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政策

搜索文档
FOF基金总规模首破1500亿元!收益分化逐渐加剧,债券、黄金配置或成避险主线
市值风云· 2025-05-30 18:02
公募FOF规模增长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FOF总规模达1510.8亿元,创近一年新高,单季增幅13.5%,截至5月18日规模进一步增至1598.5亿元 [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权益市场回暖带动FOF产品业绩提升(一季度股票FOF平均涨幅2.7%,部分养老FOF Y份额收益率超5%)及个人养老金制度政策支持 [6][7] FOF产品业绩分化 - 2025年4月约25% FOF实现正收益,但首尾业绩差达11个百分点,仅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一年A(规模12.63亿元)收益超1%(1.1%) [11][12] - 黄金ETF贡献显著:民生加银康宁稳健养老一年A重仓华安黄金易ETF(占比9.65%),该ETF一季度涨幅18.3%直接拉动主基金收益 [14][16] - 债券ETF配置提升:国债及金融债ETF合计占比超20%,成为FOF基金的长期安全垫 [17] 易方达系FOF风险暴露 - 4月浮亏超4%的FOF中易方达占4只,包括易方达优势驱动一年持有A(规模8.32亿元,亏损4.58%)等,主因持仓高度集中于内部新能源及半导体ETF(如易方达科融混合4月跌2.4%) [18][21][22] - 易方达系FOF内部基金占比普遍超70%,缺乏外部资产对冲,导致净值波动加剧 [2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前5个月新成立51只FOF,募集规模230.3亿元,同比激增449%,显示市场认可度提升 [24] - 未来FOF业绩分化或持续加剧,底层资产质量(如黄金ETF的配置)将成为筛选关键 [24]
《报告》:延迟退休政策叠加银行降息,激发年轻消费者对商业养老险的热情
北京商报· 2025-05-28 21:09
202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核心观点 - 2024年消费者持有的保险产品TOP5排名与去年一致 分别是重疾险 意外险 车险 寿险 商业医疗险 除车险外 预计这一趋势在未来两年仍会持续 [1] - 2024年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调整以在原产品的基础上升级保障为主 但仍有近四成消费者新增购买保险产品 新增主要受国家政策及风险保障意识提升的影响 [1] - 重疾险 意外险 车险 寿险等传统且高持有产品引领了保险的新增 升级 更换需求 宠物险 税优健康险等新兴产品仍处于高调整阶段 市场潜力待进一步释放 [1] 产品调整趋势 重疾险 - 2024年重疾险是升级率最高的保险产品 有近三成持有者选择升级 20-40岁 高收入群体引领升级潮 目的是追求更高的保额与更广的保障范围 [2] 意外险 - 意外险是年轻人的"入门级"产品 是老年人的"安全卫士" 20-30岁和60岁以上人群的意外险新增率远高于其他年龄人群 [2] 车险 - 汽车商业险的升级率和更换率都排名前三 年轻人和一二线城市人群引领升级率和更换率 更换到线上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实惠 方便比价 [2] 寿险 - 三线及以下城市人群的寿险需求旺盛 新增率 升级率及更换率均超一 二线城市 其中41-50岁消费者的新增率最高 新增原因是寿险具有获赔确定性和储蓄属性 [2] 商业医疗险 - 2024年商业医疗险在健告宽松方面的创新突破 为带病体和60岁以上人群带来福音 60岁以上消费者的新增率 升级率 更换率位居各年龄段之首 [2] 商业养老险 - 延迟退休政策叠加银行降息 激发年轻消费者对商业养老险的热情 20-30岁人群的新增率与升级率领先 [2]
如何提高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险积累
第一财经· 2025-05-14 21:14
灵活就业人员现状 - 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约2亿人,约占劳动年龄人口的22% [2] - 灵活就业群体中16~20岁占比37.7%,31~40岁占比35.0%,年轻人比例显著高于全职工作群体 [2] - 2020年抽样调查显示灵活就业人员整体参保率仅为52%,35岁以下年轻群体未参保比例高达58.24% [2] - 2017年美团外卖交易额达1710亿元同比增长190%,滴滴出行平台司机数量从1750.9万人增长至2108万人 [3] 参保率低的影响因素 - 养老保险预期收益难以测算,未来效用权重降低导致投资意愿下降 [4] - 灵活就业收入不确定性高,面对高生活成本压力更倾向优先满足当前需求 [4] - 储蓄收益透明可控,收入不确定性增加时储蓄意愿反而提升 [5] - 现行制度要求灵活就业者全额承担20%缴费率,远高于企业职工8%的个人缴费率 [12] - 2030年起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提高至20年,缴费成本增加 [7] 职业发展挑战 - 灵活就业人员多从事重复性劳动,延迟退休导致职位空缺减少限制升迁机会 [8] - 技术进步使重复性劳动被机器替代趋势显著,技能老化加剧失业风险 [9] - 缺乏技能更新机会难以适应产业升级,竞争力下降影响收入水平和养老保障 [9] 政策建议 - 优化制度设计:降低缴费率至合理水平,完善全国转移接续机制 [12][13] - 经济激励措施:扩大补贴范围提高比例,探索税收优惠政策 [10][13] - 加强政策宣传:利用新媒体提高政策透明度,建立咨询服务体系 [11] - 职业培训支持: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鼓励企业提供社保补贴 [14] - 保障轻老年人权益:优化老年职业教育,简化缴纳流程设立灵活标准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