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A7

搜索文档
B级插混轿车市场上演“三国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4 20:19
行业竞争格局 - B级插混轿车市场进入激烈价格竞争阶段 自主品牌车型价格下探至8万元区间 如荣威M7 DMH限时价8.58万至10.28万元 比亚迪秦L终端起售价8.78万元 银河A7终端起售价8.18万元[1][2][3] - 头部车型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比亚迪秦L月销量1.6万至2万辆 银河A7上市首月销量达1.2万辆 荣威M7 DMH预售首周订单破万[3] - 自主品牌凭借价格与技术优势抢占合资品牌市场份额 合资品牌插混车型如雅阁e:PHEV和帕萨特PHEV仍集中在20万元区间 月销量仅维持三位数水平[5][6] 产品与技术特征 - 续航能力成为核心竞争指标 荣威M7 DMH搭载DMH 6.0超级混动系统 CLTC纯电续航达160km 综合续航超2100km[6] - 智能化配置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荣威M7 DMH实现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全球首发 支持AI语音深度对话 自主品牌在智驾智舱配置方面显著优于合资品牌[6] - 混动技术持续升级 上汽全栈自研DMH系统 比亚迪DM-i技术等推动自主品牌技术突破[3][6] 市场动态与趋势 - B级插混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2年7月销量不足1万辆 2024年7月B级新能源轿车销量达12.4万辆 市场份额从2%提升至12.6%[7] - 插混车型出口成为新增长点 2024年上半年插电混动乘用车出口同比增幅达165% 接替纯电动成为出口新引擎[8] - 混动汽车整体保持高增长 2021年以来年增长率超50% 销量从不足100万辆增至近600万辆 插混占比持续提升至62.7%[8] 企业战略布局 - 自主品牌通过产品定位实现价格突破 荣威M7 DMH以10万元级价格提供20万元级B级车体验 比亚迪通过现金优惠和政府补贴强化价格竞争力[1][3][6] - 技术自研成为核心竞争力 上汽全栈自研DMH系统 比亚迪DM-i技术等实现技术自主可控[3][6] - 出海战略加速推进 插混车型凭借经济性和智能化优势在海外市场获得突破 尤其针对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市场[8]
B级车最低降到8万元区间
格隆汇APP· 2025-09-24 17:34
行业价格竞争态势 - B级轿车市场价格竞争加剧 自主品牌进入8万元价格区间 此前该价格水平难以想象 [1] - 荣威M7 DMH以8.58万至10.28万元限时价进入市场 定位中大型轿车尺寸 直接冲击10万元级插混轿车细分市场 [1] - 比亚迪秦L与银河A7等竞品终端起售价同样聚焦8万元价格带 形成多品牌竞争格局 [1] 市场格局演变 - B级车市场容量大且利润高 长期由合资品牌主导 [1] - 合资品牌推出插混车型如雅阁e:PHEV和帕萨特PHEV 价格仍集中在20万元区间 [1] - 合资品牌插混车型月销量表现疲软 两款主力车型月销仅维持三位数水平 [1] 品牌竞争力变化 - 日系等合资品牌在高端轿车市场出现萎缩态势 [1] - 自主品牌在B级轿车市场快速崛起 形成对合资品牌的替代效应 [1] - 插电混动技术成为自主品牌突破B级车市场的重要技术路径 [1]
B级车已经卷到8万元区间,插混市场开启“三国杀”,销售:以前想都不敢想
36氪· 2025-09-23 19:24
核心观点 - B级插混轿车市场正经历激烈价格战 自主品牌凭借价格优势和技术配置抢占市场份额 重塑市场格局 [1][2][4][6] - 插混车型销量快速增长且出海表现亮眼 行业长期看好其发展前景 [8][9] B级插混市场竞争格局 - 荣威M7 DMH以8.58万-10.28万元限时价进入市场 预售首周订单破万 [1][2] - 比亚迪秦L官方售价9.98万-15.38万元 终端优惠后起售价8.78万元 月销量1.6万-2万辆 [2] - 银河A7官方售价8.98万-12.58万元 终端起售价8.18万元 上市首月销量达1.2万辆 [2] - 合资品牌如雅阁e:PHEV、帕萨特PHEV仍集中在20万元区间 月销量仅三位数 [6] 自主品牌竞争优势 - 价格优势明显:自主品牌B级插混车已进入8万元区间 [1][2] - 技术配置领先:荣威M7 DMH搭载DMH 6.0超级混动系统 CLTC纯电续航160km 综合续航超2100km [6] - 智能化程度高:荣威M7 DMH首发搭载AI语音深度对话大模型 智驾智舱配置较合资品牌更受欢迎 [6][7] 市场数据表现 - B级新能源轿车销量从2022年7月不足1万辆增至2023年7月12.4万辆 市场份额从2%提升至12.6% [8] - 2023年8月插混汽车销量约31万辆 同比下降8% [8] - 混动汽车销量从2021年不足100万辆发展至近600万辆 年增长率超50% [9] - 插混在混动汽车中占比持续提升 2023年前4个月达62.7% [9] 出海与行业前景 - 2023年上半年插电混动乘用车出口同比增幅达165% 成为新增长引擎 [9] - 行业预判插混车型未来两三年仍将保持较好发展 可能短期占比超过纯电车型 [9] - 因充电设施差异 插混车型在海外市场凭借经济性和智能化优势获得认可 [9]
B级插混轿车市场 “三国杀”:8万元级“价格战”白热化,自主品牌重塑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5:56
B级插混轿车价格竞争 - 自主品牌B级轿车价格下探至8万元区间 荣威M7 DMH限时售价8.58万-10.28万元[1] - 比亚迪秦L 2025款DM-i智驾版通过1万元现金优惠和2000元地补后实际售价8.78万元[2] - 银河A7终端售价从官方8.98万元降至8.18万元左右[2] 头部车型市场表现 - 比亚迪秦L月销量1.6万-2万辆 常年位居插混轿车市场前两名[2] - 银河A7上市首月销量达1.2万辆 位列插混轿车细分市场第五名[2] - 荣威M7 DMH开启预售首周订单量突破1万辆[2] 插混市场格局变化 - 自主品牌占据B级插混销量榜多数席位 前五名中自主品牌占四席[3][6] - 合资品牌插混车型如雅阁e:PHEV/帕萨特PHEV仍聚焦20万元区间 月销量仅三位数[6] - 自主品牌凭借续航/油耗/用车保障三大核心标准获得竞争优势[6] 技术配置升级趋势 - 荣威M7 DMH搭载DMH 6.0超级混动系统 CLTC纯电续航160km 综合续航超2100km[6] - 自主品牌智驾智舱配置较合资品牌更高 荣威率先实现AI大模型上车[7] - 智能化配置成为自主品牌重要竞争手段[7] 插混市场发展态势 - B级插混车型销量从2022年7月不足1万辆增至2023年7月12.4万辆 市场份额从2%提升至12.6%[8] - 2023年8月国内插混汽车销量约31万辆 同比下降8%[8] - 插混车型出口呈现翻倍增长 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幅达165%[9] 长期增长前景 - 混动汽车年增长率持续超50% 从不足100万辆发展至近600万辆[10] - 插混在混动汽车中占比提升至62.7%[10] - 预计未来两三年插混车型占比可能短暂超过纯电车型[10]
新能源乘用车一线情况
数说新能源· 2025-09-12 11:26
行业总体情况 - 2024年剩余4个月新能源车需求预计持续强劲 年底可能出现抢购上牌潮[1] - 2025年新能源车免税政策取消后将征收4.5%税率 预计厂家将承担补偿[1] - 若国补退坡行业整体销量可能下滑5%-7% 若国补持续则行业仍能增长[1] - 新能源替换率放缓因新能源车企优惠未加码而燃油车降价加速[1] - 燃油车增长空间已封闭 亏损汽车经销商可能关店或转换新能源品牌[1] - BBA经销商约1/3亏损 2/3盈利但盈利从年1000-2000万降至100-200万[1] - 其他合资品牌约1/3微利 2/3亏损[1] 品牌表现分析 - 银河A网处于上升期 当月一半销量来自银河A7 稳态月销1.5万台以上[2] - 银河销售毛利率4.5% 库存30天较年初增加 售后业务预计1-1.5年后饱满[2] - 比亚迪业绩承压 销售毛利率约3% 但售后毛利可覆盖门店运营成本[2] - 比亚迪库存从年初60天降至45天 7月优惠减少2000元8月又回调1000-1500元[2] - 比亚迪低端智驾功能客户反馈不佳 产品线密集难靠新车系提升销量[3] - 问界H5空间和华为智驾表现突出 小定以18.9万元车型为主[3] - 问界H5与小鹏G6客户重叠度超50% 但对小鹏冲击预计有限[4] - 问界H5若优惠1万预计月销1-1.5万辆 优惠2万有望冲击2万辆[5] - 小鹏新P7首小时订单过万 但预计首月实际交付仅4500台[5] - 新P7定位个性小众 初期订单集中但后续消费者有限[6] 产业链动态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兼顾性能与成本[11] - 比亚迪出海重点发力东南亚市场[11] - 宁德时代储能市场增速高于动力电池[11]
新能源车淘汰赛白热化,吉利汽车为何连续6个月同比环比销量双增
新京报· 2025-09-03 20:37
销量表现 - 8月乘用车销量突破25万辆 同比增长38% 新能源渗透率升至59%创历史新高 [1] - 前8月累计销量达1897064辆 同比增长47% 完成全年300万辆销量目标的63% [3] - 新能源车型8月销量达147347辆 同比增长95% 环比增长13% 前8月累计新能源销量突破100万辆 同比增长120% [4] 产品矩阵 - 银河A7首月交付破1.2万辆 银河M9 24小时内订单突破4万辆 [5] - 极氪9X一小时订单超4万辆 领克10 EM-P预售24小时订单破1万辆 [1][5] - 多款车型在细分市场保持领先地位:星愿(全品类乘用车第一)、星耀8(插混B级轿车第一)、星越L(燃油SUV第一)、缤越(燃油A0级SUV自主第一)、领克900(全尺寸混动SUV前三) [5] 技术突破 - 构建"天地一体化"出行生态 在轨卫星达41颗 卫星通信功能应用于多款车型 [6] - 发布新一代AI座舱操作系统Flyme Auto 2 基于5层AI原生架构 率先搭载于领克10 EM-P和银河M9 [6] - 神盾金砖电池通过行业首个"整车+整包"带电极端测试 应用于多品牌车型 [7] 财务与资本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503亿元 同比增长27% 归母净利润92.9亿元 核心归母利润66.6亿元同比增长102% [8] - 股价较年初上涨30% 表现优于恒生指数 对应2025/2026年市盈率10.8倍/9.8倍 [9] - 中金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26港元 较当前股价有37.2%上行空间 [9] 全球化布局 - 8月出口3.6万辆 前8月累计出口25.5万辆 全球战略稳步推进 [8] - 在亚太、拉美、欧洲、中东等关键市场建立品牌影响力 [8] 战略转型 - 新能源渗透率从2021年6.2%提升至目前60.8% 四年增长近十倍 [4] - "一个吉利"战略发挥多品牌协同效应 银河/极氪/领克差异化定位 燃油车基本盘稳固 新能源产品爆发力强劲 [9] - 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全面转型为科技驱动型出行企业 [7]
极氪陆续分拆研发部门,预计将在今年底前完成与吉利汽车整合
新浪财经· 2025-08-22 16:57
合并交易核心条款 - 吉利汽车以每股2.68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6.87美元收购剩余34.3%极氪股份 交易总额达24亿美元(约172.44亿元人民币)[1] - 多数极氪投资者选择换股而非现金 吉利汽车现金储备588亿元足以支付收购费用[1] - 法律合并于9月通过双方股东大会 预计年底前完成交割 极氪将成为全资附属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1] 战略整合与组织调整 - 极氪回归服务于"一个吉利"战略 旨在通过资源协同提高规模效益并降低成本[2] - 极氪独立研发部门被分拆整合 整车研发部门将并入吉利中央研究院 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团队已先行整合[2] - 威睿电动人员架构转至吉曜通行公司 极氪未来可能仅保留品牌营销和产品定义职能[2] 研发协同与成本优化 - 辅助驾驶团队整合为重庆千里智驾 合并后团队达3000人 形成统一辅助驾驶方案覆盖全集团车型[3] - 极氪二季度研发费用环比收窄26.2% 合并后预计研发环节每年节省数十亿元 联合采购额外节省几十亿元[4][5] - 制造/人力/财务/法务等管理部门协同预计降低管理及营销费用[5] 销售表现与产品策略 - 上半年极氪累计销量9.1万辆同比仅增3% 远低于行业33.3%增速 目标完成率28%[5] - 销量主力从极氪001转向极氪007 007GT上市首月交付过万 001因一年更新三代导致NPS仅29.5[5][6] - 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47% 市占率超10% 与比亚迪差距从8个百分点缩至4个百分点[6] 品牌建设与新品规划 - 公司承认品牌建设不足 因产品迭代过快损害用户知情权并致歉[6] - 全年销量目标上调11%至300万辆 下半年将发布银河A7/M9/星耀6 第五代帝豪智能化升级 极氪9X和领克10EM-P[6]
第33周交付:有人欢喜有人愁
数说新能源· 2025-08-20 19:03
总体分析 - 8月11日至8月17日乘用车总量43.8万辆,环比增长14.22%,新能源车24.8万辆,环比增长12.94%,新能源渗透率达56.6% [1] - 高温假后车企恢复生产带动交付量环比大增,预计金九银十期间交付量将持续攀升 [1] - 油车受高息及政策限制影响表现萎靡,单纯降价策略失效,产品力成为竞争核心 [1] 比亚迪 - 本周交付6.5万辆创近7周新高,面临产品定义及吉利等竞争对手围剿压力 [3] - 海狮06(DMI+EV)周交付5800辆,月底有望冲击2万辆,海豹06周交付5600辆 [3] - 汉L/唐L表现疲软,周交付不足1000辆,汉L仅500辆 [3] - 主力车型数据:秦PLUS DM-i周交付5.78k(33周),宋Pro DM-i 3.01k,海豚2.77k [4][5] 吉利 - 本周交付2.6万辆(不含子品牌),采取高配置+低价策略对标比亚迪 [5] - 银河A7对标秦L,周交付4200辆(33周),起售价8.18万;银河星耀8对标汉DM-i,周交付1.7万辆 [5] - 车型矩阵:星舰7对标宋DM-i,银河E5对标元Plus,星愿对标海豚 [5] 新势力品牌 理想 - 周交付稳定在5300-5600辆,L6/7/8/9面临问界M系列分流压力 [6] - 车型数据:L6周交付2.6k(33周),L7 1.04k,MEGA 0.64k [7] 蔚来 - 乐道L90周交付2300辆,9月周产能或达4000辆 [8] - 100度电池降价2万为三代ES8预热,ET5T周交付0.97k(33周) [8][9] 小鹏 - 周交付7900辆,Q2汽车毛利率14.3%(环比+3.8pct),受益于G6/G9占比提升 [9] - MONA M03周交付3.6k(33周),G7 1.56k,X9增程版筹备中 [10] 问界 - 高温假后周交付7700辆,M7改款预期升温,M8 REEV周交付3.86k(33周) [11][12] 零跑 - 周交付首破万辆,半年度净利润转正,B05及D平台SUV将上市 [12][13] - 主力车型:C10 EV周交付1.94k(33周),B01 EV 1.66k [14] 行业动态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转向性能与成本平衡 [15] - 比亚迪加速东南亚市场布局 [15] -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增速高于动力电池 [18]
吉利汽车(00175.HK):潜力新车或支撑高增长 战略整合利于利润释放
格隆汇· 2025-08-18 19:59
核心观点 - 开源证券上调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至156.6/179.7/215.7亿元人民币 对应EPS 1.7/1.9/2.2元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12.4/10.8/9.0倍PE 维持买入评级 [1] - 平台化造车成本优势内化为持续打造爆款能力 2025H2起银河新车密集上市、极氪产品矩阵清晰化及战略整合落地将驱动利润加速释放 [1] 财务表现 - 2025Q2收入778亿元人民币 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8% 主要由季度交付量提升47%至70.5万辆驱动 [1] - 2025Q2归母净利润36.2亿元 核心归母净利润约24.4-26.5亿元 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2%-55% [1] - 经营费用率同比优化1.3个百分点至13.2% 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0.1/0.8/0.5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绝对额同比下降10% [1] - 毛利率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至17.1% 主因不同毛利率产品增速不均衡 [1] 产品与战略 - 公司上调2025年销量目标至300万辆 银河系列新车型第5代帝豪、银河A7、银河M9、星耀6将于2025H2密集上市 其中银河A7上市后大定已突破3万台 [2] - 极氪科技聚焦豪华市场 2025H2推出极氪9X(首发L3智驾方案千里浩瀚H9)及领克10 EM-P(首发LYNK Flyme Auto智舱系统) [2] - 全球化进程加速 2025H2出口销量目标环比增长30%以上 [2] 战略整合 - 重庆千里整合吉利汽车、千里科技及路特斯智驾团队 极氪私有化收购预计2025年9月完成 [2] - 战略整合强化规模化成本优势 实现全面经营提效 伴随高端车型上市及价格战趋缓驱动利润释放 [2]
海通国际:关注吉利汽车下半年重磅新车发布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目标价27.4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8 16:19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至2027年汽车交付量分别为309万辆、353万辆、393万辆,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54%、55%、63% [1] - 预计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分别为1.68元人民币、1.92元、2.22元,分别上调2%、0%、7% [1] - 基于2025年15倍市盈率给予合理目标价27.45港元,前次目标价为28.85港元 [1] 经营业绩与市场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50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略高于市场预期 [1] - 上半年汽车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推动市占率首次突破10%至10.4%,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1] - 当前市占率与行业龙头差距收窄至4%以内,公司以反超为目标 [1] 战略整合与品牌布局 - 吉利与极氪合并获双方股东大会通过后具法律效力,吉利控股主导合并,极氪赴美上市一年后退市,旨在整合资源提升效率 [2] - 合并后设立吉利银河与极氪科技两大事业群,保留中国星燃油车系列,形成四大品牌覆盖多元市场 [2] - 吉利汽车股东大会定于9月5日,极氪为9月15日,若通过则预计年底前完成交割 [2] 产品规划与市场策略 - 下半年将上调全年销量目标并加快新品投放节奏,行业聚焦公平健康高质量发展 [2] - 反内卷策略强调取长补短、不诋毁竞争对手、专注自身发展 [2] - 2025年下半年推出银河A7(8月上市)、银河M9(第三季上市)、银河星耀6(第四季上市)及极氪9X(第三季上市)等多款新车 [3] 重点车型预期 - 银河A8定位10万元级插混私家车,有望成为爆款车型 [3] - 银河M9为旗舰插混SUV,瞄准20万元以上中大型SUV市场,主打高性价比 [3] - 银河星耀6或将重新定义紧凑型插混私家车细分市场 [3] - 极氪9X基于浩瀚-S架构打造,首搭千里浩瀚H9智驾系统,定位为科技旗舰代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