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优先

搜索文档
首提零售改革“效益优先、兼顾规模”,平安银行在释放什么信号?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7:04
这八个字意味深长,因为银行零售业务在宏观经济形势、居民收入变化、有效消费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 下,并没有迎来顺周期。包括五家大行在内的多家上市行,去年年报的显著共性就是零售业务集体失 速,业务收入和净利占比均不同程度下降。 平安银行对零售业务阶段性经营策略思考,正借由这八个字向外有效表达。 纵观平安银行这两年的零售调整思路,一个明显的方法论显现:高风险高收益产品,让位于中风险中收 益产品。而零售贷款余额阶段性下降,可以理解为在这个阶段内,中风险中收益产品尚在补位。 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描述这一动态平 衡:"过去的东西(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有没有出清、新的后备军(中风险中收益产品)有没有在排 队。" 一些向好的、趋势性的拐点正在显现—— 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资产余额同比、环比跌幅均放缓;结构 优化,存量高风险产品基本出清,基石类和中收益产品储备上量;零售资产质量、存款付息率、资产收 益率等关键经营指标持续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冀光恒在概述零售改革的最新进展时,首次用了"效益优先、兼顾规模"的表述。 量可以掉,但结构不能不调 "有效需求不足,零售业务不好做。"— ...
深度 | 首提零售改革“效益优先、兼顾规模”,平安银行在释放什么信号?
券商中国· 2025-08-26 16:43
纵观平安银行这两年的零售调整思路,一个明显的方法论显现:高风险高收益产品,让位于中风险中收益产品。而零售贷款余额阶段性下降,可以理解为在这个 阶段内,中风险中收益产品尚在补位。 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描述这一动态平衡:"过去的东西(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有没有出清、新的后备 军(中风险中收益产品)有没有在排队。" 一些向好的、趋势性的拐点正在显现—— 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资产余额同比、环比跌幅均放缓;结构优化,存量高风险产品基本出清,基石类和中收益产品储备上 量;零售资产质量、存款付息率、资产收益率等关键经营指标持续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冀光恒在概述零售改革的最新进展时,首次用了"效益优先、兼顾规模"的表述。 这八个字意味深长,因为银行零售业务在宏观经济形势、居民收入变化、有效消费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并没有迎来顺周期。包括五家大行在内的多家上市行, 去年年报的显著共性就是零售业务集体失速,业务收入和净利占比均不同程度下降。 当"量"很难在非顺周期下扩张的时候,结构就一定要调好。"我们将进一步零售调整资产结构,做优做强基石类贷款,同时进一步推动中收益贷款的稳步 ...
深度 | 首提零售改革“效益优先、兼顾规模”,平安银行在释放什么信号?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6:17
(原标题:深度 | 首提零售改革"效益优先、兼顾规模",平安银行在释放什么信号?) 纵观平安银行这两年的零售调整思路,一个明显的方法论显现:高风险高收益产品,让位于中风险中收 益产品。而零售贷款余额阶段性下降,可以理解为在这个阶段内,中风险中收益产品尚在补位。 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描述这一动态平 衡:"过去的东西(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有没有出清、新的后备军(中风险中收益产品)有没有在排 队。" 一些向好的、趋势性的拐点正在显现—— 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资产余额同比、环比跌幅均放缓;结构 优化,存量高风险产品基本出清,基石类和中收益产品储备上量;零售资产质量、存款付息率、资产收 益率等关键经营指标持续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冀光恒在概述零售改革的最新进展时,首次用了"效益优先、兼顾规模"的表述。 这八个字意味深长,因为银行零售业务在宏观经济形势、居民收入变化、有效消费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 下,并没有迎来顺周期。包括五家大行在内的多家上市行,去年年报的显著共性就是零售业务集体失 速,业务收入和净利占比均不同程度下降。 平安银行对零售业务阶段性经营策略思考,正借由这 ...
平安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进一步承压 净利润占比降至4%
经济观察报· 2025-08-24 11:5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 [1] -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下滑3.9% [1] - 净息差收窄至1.80%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基点 [1] 零售业务表现 - 零售业务营业收入310.81亿元占总营收44.8%占比较去年同期50.7%下降5.9个百分点 [1][2] - 零售业务净利润10.02亿元占总净利润4.0%较去年同期7.0%大幅下滑 [1][2] - 零售业务税前利润12.04亿元 [2] - 减值损失前营业利润200.57亿元但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88.45亿元占集团全部减值损失96.9% [2]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不良贷款率1.05%较上年末微降0.01个百分点 [1] - 拨备覆盖率维持在238.48% [1] - 个人贷款不良率1.27%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再降0.05个百分点 [4] - 主动压降高风险业务个人贷款余额17259.7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3% [4] 贷款结构调整 - 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462.08亿元增长6.2%不良率0.28% [4] - 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3948.66亿元下降9.2%不良率改善至2.30% [4] - 消费性贷款余额4580.41亿元下降3.5% [4] - 经营性贷款余额5268.63亿元微降0.9% [4] - 抵押类贷款在个人贷款中占比达64.3% [4] 财富管理业务 - 管理零售客户资产规模42128.39亿元较上年末微增0.4% [6] - 私行客户数9.9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2% [6] - 私行客户AUM余额19661.92亿元较上年末微降0.5% [6] - 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24.66亿元同比增长12.8% [6] - 代理保险收入大幅增长46.1% [6]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余额增长16.3% [6] 数字化与客户基础 - 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7759.8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0% [7] - 月活跃用户数3874.50万户较上年末下降2.3% [7] - 综合金融生态贡献超半数新增财富客户和新获客AUM [7] 战略转型方向 - 从规模增长转向效益优先优化客群与资产结构 [3] - 推动盈利模式重构从依赖息差迈向手续费收入驱动 [8] - 深化客群结构重构提升高净值客户综合贡献度 [8] - 加强风控体系重构利用大数据和AI实现精准风险定价 [8]
中指物业研究:从扩规模转为增绩效 物业管理行业逐步进入存量市场
智通财经网· 2025-04-29 16:39
行业整体趋势 - 物业管理行业转入存量市场竞争 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增速降至2.18% 较上年下降4.03个百分点 [1][4] - 房地产下行导致增量空间收缩 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9.74亿平方米 同比下降12.86% 新开工面积7.39亿平方米 同比下降22.99% [5] - 行业从"拼面积"转向"拼效益" 部分企业不再披露管理面积数据 转向增值服务和坪效提升 [9] 企业战略调整 - 主动优化项目组合 金科服务退出近2000万平方米低质项目 彩生活终止5860.8万平方米合约面积 [8] - 管理面积负增长企业占比达10% 较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 滨江服务等头部企业仍保持20%以上增速 [10][13] - 聚焦深耕战略深化 滨江服务在杭州管理面积占比63.7% 保利物业核心50城新拓项目占比79.5% [34][35] 非住宅领域拓展 - 非住宅管理面积占比稳定在34.21% 经发物业非住宅占比57.6% 但收入占比更高 [14][21] - 细分赛道专业化要求高 医院物业需医疗知识 场馆物业需活动策划能力 轨道交通需设施管理能力 [17][19] - 非住宅项目留存难度大 招标周期1-3年 价格竞争激烈 回款周期延长 [23] 市场拓展与并购 - 第三方管理面积占比54.83% 市场化拓展面临压力 关联房企供给减少但外拓能力不足 [24] - 2024年并购更趋理性 交易金额普遍较小 如绿城服务0.09亿元收购杭州港誉 [26][27] - 外拓能力建设加强 华润万象生活通过定制化服务方案中标豪宅项目 卓越商企服务新拓142个项目 [31][32] 经营效益提升 - 新项目减少影响长期效益 新项目收费高且维护成本低 存量项目质量面临压力 [7] - 非住宅项目边际收益更高 如商企服务可延伸设施管理、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 [14] - 聚焦战略降低运营成本 区域集中利于采购共享 后台管理效率提升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