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张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当山姆会员选择不再续费
搜狐财经· 2025-11-17 13:38
公司业绩与战略 - 2024年下半年公司战略重心定为增长和利润,寻求更性感的增长曲线和更丰厚的回报 [2] - 公司通过增加付费会员数、增加销售额、向全渠道扩张等策略实现业绩增长,在中国拥有近900万会员,会员费收入超20亿元 [2][29] - 2024年公司在中国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首个突破千亿规模的外资零售企业,占沃尔玛中国业绩近三分之二 [2][24] - 沃尔玛全球首席执行官上调2026财年净销售额预期,预计增长3.75%至4.75% [17] 扩张策略与运营变化 - 公司门店数量从2019年1月的23家增长至2024年底的超过60家,翻了一倍多,会员数量从约300万暴涨至900万 [14] - 公司开店速度显著加快,1996年进入中国后前23年平均一年开一家店,而2024年新开门店将达到10家 [19] - 为支撑快速扩张,公司内部管理发生变化,引入原盒马、家乐福员工后形成"KPI至上"的文化,门店前期筹备时间从3到5年压缩 [18][19] - 公司简化品控流程,新品选品周期从平均12个月压缩至最慢不超过半年,久谦中台数据显示选品周期不晚于6个月 [20][21]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信任危机 - 2024年初开始公司面临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自有品牌产品接连下架,上线更多国产零食专供版本,产品品质或规格出现缩水 [5] - 消费者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1.3万条,食品品质问题成为重灾区,包括产品发霉、奶粉有异物等 [10] - 具体产品问题包括肉制品以次充好、水果过酸、肥牛火锅片底层特别肥、冷冻薯条多碎条、芥末夏威夷果皮厚等 [5][9] - 公司选品策略被指背离其高品质商品公司的定位和商品力最重要的承诺 [13] 市场竞争格局 - 仓储会员店赛道竞争加剧,2019年Costco入驻中国,37天收获20万会员,2020年盒马X会员店开业,2021年家乐福会员店和fudi开业,麦德龙布局会员店 [27] - 2024年Costco在中国大陆经营7家门店,全年销售额达到87亿元,平均每家门店销售13亿元 [30] - 德国品牌奥乐齐商品种类约2000个,自有品牌覆盖率超过80%,2024年推出数百款9.9元单品,盒马2025财年整体GMV超过750亿元 [30] - 互联网大厂加入竞争,美团"快乐猴"、盒马NB"超盒算NB"、京东折扣超市以超低价格、精简SKU和快速配送吸引消费者 [30] 消费者行为变化与挑战 - 部分会员因选品品质下降、踩雷增多、商品分量大消耗慢、购物不便等原因不再续费 [9][22][24] - 中国消费者"少量高频"的消费习惯与公司"两周一次大采购"的量贩模式存在天然冲突,导致"买得起、吃不完"的体验 [22] - 公司代购生意声量减小,代购单件商品收费从5元降至1元,但生意依旧一般,反映消费者热情减退 [33] - 消费者转向其他零售渠道,如京东旗下的7FRESH七鲜和盒马,认为其产品品质不错且可替代性强 [32]
扩张失败,连亏12年的西安旅游发出求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09:01
定增方案重大调整 - 公司终止2024年度定增事项,并发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募资总额不超过3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1] - 新方案募资规模较2024年方案(6亿元)直接“腰斩”,且资金用途从扩张性资本开支完全转向缓解财务压力[3][6] - 公司原计划将4.21亿元募资用于直营酒店拓展项目,在8省9市投资建设17家“万澳系”直营酒店,此计划现被彻底搁置[6][7] 控股股东参与认购 - 公司大股东西旅集团将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本次发行的股票,认购价格为9.8元/股,发行数量不超过3061.22万股[5] - 西旅集团持有公司26.57%的股份,但其自身处于连续亏损状态,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为-3.86亿元、-4.35亿元、-1.87亿元[6] - 西旅集团资产负债率高企,近三年分别为72.69%、76.51%、76.34%,此次认购被视为一次“负重”输血[6] 公司财务表现疲软 - 2024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5.82亿元,同比下降13.54%,归母净亏损扩大至2.6亿元,同比增亏69.13%[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下降27.4%,扣非净利润亏损5593.23万元[10] - 公司扣非净利润已连续12年亏损,主营业务长期缺乏自我造血能力[11][15] 业务结构恶化与盈利困境 - 公司营收支柱由商贸业务转变为旅行社与酒店业务,但结构性转变未带来盈利[11][12] - 2025年上半年酒店业务毛利率进一步下滑至-12.54%,陷入“收入越高、亏损越大”的增量不增利困境[13] - 此前商贸业务毛利率极低,2023年降至0.21%,近乎无利可图,商业模式竞争力薄弱[13][14] 战略调整动因与行业背景 - 公司表示调整募资用途系因宏观经济及消费市场变化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周转压力较大[7] - 公司持续扩张规模,旅行社分支机构增至266家,酒店数量增至57家,但在极低毛利水平下形成“流血增长”的恶性循环[14][15] - 在文旅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公司面临打破“低毛利-扩张-失血”恶性循环的挑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