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插混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B级插混轿车市场上演“三国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20:19
行业竞争格局 - B级插混轿车市场进入激烈价格竞争阶段 自主品牌车型价格下探至8万元区间 如荣威M7 DMH限时价8.58万至10.28万元 比亚迪秦L终端起售价8.78万元 银河A7终端起售价8.18万元[1][2][3] - 头部车型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比亚迪秦L月销量1.6万至2万辆 银河A7上市首月销量达1.2万辆 荣威M7 DMH预售首周订单破万[3] - 自主品牌凭借价格与技术优势抢占合资品牌市场份额 合资品牌插混车型如雅阁e:PHEV和帕萨特PHEV仍集中在20万元区间 月销量仅维持三位数水平[5][6] 产品与技术特征 - 续航能力成为核心竞争指标 荣威M7 DMH搭载DMH 6.0超级混动系统 CLTC纯电续航达160km 综合续航超2100km[6] - 智能化配置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荣威M7 DMH实现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全球首发 支持AI语音深度对话 自主品牌在智驾智舱配置方面显著优于合资品牌[6] - 混动技术持续升级 上汽全栈自研DMH系统 比亚迪DM-i技术等推动自主品牌技术突破[3][6] 市场动态与趋势 - B级插混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2年7月销量不足1万辆 2024年7月B级新能源轿车销量达12.4万辆 市场份额从2%提升至12.6%[7] - 插混车型出口成为新增长点 2024年上半年插电混动乘用车出口同比增幅达165% 接替纯电动成为出口新引擎[8] - 混动汽车整体保持高增长 2021年以来年增长率超50% 销量从不足100万辆增至近600万辆 插混占比持续提升至62.7%[8] 企业战略布局 - 自主品牌通过产品定位实现价格突破 荣威M7 DMH以10万元级价格提供20万元级B级车体验 比亚迪通过现金优惠和政府补贴强化价格竞争力[1][3][6] - 技术自研成为核心竞争力 上汽全栈自研DMH系统 比亚迪DM-i技术等实现技术自主可控[3][6] - 出海战略加速推进 插混车型凭借经济性和智能化优势在海外市场获得突破 尤其针对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市场[8]
B级车已经卷到8万元区间,插混市场开启“三国杀”,销售:以前想都不敢想
36氪· 2025-09-23 19:24
核心观点 - B级插混轿车市场正经历激烈价格战 自主品牌凭借价格优势和技术配置抢占市场份额 重塑市场格局 [1][2][4][6] - 插混车型销量快速增长且出海表现亮眼 行业长期看好其发展前景 [8][9] B级插混市场竞争格局 - 荣威M7 DMH以8.58万-10.28万元限时价进入市场 预售首周订单破万 [1][2] - 比亚迪秦L官方售价9.98万-15.38万元 终端优惠后起售价8.78万元 月销量1.6万-2万辆 [2] - 银河A7官方售价8.98万-12.58万元 终端起售价8.18万元 上市首月销量达1.2万辆 [2] - 合资品牌如雅阁e:PHEV、帕萨特PHEV仍集中在20万元区间 月销量仅三位数 [6] 自主品牌竞争优势 - 价格优势明显:自主品牌B级插混车已进入8万元区间 [1][2] - 技术配置领先:荣威M7 DMH搭载DMH 6.0超级混动系统 CLTC纯电续航160km 综合续航超2100km [6] - 智能化程度高:荣威M7 DMH首发搭载AI语音深度对话大模型 智驾智舱配置较合资品牌更受欢迎 [6][7] 市场数据表现 - B级新能源轿车销量从2022年7月不足1万辆增至2023年7月12.4万辆 市场份额从2%提升至12.6% [8] - 2023年8月插混汽车销量约31万辆 同比下降8% [8] - 混动汽车销量从2021年不足100万辆发展至近600万辆 年增长率超50% [9] - 插混在混动汽车中占比持续提升 2023年前4个月达62.7% [9] 出海与行业前景 - 2023年上半年插电混动乘用车出口同比增幅达165% 成为新增长引擎 [9] - 行业预判插混车型未来两三年仍将保持较好发展 可能短期占比超过纯电车型 [9] - 因充电设施差异 插混车型在海外市场凭借经济性和智能化优势获得认可 [9]
B级插混轿车市场 “三国杀”:8万元级“价格战”白热化,自主品牌重塑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5:56
B级插混轿车价格竞争 - 自主品牌B级轿车价格下探至8万元区间 荣威M7 DMH限时售价8.58万-10.28万元[1] - 比亚迪秦L 2025款DM-i智驾版通过1万元现金优惠和2000元地补后实际售价8.78万元[2] - 银河A7终端售价从官方8.98万元降至8.18万元左右[2] 头部车型市场表现 - 比亚迪秦L月销量1.6万-2万辆 常年位居插混轿车市场前两名[2] - 银河A7上市首月销量达1.2万辆 位列插混轿车细分市场第五名[2] - 荣威M7 DMH开启预售首周订单量突破1万辆[2] 插混市场格局变化 - 自主品牌占据B级插混销量榜多数席位 前五名中自主品牌占四席[3][6] - 合资品牌插混车型如雅阁e:PHEV/帕萨特PHEV仍聚焦20万元区间 月销量仅三位数[6] - 自主品牌凭借续航/油耗/用车保障三大核心标准获得竞争优势[6] 技术配置升级趋势 - 荣威M7 DMH搭载DMH 6.0超级混动系统 CLTC纯电续航160km 综合续航超2100km[6] - 自主品牌智驾智舱配置较合资品牌更高 荣威率先实现AI大模型上车[7] - 智能化配置成为自主品牌重要竞争手段[7] 插混市场发展态势 - B级插混车型销量从2022年7月不足1万辆增至2023年7月12.4万辆 市场份额从2%提升至12.6%[8] - 2023年8月国内插混汽车销量约31万辆 同比下降8%[8] - 插混车型出口呈现翻倍增长 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达165%[9] 长期增长前景 - 混动汽车年增长率持续超50% 从不足100万辆发展至近600万辆[10] - 插混在混动汽车中占比提升至62.7%[10] - 预计未来两三年插混车型占比可能短暂超过纯电车型[10]
领克10EM-P新车情报:外型和四驱最能吸引客户,锁单率达80%
车fans· 2025-09-11 08:30
产品上市与定价 - 领克10EM-P于9月8日正式上市 全系标配四驱系统 价格区间为17.38万至21.18万元[1][3] - 购车权益包括1万元现金优惠 2年10万元免息金融方案 以及至高3.5万元NOA辅助驾驶服务赠送[3][18] - 预售阶段支付1000元定金可额外享受1000元抵3000元购车补贴 并可叠加1000元调查问卷补贴[4] 产品配置与设计 - 新车基于CMA EVO架构打造 内饰采用18平方米软包材质 全系搭载千里浩瀚H7智能辅助驾驶方案[6] - 配备启幕式升降出风口 融合音响与空调功能 设计极具仪式感[15] - 外观高度还原概念车设计 采用ADS小蓝灯技术 内饰豪华感较Z10显著提升[15][20] 市场反馈与销售表现 - 日均到店咨询客户占比总客流20% 上市56分钟内大定订单突破10000辆[8][19] - 店内小定用户锁单率达80% 客户对上市定价满意度较高[8][13] - 约30%客户曾表示偏好纯电车型 但上市后定价策略有效缓解市场顾虑[8] 竞品对比分析 - 主要竞品为小鹏新P7与比亚迪汉L DM 领克在造型设计 内饰豪华感和操控性能方面具备优势[10][14] - 对比比亚迪汉L 车型口碑存在劣势 部分家庭用户认为设计不够稳重[14] - 成功吸引原计划购买领克07顶配版的客户转化 四驱系统和5米车长成为关键卖点[10][11] 金融方案与购车时机 - 提供2年10万元0息金融方案 以120四驱Ultra版为例 首付7.88万元后月供为4167元[18] - 当前存在小定名额转让机会 可额外获得3000元购车优惠[19] - 限时权益周期截至10月31日 尾款支付及提车需在2025年11月30日前完成[3][4]
EGR龙头转型新能源,驱动电机铁芯高增!隆盛科技:行业红利难掩资本依赖症
市值风云· 2025-05-20 18:02
核心观点 - 插混汽车销量占比快速提升,2024年占新能源汽车比例达40%,较2022年提高17个百分点 [3] - 隆盛科技业务深度受益于新能源混动与电动化发展,2023年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52%,预计2024年进一步提升 [26] - 公司面临EGR市场空间有限、马达铁芯业务毛利率低、客户集中度高及依赖资本市场输血等挑战 [31][46][50][60] 业务概况 - 公司从单一商用车EGR业务拓展为EGR系统、新能源驱动电机马达铁芯、汽车精密零部件三大板块 [18] - 2018-2023年营收CAGR达51.4%,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4亿元,同比增长38.5% [19] - 归母净利润从2018年百万级增长至2024年预计2.1-2.4亿元,同比增长43%-63% [22][24] EGR业务分析 - 柴油机EGR市占率40%排名第一,但混动EGR产品逐渐成为市场主力,2024年市场份额接近2/3 [31] - 2023年混动EGR产品营收占EGR总营收约25%,配套比亚迪、吉利等客户订单大幅增长 [32] - 预计2027年EGR市场规模32.2亿元,2024-2027年CAGR为15.6%,市场空间有限 [32][34] 马达铁芯业务分析 - 2024年上半年营收4.6亿元,年化市占率约16%,但毛利率仅9.3% [46] - 采取大客户策略,前两大客户为某外资品牌和联合汽车电子 [42] - 预计2027年马达铁芯市场规模113.3亿元,2024-2027年CAGR达26.2% [41][42] 财务与运营 - 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18.6%,净利率9.3%,EGR板块毛利率最高达24.5% [53][55] - 前五大客户占比65%,客户集中度高 [50][51] - 现金循环周期超2个月,反映议价能力较弱 [55][57] - 上市至今累计募资12.9亿,分红1.3亿,依赖资本市场输血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