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科技赋能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签署将有力推动区域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11-14 15:19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核心观点 - 议定书签署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经济一体化进程从传统贸易投资拓展至数字、绿色、标准、产供链等新兴领域[1] - 升级将推动区域数字科技赋能、绿色产业合作、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和标准规制对接,促进区域内大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融合发展[1] - 双方企业对议定书高度关注,认为其蕴含巨大商机[1] 行业影响与机遇 - 议定书将有力推动区域数字科技赋能和绿色产业合作[1] - 升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和标准规制对接[1] - 许多地方和企业已积极研究新规则,为生效后抢抓新机遇做准备[1] 后续推进与实施 - 商务部在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公布了签署文本并进行详细解读[1] - 商务部正在加快推进议定书的国内核准工作,与东盟方共同努力推动议定书尽早生效实施[1] - 希望各地方、各行业指导帮助企业了解、理解、利用自贸区新规则新机遇[1]
促消费 看消金公司如何“助功”
金融时报· 2025-10-17 08:57
双节消费热潮与公司业绩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消费金融市场活跃,文旅、餐饮、家电等领域收获显著 [1] - 马上消费在10月1日至10月8日服务新用户35.16万人,新增交易额达45.75亿元 [2] - 海尔消金通过接入银联云闪付提供“0首付、0利息、0手续费”的智家分期服务,覆盖城市和产品范围扩大,累计放款额和笔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2] - 安逸花App日活跃用户数(DAU)超315万,其Deepseek大模型日均调用超2300万次,智能风控模型日均调用超32.5亿次 [3] 政策支持与行业响应 - 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4] - 4家消费金融公司首批入选《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的贷款经办机构,积极响应“国补”政策 [4] - 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国补+满减+分期”组合优惠方案,围绕手机终端、新型AI硬件等开展精准促销,有效激活用户数字消费潜力 [4] - 招联金融依托数智化优势优化服务流程,简化手续以确保政策红利快速直达消费者 [5] 产品创新与科技赋能 - 建信消费金融在App内推出家电以旧换新专区,提供12期免息福利,并于9月至10月为新注册用户推出每日派发5000份最高188元免息券的抽奖活动 [2] - 马上消费推出行业首个个人碳账户“马上绿洲”,累计开通用户数逾578万户,推动碳减排量超8330万吨 [7] - 在2025年10月1日至10月8日期间,马上消费通过线上业务办理实现节能减排6594.29吨,其中减少碳排放6448.25吨 [7] - 招联金融的智鹿大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类业务场景,成为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支撑 [7] 行业展望与战略方向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补上内需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6] - 消费金融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增强普惠服务便利性,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7] - 业内人士认为四季度消费热度有望持续攀升,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将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与机遇 [7]
支付“联”接天山南北 金融赋能锦绣新疆
搜狐网· 2025-09-26 17:31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于2009年3月成立新疆分公司,在新疆地区累计发行银联卡超过1亿张,云闪付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000万 [1] - 公司已建成助农取款服务点超过1.3万户,实现农牧民足不出村办理取款、缴费、转账等业务 [2] - 公司联合商业银行发行“乡村振兴主题卡”超过300万张,联合境内外银行发行“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卡”超过170万张 [3] - 公司推出货车ETC综合解决方案,整合多方资源助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超过3.7亿元 [4] 支付网络与场景建设 - 公司在“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高频场景的重点商户实现银联支付全覆盖,并支持税务、社保等政务缴费“一网通办” [2] - 公司实现乌鲁木齐地铁、各地州市公交银联支付服务全覆盖,并推出“流动就餐”、“不下车加油”等便民服务 [2] - 公司深入开展“锦绣行动”,聚焦口岸、商圈、景区等重点场景,推进银行卡、二维码、手机Pay等受理建设,覆盖全疆各地州市和9大口岸 [3] - 公司推动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打造优化支付服务先行示范区,在中哈霍尔果斯合作中心打造“银行卡刷卡无障碍示范区” [3] 促消费与产业融合 - 公司积极承接政府消费券发放及“以旧换新”工作,联合产业各方在汽车、家具家电、餐饮、商超百货、文旅等领域开展促消费活动 [3] - 公司持续推进减费让利,实施小微企业手续费减免、“红火计划”等政策,惠及广大商户 [3] - 公司联合发行“新疆旅游数字卡”,整合交通、加油、餐饮等出行消费权益,并打造“新疆特色产品”小程序助力“疆品出疆” [4] 跨境支付与对外开放 - 公司推动本地银行完成跨境系统改造,探索边民互市和跨境小额贸易结算新模式 [3] - 2025年1-8月,新疆地区银联外卡内用、内卡外用交易笔数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0% [3]
老字号焕发新活力,中博会搭建产业升级大舞台
江南时报· 2025-06-30 20:22
展会概况 - 2025亚洲老字号企业展以"传承·创新·融合"为主题,汇聚近180家全国及亚洲地区老字号品牌、非遗传承机构和国际连锁企业 [1] - 展会打造10500平方米展示空间,设置六大展区并联动七大专场活动 [1] - 预计吸引逾3万名专业观众,现场已达成潮州陶瓷、广府凉茶等品牌意向订单 [2][5] 展区与参展企业 - 六大展区涵盖老字号品牌、非遗技艺、连锁加盟、IP授权、国际老字号及外贸优品转内销 [2] - 吸引超140家参展企业,包括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遗传承机构及山姆会员店、名创优品等连锁品牌 [2] - 外贸转内销专区配套海关、税务一站式咨询服务,助力出口企业转型 [4] 创新举措与技术应用 - 首创"千城万店来粤会"对接机制推动老字号连锁化发展 [2] - 上线"365天不落幕"云展链销平台,采用AI智能匹配系统和数字孪生展台技术 [4] - 区块链技术用于老字号IP数字化确权,AI实时追踪消费者互动数据优化产品结构 [2][4] 跨界合作与产品创新 - 阳江十八子、陶陶居等12家中华老字号签约年轻设计师团队,预计带动年轻客群增长 [3] - 佛山木版年画与国际酒店集团达成IP授权合作,粤绣元素蓝牙耳机、醒狮灵感运动鞋等创新产品亮相 [4] - 岭南文创服饰与数字虚拟人同台走秀,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 [5] 政策与行业支持 - 广东省推动"守正创新"双轮驱动,设立老字号技艺大师工作室保护核心工艺 [3] - 港澳台企业拓展内需市场政策指引活动聚焦内外贸一体化政策解读 [5] - 发布《老字号品牌数字化发展白皮书》系统梳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升级路径 [5] 专场活动与行业影响 - 七大专场活动包括品牌故事讲述、国潮创新展演等,14家老字号与6家创新企业同台分享 [5] - 展会旨在通过市场化平台挖掘老字号新动能,成为促进消费升级和文化自信的载体 [5]
释放绿色消费新动力,要抓好哪些关键点?
中国环境报· 2025-06-10 08:10
绿色消费转型重要性 - 绿色消费是消费转型重要趋势 对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 - 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是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绿色动能[1] - 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需要充分释放多元动力[1] 供需协同机制 - 消费绿色转型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激励协同发力[2] - 需要把握消费转型时机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 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下释放绿色消费潜能[2] - 建设高质量绿色交易市场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打造精细化消费经营体系和多元化消费场景[2] 企业角色与策略 - 企业需洞察绿色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促进绿色消费市场快速发展[2] - 售后服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关联的"第二次竞争"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重视优质售后服务体系建设[2] - 企业绿色转型能加速绿色产品与服务研发推广 满足消费者多元绿色消费需求[3] 政府支持作用 - 政府需实施绿色惠企政策 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为绿色技术创新和生产能力提升提供动力[3] - 当前绿色消费市场存在产品标识认定机制不完善 绿色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影响购买意愿[3] - 政府帮扶能充分调动消费者主体能动性[3] 数字科技赋能 - 数字科技驱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有助于创新绿色消费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重效益[4] - 科技发展提高绿色消费质量 增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数量 企业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化精准营销[4] - 数字平台推动闲置产品流转与循环利用 优化消费生态体系[4] 技术革新推动 - 绿色消费创造的生产动机引领技术革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4] - 绿色技术革新是企业提升知名度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4] - 消费者对消费场景更新和体验升级要求倒逼企业研发更多绿色技术和服务[4] 生态文明教育 -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 推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理念[5] - 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消费者绿色素养 对增强绿色消费意愿和改变消费行为具有先导性作用[5] - 教育需从娃娃抓起并扩展至具有现实和潜在消费能力群体 学校需将绿色消费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5] 消费习惯培养 - 以社区村庄为单位开展绿色消费宣传 强化环境伦理教育助力低碳选择成为大众理性选择[5][6] - 针对绿色惠民政策知晓率不高问题 可通过优惠补贴直降减免等措施吸引消费者参与[6] - 让绿色消费理念融入人们自觉行为习惯之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