益比例高达97.45%,33只基金实现翻倍,表现最佳基金年内涨幅超200% [2] - 但长期业绩分化显著:存续超五年的2695只基金中,1676只实现正收益,1019只(占比38%)近五年仍亏损 [3] 长期亏损基金具体情况 - 部分基金亏损幅度巨大:174只基金近五年亏损超30%,其中19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50% [3] - 具体亏损案例:天治新消费、方正富邦创新动力和富荣价值精选过去五年回报率分别为-65.25%、-62.32%与-61.45% [3] - 高位成立基金回本艰难:在2020年6月30日至11月11日市场攀升期成立的212只基金中,49%至今仍未回本,亏损比例较全市场同期水平高出10% [3] - 头部机构与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亦未能幸免:例如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近5年亏损32.98%,中欧医疗健康亏损30.17% [4] 导致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 - **高位加仓风险**:近五年收益为负的基金在2020年末与2021年年中的平均股票仓位(84.22%和84.36%)显著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79.83%和78.85%)[5] - **频繁换手操作**:2021年至2024年间,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年平均换手率为460.71%,而近五年亏损超30%的基金换手率升至508.45%,亏损超50%的19只基金换手率高达811.5% [7] - **基金经理频繁变动**:例如富荣价值精选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已更换六任基金经理,其中四位任职期间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导致投资策略缺乏连续性 [7] - **赛道依赖与风格漂移**:部分主题基金持仓名不副实,过度依赖传统板块,未能及时转向新兴领域,例如天治新消费混合长期重仓传统消费,年内仍录得3.06%负收益 [8][9] 主动基金管理的新动向与策略展望 -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回暖:2025年以来新成立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1390亿元,较去年同期568亿元实现翻倍 [11] - 策略上强调"风格再平衡"与深度研究:博时基金指出市场或将延续窄幅震荡,需等待宏观博弈节点;鹏扬基金建议通过产业深度研究寻找扎实业绩的好公司,而非完全排斥主题投资 [11][12] - 具体投资主线聚焦:高端制造业全球化、新消费、创新药、以及"十五五"规划相关的安全韧性领域,如军贸、半导体国产替代、AI基建等 [12]
以业绩比较基准为锚 再定义绩优主动权益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07:23
行业监管新规 - 中国证监会于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10月31日发布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相关新规征求意见稿,旨在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并将其与基金评价、基金经理绩效薪酬相关联 [1] - 新规有利于提高主动投资纪律性,促进公募基金形成更稳定清晰的投资风格,引导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初心,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 [1] - 监管部门已初步设定一年过渡期,后续将修订出台薪酬考核相关规则,基金业协会已下发《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要素库》,包含141个基准指标,以提升基准设定的规范性与可比性 [8][9] 当前市场表现分析 - 截至11月4日,全市场3731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三年回报率平均跑输业绩基准-7.26%,仅有1262只基金跑赢基准,占比不足34% [2] - 超额收益超过20%的产品有467只,超过50%的有107只,超过100%的“顶尖选手”仅20只 [2] - 部分高超额收益产品实为“基准错配”所致,例如德邦鑫星价值作为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业绩比较基准为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但权益仓位超过85% [2] 基金规模与超额收益关系 - 全市场成立满三年的主动权益基金平均规模为30.57亿元,而近三年取得正超额收益的1262只基金平均规模仅为12.38亿元 [5] - 超额收益超过50%的绩优产品平均规模为24.22亿元,明显低于市场整体水平 [5] - 全市场34只成立超三年的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中,仅14只近三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胜率约40% [5] - 5只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基金中,仅1只(兴全合润,超额回报8.71%)近三年取得超额回报 [5] 基金经理与公司维度表现 - 过去三年取得正超额的主动权益基金背后共有850位基金经理,其中136位在管规模超过百亿元 [7] - 超额收益前20名基金中,百亿级别的基金经理高达11位,占比过半 [7] - 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7.12年,而取得正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6.87年,关联不显著 [7] - 易方达基金旗下有49只产品近三年取得正超额,数量居首,富国、嘉实、博时和景顺长城基金紧随其后 [7] 典型案例与评价体系变化 - 宏利周期基金过去三年业绩比较基准涨幅达120.35%,但基金净值近乎零增长,偏离度惊人 [3] - 部分基金如宝盈人工智能(过去三年涨幅67.75%)仍跑输业绩基准18.38%,中欧互联网先锋等基金回报率超50%但也跑输基准 [4] - 另有28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三年虽未取得正收益,但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这些基金多聚焦于医药、新能源、食品饮料等调整较深的板块 [4] - 基金评价机构的工作思路将包含强化基准信息、提高基准对比的权重、强化长周期基准对比等 [11]
沪指时隔十余年再上3900点 公募业绩首尾相差超六倍
财经网· 2025-10-13 09: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上证指数时隔十余年重返3900点 期间基金市场业绩分化显著 超500只基金实现业绩翻倍 同时有近百只基金处于亏损状态 [1] - 基金行业在过去十年间投资策略和工具矩阵日益丰富多元 为投资运作提供坚实支撑 [1] - 业绩分化的核心原因在于对时代背景下不同行业机遇的把握 成功者精准布局高景气赛道 落后者则受困于传统行业或策略失误 [3][4][7] 基金业绩表现 - 共有513只基金在过去十余年间实现业绩翻倍 [2] - 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商优势行业、万家品质生活、东吴移动互联等基金斩获超5倍以上回报 [2] - 信澳新能源产业、交银趋势优先、华安媒体互联网、大成新锐产业、大成高鑫等基金取得4倍以上业绩 [2] - 业绩亏损的基金有98只 其中67只基金收益率低于-10% 天治新消费亏损幅度高达55.3% 与业绩排名第一的基金首尾相差超过600个百分点 [4] 成功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 - 成功基金经理以行业景气度为核心决策指标 将政策导向与产业周期作为选股首要框架 [2] - 投资组合紧跟产业爆发节奏 覆盖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紧贴时代背景的投资标的 [2] - 莫海波锚定成长赛道 从重仓配置新能源转向押注人工智能 [3] - 刘元海注重科技领域深度研究 将仓位从新能源行业精准转向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 [3] - 刘旭是长期价值投资典型代表 管理大成高鑫十年间实现累计回报达4倍 偏好财务稳健、商业模式清晰的公司 [7] 业绩落后基金的原因分析 - 行业选择失误是核心原因 业绩飘绿基金重仓方向多集中在地产、传统消费、军工等传统领域 [4] - 部分中小型公司投研实力不佳 投资风格不定 频繁调仓追涨杀跌 如天治新消费几乎每个季度末前十大重仓股都有新面孔 [4][5] - 部分主题基金受基金合同约定限制 运作层面面临困境 如工银中证传媒、国泰国证房地产、南方中证高铁产业和富国中证军工等净值亏损幅度在25%至40%之间 [6] 行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 基金公司应持续构建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 平衡行业布局与分散风险 丰富投资策略 追求长期稳健业绩 [7] - 在风格投资上 基金公司同时布局价值、成长、均衡等不同风格策略 避免单一风格失效导致的业绩波动 [8] - 在行业上 基金公司兼顾消费、科技、新能源、周期等多个赛道 既捕捉高景气行业机会 也通过传统行业策略保障收益稳定性 [8] - 除主动管理策略外 基金公司通过增加布局指数增强、量化策略和股债平衡等工具型产品 补充主动策略收益来源 [8] - 在底层资产选择上 基金公司纳入海外市场标的、商品、公募REITs、黄金等 形成跨资产类别的策略组合 [8]
沪指时隔十余年再上三千九百点 公募业绩首尾相差超六倍
中国经济网· 2025-10-13 08:55
基金业绩表现分化 - 上证指数时隔十余年再度站上3900点,期间共有513只基金业绩翻倍[1][2] - 业绩翻倍基金中,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商优势行业、万家品质生活、东吴移动互联斩获超5倍以上回报,信澳新能源产业等基金取得4倍以上业绩[2] - 与翻倍基形成对比,仍有98只基金业绩累计亏损,其中67只基金收益率低于-10%,亏损最大基金天治新消费亏损幅度达55.3%[4] 成功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业绩领跑基金经理如周海栋、莫海波等以行业景气度为核心决策指标,将政策导向与产业周期作为选股框架[2] - 莫海波从重仓新能源转向押注人工智能,刘元海将仓位从新能源精准转向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3] - 大成基金刘旭作为长期价值投资代表,管理基金10年实现累计回报4倍,偏好财务稳健、商业模式清晰的公司[7] 业绩落后基金原因分析 - 业绩亏损基金重仓方向多集中在地产、传统消费、军工等传统领域,错失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成长赛道行情[4] - 部分中小型公司投研实力不佳,投资风格不定,如天治新消费基金经理频繁调仓追涨杀跌导致业绩腰斩[5] - 部分主题基金受基金合同约定及行业发展下滑影响,工银中证传媒、国泰国证房地产等基金净值亏损幅度在25%至40%之间[6] 基金行业策略与工具演进 - 基金行业投资策略更趋丰富多元,工具矩阵日益完善成熟,能够覆盖不同市场场景与需求[1] - 基金公司通过布局价值、成长、均衡等不同风格策略,并兼顾消费、科技、新能源、周期等多个赛道以平衡风险[8] - 除主动管理策略外,基金公司增加布局指数增强、量化策略和股债平衡等工具型产品,并纳入海外市场标的、商品、公募REITs等跨资产类别[8]
沪指3900点下的基金“众生相”
券商中国· 2025-10-12 20:15
基金业绩表现分化 - 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度站上3900点,期间基金市场业绩分化严重,超500只基金实现翻倍,同时有近百只基金处于亏损状态 [2] - 共有513只基金在过去十余年间业绩翻倍 [3] - 业绩亏损的基金有98只,其中67只基金收益率低于-10%,亏损幅度最大的天治新消费基金亏损达55.3%,与业绩排名第一的基金首尾相差超过600个百分点 [7] 绩优基金成功因素 - 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商优势行业、万家品质生活、东吴移动互联等基金斩获超5倍以上回报,信澳新能源产业等基金取得4倍以上业绩 [4] - 绩优基金经理如周海栋、莫海波等以行业景气度为核心决策指标,将政策导向与产业周期作为选股框架,投资组合覆盖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时代背景下的产业 [4] - 莫海波在2023年初认识到AI是划时代的产业革命,并将其仓位从新能源转向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 [5] - 业绩领跑者管理的基金聚焦高景气领域,反映了中国经济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的趋势 [5] 业绩落后基金原因分析 - 业绩飘绿的基金重仓方向多集中在地产、传统消费、军工等传统领域,错失了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成长赛道的行情主线 [7] - 部分中小型公司投研实力不佳,投资风格漂忽不定,如天治新消费基金频繁调仓追高杀跌,导致业绩腰斩 [8] - 部分主题基金受基金合同约定和所投行业发展下滑影响,工银中证传媒、国泰国证房地产等基金净值亏损幅度在25%至40%之间 [8] 行业策略与工具演进 - 基金行业投资策略更趋丰富多元,工具矩阵日益完善成熟,能够覆盖不同市场场景与需求 [2] - 基金公司通过布局价值、成长、均衡等不同风格策略,以及消费、科技、新能源、周期等多个赛道,来平衡风险并捕捉机会 [10] - 除主动管理策略外,基金公司增加布局指数增强、量化策略和股债平衡等工具型产品,并在底层资产中纳入海外市场标的、商品、公募REITs等,形成跨资产类别策略组合 [10] 长期投资理念 - 业绩领跑的基金中,部分基金经理如大成基金的刘旭凭借长期价值投资取得领先业绩,其管理基金跨越10年实现累计回报4倍,强调评估企业内在价值和长期盈利能力 [9] - 建议基金行业持续构建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平衡行业布局与风险分散,追求长期稳健业绩,而非短期博弈 [9]
最新!重磅榜单出炉!
中国基金报· 2025-10-08 16:13
文章核心观点 - 国泰海通证券发布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对不同时间维度的基金公司主动权益投资业绩进行总结 [2] - 投资是持久赛,通过10年、5年、3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等多个时间维度评估基金公司业绩 [2] - 大中型基金公司在长期业绩上优势明显,凸显投研平台和体系实力的重要性 [12] 十年期业绩表现 - 财通基金以318.00%的平均收益率位列最近十年(2015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业绩榜首,在8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5][6] - 万家基金和银河基金分别以272.77%和240.05%的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6] - 大成、华商、华安、诺德、交银施罗德等基金公司最近十年业绩也超过200% [6][7] - 中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显著高于小型公司,10家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63.76%,13家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47.66%,65家小型公司平均收益为108.58% [7] - 大型基金公司中华安基金以212.74%的收益率排名第一,交银施罗德和中欧基金分别以202.32%和188.23%的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8][9] - 中型基金公司中万家、大成、华商业绩靠前 [10][11] 五年期业绩表现 - 东吴基金成为最近五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榜冠军,平均收益达到161.33%,在14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15][17] - 金元顺安基金以126.99%的收益位居第二,华商基金以120.39%的收益位列第三 [16][17] - 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优势明显,最近五年大型、中型、小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分别为17.42%、41.11%、27.31% [20] - 最近五年有1家大型、6家小型基金公司的权益类收益为负数,小型基金公司亏损幅度最大超过30% [21] 三年期业绩表现 - 东吴基金在三年期(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绝对收益排名中夺冠,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为121.85%,在152家公司中排名第一 [23][25] - 华润元大和德邦基金分别以119.57%和85.28%的平均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23][25] - 过去三年仍有12家基金公司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为负值,多为小型公司 [27] - 大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均为正值,10家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27.20%,129家小型基金公司平均业绩为21.32%,13家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9.08% [27]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获得正收益的基金公司有165家,仅一家收益为负 [29] - 凯石基金今年前三季度权益类基金收益率达到106.42%,表现最好 [29][30] - 中航、东吴、红土创新、永赢、德邦基金收益率均超过60% [29][30] - 中小型基金公司表现较好,多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收益率超过5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