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央行政策利率
icon
搜索文档
潘功胜: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作用 丰富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箱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4:58
货币政策体系构建 - 优化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为更多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创造条件 [1][3] - 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畅通利率传导,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报价质量 [1][3] - 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 [4] -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发挥其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4] - 持续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政策的传导效能,整治金融业“内卷式”竞争和资金空转,加强货币与财政、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4]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构建 -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监测评估框架,关注经济运行与金融风险的关联性,聚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 [6] - 做实覆盖全面的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包括防止关键经济领域大幅波动、强化重点金融机构监管、保持跨境资本流动平稳、矫正金融市场“羊群效应”、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2][7] - 丰富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继续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的工具,研究储备应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工具 [2][7] - 建设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强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日常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的协同,发挥存款保险、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和央行最后贷款人作用 [8] - 加强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金融安全能力建设,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维护金融基础设施和海外金融资产安全 [8]
潘功胜最新发文 详解“双支柱体系”主要任务
证券时报· 2025-10-31 14:54
货币政策体系构建 -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旨在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优化组合,从源头上促进金融稳定 [1][3] - 优化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为更多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创造条件 [3] - 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畅通由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的传导 [1][3] - 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4] -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4] - 持续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的传导效能,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等政策在需求管理、结构调整方面的协调配合 [4]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构建 - 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旨在从宏观、逆周期和防传染的视角应对金融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1][6] -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宏观审慎监测评估框架,聚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跨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 [6] - 做实覆盖全面的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对金融市场及时矫正和阻断市场"羊群效应",对房地产市场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对跨境资本流动根据形势及时采取逆周期调控措施 [2][7] - 丰富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继续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政策工具箱,研究和储备应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波动等领域的政策工具 [2][7] - 建设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协同配合,发挥好存款保险、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作用 [8] - 加强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金融安全能力建设,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8]
潘功胜最新发文!详解“双支柱体系”主要任务
券商中国· 2025-10-31 14:44
货币政策体系构建 -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旨在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优化组合,从源头上促进金融稳定[3] - 优化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逐步构建短中长期搭配、有中国特色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3] - 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畅通由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的传导[1][3] - 完善贷款利率定价基准,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3] - 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4] -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4] - 持续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货币政策执行情况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政策传导效能,持续整治金融业"内卷式"竞争和资金空转[4][5] - 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等政策在需求管理、结构调整方面的协调配合,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健全政策宣传和市场沟通机制[5]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构建 - 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旨在从宏观、逆周期和防传染视角应对金融风险,阻断或弱化金融风险累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6] -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建立标准化、系统化的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宏观审慎监测评估框架,关注经济运行与金融风险的关联性[6] - 做实覆盖全面的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包括防止关键领域和行业大幅波动、提升重点金融机构损失吸收能力、对跨境资本流动采取逆周期调控[2][7] - 对金融市场及时矫正和阻断"羊群效应",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7] - 丰富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继续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政策工具箱[2][7] - 研究和储备应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波动等领域的政策工具,建立创设、实施、评估、反馈、优化的管理机制[7] - 建设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强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协同配合[8] - 强化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加强存款保险专业化风险处置职能,发挥行业保障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作用[8] - 加强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金融安全能力建设,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8] - 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维护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外汇储备和海外金融资产安全[8]
潘功胜最新发文,详解“双支柱体系”主要任务
证券时报· 2025-10-31 14:07
货币政策体系构建 -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旨在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优化组合,从源头上促进金融稳定 [1][3] - 优化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为更多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创造条件 [3] - 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畅通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 [1][3] - 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4] -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发挥其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4] - 持续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政策的传导效能,整治金融业"内卷式"竞争和资金空转,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4] 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构建 - 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旨在从宏观、逆周期和防传染视角应对金融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1][5] -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监测评估框架,关注经济运行与金融风险的关联性,聚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 [6] - 做实覆盖全面的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包括防止关键经济领域大幅波动、夯实重点金融机构附加监管、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逆周期调控、矫正金融市场"羊群效应"、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以及平衡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创新 [2][7] - 丰富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继续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的工具,研究和储备应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工具 [2][7] - 建设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强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日常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协同,强化早期纠正机制和存款保险职能 [8] - 加强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金融安全能力建设,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维护金融基础设施和海外金融资产安全 [8]
潘功胜最新发文,详解“双支柱体系”主要任务
证券时报· 2025-10-31 14:05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 - 优化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为发挥利率调控作用创造条件 [1][4] - 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增强央行政策利率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宽度,畅通政策利率向市场基准利率及金融市场利率的传导 [1][4] - 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原则,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融资结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5] - 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发挥其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5] - 持续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政策传导效能,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等政策在需求管理、结构调整方面的协调配合 [5] 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监测评估框架,聚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跨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领域 [7][8] - 做实覆盖全面的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对经济运行、重点金融机构、跨境资本流动、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及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2][8] - 丰富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箱,继续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广义信贷、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的工具,研究储备应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工具 [2][9] - 建设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强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微观审慎监管、行为监管协同,发挥存款保险、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及央行最后贷款人作用 [9] - 加强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金融安全能力建设,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及人民币国际化,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10]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
搜狐财经· 2025-10-31 13:31
货币政策体系改革 - 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1] - 增强央行政策利率作用并收窄短期利率走廊宽度 [1] - 畅通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基准利率及金融市场利率的传导 [1]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优化 - 完善贷款利率定价基准 [1] - 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质量以更真实反映市场利率水平 [1]
潘功胜: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3:12
货币政策体系改革 - 核心观点为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1] - 需要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 [1] - 将不断增强央行政策利率的作用 [1] 利率机制优化 - 将收窄短期利率走廊的宽度 [1] - 进一步畅通由央行政策利率向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的传导 [1]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 - 将完善贷款利率定价基准 [1] - 目标是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报价质量 [1] - 使其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1]
瑞士至6月19日央行政策利率 0%,预期0%,前值0.25%。
快讯· 2025-06-19 15:33
瑞士央行政策利率调整 - 瑞士央行将政策利率从0 25%下调至0% [1] - 此次利率调整符合市场预期 [1]
路透调查:30位经济学家中有20位预计到2025年底,瑞士央行政策利率将为0%,九位认为将为0.25%,一位则预计为0.50%。
快讯· 2025-06-16 20:00
瑞士央行政策利率预期 - 路透调查的30位经济学家中,有20位预计到2025年底瑞士央行政策利率将为0% [1] - 九位经济学家预计到2025年底政策利率将为0.25% [1] - 一位经济学家预计到2025年底政策利率将为0.50% [1]
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韩国央行政策利率短期内不大可能跌破2%。
快讯· 2025-05-29 11:04
韩国央行政策利率展望 - 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表示政策利率短期内不太可能跌破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