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

搜索文档
基金定投:一场投资的“马拉松”,稳赚不赔真的存在吗?
搜狐财经· 2025-07-10 11:48
基金定投原理与优势 - 基金定投通过固定时间、固定金额投资指定基金,在市场低谷时降低成本,高点时享受收益,平滑成本并降低波动风险 [2] - 历史数据显示优质指数基金定投平均年化收益率可达10%-15%,对普通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2] 基金定投潜在风险 - 市场不确定性如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可能导致短期大幅亏损,定投无法完全规避风险 [3] - 基金选择至关重要,管理不善或策略失误的基金即使长期定投也难以获得理想收益 [3] 影响收益的关键因素 - 投资者心态波动(如下跌时停止定投或上涨时过早赎回)会破坏定投计划 [4] - 定投期限需3-5年或更长以平滑波动,不同市场和基金类型对期限要求各异 [4] 优化定投策略 - 选择具备专业团队、稳健策略和良好历史业绩的优质基金是核心 [5] - 保持长期视角(至少3-5年)并忽略短期波动,才能充分体现定投优势 [5] 行业投资理念 - 基金定投需类比马拉松,依赖策略、耐心和纪律性,而非短期投机行为 [6] - 投资无绝对保障,需结合产品筛选、期限规划和心态管理实现目标 [6]
那些确诊癌症的年轻人:我反而觉得轻松了
后浪研究所· 2025-07-08 16:14
核心观点 - 年轻癌症患者在确诊后反而感受到一种"轻松"和"解脱",因为疾病让他们摆脱了原有的生活压力和束缚 [1][2][7][12] - 这种轻松感源于患者能够专注于自我体验,不再被社会期待和日常琐事所困扰 [17][18][20] - 癌症成为患者重新审视生活、打破常规的契机,让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和表达真实自我 [5][6][16][37] 患者行为变化 - 大热在确诊后尝试了染发、打唇钉、独自旅行等突破常规的行为,实现了"人生第一次"的体验 [5][6] - 小余在治疗间隙独自旅行,探索了成都、桂林、深圳等地,并学习了摄影、油画等新技能 [14][16] - 春迟在治疗期间享受睡眠、散步等简单生活,治愈了"计划强迫症",变得敢于拒绝他人 [34][37] 心理状态转变 - 患者从高度自我要求转变为接受普通和平凡,不再赋予生活过多"意义" [40] - 从关注他人评价转向关注自我体验,从"内耗"变为"外耗" [22][37] - 感知幸福的能力提升,能够从日常小事中获得快乐 [38] 社会压力来源 - 大热的压力主要来自母亲的控制和过高期望 [25][26] - 小余的困扰源于工作价值感和讨好型人格 [22] - 春迟的压力来自职场竞争和家庭责任的双重负担 [30] 疾病带来的积极影响 - 癌症成为患者打破生活常规的"正当理由",让他们能够"光明正大"地休息 [35] - 治疗期间的时间感知发生变化,生活节奏显著放缓 [34][38] - 患者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发生改变,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37]
上班最高级的状态:无所谓
洞见· 2025-07-07 18:01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ciyu 无所谓,才有所为。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赏新晴 朗读音频 梁永安教授说过:今天的工作之苦,早已不是身体的苦,而是我们在精神上的疲惫。 我们苦于人际关系,纠结于事情成败。 因为在意,所以痛苦。 我认同一句话: 人成长最快的时候,是对一些人与事毫不在乎的时候。 越是强大的人,心里越是无所谓。 不在乎同事的态度 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在《取悦症》一书中,记录了一位公司高管的故事。 她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同事的请求有求必应。 有人求帮忙做个表格,她就耗费心力帮助对方;有人托她带个午餐,她也从不拒绝。 01 可惜的是,想赢得同事认可的她,却换来同事的得寸进尺。 她每天都忙于满足他人的要求,无暇顾及自身工作。 最终因为在季度考核中垫底,她受到了上司狠狠地斥责,同事们也在私下里纷纷嘲笑她。 见状,她决定不再讨好别人。 她职责内的事情积极处理,人情上的请求一概拒绝。 这种不近人情的做法,引来不少非议。 但她不在乎 ...
内在游戏:为何“用力过猛”反而输掉人生?
虎嗅· 2025-07-07 11:33
内在游戏理论 - 网球运动由外在游戏(技术动作)和内在游戏(心理状态)组成,内在游戏的对手是注意力分散、紧张和自我怀疑等心理障碍[5][6][17] - 提出"两个自我"理论:自我1(批判控制)干扰自我2(本能直觉),现实表现=潜力–干扰[20][21][23] - 经典案例显示,放松专注观察网球飞行轨迹后,女学员击中甜区成功率从低水平提升至90%[25][26][27] 方法论应用 - 四步法核心:无评判观察→想象理想结果→信任身体本能→中立复盘重复[73][74][75][76] - 该方法适用于演讲准备(减少内耗)和习惯养成(如晨练),形成观察-想象-信任-复盘的良性闭环[79][80][81][84] - 强调不与旧习惯斗争,而是通过刻画新习惯的"凹槽"实现行为改变,类似马斯克解决发动机积碳问题的"冲刷"思路[60][62][68] 心智训练本质 - 内在游戏终极目标是获得心流体验和内在稳定性,在混乱中保持专注与心理韧性[89][90][96][97] - 85岁的作者揭示本质是"发现真实自我的旅程",认为自我2天生完备无需改进,反对自我1主导的虚假提升[99][109][110] - 用玫瑰种子比喻成长:每个阶段都完美,关键是根据天性给予适当条件而非批判比较[111][112][113] 跨领域启示 - 竞技运动隐喻人生,但现实更复杂,内在游戏帮助在压力中保持专注(如职场变革、家庭矛盾)[31][37][38] - 真正的突破源于激活自我2而非控制,当停止自我审判时,身体潜能自然释放[86][119][120] - 内核稳定者能在逆境中专注当下小事(如整理房间),这种平静专注力是外在成功的前提而非结果[39][43][49]
2025下半年:稳住,你就赢了
洞见· 2025-07-02 19:23
核心观点 - 2025年下半年应注重"求稳"而非折腾,通过稳住健康、工作、情绪和心态来应对不确定性 [7][8] 稳住健康 - 健康是生活基石和幸福前提,失去健康则财富与成就毫无意义 [11][12] - 音乐人赵英俊因长期熬夜患肝癌去世,案例显示高强度工作与不规律作息对健康的致命影响 [13][19] - 作家马伯庸指出近年身边朋友患病频率激增,强调健康是"头顶的老板" [20][22] - 建议通过适度运动、合理饮食和规律作息调整身心状态 [23][24] 稳住工作 - 经济形势不明朗时,工作稳定性是养家糊口的最大底气 [28][43] - 案例:哲学硕士陈涛因频繁跳槽创业失败,最终被迫送外卖,显示职业连续性重要性 [31][37] - 人工智能发展加剧就业压力,建议避免裸辞或盲目跳槽,专注现有岗位 [41][42] 稳住情绪 - 情绪稳定是应对突发状况的核心能力,案例:李国威在车展紧急撰稿中通过冷静分工化解危机 [52][62] - 莎士比亚与奥里森·马登均强调冷静决策的价值,避免情绪化行动 [50][63] - 建议遇事克制冲动,通过调整状态后再解决问题 [64][66] 稳住心态 - 沈从文以"耐烦"精神打磨写作,董卿强调"不能太着急",体现长期主义价值 [69][73] - 演员张涵予44岁前默默积累演技,最终凭《集结号》成名,显示厚积薄发规律 [75][82] - 马德观点:拒绝一蹴而就,接受渐进式成长 [83][86] - "消波块理论"比喻:通过构建心理防线抵御现实冲击 [88][92]
投资致胜密码:心态为王,知识为翼
搜狐财经· 2025-06-20 20:24
投资心态与知识权重 - 投资领域存在核心矛盾即心态与知识的权重失衡 专业知识堆砌无法保证持续盈利 [1] - 有效市场假说表明资产价格已反映所有信息 单纯依赖知识优势获取超额收益难度极大 [2] - 行为金融学证实认知偏差如过度自信 锚定效应等会系统性扭曲投资决策 [2] 历史案例验证 - 2008年金融危机中华尔街投行顶尖量化模型未能规避系统性风险 高盛 雷曼兄弟等机构因过度自信模型引发全球金融灾难 [3] - A股市场2015年牛市顶点新增开户数暴增 投资者追涨买入 股灾时恐慌抛售形成踩踏效应 [3] - 1987年美国股灾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22 6% 巴菲特坚持不抛售可口可乐 富国银行等优质股并逢低增持 [4] 价值投资实践 - 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2020年疫情中股价腰斩 部分投资者恐慌抛售 后续两年因技术突破实现股价十倍涨幅 [4] - 桥水基金通过"原则"体系将投资理念转化为决策流程 实现长期稳定收益 [5] -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强调分散化投资可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但需接受市场波动固有属性 [5] 投资方法论 - 量化投资策略如"趋势跟踪"或"均值回归"可减少情绪干扰 达利欧的决策流程化是典型案例 [5] - 索罗斯指出投资需认清市场假象 在公众认知前退出 体现认知与心性修行的关键性 [6] - 未来投资赢家需兼具宏观经济周期研究能力与克制人性弱点的心理素质 [6]
壹快评丨整治违规吃喝何以变形?根除媚上土壤方能治本
第一财经· 2025-06-20 18:15
政策执行走形现象 - 违规吃喝整治中存在过度执法现象 如10元面条被罚3000元 干部蹲守餐饮店盯梢 跨省聚餐被督察人员追踪 [1] - 政策走形已侵入个人生活领域 正常社交聚餐与违规吃喝界限被模糊化 [1] - 2024年餐饮行业规模达5.5万亿元 涉及3000万从业人员 过度执法可能影响市场活力 [1] 政策走形的深层原因 - 基层存在媚上心态 通过层层加码制造"增量"以求脱颖而出 上级部门默许加码行为换取政绩 [3] - 纪律条例明确禁止机械执行和层层加码 但实际执行中加码行为更受青睐 [3][4] - 督查检查工作中过度留痕和加码现象被列为违纪行为 可导致警告至开除党籍处分 [4] 行业影响与治理方向 - 餐饮业作为民生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店和大排档是市场活力的体现 政策执行需区分违规与正常消费 [1] - 舆论监督有效遏制违规吃喝整治走形 但需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其他领域出现类似问题 [4][5] - 建议将政策走形与不作为同等处罚 从根源消除媚上文化 避免形式主义蔓延 [5]
未来几年最清醒的生存之道:物质低配、家庭高配、心态顶配
洞见· 2025-06-20 18:10
洞见文章核心观点 - 在大环境波动下,个人应通过低配物质、高配家庭、顶配心态来应对不确定性 [5][6] - 未来几年需注重节制消费、家庭经营和心态调整以实现稳健生存 [12][30][54] 物质低配 - 消费陷阱和缺乏储蓄意识导致金融困境,需增强节制力 [8][9][10] - 自媒体博主因冲动消费十年浪费20万元 [14] - 区分"需要"与"想要"可减少非必要支出 [14] - 避免虚荣消费,举债强撑门面会加剧财务压力 [16][17] - 案例:沈琳夫妻通过卖房卖车和务实谋生摆脱困境 [17] - 定期断舍离可减轻物欲负担,提升生活轻盈感 [21][24] - 梭罗通过极简主义突破生活瓶颈 [22][24] 家庭高配 - 家庭和睦与事业正相关,"家和万事兴"是底层逻辑 [27][28][29] - 健康管理是家庭抗风险核心 - 中风等疾病可能导致家庭"一夜返贫" [32][33] - 建议定期体检并制定家庭健康计划 [34] - 情绪管理提升家庭凝聚力 - 把坏情绪关在门外可减少内耗 [39][40] - 心理学家指出家庭情绪决定命运走向 [36][37] - 仪式感提升生活品质 - 日常互动(早安/晚安)、定期活动(野餐/全家福)增强幸福感 [44][46] 心态顶配 - 焦虑消耗能量,应聚焦当下行动而非担忧未来 [55][58] - 威廉·奥斯勒建议"做手边清楚的事" [58] - 设立人际边界防止能量透支 - "间歇性冷漠"可避免过度社交消耗 [59][61][64] - 优先自我需求是可持续生活前提 [62] - 避免自我苛责导致持续性压力 - 武志红指出过度追求优秀是心理问题根源 [66] - 建议通过减压保持长期韧性 [70][71] 总结 - 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论:控制消费(20万元浪费案例)、强化家庭纽带(健康/情绪/仪式管理)、构建抗压心态(行动导向/边界设立) [14][34][58][64] - 核心逻辑:通过可操作的日常实践(如十秒消费决策、家庭健康计划)实现系统韧性 [14][34][40]
“五十步心态”要不得(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6-20 05:51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聚焦于政治纪律和反腐败议题,未涉及公司或行业相关内容。经核查,全文未出现符合任务要求的商业实体、市场数据或行业分析要素。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本次分析无适用输出项。
你有起床气吗?4个妙招,教你缓解暴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7 09:38
揭秘起床气 - 睡眠惯性是导致起床气的重要因素 刚起床时脑干等觉醒中枢苏醒 但大脑皮质和情绪调控脑区未完全激活 导致情绪难以控制 [1] - 睡眠周期特点影响情绪 在快速眼动睡眠期被唤醒时 自主神经激活但肌肉松弛 易出现情绪失控 [1] - 不吃早饭降低血清素水平 血清素由色氨酸合成 空腹时血清素水平低 易导致困倦和情绪低落 [1] - 生物钟紊乱 压力焦虑 环境因素等也可能成为起床气的导火索 [2] 缓解起床气的方法 - 保持规律睡眠时间 固定上床和起床时间 调整生物钟提升睡眠质量 [3] - 打造舒适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 光线温度适宜 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3] - 减少咖啡因摄入 避免刺激神经系统影响睡眠时间和质量 [3] - 使用渐进式唤醒方式 选择前奏悠扬的闹钟或自然唤醒如阳光鸟鸣 避免突然惊醒 [4] - 醒来后不要立即起床 可进行伸展运动 冥想或深呼吸 让身体逐渐苏醒 [4] 情绪管理与早餐 - 积极心态主导清晨情绪 可通过设定小目标或心理调节技巧如正面思考来改善情绪 [5] - 起床后做喜欢的事情如听音乐 浇花或简单运动 增加清晨的快乐和活力 [5] - 空腹起床易情绪失控 可先喝温水激活肠胃功能 再食用营养均衡的早餐 [6] - 早餐应包含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 提供能量的全麦食品 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