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外交

搜索文档
特朗普想制裁印度,莫迪却借机示好中国,制裁变“助攻”怎么回事?
搜狐财经· 2025-08-16 19:13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50%惩罚性关税,较此前25%翻倍,旨在施压印度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 [3] - 高额关税促使印度寻求与中国缓和关系,王毅外长将访问印度,系三年多来首次 [6][8] - 中印双边贸易额在2020年边境冲突背景下仍达87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17] 印度经济与外交策略调整 - 印度对美出口占总出口近20%,50%关税直接影响纺织品、珠宝、药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威胁数百万工人生计 [10][19] - 莫迪政府采取平衡策略,计划8月底访华出席上合峰会,并推动恢复中印边境贸易及民间交流 [19][21] - 印度外交官称"选择最符合利益的合作方式",体现实用主义转向 [21] 中印经贸合作潜力 - 中印经济互补性强,印度IT服务与中国制造业优势结合,双边贸易额有望翻倍 [17] - 中方将派专机直飞新德里,释放改善关系信号,边境驻军削减等实质性议题列入讨论 [19][21] - 历史数据显示中印边境贸易线路曾维持30多年,2020年中断后重启象征意义重大 [17] 地缘政治连锁反应 - 美国制裁引发战略三角博弈:印度转向中国,巴基斯坦宣布成立火箭军部队以应对潜在边缘化 [23][25] - 类似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兴起,当前制裁推动发展中国家合作,加速国际格局多极化 [26][28] - 外部压力增强印度寻求多元化动力,制度经济学逻辑显示制裁反促被制裁方拓展合作伙伴 [28]
美财长威胁100%关税后,印度企业被爆已停止购买俄油
搜狐财经· 2025-08-03 14:18
美国关税威胁与能源贸易 - 美国财长贝森特威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若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1] - 此前中美刚达成延长关税休战期90天的共识 [1] - 特朗普也曾提出类似关税威胁政策 [1] 印度能源企业反应 - 印度国有炼油商暂停从俄罗斯采购新石油订单 [3] - 涉及企业包括印度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等国有巨头 [3] - 这些公司掌控印度60%以上石油加工能力 [3] - 日处理约520万桶原油 [3] - 印度石油公司管理全国一半炼油厂 [3] 俄印能源合作变化 - 俄印能源合作持续三年多后中断 [3] - 俄乌冲突后俄印经历"蜜月期" [6] - 俄罗斯曾给印度接近"骨折"的原油折扣 [6] - 俄罗斯对印石油供应量几年内激增几十倍 [6] - 目前俄罗斯给印度折扣力度大不如前 [6] 印度能源政策考量 - 印度开始评估中东和非洲的替代供应渠道 [3] - 印度炼油企业等待政府行动建议 [3] - 印度坚持"多元平衡"能源策略 [6] - 通过多元化供应保障能源安全 [6] 全球能源市场影响 - 印度采购暂停对俄罗斯石油出口造成打击 [3] - 事件反映国际地缘政治对能源贸易的影响 [7] - 体现能源合作中利益至上的法则 [7]
特朗普杀招立竿见影?李在明掏不出4000亿美元,立马反转对华态度
搜狐财经· 2025-07-19 18:20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铜产品加征50%进口关税[3] - 此前钢铁和铝关税已分别提升至50%和25%[5] - 全球工业三大基础材料(钢、铝、铜)均被加征关税[7] 韩国经济压力 - 美国要求韩国出资4000亿美元重振美国制造业,相当于韩国年度预算的80%[15] - 韩国对美出口同比锐减15%,钢铁市场萧条[20] - 2024年韩国经济增速断崖式下跌,2025年增长预期被腰斩,央行连续四次降息[17] 韩国产业冲击 - 汽车工业受汽车关税影响已叫苦不迭[8] - 钢铁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11] - 美国要求韩国全面开放农牧产品市场,去年韩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将加剧[11][13] 中韩合作新动向 - 中韩自贸区新设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简化贸易手续并降低成本[22] - 韩国总统李在明公开表态"尽快改善韩中关系",支持率升至65%[24][26] - 中韩贸易加速被视为应对美国压力的务实转向[19][22] 全球供应链影响 - 美国50%铜依赖进口,加税将冲击电子产品、汽车制造等核心产业[7] - 关税导致原材料价格飙升,最终转嫁为美国国内物价上涨[9] - 政策可能加速传统盟友向多极化贸易体系转移[28]
救经济救股市、促中韩关系回暖:李在明执政满月民调“好评”
第一财经· 2025-07-03 22:13
韩国总统李在明施政情况 - 李在明施政好评率为59.7% [1][4] - 上任后成立"紧急经济检查特别小组"并编制30.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11亿元)追加预算案以恢复民生经济 [2] - 提出以韩美同盟、韩美日合作为基础,改善韩中与韩俄关系的"实用外交"政策 [6] 韩国经济现状与政策 - 韩国2024年经济增速为2%,202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0.1%,为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收缩 [11] - 韩国央行四次降息至2.5%,为2022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并将2025年全年GDP增速预期从1.5%下调至0.8% [11][12] - 补充预算案包含发放全民消费券、加大投资、支援个体业者和弱势群体等措施,并重点投资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尖端产业 [12] -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KOSPI)时隔4年盘中冲破3100点关口 [13] 中韩关系进展 - 中韩外交部亚洲司长在首尔举行磋商,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第十二轮谈判达成多项共识 [8] -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预计第三季度对中国团体游客实行免签 [9] - 李在明政府的外交政策可能使中韩关系回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7] 政府人事与政治动态 - 韩国国会通过对国务总理金民锡的任命,金民锡被视为李在明的"左膀右臂" [9] - 李在明保留部分尹锡悦政府官员并任命竞争对手金文洙到内阁外委员会,体现"团结"基调 [9] - 韩国国会强行通过《内乱特检法》等三项法案,前总统尹锡悦多次拒绝出庭接受调查 [9][10]
李在明三战总统终登顶,他能否治愈韩国?
虎嗅APP· 2025-06-05 18:53
韩国总统选举结果与李在明政策方向 - 李在明以49.42%得票率当选韩国总统,得票数达1728.75万张创历史新高,但得票率未超过朴槿惠2012年的51.55%纪录 [2] - 竞选口号"真正的大韩民国"及政策纲领"韩国倡议"聚焦经济复苏与民生改善,提出组建"紧急经济应对工作组"应对内需低迷 [4][7] - 修宪意愿强烈,批评历届政府仅口头承诺但未落实,称"不修宪将受历史谴责" [8] 经济政策与产业规划 - 十大竞选承诺首条为"打造引领世界的经济强国",计划将AI预算提升至发达国家水平,推动民间AI投资规模达100万亿韩元,目标成为全球三大AI强国之一 [7] - 韩国央行数据显示全球机构对2025年韩国GDP增长预期均值降至0.985%,低于1% [6] - 钢铁行业面临美国关税压力,6月4日起美国钢铝关税提高至50%,韩国13.1%的钢铁出口依赖美国市场 [10] 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 对华政策定义为"重要贸易伙伴及半岛安全影响者",承诺修复韩中关系,在台湾问题上回避明确立场 [12] - 韩美同盟为基础推进实用主义外交,但将减少对美顺从倾向,注重国内利益分配 [10] - 日本定位为"重要合作伙伴",在历史领土问题上坚持原则,经济文化领域采取积极合作姿态 [13] 社会与政治环境 - 选举期间反华情绪高涨,在韩华人遭遇恶意攻击,中国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11] - 党内争议围绕政治光谱定位,李在明主张"中道保守",遭批评偏离传统中道进步路线 [5] - 司法风险因刑诉法修正案可能规避,若当选总统则审判程序暂停 [6]
中新人物|从“草根”到总统,李在明的“逆袭人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6-04 18:51
李在明个人背景 - 1963年出生于庆尚北道安东郡的贫穷农户家庭,父母未及时登记出生日期[2] - 父亲曾就读大学并在空军服役,但不擅农活且染上赌博导致家庭破产[3][4] - 14岁进入棒球手套工厂当压机工,因事故导致左臂永久残疾[5][6][7] - 通过自学考入中央大学法学院并获得全额奖学金,1982年通过司法考试(每年仅300人通过)[11] 职业发展轨迹 - 1989年在利川市开设劳动法律咨询中心,专攻劳动者权益案件[13] - 2005年加入开放国民党(共同民主党前身)开启政治生涯[15] - 2010年当选城南市长,推行免费公立医院、学生午餐等福利政策[16] - 2018年当选京畿道知事,强制要求手术室安装监控引发争议[19] 政治风格特点 - 以"汽水市长"著称,直言批评财阀为"垃圾集团",主张用有组织犯罪法约束财阀[18] - 任内清偿前任政府债务同时实施多项福利政策[16] - 主张政府沟通透明化,反对官僚化语言[17] - 2022年以77.77%得票率当选共同民主党党首[19] 外交政策主张 - 批评尹锡悦政府对华政策导致中国消费者抵制韩货[22] - 主张均衡外交,维持韩美同盟同时重视中俄关系[23] - 计划恢复韩朝军事热线,推动南北对话合作[25] - 外交顾问金铉宗曾主导韩美自贸协定修订谈判并实现钢铁关税豁免[24] 选举历程 - 2022年总统大选以0.73%差距败给尹锡悦[1][19] - 2024年赢得第21届总统选举完成政治逆袭[1]
无悬念!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专家:韩国内政外交将出现“大变化”
第一财经· 2025-06-04 07:23
选举结果与政治影响 - 李在明以49.42%得票率(1728.75万张)当选韩国第21届总统,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得票率41.15%,改革新党候选人李俊锡得票率8.34% [1] - 本届大选投票率高达79.4%,创1997年以来最高纪录 [4] - 李在明胜选被视为对前总统尹锡悦政策的问责结果,将带来内政外交重大调整 [2] 经济政策与挑战 - 韩国一季度GDP同比萎缩0.1%,去年四季度增长2.1%,央行将2024年GDP增长预期从1.5%下调至0.8% [5][8][9] - 150家受访出口企业预计若美国关税持续,今年出口额将同比下降4.9% [8] - 新政府计划推出各种预算补充案应对经济衰退 [5] 外交政策方向 - 李在明主张推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平衡与中美日俄关系,同时强调韩美同盟是外交根基 [6] - 预计调整尹锡悦政府"一边倒"外交路线,可能改善中韩关系 [2][6] - 在对日政策上可能采取折中路线,在历史问题上争取韩国利益 [6] 美国关税危机应对 - 特朗普政府计划将钢铝关税从25%提高至50%,韩国13.1%钢铁出口依赖美国市场 [7] - 特朗普"对等关税"90天大限将于7月初到期,新政府谈判时间紧迫 [7] - 韩国产业部已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措施,李在明主张谈判时优先考虑韩国利益 [7] 内政改革重点 - 新政府计划追责尹锡悦团队司法问题,推动涉及尹锡悦夫人的特检法立法 [5] - 首要任务是结束政治混乱、提振经济、稳定半岛局势并与朝鲜展开对话 [5] - 政权交接期间面临时间不足等挑战,可能影响政策连续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