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

搜索文档
超2000只含权基金净值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8-18 04:07
市场表现 - 上周A股股指持续走高,全市场超过2000只含权类公募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创成立以来历史新高 [1] - 复权单位净值超过2元的产品数量已超过200只,招商盛合、安信价值成长、景顺长城量化小盘、富国医药创新等基金首度踏入"2元"俱乐部 [1] - 华商优势行业净值上周涨超10%,复权单位净值首次突破10元,成为新进"10元基" [1] - 截至8月15日,全市场含权类基金中仅约两成复权单位净值仍在"1元"以下,"2元"俱乐部基金数量超过1300只,"10元基"数量超过50只 [2] 行业表现 - 创新药主题基金表现亮眼,今年以来回报率居前十的公募基金中有九只主要投向创新药领域 [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中银港股通医药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均超过120% [2] - 三只基金二季度末均重仓科伦博泰生物、信达生物、三生制药、诺诚健华、石药集团,并在二季度末新进三生制药、石药集团 [2] 机构观点 - 市场乐观情绪明显升温,A股市场成交额连续三个交易日超过2万亿元,逾百只公募基金上周回报率超过10% [3] - 长城基金建议关注"大科技+大金融"配置思路,AI硬件和应用、军工为较好进攻方向,非银金融与银行板块为底仓配置优选 [3] - 摩根士丹利基金看好科技成长、制造、新消费三大方向,AI应用、半导体、高端机械、汽车、军工、医药等领域优质公司值得重视 [3] - 景顺长城基金建议围绕风险偏好提升关注AI、创新药、有色金属、军工、大金融等方向 [4]
帮主郑重:基金限购潮!三路真金急刹车,散户该慌还是抢?
搜狐财经· 2025-08-10 15:03
限购潮背景 - 短短两周内255只基金集体暂停申购,包括中欧数字经济、永赢睿信、汇添富QDII等明星产品 [1] - 限购潮本质是流动性保卫战,基金行业从"贪大求快"转向"求精求稳"的转型信号 [3] 限购核心原因 - 防收益摊薄:中欧数字经济年内暴涨60%,新资金涌入会稀释老持有人收益 [3] - 防策略崩盘:诺安多策略量化基金规模从7亿飙至25亿,超出小微盘策略容量上限 [3] - 防额度告急:汇添富港股QDII年内收益144%,但外汇额度有限可能引发跨境踩踏 [3] 优质限购基金特征 - 中欧数字经济限购100万,重仓光模块三剑客(中际旭创、新易盛),订单排至2026年 [4] - 永赢睿信限购100万,聚焦港股创新药,机构持仓超80%,License-out金额破10亿美元 [4][6] - 国金量化多因子限购1万,专注微盘股策略,规模超过30亿将导致策略失效 [4] 高风险限购基金特征 - 分红套利基如广发均衡成长,通过限购C类份额防范游资割韭菜 [5] - 规模不足2亿的发起式基金(如大成丰华),限购后清盘概率超70% [5][7] - QDII基金溢价风险:华宝海外科技场内溢价11.9%,场外申购等于高位接盘 [5] 投资者策略建议 - 重点关注订单锁定型(光模块订单增200%)、额度稀缺型(QDII额度耗尽)、小微策略型(规模<30亿有效)基金 [6] - 规避机构持仓<10%的限购基(游资出货信号)、C类/F类突遭限购的套利陷阱基 [7] - 监控关键指标:规模周增幅>20%需减仓防踩踏,QDII场内溢价>5%禁止场外申购 [8] 行业趋势观察 - 绩优基金宁可放弃管理费也要锁定规模,反映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 [3] - 限购潮暴露过去"规模至上"商业模式的弊端,推动行业刮骨疗毒式改革 [8]
上半年医药主题基金业绩亮眼 主动权益类前十占六席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0:01
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排名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C份额上半年收益86.68%排名第一,A份额收益86.48%排名第二[1]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基金A/C份额分别以82.45%和82.1%的收益位列主动权益基金前两名[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A/C份额以75.18%和74.73%的收益排名主动权益基金第三和第四[1]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业绩前十名中有6只是医药主题基金[1] - 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A/C和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C进入前十[1] 业绩落后基金情况 - 银河君荣基金I份额以-37.89%的收益成为表现最差的主动权益基金[1] - 前海开源人工智能基金A份额以-20.57%的收益位列倒数第二[1] - 财通基金旗下四只产品进入业绩排名后十名[2]
“冠军”涨超85%,上半年基金业绩排行揭晓
华尔街见闻· 2025-07-02 18:27
2025年基金市场表现 - 2025年基金投资难度大但机会多,AI、机器人、半导体、大模型等主题基金表现突出,医药、新消费等领域也有阶段性机会 [1][2] - 上半年业绩前十的基金收益率均超70%,包括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85.64%)、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82.45%)、长城医药产业精选(75.18%)等 [2][7] - 第6-10名基金收益率超61%,包括永赢医药创新智选(69.39%)、广发成长领航(68.29%)等 [2][7] 领跑基金经理分析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经理张韡(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硕士)专注医药领域,2021年3月任职后上半年业绩夺冠 [6]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经理冷文鹏(人行研究生部金融学硕士)从业经历丰富,2023年6月加盟后凭借北交所主题基金获亚军 [6]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2019年加入公司,仅管理一只基金即跻身前三 [6] 细分基金类型表现 普通股票型基金 - 华安医药生物以66.44%收益率领跑,嘉实互融精选(60.26%)、平安医药精选(58.80%)分列二三名 [9][11] - 富国和平安各有2只基金进入前十,显示较强投研实力 [10] 混合型基金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82.45%)、长城医药产业精选(75.18%)、华夏北交所创新(72.16%)包揽前三 [12][13] - 前二十名收益率均超51%,包括汇添富健康生活(57.95%)、华宝大健康(55.62%)等 [14][16] 指数型基金 - 汇添富/银华/万家旗下港股通创新药ETF分别以58.77%、58.01%、57.13%收益率居前三 [17][18] - 前十名均为创新药或医疗保健主题ETF,涨幅均超45% [17][18] QDII基金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85.64%收益率成为全市场冠军,主要配置港股 [19][22] - 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56.94%)、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57.12%)紧随其后 [20][22] 债券型基金 - 华商丰利增强以13.83%领跑,中欧可转债(12%+)、博时转债增强(12%+)等可转债基金表现突出 [24] 市场指数表现 - ARIF50指数涨39.45%,万得微盘股指数涨36.41%,科创200指数涨19.25% [5] - 中证1000指数涨6.69%,力得全A指数涨5.83% [5]
公募基金半程业绩放榜 两基金经理揭秘投资背后的感悟与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7-01 21:35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分化,小盘股表现突出,中证2000指数上涨15.24%,上证指数上涨2.76%,沪深300指数上涨0.03%,科创50指数上涨1.46% [7] - 港股市场涨势良好,恒生指数上涨20.00%,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68% [7] -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较好,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分别上涨7.96%和7.86% [8] - 362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获得正收益,占比81.64%,347只基金业绩超过20%,125只超过30%,最高业绩超过80% [11] 基金业绩 - 全市场业绩TOP10基金中,七只为医药主题基金,消费主题产品最佳业绩占据三分之一 [6]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以86%收益率登顶,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分别以82.45%、75.18%位列第二、第三 [11] - 诺安精选价值基金上半年回报率61.88%,挤进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前十 [12] - 银华品质消费基金上半年回报率33.62%,成为同类产品排名中的佼佼者 [15] 行业主题表现 - 各类主题基金收益涨跌不一,港股类产品涨幅最大,平均收益率为18.70%,光伏主题产品跌幅最大,平均收益率为-10.48% [9] - 跟踪港股通创新药主题的指数基金收益率最高达60%以上 [10] - 创新药板块成为市场主线投资机会,国内投资者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创新药板块的青睐 [14] 投资策略与行业观点 - 诺安精选价值基金经理唐晨采用"周期思维"投资策略,将创新药作为核心投资方向,认为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存在滞后性,提供了捕捉低估资产的机会 [12] - 创新药产业正迈向新一轮高景气周期,企业需要具备全球一流研发能力和推动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化发展 [13] - 银华品质消费基金经理张萍采用"感性先行、理性托底"策略,注重兴趣驱动和跨学科研究,认为潮玩和宠物行业仍具潜力,国产替代趋势持续推进 [15][16] - 中国企业出海需要全方位走向海外,深耕本地市场,实现真正的本地化运营 [17] 行业展望 - 创新药产业周期有望持续较长时间,未来两年将有大量国产创新药集中进入商业化阶段,2027年起预计多款重磅国产创新药在欧美市场上市 [18] - 消费作为中后周期板块,在经济触底后将开启2年至3年向上趋势,服务消费、可选消费弹性尚未完全释放 [19] - AI大模型驱动的算力需求与芯片升级浪潮持续,全球销售预期稳步增长,西方制裁倒逼核心设备国产替代加速 [19] - 创新药、消费与AI等成长型赛道在下半年依然是多家机构重点关注的主线 [19]
公募“中考”业绩出炉!医药基金霸占七强
天天基金网· 2025-07-01 13:05
公募基金业绩排名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业绩十强中七只为医药主题基金,仅三只非医药主题基金(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华夏北交所精选、广发成长领航)[2][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86%收益率夺冠,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82.45%)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75.18%)分列二三名,十强最低收益率超61%[3] - 前十基金中九只采用单一赛道策略,仅广发成长领航(排名第七,收益率68.29%)采取均衡配置策略,覆盖变频器/电商/消费品等多行业[4] 医药主题基金特征 - 港股创新药仓位成关键: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86%仓位顶配港股医药股,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港股仓位达35.2%,平安核心优势港股仓位近40%[5] - 基金合同对港股仓位约束度影响业绩,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因合同定位港股基金得以全仓港股医药[6] - 创新药赛道受政策红利/资本注入/产业动能三重驱动,2025年成为领涨主线并改变市场预期[7] 创新药投资逻辑 - 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三大赛道因需求刚性具备更大投资机会,需重点把握重磅炸弹潜力大单品[2] - 港股与A股创新药板块风险收益特征趋同,估值差收窄,沪港深创新药指数能更全面反映市场收益[8] - 行业处于量变到质变关键阶段,具备核心研发能力与大单品潜力企业将创造长期价值[9]
公募“中考”业绩出炉!医药基金霸占七强
新浪财经· 2025-07-01 09:02
2025年公募基金产品"中考"业绩分析 核心观点 - 医药主题基金成为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业绩十强的主导力量,前十名中有七只为医药主题基金 [1][2] - 港股创新药仓位对基金业绩至关重要,多只排名靠前的基金产品大比例配置港股医药股 [5][6] - 单一赛道化投资策略(尤其是医药赛道)成为业绩领先的核心打法,仅有一只前十基金采取均衡配置策略 [3] 业绩排名与基金类型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以86%的收益率位列上半年业绩冠军,其86%的股票仓位集中在港股医药股 [2][5]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82.45%)、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75.18%)分列第二、第三名 [2] - 前十名中非医药主题基金仅有三只: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华夏北交所精选、广发成长领航基金 [2] 投资策略分析 - 十强基金中有9只采取单一赛道集中持仓策略,仅广发成长领航基金(收益率68.29%)采用跨行业均衡配置 [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港股仓位达35.2%,平安核心优势基金港股仓位接近40% [5] - A股基金通过港股通规则大比例配置港股医药股,导致A股与港股基金界限模糊化 [5][6] 医药赛道驱动因素 - 创新药行业领涨逻辑:政策红利、资本注入、产业动能三重叠加,尤其关注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三大领域 [8][10] - 港股创新药企业因全球定价属性、流动性改善及估值差收窄,成为资金配置重点 [9] - 临床试验节点和政策导向是选股关键,具备大单品潜力的企业更受青睐 [8][10] 市场趋势 - 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完全退出十强,显示市场热点从科技硬件向医药赛道转移 [1][2] - 创新药资产因IP授权模式与关税关联度低,在中美博弈背景下表现抗跌 [9] - 沪港深创新药指数成为跨市场配置的重要参考工具 [9]
公募“中考”业绩出炉!医药基金霸占七强
券商中国· 2025-06-30 23:24
公募基金业绩排名 - 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业绩十强中,医药主题基金占据七席,非医药主题仅有三只(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华夏北交所精选、广发成长领航)[1][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86%收益率位列冠军,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82.45%)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75.18%)分列二三名,十强最低收益率均超61%[2] - 前十名基金中9只采取单一赛道策略,仅广发成长领航(排名第七,收益率68.29%)采用均衡配置策略,覆盖变频器、电商、消费品等多个行业[3] 医药主题基金持仓特征 - 港股创新药仓位成为关键因素: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港股医药仓位达86%(顶格配置),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港股仓位35.2%,平安核心优势港股仓位近40%[4] - A股基金通过港股通规则大比例配置港股医药,导致A股与港股基金界限模糊化,主要因港股创新药在基本面、估值和弹性上显著优于A股[4][5] - 基金合同对港股仓位的约束度直接影响业绩表现,例如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因合同定位港股基金而实现全仓港股医药配置[5] 创新药行业投资逻辑 - 2025年创新药领涨的底层驱动为政策红利、资本注入与产业动能三重叠加,行业展现出高收益和持续性[6] - 中国创新药产业赶超国际具备必然性,受益于工程师红利和工程化能力释放,与机器人、六代机等科技领域同属科技发展版图[6][7] - 港股与A股创新药板块风险收益特征趋同(估值差收窄),因创新药属全球定价资产,且IP授权模式使其成为关税博弈中的政策避风港[7][8] 基金经理策略分析 - 诺安价值精选基金经理唐晨强调需重点布局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三大刚性需求赛道,尤其是具备重磅炸弹潜力的单品[1][6] - 创新药投资需通过分散持仓、跟踪临床数据节点和优化持仓结构来规避临床试验失败等风险,聚焦核心研发能力企业[8]
创新药主题基金一马当先 有望拿下半程冠军
证券时报· 2025-06-30 02:00
创新药主题基金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89.15%的年内收益率领跑公募基金业绩榜 [2] - 创新药主题基金在前20强中占据16席 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等产品年内业绩均超60% [2] - 创新药板块近期震荡加剧 处于短期获利资金兑现与长线资金入场的博弈阶段 [7] 北交所主题基金崛起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81.59%收益率暂列业绩第二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近三年累计回报达177.04% [2][3] - 北交所行情震荡回升 成为创新药主题基金的有力竞争者 [7] - 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A等非创新药主题基金也跻身业绩前列 [2] AI主题基金表现低迷 - AI主题基金成为半年考失落者 垫底产品亏损超20% [1] - 去年表现火爆的AI主题基金在今年行情轮动中净值明显回撤 [3] - 部分科技公司估值较高 需甄别基本面支撑力度 [8]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回暖 - 近八成主动权益基金实现上涨 超1000只产品上半年净值涨幅超过10% [4] - 权益类基金平均取得近7%正收益 近百只产品在6月创净值新高 [4] - 诺安多策略A 建信灵活配置A等近百只成立满三年的基金净值创新高 [4] 市场风格轮动特征 - 人形机器人主题基金从年初领涨到目前普遍回撤20% [2][7] - 小微盘和量化主题基金净值反弹力度较大 如金元顺安元启 国金量化精选A等产品刷新历史新高 [5][6] - 结构性行情极致演绎 对赛道型基金经理调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 下半年投资展望 - 红利低波板块仍是重要主线 科技和内需方向受关注 [9] - 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偏低位置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宽松"形成支撑 [8] - AI 军工和创新药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提振投资者信心 [8]
港股主题基金霸屏业绩榜 基金经理配置力度不减
证券时报· 2025-05-29 01:47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三大指数在全球重要资本市场指数中领跑 [1] - 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年内涨幅高于中证红利指数和国证红利指数 [3] - 近一个月不少公司的H股表现要远远强于A股市场 AH股价倒挂现象引发市场关注 [4] 港股主题基金业绩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年内收益均超过60% 在全市场年内业绩超过60%的4只基金中占据2个席位 [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以年内超56%的正收益位列基金业绩榜第五名 [1] - 全市场年内业绩超过30%的104只基金中超半数基金均重仓了港股公司 [1]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仅有32% 但3家股价大涨的港股公司将该基金业绩推升至62% [2] - 格林高股息优选基金一季度末港股资产占基金净值比例高达46.2% [3]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共计净买入港股市场金额为历年第三高 排在2024年、2020年分别创下的8079亿港元、6721亿港元的纪录之后 [3] - 2025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对港股的配置相比上季度末提升了5.2个百分点 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 达到近五年新高 [4] - 近500只基金一季度港股仓位提升超10个百分点 最高增长超40个百分点 [4] 行业配置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基金重仓了港股创新药 [1]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配置了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新消费港股 [1] - 富国港股通红利精选、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ETF、平安港股通红利精选等红利基金重仓了港股公司 [3] 新产品动态 - 富兰克林国海港股通核心增益、嘉实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指数基金、汇添富港股通科技精选等多只产品申请材料获证监会接收 [5] - 港股央企红利的股息率更高、估值更低 国内降息周期下的低利率环境、经济弱复苏的背景均利好红利策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