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经济

搜索文档
广东中山抢抓“大桥经济”机遇
经济日报· 2025-07-21 05:53
深中通道交通数据 - 通车一周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辆次 日均8.64万辆次 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的五分之一 [1] - 深中公交累计发送旅客超300万人次 形成"无感跨市"通勤圈 [1] - 货物运输时长减少约1小时 每单运输成本降低20% [1] 中山市招商引资 - 2025招商推介大会吸引20多国400多名客商 198个项目签约 意向投资金额超千亿元 [1] - 2023-2024年招商大会连续两年签约落地项目投资额超千亿元 2023年动工率超90% 2024年近70% [1] - 制造业项目占比近八成 聚焦低空经济、储能、光电光学等先进制造业 [6] 区位优势与产业协同 - 深中通道使中山跃升为大湾区几何中心枢纽 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2] - 华利集团总部项目动工 将带动上下游客户聚集 [2] - "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模式成效显著 [5] 营商环境优化 - "深中通办"事项增至735项 开设"深中办事专窗"实现20多项事项同城化办理 [4] - 出台《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清理超60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4] - 1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快审快批 企业反馈"政府服务周到 办事效率极高" [4] 产业集群发展 - 中山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 3个千亿元级和8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5] - 翠亨新区吸引行业龙头及科创新锐进驻 深化与深圳产业联动并拓展全国合作 [5] - 半导体产业链集群加速布局 深圳长微科技工厂预计一年半投产 [4][5] 企业回流与增资 - 欧普照明等从中山走出去的企业回归家乡投资建厂 [4] - 明阳集团等本土龙头企业持续增资扩产 [4] - 深圳长微科技因营商环境加速半导体产业布局 [4]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解码“大桥经济”下湾区发展四点新变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6-30 23:52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核心数据 - 通车一年总车流量达3155万车次 日均8.64万车次占珠江口过江总车流量20% [1][2] - 重大节假日车流峰值四次刷新纪录 从国庆首日15.5万车次增至五一假期18.16万车次 [2] - 累计减少车辆行驶里程17亿公里 节约燃油1.1亿升 降低碳排放21.9万吨 [3] 交通效率提升 - 深圳前海至江门通勤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5小时 南沙至前海跨城通勤不足50分钟 [2] - 构建"驻点+巡查"双循环应急体系 设置8个应急驻勤点 事故处置效率提升 [5] - 采用无人机巡航+AI道路分析系统 视频异常事件检测成功率超97% [6] 智慧交通管理创新 - 首创"五桥十五路"智慧管控平台 整合虎门大桥等跨江通道及珠三角骨干高速 [6] - 部署800路监控视频+毫米波雷达 实现全路段覆盖及车流动态调控 [6] - 实施滴水式放行+车道优化策略 海底隧道事故率显著下降 [5]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中山规划66平方公里深中经济合作区 两地签订50余份产业协作协议 [7] - 深圳中山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80% 形成"研发+转化"产业协作模式 [8] - 开通跨市公交及旅游专线 深中公交累计运送旅客280万人次 [8] 大湾区融合发展 - 珠江口过江车流诱增15% 推动"硬联通"向"软融合"转变 [10] - 实现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 公积金等公共服务同城化 [10] - 中山旅游收入同比增23.47% 深中通道观景点成网红打卡地 [8]
台山广海:宵夜街升腾烟火气,夜市华灯点亮集体经济
南方农村报· 2025-04-29 22:03
项目概况 - 广海镇通过投资约300万元将2万平方米闲置荒地改造为集装箱式宵夜街,设有20个特色铺位、232个停车位和4个半场篮球场 [18][19][20] - 项目于去年6月动工、12月完工,成功吸引烧烤火锅、特色汤品、现制茶饮等多业态商家入驻,构建"吃玩购"一体化消费场景 [19][24][25] - 通过海洋主题墙绘、创意灯光等元素提升街区辨识度,累计吸引客流量超过6.4万人次 [28][29][40] 运营模式 - 采用"镇级统筹+市场化运营"模式,镇属企业与9个村(社区)合股经营,各村投资10万元各享10%收益权 [16][33][34] - 项目年租金收入达63.6万元,已出租18间店铺,带动45名本地劳动力就业 [35][39] - 通过联动周边渔港码头、民宿酒店等资源,构建"夜市经济+渔业资源+滨海旅游"融合业态 [37][41] 经济效应 - 项目盘活低效土地资源,使村集体从"旁观者"转变为经济"受益者" [9][36] - 形成"以业兴镇、以镇带村"发展模式,实现镇域经济提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三重目标 [42] - 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本,探索出"镇村联动"协同发展新路径 [7][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