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快速充电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人形机器人电池哪家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9 11:53
人形机器人能源挑战与电池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天工"完成半程马拉松但需中途更换电池3次,突显能源挑战,目前电池单次充电续航仅4-6小时,远低于工业场景要求的20小时[1] - 当前主流采用圆柱形锂电池:宇树H1搭载0.864kWh电池,特斯拉擎天柱2.3kWh,Figure 02为2.25kWh可运行5小时[1] - 瑞银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00-500亿美元,2050年达1.4-1.7万亿美元,年产量8600万台[1] - 专家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市场规模超1亿元,2035年出货量达72GWh对应360亿元市场规模[1] 锂电池性能需求与技术瓶颈 - 人形机器人对锂电池要求:能量密度≥300Wh/kg,放电倍率≥2C,需快充/快换功能及宽温域工作能力[2] - 当前锂离子电池年性能提升仅7%,需10年才能实现运行时间翻倍,行业亟需颠覆式创新[2] - 特斯拉采用大圆柱方案(高镍+硅负极)成本低能量密度高,但可能仅为过渡方案[2] - 太阳能电池板因功率输出有限,仅适合固定或超低功率机器人[4] - 快充技术(如比亚迪钠离子电池)存在缩短寿命、发热、需高功率基础设施等弊端[4]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产业化进展 - 全固态电池因难度大产能受限,产业转向湿法+硅基负极/干法+金属锂负极两条路线,电解质主选硫化物[5] - 正极材料短期采用高镍三元,远期转向富锂锰基,配合换电方案[5] 重点企业技术突破与产能布局 南都电源 - 固态电池通过安全测试,20Ah产品能量密度350Wh/kg循环2000次,中试线产能20-30万颗/年[7][8] - 783Ah超大容量固态电池满足储能需求,与太蓝新能源、雅迪达成战略合作[8] - 铅酸电池产能4GWh(2024出货超3GWh),高压锂电产能1GWh拟扩产[7] 德尔股份 - 选择氧化物+有机复合电解质路线,上海建成样品试制线[9] - 投资3亿元建设固态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2025年底前完成中试线,规划1GWh/5GWh量产线[9][10] 贝特瑞 - 推出FLEX半固态/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三元正极体积能量密度提升,富锂锰基+锂碳复合负极缩减电芯体积[12] - FLEX硅基负极采用纳米多孔结构提升压实密度,电解质低温性能优化(零下10℃内阻降10%)[12] 豪鹏科技 - 半固态电池通过针刺/过充测试,6分钟充电至80%SOC,AI BMS系统实现实时监测[13] - 为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提供快充PACK方案,已实现量产供应[13] 亿纬锂能 - 全固态电池小软包完成工艺开发,2025年投运百MWh中试线,2026年推高功率产品,2028年推400Wh/kg产品[15] - 大圆柱电池2023年量产,累计交付2.1万台(1.3万台运行超1000公里),2024年推6C快充Omnicell电池(5分钟300公里)[15] 利元亨 - 软包叠片工艺降低形变风险,已开发固态电池极片制造设备并完成验证[16] - 攻克高压致密化等关键技术,2024年交付MW级硫化物中试产线[16] 曼恩斯特 - 推出干法/湿法双线极片制造方案,干法混料设备等多款产品已交付[18] - 2024年获近2000万湿法+3000万干法设备订单,2025年推极片解决方案[18] 冠盛股份 - 选择聚合物路线(设备2/3与传统锂电池重合),半固态磷酸铁锂能量密度180-200Wh/kg,准固态三元锂达380-500Wh/kg[19] - 固态电池项目预计2024年底部分投产,2026年年中达产[19] 国轩高科 - 推出全固态"金石电池"(350Wh/kg,70Ah容量),通过针刺等安全测试并开启路测[20][21] - G刻电池支持5C快充(9.8分钟充至80%)[20]
USB C,失败了
半导体芯闻· 2025-06-09 18:34
USB-C接口现状与问题 - USB-C接口本意是简化设备连接,但现实中存在严重的兼容性和功能支持不透明问题,导致用户体验混乱[2] - 消费者难以区分不同USB-C端口的功能差异,需要查阅说明书才能了解充电速度和数据传输能力[2] - USB-C规范本身存在混乱,智能手机领域存在多种充电标准,苹果Mac产品线也有不同数据传输速度[2] 充电标准发展 - 欧盟指令要求15W及以上USB-C设备必须支持USB PD充电协议,确保快速充电设备兼容性[4] - 中国推出通用快速充电规范(UFCS),设计与USB PD 3.0兼容,但无法向下兼容SuperVOOC等现有标准[4] - OnePlus 13、OPPO Find X8 Pro和华为Mate 70等新机型同时支持专有标准和UFCS[4] - USB PD可编程电源(PPS)推出后,仍需兼容PPS的插头才能为Galaxy S25系列实现18W以上快充[5] 数据传输混乱 - USB-C未强制要求特定数据传输协议,支持范围从USB 2.0的0.48Gbit/s到Thunderbolt的20Gbit/s[8] - USB4规范推出后仍被拆分为Gen 2×1、3×2和Gen 4等多个版本,速度从10Gbps到120Gbps不等[9] - 高级功能需要顶级USB-C线缆支持,但市场上存在大量廉价和假冒线缆加剧了兼容性问题[9] 厂商实施差异 - iPhone 16基础版仍使用USB 2.0端口(480Mbps),Pro版提升至USB 3.1 Gen 2x1(10Gbps)[11][12] - 苹果未明确说明充电速度差异,也未采用USB PD PPS进一步提升充电性能[11] - 微软计划在Windows 11 24H2中强制执行统一USB-C标准,要求PC制造商满足最低规范要求[13][14] - WHCP认证要求USB4端口必须支持40/80Gbps数据传输、15W充电和双4K@60Hz显示输出[15] 行业影响与未来 - USB-C接口普及十多年后,仍未能实现即插即用的承诺,反而造成标准和支持的杂乱无章[17] - 接口碎片化破坏了减少电子垃圾的初衷,用户仍需囤积多种线缆和适配器满足不同需求[18] - 即使行业巨头也无法逆转当前的混乱局面,USB-C错过了统一连接标准的最佳时机[18][19]
SiC,依然可期?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31 09:43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 编译自 yole ,谢谢。 尽管 BEV 出货量暂时放缓,但 SiC市场仍处于长期增长轨道。Yole Group分析师预计,受 2026 年 强劲反弹的推动,到 2029 年,功率 SiC 市场规模将超过 100 亿美元。事实上,2024 年至 2023 年 之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应接近 20%。 Yole Group 高级技术与市场分析师表示,自 2018-2019 年以来,SiC 的采用加速,主要由汽车电气 化的早期颠覆者特斯拉引领。2024 年,特斯拉继续在基于 SiC 的 BEV 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出货量 接近 200 万辆,尽管这一数字比 2023 年下降了 5%。 与此同时,其他 OEM 厂商(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厂商)正在取得进展。比亚迪、蔚来、吉利和小米 正在扩大其基于 SiC 的纯电动汽车产品组合。 尽管存在这些积极趋势,但整体市场减速影响了意法半导体和安森美等主要 SiC 供应商的收入增 长,不过英飞凌科技继续增长,这得益于其在汽车和工业领域的多元化应用。 虽然许多参与者都在扩大产能,特别是从 6 英寸晶圆向 8 英寸晶圆过渡,但当前的终端系统 ...
比亚迪营收5年6倍,盈利能力是课题
日经中文网· 2025-03-26 10:49
比亚迪业绩增长 - 2024财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至7771亿元 较2019财年增长6倍 净利润增长25倍 [1] - 2024年新车销量达427万辆 同比增长40% 全球排名跃升至第7位 达到丰田销量的40% [1] - 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销量将达550万辆 同比增长30% 主要受益于新车型投放和出口增加 [1] 与特斯拉的竞争 - 2024年10-12月比亚迪EV销量超过特斯拉 全年差距缩小至2万辆 [2] - 特斯拉因CEO言论引发抵制运动 欧美销售放缓 [2] - 比亚迪股价较2024年初上涨90% 特斯拉同期仅上涨10% [5] 盈利能力分析 - 汽车业务税前利润率维持在6%左右 与特斯拉差距在2024年1-6月缩小至2个百分点 7-12月扩大至5个百分点 [1][2] - 研发费用和销售管理费对利润率造成压力 [2] - 腾势高端品牌2024年销量仅12万辆 占比亚迪总销量3% [2] 高端化战略 - 腾势发布新款SUV"N9" 售价38.98万元起 品牌宣布不再低调 [2] - 中国市场20-40万元价位段国产品牌渗透率不足50% 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4] - 主力品牌推进技术升级 发布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技术 将在汉L车型搭载 [4]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海外销售占比仅10% [5] - 欧盟征收17%额外关税 公司计划在匈牙利和土耳其设厂 [5] - 欧洲市场因补贴政策结束 2024年EV销量首次同比下降 [5] 技术研发进展 - 新款汉L预售27万元起 比基础版贵9万元 搭载最新快充技术 [4][5] - 腾势品牌强调拥有先进驾驶辅助和事故预防技术 [3]
比亚迪新技术:充电5分钟行驶400公里
日经中文网· 2025-03-19 10:52
文章核心观点 比亚迪开发新型纯电动汽车平台,充电5分钟可行驶400公里,充电时间与汽油车加油时间相同,相关车型将搭载该平台,同时计划开发高功率充电桩并建设充电站,但推广存在不确定性 [2][3] 分组1:新型平台情况 - 比亚迪3月17日宣布开发出新型纯电动汽车平台,充电5分钟可行驶400公里,充电时间与汽油车加油时间相同 [2] - 董事长王传福强调该平台真正实现了油电同速的全新时代,充电从“人等车”变成“车等人” [2] - 4月发售的轿车“汉L”和SUV“唐L”等2款EV将搭载新型平台,汉L预售价格27万~35万元,唐L预售价格28万~36万元 [2] - 平台支持1000千瓦充电,通过改变车载电池结构、马达和空调设备等性能参数实现快速充电 [2] 分组2:充电桩计划 - 比亚迪将开发最大功率为1360千瓦的充电桩,并计划在全国建设4000多座配备该充电桩的充电站 [3] 分组3:行业竞争情况 - 美国特斯拉在中国推进最大输出功率为250千瓦的充电桩安装,华为技术在中国建设600千瓦的充电桩,比亚迪计划推出的充电桩输出功率远高于竞争对手 [2][3] 分组4:股价表现 - 3月18日,比亚迪股价比前一天上涨6%,创出历史新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