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吴新趋势价值线
icon
搜索文档
上一轮牛市买的主动权益基金,近40%未回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21:49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于2025年11月10日收报4018点,时隔十年再度站上4000点关口 [1][2] - 2025年以来截至11月10日,主要股指显著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19.42%、27.6%、46.35%和18.23% [2] - 在此背景下,主动权益基金2025年表现强劲,4679只基金中正收益比例高达97.45%,其中33只基金实现翻倍,表现最佳者年内涨幅超200% [2] 主动权益基金长期业绩 - 将时间轴拉长至五年,自上一轮牛市以来,全市场存续超五年的2695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1019只近五年仍亏损,占比达38% [1][3] - 近五年业绩分化显著,有6只基金回报率超过200%,但同时有174只基金亏损超30%,其中19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50% [3] - 部分成立于2020年6月至11月市场攀升期的基金表现更差,有49%至今仍未回本,亏损比例较全市场同期水平高出10% [3] 知名基金与头部机构表现 - 部分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近五年亏损显著,例如景顺长城新兴成长亏损32.98%,中欧医疗健康亏损30.17% [4] - 头部公募机构旗下多只产品近五年累计亏损超30%,例如华夏、银华、广发、嘉实、汇添富等公司均有产品亏损在30%至44%之间 [4] 侵蚀长期业绩的主要原因 - 高位加仓是原因之一,近五年收益为负的基金在2020年末和2021年中的平均股票仓位为84.22%和84.36%,高于全市场平均的79.83%和78.85% [5] - 频繁换手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2021至2024年年平均换手率为460.71%,而亏损超30%的基金该指标为508.45%,亏损超50%的19只基金年平均换手率高达811.5% [7] - 基金经理频繁变动导致策略缺乏连贯性,例如富荣价值精选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已更换六任基金经理,其中四位任职期间未能跑赢基准 [7] - 赛道依赖问题突出,部分基金名称与持仓不符,过度依赖传统消费、医药等板块,而相关指数如房地产、白酒、医药指数相较于2022年同期仍为负值 [8][9] 市场新动态与未来展望 - 2025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数量达1354只,创近三年新高,合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139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68亿元实现翻倍 [11] - 博时基金建议采取"风格再平衡"的稳健思路,认为A股盈利底已确认,市场短期或将延续窄幅震荡 [11] - 鹏扬基金基金经理指出,可通过深度研究寻找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标的,看好全球化进程中的高端制造业、新消费以及调整较多的创新药等领域 [12] - 中欧基金建议关注"十五五"规划中的安全韧性主题,以及半导体国产替代、AI基建、商业航天与6G基建等中美自主可控题材 [12]
上一轮牛市买的主动权益基金,为何还有4成未回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20:13
文章核心观点 - 尽管2025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强劲,但将时间轴拉长至五年,仍有38%(1019只)的主动权益基金处于亏损状态,凸显了主动管理基金在长期业绩持续性方面面临的挑战 [1][2][3] - 高位加仓、频繁换手与赛道依赖被指为侵蚀基金长期净值的三大主要原因 [1][5][7][8] - 随着上证指数重回4000点,市场关注焦点转向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如何在新一轮慢牛中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的超额收益 [1][10][11][12]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以来(截至11月10日)市场主要指数显著上涨:上证指数涨19.42%,深证成指涨27.6%,创业板指涨46.35%,沪深300指数涨18.23% [2] - 同期主动权益基金短期表现优异:4679只基金中正收益比例高达97.45%,33只基金实现翻倍,表现最佳基金年内涨幅超200% [2] - 但长期业绩分化显著:存续超五年的2695只基金中,1676只实现正收益,1019只(占比38%)近五年仍亏损 [3] 长期亏损基金具体情况 - 部分基金亏损幅度巨大:174只基金近五年亏损超30%,其中19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50% [3] - 具体亏损案例:天治新消费、方正富邦创新动力和富荣价值精选过去五年回报率分别为-65.25%、-62.32%与-61.45% [3] - 高位成立基金回本艰难:在2020年6月30日至11月11日市场攀升期成立的212只基金中,49%至今仍未回本,亏损比例较全市场同期水平高出10% [3] - 头部机构与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亦未能幸免:例如景顺长城新兴成长近5年亏损32.98%,中欧医疗健康亏损30.17% [4] 导致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 - **高位加仓风险**:近五年收益为负的基金在2020年末与2021年年中的平均股票仓位(84.22%和84.36%)显著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79.83%和78.85%)[5] - **频繁换手操作**:2021年至2024年间,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年平均换手率为460.71%,而近五年亏损超30%的基金换手率升至508.45%,亏损超50%的19只基金换手率高达811.5% [7] - **基金经理频繁变动**:例如富荣价值精选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已更换六任基金经理,其中四位任职期间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导致投资策略缺乏连续性 [7] - **赛道依赖与风格漂移**:部分主题基金持仓名不副实,过度依赖传统板块,未能及时转向新兴领域,例如天治新消费混合长期重仓传统消费,年内仍录得3.06%负收益 [8][9] 主动基金管理的新动向与策略展望 -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回暖:2025年以来新成立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达1390亿元,较去年同期568亿元实现翻倍 [11] - 策略上强调"风格再平衡"与深度研究:博时基金指出市场或将延续窄幅震荡,需等待宏观博弈节点;鹏扬基金建议通过产业深度研究寻找扎实业绩的好公司,而非完全排斥主题投资 [11][12] - 具体投资主线聚焦:高端制造业全球化、新消费、创新药、以及"十五五"规划相关的安全韧性领域,如军贸、半导体国产替代、AI基建等 [12]
以业绩比较基准为锚 再定义绩优主动权益基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6 07:23
行业监管新规 - 中国证监会于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10月31日发布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相关新规征求意见稿,旨在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并将其与基金评价、基金经理绩效薪酬相关联 [1] - 新规有利于提高主动投资纪律性,促进公募基金形成更稳定清晰的投资风格,引导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初心,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 [1] - 监管部门已初步设定一年过渡期,后续将修订出台薪酬考核相关规则,基金业协会已下发《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要素库》,包含141个基准指标,以提升基准设定的规范性与可比性 [8][9] 当前市场表现分析 - 截至11月4日,全市场3731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三年回报率平均跑输业绩基准-7.26%,仅有1262只基金跑赢基准,占比不足34% [2] - 超额收益超过20%的产品有467只,超过50%的有107只,超过100%的“顶尖选手”仅20只 [2] - 部分高超额收益产品实为“基准错配”所致,例如德邦鑫星价值作为灵活配置型基金,其业绩比较基准为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但权益仓位超过85% [2] 基金规模与超额收益关系 - 全市场成立满三年的主动权益基金平均规模为30.57亿元,而近三年取得正超额收益的1262只基金平均规模仅为12.38亿元 [5] - 超额收益超过50%的绩优产品平均规模为24.22亿元,明显低于市场整体水平 [5] - 全市场34只成立超三年的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中,仅14只近三年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胜率约40% [5] - 5只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基金中,仅1只(兴全合润,超额回报8.71%)近三年取得超额回报 [5] 基金经理与公司维度表现 - 过去三年取得正超额的主动权益基金背后共有850位基金经理,其中136位在管规模超过百亿元 [7] - 超额收益前20名基金中,百亿级别的基金经理高达11位,占比过半 [7] - 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7.12年,而取得正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6.87年,关联不显著 [7] - 易方达基金旗下有49只产品近三年取得正超额,数量居首,富国、嘉实、博时和景顺长城基金紧随其后 [7] 典型案例与评价体系变化 - 宏利周期基金过去三年业绩比较基准涨幅达120.35%,但基金净值近乎零增长,偏离度惊人 [3] - 部分基金如宝盈人工智能(过去三年涨幅67.75%)仍跑输业绩基准18.38%,中欧互联网先锋等基金回报率超50%但也跑输基准 [4] - 另有28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三年虽未取得正收益,但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这些基金多聚焦于医药、新能源、食品饮料等调整较深的板块 [4] - 基金评价机构的工作思路将包含强化基准信息、提高基准对比的权重、强化长周期基准对比等 [11]
最新!重磅榜单出炉!
中国基金报· 2025-10-08 16:13
文章核心观点 - 国泰海通证券发布基金公司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排行榜,对不同时间维度的基金公司主动权益投资业绩进行总结 [2] - 投资是持久赛,通过10年、5年、3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等多个时间维度评估基金公司业绩 [2] - 大中型基金公司在长期业绩上优势明显,凸显投研平台和体系实力的重要性 [12] 十年期业绩表现 - 财通基金以318.00%的平均收益率位列最近十年(2015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业绩榜首,在8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5][6] - 万家基金和银河基金分别以272.77%和240.05%的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6] - 大成、华商、华安、诺德、交银施罗德等基金公司最近十年业绩也超过200% [6][7] - 中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显著高于小型公司,10家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63.76%,13家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47.66%,65家小型公司平均收益为108.58% [7] - 大型基金公司中华安基金以212.74%的收益率排名第一,交银施罗德和中欧基金分别以202.32%和188.23%的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8][9] - 中型基金公司中万家、大成、华商业绩靠前 [10][11] 五年期业绩表现 - 东吴基金成为最近五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榜冠军,平均收益达到161.33%,在14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15][17] - 金元顺安基金以126.99%的收益位居第二,华商基金以120.39%的收益位列第三 [16][17] - 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优势明显,最近五年大型、中型、小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分别为17.42%、41.11%、27.31% [20] - 最近五年有1家大型、6家小型基金公司的权益类收益为负数,小型基金公司亏损幅度最大超过30% [21] 三年期业绩表现 - 东吴基金在三年期(2022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绝对收益排名中夺冠,旗下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为121.85%,在152家公司中排名第一 [23][25] - 华润元大和德邦基金分别以119.57%和85.28%的平均收益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23][25] - 过去三年仍有12家基金公司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为负值,多为小型公司 [27] - 大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平均收益均为正值,10家中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27.20%,129家小型基金公司平均业绩为21.32%,13家大型基金公司平均收益为19.08% [27]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获得正收益的基金公司有165家,仅一家收益为负 [29] - 凯石基金今年前三季度权益类基金收益率达到106.42%,表现最好 [29][30] - 中航、东吴、红土创新、永赢、德邦基金收益率均超过60% [29][30] - 中小型基金公司表现较好,多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收益率超过50% [32]
三年跑输基准超10%将降薪,哪些产品和基金经理“亮红灯”
搜狐财经· 2025-05-26 17:52
政策核心内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基金经理薪酬与长期业绩深度绑定,对管理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降薪,显著超过基准的可适度提薪 [2] - 政策旨在解决行业"重规模轻回报"痛点,强化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引导聚焦长期投资能力建设 [2] 跑输基准基金分析 - 全市场5898只成立满三年的公募基金中,1341只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涉及735位基金经理 [3] - 31只产品跑输基准超50个百分点,典型案例包括摩根中小盘A(跑输127.69个百分点)、嘉实智能汽车(跑输75.47个百分点)、天治新消费(跑输63.19个百分点) [3][4][5] - 广发基金郑澄然、国投瑞银施成、嘉实基金姚志鹏等知名基金经理旗下多只产品跑输基准超50个百分点 [3][5] - 跑输主因包括市场趋势误判、行业配置失衡、标的选择失当及风险管理缺位,例如误判消费医药周期、科技板块配置不足或盲目跟风 [6] 跑赢基准基金分析 - 543只产品近三年收益率超基准10个百分点以上,其中33只超50个百分点 [7]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基金表现最佳,收益率194.13%,超基准175.89个百分点;华安纳斯达克100联接A超额收益152.86个百分点 [9] - 北交所主题基金成超额收益集中领域,汇添富、万家、广发、南方旗下相关产品均超基准60个百分点以上 [10] 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动态 - 政策推动下,基金公司密集调整业绩基准,如浦银安盛三只债券基金基准改为多资产组合,鹏华普天债券基准调整为短债指数 [11][12] - 年内超100只基金完成基准变更,调整动因包括原基准设计不严谨、适配新规要求及被动优化业绩呈现 [12][13] - 监管要求基准需精准反映风险收益特征,避免单一基准滞后性,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与第三方监督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