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盟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转战港股上市又失败?八马茶业:非未通过聆讯,系招股书失效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7:30
公司上市进展 - 八马茶业2025年1月17日递交的港股招股书因6个月有效期届满于2025年7月17日自动失效 公司可在3个月内更新财务数据后重新提交申请 [1] - 公司强调招股书失效是资本市场常见现象 近一个月内有近2000则类似新闻 属于上市正常流程 [1] - 证监会7月17日发布备案通知书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913 34万股境外普通股 106名股东拟将4398 6875股境内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5]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7 44亿元 18 18亿元 21 22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63亿元 1 66亿元 2 06亿元 [5] - 2024年前九个月收入同比增长0 98%至16 47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 6%至2 08亿元 [5]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共有3498家线下门店 其中直营店274家(2022-2024年累计减少136家) 加盟店3224家(同期累计增加1021家) [5] 商业模式与行业挑战 - 加盟模式发展乏力 门店数量增长和采购额下滑 下沉市场扩张受阻 全品类战略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4] - 家族化治理结构受质疑 王氏家族合计持股45 66% 与安踏 七匹狼等存在复杂关联交易 [3][4] - 行业层面 传统茶企普遍面临资本市场信心不足 澜沧古茶破发且股价持续下跌 中国茶叶曾终止IPO [3] 历史上市历程 - 2013年首次尝试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未果 2015年新三板挂牌后于2018年摘牌 [4] - 2021年4月申请创业板上市 2022年5月撤回 同年8月转战深交所主板 2023年9月再次撤回 [4] - 2025年1月转战港股市场 为第四次冲击IPO [5]
家族生意经:孕婴世界靠“亲友团”逆势扩张,近2亿元募资合理性存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8:28
每经记者|陈晴 每经编辑|张海妮 在出生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母婴连锁企业成都孕婴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孕婴世界)却逆势扩张,凭 借加盟模式和下沉市场策略实现业绩增长,并宣称"位居国内母婴连锁行业前三"。近日,该公司向北交所递交 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孕婴世界家族色彩浓厚。公司实际控制人、高管及员工的多名亲友扮演了多重 角色,包括股东、供应商和客户,甚至在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和前五大客户名单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青岛爱氏为王琼曾经间接参股的公司,她相应的股权已于2020年退出;青岛欧恩贝经营的欧恩贝奶粉品牌曾由 王琼实际控制的厦门欧恩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天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相应品牌经营权于2020 年转让给青岛欧恩贝。 这种"亲友合力"的商业模式虽助推了公司发展,但也为其IPO(首次公开募股)之路埋下隐忧。7月21日,公司 收到了监管部门的问询函,公司的股权清晰稳定情况、加盟模式、收入真实性等问题均被问及。 庞大的"亲友商业网络" 孕婴世界主营业务为母婴商品销售以及为上游品牌供应商、下游加盟商提供服务。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 稿)(以下简称招股书),江大兵、王伟鉴合 ...
八马茶业转战港交所:加盟边际效应减弱、高端品牌形象不稳 递表前低价转让股权
新浪财经· 2025-07-23 17:15
公司上市历程 - 八马茶业于2024年1月1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申请主板挂牌上市,由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天风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曾多次尝试在A股上市,包括2013年冲击深交所中小板、2015年新三板挂牌、2018年摘牌谋求转板、2021年申请创业板上市、2022年瞄准深交所主板,但均未成功 [1] - 2023年9月,公司再次撤回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结束长达十年的A股上市尝试 [1] 业务模式与经营状况 - 公司采用加盟店直销模式,截至2025年1月10日拥有3501家线下门店,其中92.2%为加盟店 [3] - 2019-2023年总营收从10.23亿元增长至21.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0%;净利润从9087.61万元提升至2.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8% [5] - 2024年1-9月总营收16.47亿元,同比仅增长0.6%;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6.1% [5] - 加盟店单店月均销售额从2019-2023年的3万元左右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82万元 [6] 产品结构与市场定位 - 公司定位高端茶叶市场,2022-2024年前三季度高端茶叶销售收入占总营收77.9%、82.7%、81.4% [8] - 代表性产品包括1600元/75g的"赛珍珠"铁观音、2380元/10g的世间少有系列白茶、近3万元/357g的班章和冰岛系列普洱茶 [8] - 2023年公司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份额约为1.7%,位居行业第一 [10] 供应链与研发投入 - 公司部分产品采用OEM方式生产,2019-2022年前三季度定制成品茶采购额占比51.9%、47.4%、47.9%、52.1% [10] - 2024年前九个月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占比达79.9% [11] - 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1%,2023年才突破千万元级别 [11] 营销策略 - 2022-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3.9%、32.1%、31.6% [11] - 同期广告及宣传开支累计6.66亿元,占销售及营销开支比例从33.9%升至39.5% [11] - 营销活动包括在30多个国家举办线下活动、23个线上营销计划,并聘请明星曾黎和宋佳为品牌大使 [11] 股权结构与融资情况 - 公司为家族企业,控股股东一致行动集团合计持有55.9%投票权 [13] - 2012年获得IDG资本等机构投资,投后估值7.28亿元;2020年估值升至21亿元 [15] - 2024年9-12月完成三笔股权转让,上市前估值约22.99亿元,四年仅增长不到2亿元 [16] 行业与市场前景 - 预计2028年中国高端茶叶市场规模达1404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6.0% [10] - 港股现有三家茶企表现不佳:天福股价较发行价低38.3%,英记茶庄集团市值蒸发81.9%,澜沧古茶交易活跃度低迷 [16]
9600店塔斯汀赴港,食安隐忧与资本棋局
搜狐财经· 2025-07-14 18:56
公司上市准备 - 福州塔斯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103万元增至1.18亿元,增幅达11323%,原股东集体退出,由香港Tasting (HK) Holdings Limited全盘接手,搭建红筹架构为赴港上市做准备 [1] - 公司企业类型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法人独资),境外投资者法律文件送达接受人备案更新,股东变更为Tasiting(HK)Holdings Limited [2] - 红筹架构通过香港实体Tasting (HK) Holdings Limited接管境内运营主体股权,开曼群岛母公司全资持有香港实体,形成境外上市通路 [3] 股权与资本运作 - 福建兆乘塔餐饮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退出时持股83.1258%,认缴出资额9910.714406万元 [4] - 创始人魏友纯持股5.7735%,认缴出资额688.346011万元,于2025年6月19日退出 [4] - 早期投资者源码资本、不惑创投于2025年4月集体退出,被解释为"架构调整" [11] 市场扩张与规模 - 公司门店数量达9600家,覆盖全国29省310城,2022-2024年新增门店超8000家 [5] - 70%门店下沉至二线以下城市,三线以下城市占比近半,客单价18-25元 [7][9] - 2025年上半年新增门店828家,同比增速明显放缓 [11] 商业模式与收入 - 加盟费3.88万元(65㎡标准店总投资45万元),不足麦当劳的1/10 [9] - 单店加盟费45万元估算,贡献超36亿元现金流,营业额抽成(13-20万部分抽3%,超20万抽6%)构成持续性收入 [5] - 年营收据传达70亿元(加盟费+供应链抽成),但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10] 产品与竞争 - 转型中式汉堡,独创"手擀现烤堡胚"工艺,推出北京烤鸭、麻婆豆腐等传统菜肴汉堡 [7] - "板烧凤梨堡"话题曝光量1.42亿次,产品差异化显著 [11] - 中式汉堡赛道从蓝海转向混战,多个品牌入局本土化产品 [11] 运营挑战 - "手擀堡胚"需现场制作,出餐速度平均3分钟/单,增加人力与明厨面积成本 [9] - 食品安全问题突出,202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南昌门店使用过期食材,黑猫投诉平台积累3700余条投诉,超八成指向食品安全 [10] - 加盟商管理难度大,食材储存、加工环节易违规,总部远程监控流于形式 [10] 行业环境 - 2025年香港IPO市场回暖,茶饮连锁沪上阿姨、零食折扣店赵一鸣等新消费企业相继递表 [5] - 港股对餐饮企业估值更友好,如蜜雪冰城港股IPO估值达300亿,2025年上半年港股44家新上市公司募资超千亿,餐饮企业占比近三成 [7]
投资者不买周六福的账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3 18:22
公司股价表现 - 2025年7月11日收盘价为34.6港元/股,单日下跌7.49%,总市值149.66亿港元,较开盘价26.7港元仍有涨幅但热度消退[2] - 上市两周内股价曾冲高至52.5港元/股后迅速回落,市场情绪从热捧转向谨慎[4] - 股价下行受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争议、股权集中及上市前突击分红等多重因素影响[5][10] 商业模式分析 - 采用轻资产加盟模式,4129家门店中97%为加盟店,加盟商可外购产品仅需支付品牌使用费[7] - 2022-2024年加盟店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8.43亿、20.2亿、20.41亿元,服务费收入7.98亿、8.33亿、8.49亿元,合计占比超50%[8] - 加盟协议期限仅1年且不限制加盟商代理其他品牌,品牌控制力弱于周大福等老牌竞争对手[8] 资本运作特征 - 创始人李伟柱持股66.72%,其兄李伟蓬持股26.97%,上市后仍合计控制83.4%股权[9] - 2023年分红3亿元,2024年3月及5月分别分红3.48亿和2.97亿元,年内累计派息6.45亿元[9] 行业竞争态势 - 黄金饰品行业依赖品牌溢价,周大福等老字号通过工艺和知名度实现金价及加工费溢价[7] - 中低端市场存在机会,但需强化产品设计、质量控制与渠道建设,当前加盟模式制约品牌升级[11] - 消费者认知中周六福产品以"普货"为主,品牌特色与美誉度不足[8]
“轻装上阵”的周六福,投资者不买单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21:12
股价表现 - 2025年7月11日公司股价收于34.6港元/股,单日下跌7.49%,总市值149.66亿港元 [1] - 相比24港元/股的发行价仍有44.2%涨幅,但较上市初期52.5港元/股的高点已回落34.1% [1][4] - 上市仅两周股价已呈现过山车走势,反映投资者情绪变化 [1][4] 上市情况 - 公司全球发售5382.92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占比43.48%,国际发售占比56.52% [1] - 发行定价24港元/股,净筹资约11.93亿港元 [1] - 上市前市场对标老铺黄金,期待其复制下沉市场成功模式 [1] 商业模式 - 采用轻资产加盟模式,4129家门店中97%为加盟店 [3] - 加盟商可不从公司采购商品,仅支付品牌使用费 [3] - 2022-2024年加盟业务收入占比稳定在50-55% [4] - 加盟协议期限仅1年且不限制加盟商代理其他品牌 [4]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向加盟店销售产品收入分别为8.43亿元、20.2亿元、20.41亿元 [4] - 同期收取服务费收入分别为7.98亿元、8.33亿元、8.49亿元 [4] - 2023-2024年累计分红9.45亿元,其中2024年分红6.45亿元 [5] 股权结构 - 创始人李伟柱持股66.72%,其兄李伟蓬持股26.97% [5] - 上市后创始人兄弟仍合计控制83.4%股权 [5] 行业分析 - 黄金饰品行业定价主要基于金价和加工费,品牌溢价是关键 [3] - 中低端市场存在机会,但需强化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和渠道建设 [6] - 周大福等老字号通过品牌定位和运营策略建立竞争优势 [6]
古茗:慢就是快!茶饮界也有“Costco”?
海豚投研· 2025-07-04 19:19
核心观点 - 古茗在四家万店茶饮品牌中表现突出,上市后股价涨幅接近3倍,远超蜜雪冰城的1倍和茶百道、沪上阿姨的破发表现[1] - 供应链能力是决定茶饮品牌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古茗和蜜雪冰城凭借自建供应链在价格战中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13][16] - 古茗采用区域加密扩张策略,在已进驻省份形成高密度门店网络和区域垄断优势,乡镇门店占比达35%为行业最高[19][20][25] - 高频推新策略配合高效供应链使古茗新品复购率达53%,远超行业平均30%的水平[30][31] 商业模式拆解 供应链对比 - 蜜雪冰城供应链最强:核心食材100%自产,成本较外采低20%-40%,配送网络覆盖90%县乡地区[13][15] - 古茗供应链次之:唯一拥有自有冷链车队品牌,低线城市配送频率达两天一配,仓到店成本仅占GMV1%(行业平均2%)[13][15] - 茶百道/沪上阿姨依赖第三方:仓储成本高且稳定性不足,2024年同店营收出现双位数下滑[13][16] 扩张策略差异 - 古茗采用"关键规模"策略:单省门店超500家才扩张新省,8个重点省份贡献87%GMV[19][20] - 其他品牌全国铺开:蜜雪/茶百道/沪上阿姨已进入30+省份,但单省密度较低[19] - 古茗乡镇门店占比35%居首,供应链优势支撑深度下沉[25] 竞争优势分析 区域加密价值 - 提升冷链效率:高密度门店使自有物流成本降至GMV1%以下,第三方物流成本通常2%[24] - 建立区域壁垒:浙江/福建/江西市占率超25%,价格带市占率近50%[29] - 加盟商质量优化:强势区域加盟商回本周期快于竞品[28] 产品策略创新 - 研发投入行业最高:120人团队专注快速模仿优化热门单品[31] - 推新频率领先:新品季度复购率53% vs 行业平均30%[31] - 供应链支撑创新:实现ZARA式"快速验证-迭代"模式[30][33] 行业竞争格局 - 价格战影响:2024年主流品牌均价从15-20元降至10-15元,加剧行业洗牌[15] - 闭店率分化:茶百道/沪上阿姨闭店率飙升,古茗/蜜雪保持稳定[16] - 终极判断:自建供应链品牌将形成"成本优势-规模扩张-成本再降"正循环,第三方依赖型品牌可能陷入恶性循环[18]
蜜雪集团(02097):确定性源自对极致性价比模式的深刻理解
华兴证券· 2025-06-30 20: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蜜雪集团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 660.00 港元,对应 40x 2026 年 P/E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投资蜜雪就是投资其对极致性价比商业模式的深刻理解,其成功源于优异的市场洞察力、营销资源利用能力、供应链成本管控能力以及对加盟模式生意本质的独到认知 [7] - 蜜雪的性价比定位确保受众,合理利润分配成就万店加盟,还能高效撬动外部营销资源,供应链上延下伸降本增效 [1][2] - 幸运咖沿用蜜雪模式,若未来加速扩张,有望验证商业模式可复制性,成为集团第二增长曲线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概述 - 投资蜜雪是投资其对极致性价比商业模式的理解,蜜雪成功源于多方面能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 性价比定位确保受众,合理利润分配成就万店加盟 - 蜜雪追求极致性价比,从刨冰转向现制茶饮,定位下沉市场,确立单店模型 [13][14] - 蜜雪通过“轻加盟、重经营”杠杆扩张,中部六省减免费用,实现从省内到区域性品牌发展 [18] - 蜜雪匹配门店数量变革管理,完善培训、建立监督体系,保证运营标准化 [20][21] - 蜜雪深谙加盟模式本质,调整利润分配,让利加盟商,实现门店与业绩增长 [26][40] 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高效撬动外部营销资源 - 蜜雪打造“雪王”IP、独特店招等多重视觉记忆点,升级品牌口号和主题曲,刺激消费者感官 [41][46] - 蜜雪选择 B 站和短视频平台推广,制造话题热点,实现裂变传播,导流线下 [49][50] 供应链上延下伸降本增效 - 蜜雪自产原材料,掌握主动权,预收账款平衡产销,提高产端效率 [51][54] - 蜜雪自建仓配体系,仓储端选址布局,配送端按需升级,确保产品标准化输出 [57] 幸运咖:蜜雪商业模式的高度复制 - 幸运咖沿用蜜雪性价比定位和渠道扩张方法,定位下沉市场,精简 SKU 后丰富产品 [66] - 幸运咖营销思维与蜜雪一脉相承,供应链体系协同,门店数量有望扩张 [76][77] 收入与盈利预测 - 预计蜜雪集团 2025 - 27 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23.6%/ 13.4%/ 11.9%至 306.8/ 347.9/ 389.3 亿元 [79] - 预计 20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 24.5%/ 13.4%/ 11.9%至 55.2/ 62.6/ 70.1 亿元,净利率维持 18.0% [80] 估值 - 给予蜜雪集团 40 倍 2026 年 P/E,对应目标价 660.00 港元,较目前有 30%上升空间 [87] 附录:公司介绍——多品牌餐饮连锁集团 - 蜜雪集团 1997 年成立,2025 年港交所上市,采用“直营店打样,加盟店扩张”模式,门店和业绩高速增长 [90] - 蜜雪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张氏兄弟持股超 80% [94]
开了4100家金店的潮汕兄弟,市值飙上170亿港元
36氪· 2025-06-30 16:40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周六福于6月2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每股26.7港元,两个交易日后股价涨至40港元以上,市值超过173亿港元[4] - 公司此前三次尝试A股IPO失败,此次港股上市填补了珠宝行业前五大品牌中唯一未登陆资本市场的空白[4] - 上市前公司已拥有超过4100家门店,成为拓店速度最快的国内连锁珠宝品牌商[4][17] 商业模式争议与特点 - 公司采用"重加盟、轻直营"模式,4129家门店中97%为加盟店,被行业视为"异类"[5][17] - 加盟策略灵感源自麦当劳,推出"零风险加盟"政策:首年加盟费仅2万元,总部承诺承担亏损[15] - 2022年起停掉自有工厂,全部委托代工,加盟商可从授权供应商采购产品,公司收取"产品入网费"(年费数十万元),该业务毛利超过90%[25] 品牌策略与市场定位 - 品牌命名采用"双押"策略,结合周大福和六福珠宝元素,主攻三、四线城市市场[5][11] - 定位"普惠"珠宝,目标将珠宝从奢侈品变为百姓饰品,重点开发1000-2000元价位段的K金系列产品[17][19] - 曾因商标侵权被六福珠宝和周大福起诉,2021年法院判决赔偿500万元,截至2024年仍未在香港、澳门完成商标注册[11] 创始人背景与经营理念 - 创始人李伟柱早期通过珠宝镶嵌工厂起家,2004年与兄弟李伟蓬共同创立品牌,上市前两兄弟持股93.69%[9][10] - 经营理念强调"勤劳"、"接地气",管理上推行"去精英化",要求员工称其为"老李",反对办公室等级[17][18] - 坚持每周下店与加盟商交流,曾通过蹲点调研及时调整产品线使亏损店铺扭亏为盈[19]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公司收入57.18亿元,净利润7.06亿元,规模远低于行业龙头周大福(896.56亿港元营收)[24] - 线上销售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6.1%,2024年线上收入占比40%,两项指标均居行业首位[19] - 疫情期间线上投入显著,电商渠道成为缓冲金价波动的重要阵地[1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珠宝行业前五大品牌为周大福、老凤祥、周大生、中国黄金和周六福[4] - 周大福以约7000家门店(直营为主)位居第一,2025财年营收896.56亿港元,归母净利润59.16亿港元[24] - 周六福门店数量排名第四,但拓店速度最快,从零到4000家仅用约15年[4][17] 现存问题与挑战 - 加盟模式导致产品质量和价格体系混乱,不同区域单克金价差超百元,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4000条[25] - 资本市场曾对其加盟模式收入占比超80%、商标纠纷、应收账款增长等问题提出质疑[22] - 轻资产模式虽降低库存压力,但品牌管控力弱化,需解决加盟体系固有"副作用"[26]
靠加盟模式撑起的周六福,港股上市首日涨25%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6-27 10:01
上市表现 - 公司于6月26日登陆港股上市,盘初高开超10%,收盘涨幅达25%,报30港元/股,最新市值为1298亿港元 [1] - 公开招股阶段获71111倍认购,导致额外发行70212万股H股,全球发售股份增至53829万股 [1] - 最终发售价格为每股24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193亿港元 [1] 资金用途 - 所募资金的50%将用于扩大和加强销售网络 [1] - 剩余资金将用于加强品牌市场知名度、提升产品供应及设计开发能力等 [1] 市场地位 - 以2024年商品交易总额及黄金珠宝产品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黄金珠宝公司中分别排名第六及第十 [1] - 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2%及10% [1] 历史上市尝试 - 公司曾于2019年4月和2022年6月两次提交A股IPO申请,均因加盟模式风险、知识产权纠纷及财务合规性问题未果 [2] - 2023年11月主动撤回A股上市申请,2024年转战港股市场 [2] 财务数据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3102亿元、5150亿元和5718亿元 [2] - 同期加盟模式产品销售额占比分别为529%、554%和505%,自营店产品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17%、95%和80% [2] - 净利润分别为575亿元、660亿元和706亿元 [2] - 毛利率持续下滑,分别为387%、262%和259% [2] 销售网络 - 截至2024年12月底,线下销售网络门店共有4129家,覆盖中国31个省份及305个地级市,以及海外四家加盟店 [2] - 加盟店数量分别为3974家、4288家、4034家,占门店总数比重为9808%、9783%和9656%,在珠宝行业中排名第五 [2] 门店调整 - 近年分别关闭364家、490家及674家加盟店,新开644家、804家及424家加盟店 [3] - 因金价上行抑制黄金消费需求,公司已放慢开新店步伐并关闭运营不达标门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