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按揭贷款

搜索文档
工行福州分行破解消费堵点 金融惠民“贷”动市场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6-20 19:27
住房金融创新 - 公司推出全国首笔个人住房租赁贷款"租金贷",减轻新市民及青年群体安居压力[2] - 完成全省首例"以新换旧"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和全国首笔新增"双优"房抵组合贷融资业务[2] - 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支持"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多样化住房消费需求[2] 教育金融支持 - 发放全国系统内非试点地区首笔个人优学贷款,覆盖"双一流"高校硕博群体学费、科研及生活消费[4] - 贷款产品设计聚焦职业发展黄金期,解决高层次人才成长阶段资金需求痛点[4] - 深化教育金融场景布局,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4] 数字支付生态 - 作为数字人民币试点银行,实现公交地铁、生活缴费、工资代发等民生场景全覆盖[6] - 与商超、餐饮、零售商户合作构建"数字钱包+场景生态",提升支付便利性[6]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增量及活跃度在当地四大行中排名第一[6] 消费金融战略 - 以产品创新、场景构建、科技赋能三大路径破解住房、教育等领域消费堵点[1] - 通过"五化"转型实践构建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响应国家提振消费政策[8] - 金融创新覆盖民生关切领域,包括安居、教育、养老等核心场景[1][8]
财经聚焦|LPR年内首降加速落地,惠企利民效果如何?
新华社· 2025-05-30 23:19
新华财经北京5月30日电(记者吴雨、郑钧天、张钟仁)5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今年首次下 降。利率传导情况如何?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有何变化?近日,记者到北京、上海、山东等地采访,从 一线感知降息政策落地效果。 新华社发程硕制图 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LPR下降传递出稳市场、稳预期的明确信号。"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青马说,贷款利率 下降可帮助企业减轻压力,更有信心开拓市场、争取更多订单,进一步激发信贷需求,为经济持续回升向 好添动力、增活力。 5月20日,1年期LPR降至3%,5年期以上LPR降至3.5%,均较上一期下降10个基点。通过利率传导,实体 经济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LPR下调后,建设银行茂名市分行很快调整了相关贷款利率,茂名博贺港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政策受益 者之一。 "利率下调后,我们每年的利息支出可减少77万元,大大缓解了企业的运营压力。"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彭宁 告诉记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且回报周期较长。长期稳定的低利率环境,对企业增强发 展信心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LPR改革效能持续释放,促进贷款利率稳中有降。4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 3. ...
央行降息“靴子落地” 你的房贷、存款将如何变化?
搜狐财经· 2025-05-08 21:41
全面降息之后,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以下简称为"个人房贷利率")持续下行势在必行。银行个 人房贷利率主要是在5年期以上LPR基础上加点而来,因此若5月LPR跟进下调,则意味着银行房贷利率 也将跟进下调。而降息一方面可降低新增贷款利率,另一方面也将降低银行存量贷款利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接下来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会有更大幅度下调。这将有效缓解 计入物价因素后,当前实际居民房贷利率偏高的状况,是现阶段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 "降息也将带动LPR的下行,新的房贷利率就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价。"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 者,不过银行个人房贷利率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综合银行自身经营风险和监管要求等因素,预计短 期内银行个人房贷利率难以跌破3%。 5月8日,央行的降息政策"靴子落地"。根据央行公告,自5月8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 此前的1.50%调整为1.40%。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和临时正、逆回购的操作利率继续在公开市场7天期 逆回购操作利率上加减点确定,加减点幅度保持不变。 此前一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将带动贷 ...
新任党委书记顾建忠首次亮相,上海银行业绩发布会明确创新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22:12
公司战略方向 - 新任领导提出银行需锚定科创、绿色和普惠三大领域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价值 [1] - 强调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潜能作为未来工作主旋律 [1] - 2025年是公司规划关键年,将坚持战略引领并聚焦价值创造以实现创新转型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60亿元,同比增长4.50%,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增长4.79% [2]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增长2.30%,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增长3.85% [2] - 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9.81% [2][5] 负债与息差管理 - 持续优化负债结构,2024年付息负债付息率同比下降15个bps,2025年一季度降幅扩大到43个bps [3] - 2024年压降高定价存款500亿元,人民币个人存款三年期及以上余额占比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3] - 息差降幅逐步缩小,2024年比2023年缩小3个bps,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缩小1个bps [3] 风险管控 - 近3年风险资产化解规模均超200亿元,2024年达246亿元 [5] - 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稳步下降,近两年新投放超200亿元对公房地产贷款均为正常类 [6] - 实施房地产客户分类管理,分为已出险、潜在风险和有风险信号三类以提升前瞻性 [6] 信贷业务规划 - 2025年信贷增速目标5%左右,较2024年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 [7] - 对公信贷计划投放超6千亿元,增速6%以上;零售贷款目标正增长,较去年提升5-6个百分点 [7] - 住房按揭贷款计划投放超300亿元,汽车消费贷款规模目标增长20%-40%,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 [7]
A股首份上市银行一季报出炉!平安银行零售AUM达4.2万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18 19:37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8日晚间平安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受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营收和净利润有不同表现,整体业务规模平稳,各业务板块有相应发展,且将坚持零售战略定位推动业务发展 [1] 分组1:整体经营情况 -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7.09亿元,净利润140.96亿元,同比下降5.6% [1] - 资产总额57778.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1% [1] - 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4117.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7% [1] - 吸收存款本金余额36671.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吸收存款平均付息率1.81%,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个基点,较去年全年下降26个基点 [1] 分组2:个人业务情况 - 个人存款余额13308.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 [2] - 零售客户数12604.4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4%,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42454.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 [2] - 财富客户147.6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4%,私行客户AUM余额19911.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8% [2] - 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927.51亿元,一季度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145.12亿元,同比增长61.4% [2] - 个人贷款余额17290.4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2%,抵押类贷款占比64.7% [2] - 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394.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4006.3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9%;消费性贷款余额4593.1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2%;经营性贷款余额5296.5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3% [2] 分组3:资产质量情况 - 不良贷款率1.06%,与上年末持平 [2] - 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分别为0.80和0.64 [2] - 拨备覆盖率236.53% [2] 分组4:网点及战略情况 - 2025年3月末共有110家分行(含香港分行),合计1145家营业机构(含总行、分行及专营机构) [3] - 坚持零售战略定位,深化推进零售战略转型,升级贷款、存款和财富管理业务板块,夯实数字化和综合金融平台基础 [3]
利润回升但压力不减——浦发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4-11 07:22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达9.46万亿元,同比增长5.05%,保持正增长趋势[2] - 营业收入1707.48亿元,同比下降1.55%,连续多年负增长[2] - 净利润458.3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46%,扭转此前下降趋势[2] - 总资产平均收益率(ROA)0.50%,净资产平均收益率(ROE)6.20%,显著低于同业[6] - 净息差进一步下探至1.42%,低于招商银行(1.98%)、兴业银行(1.82%)等可比同业[7][10]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1.36%,较2023年末下降12个BP,拨备覆盖率186.96%,上升13.45个百分点[11] - 对公贷款占比58.97%,不良率1.34%,较2023年末大幅下降34个BP[12] - 零售贷款不良率1.61%,较2023年末上升19个BP,超过对公业务不良率[12] -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0.95%,为同业最高,较2023年末上升33个BP[15] - 关注类贷款占比2.34%,逾期类贷款占比2.06%,显著高于不良贷款率[15] 业务结构 - 公司业务为最大板块,对公贷款3.1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58.97%[12] - 对公贷款不良率连续五年下降,支撑整体资产质量改善[12] - 零售业务风险上升,不良率连续增长且高于对公业务[12][15] 同业对比 - 净利润增速22.46%显著高于六大行(0.34%-4.76%)及招行(1.05%)[7] - ROA和ROE低于六大行(ROA 0.53%-0.85%,ROE 9.08%-10.69%)及股份行(招行ROE 14.49%)[6][7] - 净息差1.42%低于六大行均值(1.41%-1.87%)及股份行(招行1.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