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保险制度
搜索文档
巨灾风险谁来兜底?监管支持境内保险公司“侧挂车”
新浪财经· 2025-10-29 19:01
所谓"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是由保险公司以比例再保险的方式将保险风险分给专门设立的特殊目的保险公司(Special Purpose Insurer,SPI)。SPI通过发 行股权或债权型证券的方式募集赔付资金,并将资金存入信托账户,投资于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以及时支付赔款。 监管层推动境内保险公司发行"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核心原因在于保险机构在承保巨灾风险时同样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尤其我国巨灾风险具有复杂、多发、集中的特点,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地震、洪水、寒潮、台风等自然灾害,都 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数百亿级别的损失,冲击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资本金水平。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传统再保险市场对巨灾风险的保险保障有限,"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可以使保险公司从香港资本市场获取额外保障,是 对传统再保险市场的有效补充,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我国巨灾保险风险分散渠道。 智通财经记者 | 吕文琦 为进一步丰富巨灾风险管理工具箱,10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有关保险连接证券事项的通知》(下称《通 知》),支持有意愿的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 ...
2025金融街论坛|李云泽重磅发声!“十五五”时期保险领域锚定点公布
北京商报· 2025-10-27 22:44
保险业“十五五”发展方向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提出优化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1] 出口信用保险 - 从去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到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政策,均强调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3] -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外经贸促进工具,承保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保护本国出口商收汇安全 [3] - 优化出口信用保险可降低企业海外风险成本,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并通过融资增信与规则输出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3] - 优化出口信用保险能降低企业出口风险、助力小微企业通过保单融资缓解资金压力,推动银行与保险机构协同升级金融服务 [3] - 对中长期海外项目的支持可延伸人民币境外应用场景,为促进贸易发展、畅通双循环提供助力 [3] 普惠金融与民生领域 - 提出有效满足教体文卫等民生领域金融需求,丰富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完善灾害保险保障体系,拓展小微、民营、"三农"金融覆盖面 [4] - 在老龄化加速与健康需求升级驱动下,养老健康保险正从"可选补充"加速转向"民生刚需" [4] - 保险公司可聚焦"产品+服务"双轮驱动,开发精准化、全周期产品,整合医疗资源构建健康生态,以科技优化风控与体验 [4] - 丰富养老健康保险产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4] - 保险公司可创新分红型、账户式产品形态,将带病群体、罕见病及医疗新技术纳入保障,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医疗医药深度融合 [4] 灾害保险保障体系 - 保险业全力应对灾害,例如南方暴雨灾害已接报案估损6.19亿元,北京冰雹灾害累计估损金额4.09亿元 [5] -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构建系统性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已刻不容缓 [5] - 年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政部印发通知,提出要发展完善巨灾保险制度 [5] - 面对频繁的极端天气,需依靠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努力,形成"防""救""赔"有机融合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5]
210万元!温州今年首笔巨灾保险理赔款到位
证券日报· 2025-07-11 14:52
台风灾害应对 - 第4号台风"丹娜丝"两度登陆浙江温州 局部最大降雨量突破200毫米 [1] - 6家险企组成巨灾保险共保体 包括人保财险 太保产险 平安财险 大地财险 国寿财险 中华财险 [1] - 共保体启动24小时动态监测 运用"智慧应急掌上通"平台追踪台风路径与强降雨信息 [1] 保险理赔情况 - 共保体迅速完成210万元巨灾保险理赔款支付 首笔赔款支付仅用时1分25秒 [1] - 多笔赔款在触发条件后以"小时级"响应效率完成查勘定损并支付 [1] - 全流程线上化作业模式简化流程 7月9日当天全部210万元理赔款赔付到位 [2]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共保体将深化运用科技工具 优化风险预判 前置安全防护 应急抢险支援的全链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 [2] - 继续为全市提供巨灾风险保障 发挥"经济补偿"与"稳定预期"作用 [2]
筑牢万亿元防灾屏障巨灾保险覆盖纵深待突破
中国证券报· 2025-05-13 05:14
巨灾保险发展现状 - 2024年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居民提供逾20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1] - 2024年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3] - 我国70%以上城市、50%以上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地区 [3] 巨灾保险保障作用 - 四川汶川大风灾害中保险公司迅速赔付受灾群众340元 [2] - 人保财险制定"加快保险理赔19项"和"大灾预赔快赔30条"专项政策 [2] - "摩羯"台风后两周内赔付进度超80%,西藏定日地震后10天完成民生类险种赔付 [2] 地方试点情况 - 四川将地震巨灾保险升级为多灾因巨灾保险,新增洪水、暴雨等灾害 [4] - 四川实行财政补贴模式:财政补贴60%,居民自缴40% [4] - 宁波、上海、厦门完善台风洪水保障制度,广东探索指数保险模式 [4] 现存问题 - 我国重大灾害事故损失中保险业承担比例仅10%,全球平均40% [4] - 灾害数据分散在多个部门,缺乏统一共享机制 [5] - 巨灾风险模型精准度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5] 政策支持 - 202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探索建立多渠道巨灾保险保障机制 [5] - 2025年《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发展巨灾保险 [6] -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优化巨灾保险 [6] 发展建议 - 调整优化保险配置,扩大低频高损灾害保障范围 [6] - 开发不同自然灾害类型专项保险,扩大保险标的范围 [6] - 建立全国统一巨灾数据共享平台,加大模型研发投入 [7] - 推进巨灾债券试点,实现风险分散渠道多样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