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搜索文档
2025年9月起,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有新变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1-08 22:12
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变化 - 自2025年9月增值税纳税申报期起 符合条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申请退还期末留抵税额[3] 制造业等行业纳税人退税 - 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4个行业纳税人可按月申请退税[4][5] - 允许退还的留抵税额计算公式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 进项构成比例 × 100%[6] - 进项构成比例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已抵扣的七类增值税扣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占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的比重[6]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退税 - 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均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 可申请退还第六个月新增加留抵税额的60%[8] - 允许退还的留抵税额计算公式为:新增加留抵税额 × 进项构成比例 × 60%[9] - 进项构成比例计算期间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10] 其他纳税人退税 - 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期末留抵税额均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 可按比例申请退税[11] - 新增加留抵税额不超过1亿元(含)的部分退税比例为60% 超过1亿元的部分退税比例为30%[11] - 允许退还的留抵税额计算公式为:不超过1亿元部分 × 进项构成比例 × 60% + 超过1亿元部分 × 进项构成比例 × 30%[11] - 进项构成比例计算期间为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当年1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11] 适用政策条件 - 纳税缴费信用级别需为A级或B级[12] - 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骗取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13] - 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14] - 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15] 发票管理规范 - 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支付款项时取得发票 不得要求变更品名和金额[20][21] - 没有填开付款方全称的发票不得用于税前扣除、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和财务报销[22][23] - 出租不动产开具增值税发票时 应在备注栏注明不动产的详细地址[24] 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企业条件 - 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企业需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已办理出口退(免)税备案[28] - 出口货物需取得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电子信息并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28] - 外贸企业购进出口货物需取得相应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内容与报关单电子信息匹配的凭证[28]
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效果如何?税收数据揭示经济向好态势
央视新闻· 2025-10-26 11:57
经济整体向好态势 - 自去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以来,增值税发票销售和税收收入增速双双稳步回升,反映经济向好态势不断稳固 [1] - 全国企业季度销售收入增速从去年三季度的0.4%逐步回升至今年三季度的4.4% [2] - 税收收入自去年10月结束连续七个月负增长后转正,今年2月以来连续八个月正增长,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2.6%和6.9% [2] 资本市场表现活跃 - 今年8月A股公司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9月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8、9月份日均股票成交额分别达到2.3万亿元和2.4万亿元 [3] - 一年来资本市场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56.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110.5% [3] - 保险业税收同比增长13.3%,股权转让、限售股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12.4%、77.7%和11.3%,拉动个人所得税整体增长9.3% [3] 制造业与重点行业发展 - 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5.4%,占全部税收比重31%,其中高端制造业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31.5% [4] - 大连市汽车制造业在政策支持下,开票销售收入686.9亿元,同比增长21%,购进设备及原材料金额同比增长33.6%,实现税收同比增长21.1% [5] - 新兴行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15.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13.2% [5] 消费与文旅产业复苏 - 四川阿坝主要景区今年接待游客956.90万人次,门票销售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22.02% [5] - 阿坝餐饮、住宿行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3%,文旅相关产业开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6% [5]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1.8% [7] - 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4%,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3% [7] 主要税种增长反映经营改善 - 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3.2%,反映企业经营向好 [6] - 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4.1%,反映部分行业企业盈利状况改善 [6]
前三季度“两新”政策成效明显 家电零售同比增长48.3%
央视网· 2025-10-18 20:05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成效 - 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 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9.4% [1] - 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4% 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26.8% [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32.5% [3] -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8.6% 反映数字化转型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3]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前三季度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3% [5] - 前三季度家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2% [5] - 新扩围的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5] - 前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 反映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精准发力 [7]
5000亿国补资金成效几何?税收大数据揭秘
第一财经· 2025-10-16 16:55
政策资金概况 - 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全部完成发行,其中3000亿元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 [3] - 3000亿元国补资金已全部到位并下达至各地,今年前三季度计划使用国补资金为2310亿元 [3]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3%,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 [3] - 家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2%,灯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2% [3] - 智能家居产品销售增速较快,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 [3] - 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3] - 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 [4] 企业设备更新成效 - 全国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 [5] - 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4% [5]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0.5%,其中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6.4% [5] 数字化与新质生产力投入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26.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32.5% [6] - 全国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8.6% [6] - 民营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3%,高于国有和外资企业 [6] - 民营企业互联网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8%,智能无人飞行器领域采购金额同比增长70.5% [6]
税收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 以旧换新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搜狐财经· 2025-10-16 13:36
政策总体成效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发力显效,有力助推设备投资和消费增长 [1] 工业企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 [1] - 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4% [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0.5%,其中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同比增长16.4% [1] 信息与科技行业设备更新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26.8% [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5% [1] 企业数字化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全国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8.6% [2] - 船舶制造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7.3% [2] - 计算机行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22.7% [2] 民营企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3%,高于国有和外资企业 [2] - 民营企业互联网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8% [2] - 民营企业智能无人飞行器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0.5% [2]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 - 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3% [2]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 [2] - 家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2% [2] - 灯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2% [2] - 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 [2] - 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2] 新能源汽车消费 - 前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 [3]
税收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 以旧换新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6 11:00
政策总体效应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自2024年3月部署以来效应持续发力显效 助推设备投资和消费增长 [1] 工业企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 [1] - 高技术制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4% [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0.5% 其中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6.4% [1] 信息与科技行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26.8% [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5% 反映新质生产力领域投入力度加大 [1] 企业数字化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全国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8.6% 反映数字化转型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2] - 船舶制造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7.3% [2] - 计算机行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22.7% [2] 民营企业设备更新 -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3% 高于国有和外资企业 [2] - 民营企业互联网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32.8% [2] - 民营企业智能无人飞行器领域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0.5% [2] 消费品以旧换新 - 前三季度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8.3% [2] - 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 [2] - 家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2% [2] - 灯具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2% [2] - 智能家居产品销售增速较快 如扫地机器人等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 [2] - 新扩围后的手机等通信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9% [2] 新能源汽车消费 - 前三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1% 反映新能源汽车产业活力持续释放 [3]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精准发力 有效激发汽车消费潜力 [3]
最新税收数据显示:去年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一年来我国经济向好态势不断稳固
上海证券报· 2025-10-14 18:38
整体经济与税收表现 - 增值税发票销售收入增速总体稳步回升,全国企业季度销售收入增速从去年三季度的0.4%提升至今年三季度的4.4% [2] - 税收收入自去年10月起由负转正,今年自2月份以来连续八个月正增长,一、二、三季度税收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0.4%、2.6%和6.9% [2] - 三季度税收收入增幅较高,除经济向好因素外,也受到PPI降幅收窄和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 [2] 资本市场相关表现 - 资本市场交易活跃,今年8月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9月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8、9月份日均股票成交额分别达到2.3万亿元和2.4万亿元 [3] - 资本市场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56.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110.5% [3] - 保险业税收同比增长13.3%,股权转让、限售股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12.4%、77.7%和11.3%,拉动个人所得税整体增长9.3% [3] 主要行业税收表现 - 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5.4%,占全部税收比重31%,其增收额占全部增收额的48% [4] - 高端制造业增长较快,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31.5% [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15.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13.2% [4] - 钢铁行业税收同比增长7.5%,有色金属行业税收同比增长24.2% [4] 主要税种收入表现 - 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3.2%,反映企业经营向好 [4] - 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4.1%,反映部分行业企业盈利状况改善 [4] 房地产市场相关税收 - 房地产业相关税收同比下降9.8%,但剔除房地产税收优惠政策减税近800亿元因素后,降幅约为5%,比2024年前三季度收窄超过10个百分点 [5] - 居民住房交易成本明显下降,助力房地产市场企稳 [5] 设备更新与消费活力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采购金额同比增长11.8%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4%,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3% [5] 政策效果与专家观点 - 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其政策效能已在增值税发票销售和税收收入数据中得到直观显现 [6] - 税收数据的变化清晰勾勒出增量政策落地见效的轨迹,反映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企业盈利改善和消费活力释放 [7]
最新税收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向好态势不断稳固
中国经济网· 2025-10-14 10:41
经济总体运行态势 - 全国企业季度销售收入增速从去年三季度的0.4%稳步回升至今年三季度的4.4% [2] - 税收收入在去年10月结束连续七个月负增长后转正,今年二季度同比增长2.6%,三季度同比增长6.9% [2] - 三季度税收收入增幅较高,除经济向好因素外,也受PPI降幅收窄和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 [2] 资本市场表现 - 今年8月A股公司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9月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 [3] - 8月和9月日均股票成交额分别达到2.3万亿元和2.4万亿元 [3] - 资本市场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56.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110.5% [3] - 股权转让、限售股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12.4%、77.7%和11.3%,拉动个人所得税整体增长9.3% [3] 主要行业及税种表现 - 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5.4%,占全部税收比重31%,其增收额占全部增收额的48% [4] - 高端制造业增长显著,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31.5% [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15.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13.2% [4] - 钢铁行业税收同比增长7.5%,有色金属行业税收同比增长24.2% [4] - 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3.2%,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4.1% [4] 房地产市场与消费活力 - 房地产业相关税收同比下降9.8%,剔除税收优惠政策减税因素后下降约5%,降幅比2024年前三季度收窄超过10个百分点 [5] - 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累计新增减税近800亿元 [5] - 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采购额同比增长11.8% [5] - 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4%,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3% [5] 政策效能评估 - 一揽子增量政策聚焦促消费惠民生、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活跃资本市场等目标 [6] - 政策效能已在增值税发票销售数据和税收收入数据中得到直观显现 [6]
2025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有这些要点!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0-01 18:49
抵扣凭证类型调整 - 新政调整进项构成比例计算公式中纳入分子的抵扣凭证类型,增加电子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和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两类凭证,并将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从增值税专用发票中单独列明 [3] - 调整后抵扣凭证类型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完税凭证、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电子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等七类增值税扣税凭证 [3] 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 - 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四个行业的纳税人,可以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期末留抵税额 [3] - 行业判断标准按照四个行业业务相应发生的增值税销售额合计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的比重是否超过50%进行判定,而非按某一行业的销售额比重判定 [4] - 退税计算公式中,进项构成比例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内,七类增值税扣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与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之比 [4]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留抵退税政策 - 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相比,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纳税人,可申请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的60% [4] - 行业判断标准按照"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相应发生的增值税销售额及预收款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及预收款的比重是否超过50%进行判定 [4][5] - 退税计算公式中,进项构成比例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内,已抵扣的七类增值税扣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与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之比 [5] 其他纳税人留抵退税政策 - 除制造业等四个行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以外的其他纳税人,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期末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期末留抵税额与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上年度12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相比,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可申请按比例退还新增加留抵税额 [5] - 新增加留抵税额不超过1亿元(含)的部分,退税比例为60%;超过1亿元的部分,退税比例为30% [5] - 退税计算公式涉及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的相关数据 [5] 企业所得税处理 - 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凡合同、协议约定作为资本金(包括资本公积)且在会计上已做实际处理的,不计入企业的收入总额,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该项资产的计税基础 [11] - 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凡作为收入处理的,应按公允价值计入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按公允价值确定该项资产的计税基础 [11]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 - 平台内从业人员自互联网平台企业取得劳务报酬所得,互联网平台企业按照规定的累计预扣法计算并预扣预缴税款 [13] -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计算公式为:(累计收入-累计费用-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中累计费用按累计收入的20%计算,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互联网平台企业连续取得劳务报酬的月份数计算 [15]
1至8月份泰安市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新动能投资增长迅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2%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6:47
宏观经济总体态势 - 1至8月份全市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回升势头更加明显 [1] - 生产供给稳步提升,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1] 工业生产 - 1至8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 [1] -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7.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6.7个百分点 [1] - 规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3%、8.9%、8.8% [1] - 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3.0% [1] 固定资产投资 - 1至8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 [2] - 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9%,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8%,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0% [2] - 新动能投资增长迅速,"四新"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0%、24.2% [2] - 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3.3:50.8:45.9 [2] 消费市场 - 1至8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69.1亿元,同比增长14.5% [2]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8.7%、44.1% [2] - 限上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9.0%、19.2% [2] - 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10.9%、16.0% [2] 服务业 - 1至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 [3] - 十大行业门类营收同比增速呈现"七升三降"态势 [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4个行业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3] 要素保障 - 1至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20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工业用电量、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0%、8.8% [3] - 8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386.5亿元,同比增长11.0%,贷款余额5314亿元,同比增长8.2% [3] - 1至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9.6,同比下降0.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