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两创
icon
搜索文档
泉眼·视界|百年商埠何以“破圈”?市中区以文化“两创”给出答案
新浪财经· 2025-10-30 11:57
文章核心观点 - 济南老商埠区通过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将历史文化遗产从“沉睡资产”转化为驱动城市更新文化动力的成功路径 [3][16] 科技赋能与体验重构 - 将现代科技作为激活历史资源的转换器,运用VR、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对44座老建筑进行720°全景云端再现,累计访问量达百万次 [3][4] - 数字化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使游客可“走进”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或小广寒电影博物馆,打破传统参观的时空限制 [4] - 通过“元宇宙之夜”、文物建筑灯光秀及互动装置等技术,以光影艺术重新诠释历史建筑美学价值,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6] 业态融合与价值再生 - 以《“一园十二坊”传统风貌区保护规划》为指导,进行分区规划,设立老字号商业区、传统院落体验区等板块,保留历史脉络并避免同质化开发 [6] - 采用“绣花功夫”进行微更新,保留历史建筑外观的同时引入文化曲艺、时尚餐饮等现代业态,形成“外旧内新”模式 [9] - 设计“商埠老建筑文物之旅”、“红色教育之旅”等研学线路,将散点建筑串联成有温度的故事链,实现从“观光”到“体验”的转变 [9] 传播创新与品牌塑造 - 线上通过打造玫瑰瀑布、爱心斑马线、夹心胡同等网红打卡地,借助社交平台传播,网络关注度破亿次,使老商埠频繁登上热搜 [12] - 通过“商埠挎包服务队”志愿服务、文化进校园课程,以及《自开商埠第一城》书籍出版、电视剧《大商埠》拍摄,进行多层次文化传播 [13] - 在国际传播层面,老商埠亮相英国、白俄罗斯、泰国等国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外媒报道将济南故事推向世界,提升城市影响力并丰富文化内涵 [13]
以文化品牌之力激活济阳发展新动能
齐鲁晚报· 2025-10-17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济阳区系统打造“济阳@黄河”文化品牌,通过深度挖掘黄河与闻韶等地域历史文化、发展“济北手造”产业、创新文旅融合模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成功入选2024年济南市“提升城市软实力”创新案例 [2][11] 文化品牌建设与挖掘 - 成立济阳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促进会,下设7个研究委员会,已撰写刊发研究成果300余篇,出版《千年一脉闻韶台》等系列丛书 [3] - 联合山东大学建立儒学与黄河文化研学基地,并正对接设立“济阳@黄河”课题研究,为品牌注入高端智力支持 [3] - 编纂出版《济水之阳·黄河故事》大型读本,通过近200个故事展现济阳与黄河的历史羁绊 [4] - 打造济水韶音博物馆,设置二十余处展厅,收藏大量文物,成为黄河农耕文化沉浸式体验打卡地 [4] - 成功举办“济阳@黄河”文化论坛,并常态化开展主题文化公益大讲堂,增强市民文化自信 [5] “济北手造”产业发展 - 通过“政策护航+技艺创新+全链运营”路径,将传统手造技艺转化为富民产业 [7] - 龙格黑陶非遗工坊为代表,技艺入选市级非遗,每年接待体验近10万人次 [7] - 全区34类手造资源纳入统筹保护,3个项目跻身“山东手造”资源库 [7] - 2023年底出台《济阳区“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公司及展示体验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7] - 产品融入现代美学设计,如黄河五彩陶瓶、济阳剪纸日用品等,实现创造性转化 [8] - 构建“前端加工+中后端销售”全链条模式,链接22家加工企业、56个专业合作社、1900余个个体加工户,后端打造5个线上电商平台及23个线下销售专区 [8] - 2024年手造产品销售收入达300余万元,带动研学收入近200万元 [8] 文旅融合与品牌推广 - 全国唯一的黄河文化主题夜经济街区“九曲黄河万里情”国庆期间推出活动,接待游客30余万人,获央视等媒体报道 [1][9] - 街区以“L型”动线串联五大主题广场、九大特色场景、20余种游乐设施及上百家商铺,打造“文化+科技+夜经济”新范式 [9] - 围绕“品味四季 乐享济阳”主题,结合四季自然与民俗,形成独特采摘图谱,并整合12家精品研学基地,串联6条主题路线 [10] - 今年以来研学旅游累计接待学生及游客15万余人次 [10] - 打造“黄河·稻乡湾”生态休闲场景,以12公里沿黄生态廊道串联乡村,融合非遗研学与农事体验 [11]
山东出版(601019):具备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 创新业务有看点
新浪财经· 2025-10-09 22:34
行业概况与投资逻辑 - 出版子板块具有高分红属性,在传媒板块中稳定性突出 [1] - 行业为牌照行业,龙头公司毛利率整体在30%-40%之间,净利率为10%左右,ROE普遍在8%以上 [1] - 行业竞争格局清晰,各省基本有1家或以上兼具出版、发行功能的出版集团,教材教辅出版发行为普遍主营业务 [1] - 2023年股价变化源于ChatGPT引发的估值重估逻辑,出版公司的系统性、规整性内容版权被视为AI数据语料库的重要来源 [1] - 2024年市场偏好高分红板块,出版板块主要龙头的股息率在传媒板块中相对较高 [1] 公司核心优势与业务 - 公司是出版板块最大的六家龙头之一,具备独特的儒家文化、兵家文化、泰山文化等文化资源禀赋 [2] - 公司深耕文化“两创”工程,推出《儒典》《齐鲁文库》等大型重点文化工程项目,系统梳理齐鲁文化 [2] - 公司实施“育名编、聚名家、出名作、创名社”的“四名”工程,建设“鲁版品牌”,并通过“走出去”工程提升国际传播力 [2] - 出版主业打造鲁版图书品牌矩阵,教育出版构建“研发-出版-发行-服务”全产业链条 [2] - 公司充分发挥书店集团发行主渠道作用,打造特色阅读品牌,并定制化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研学产品 [2] 科技赋能与未来发展 - 公司融合出版社和书店集团新媒体营销力量,打造新媒体营销矩阵 [3] - 公司聚焦“人工智能+出版”新模式,有序推进出版产业大脑项目优化 [3] - 公司延伸产业布局,推动数字教育平台建设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6.74亿元、17.81亿元、18.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10倍、9倍、9倍 [3]
上半年城阳区城市社区物业领域诉求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9.92%
齐鲁晚报网· 2025-07-30 22:25
工作体系与初步成效 - 针对业委会组建及规范运作、物业服务质量、电梯质量及噪声等8类突出问题,成立区、街工作专班并建立"12345"工作体系 [1] - 通过专项行动,实现1-6月份城市社区物业领域诉求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9.92% [1] 文化品牌创建与服务提升 - 分批次组织物业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参加文化"两创"专题培训4次,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3] - 推行"一节操、一堂课、一餐饭"的"三个一"活动模式,目前全区超80%的物业企业在小区常态化开展该活动 [3] - 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强化典型引领,带动物业服务理念革新 [3] 样板小区打造与问题整治 - 计划至2025年培育打造20个样板项目,目前创建工作进度已达67.5% [4] - 对7+14个问题突出的提升项目进行重点整治,目前已整改完毕50处,整改进度完成56.8% [4] 纠纷调解与执法联动 - 设立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2025年聚焦问题集中小区开展巡回调解,受理调解案件成功率为42.5% [5] - 向执法部门移交涉及违章搭建、圈占绿地等问题线索百余条,对25家物业企业实施信用扣分,涉及物业服务问题整改率为100% [5] 监督机制与沟通渠道 - 采用"第三方评估+媒体监督"模式,联动媒体开设3期曝光片,直击电动自行车停放乱象等群众关切问题 [5] - 常态化开展"项目经理接待日"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开展活动473场次,建立居民与物业的常态化沟通渠道 [6] 行业培训与安全管理 - 面向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物业服务企业及业委会成员开展7期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6] - 对全区重点整治、投诉热点小区开展物业领域监督检查,共计开展督查189次,问题整改率100% [6] - 全区共摸排社区用房680余处、物业管理服务用房1100余处,提升小区自治水平 [6]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今明两日在曲阜尼山举办
大众日报· 2025-07-09 09:06
文化论坛与学术交流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7月9日至10日在曲阜尼山举办,聚焦儒家文化与现代议题的融合[1][2] - 论坛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的22名国际汉学家参与驻研计划,已举办多场学术对话会,包括"儒学作为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等主题[3][4] -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16所高校合办研究生院,招收1836人,并设立海外分中心和研究基地,推动"尼山品牌"国际化[4] 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 - 山东广饶傅家遗址发现距今4750年前的史前母系社会组织,为世界首次确证[7] - 山东推进"海岱考古"工程,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研学热点,打破"中国文化西来说"[7] - 全省博物馆达839家(国家一级馆3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286万余件(套),全部实现数字化保护[8] 古籍整理与数字化 - 《齐鲁文库》计划出版13亿字、4000多册典籍,已整理出版《儒典》1816册和《齐书》1096册[8] - 山东省古籍数字资源平台上线408种古籍(4903册),提供36万余拍数字资源,支持智能检索和跨终端阅读[8] 文化惠民与乡村振兴 - 济宁市兖州区开展非遗"课目制"活动100余场,覆盖群众3.7万余人,推动非遗进社区[10] - 山东打造"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覆盖1200多个乡镇和5万多个村,带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12] - 全省开展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巡演,整治高价彩礼等陋习,推动乡村文明建设[11]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为钥,曲阜解锁传统文化交流传承密码
大众日报· 2025-07-09 09:06
文化交流与传承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使曲阜从"文化深闺"转变为"世界窗口",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1][2] -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吸引近400名外方嘉宾出席,创历届最高规格,推动曲阜融入全球文化交流格局 [3] - 曲阜今年已接待来自数十个国家的近两万名宾客,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3] 文化创新与传播 - 文化"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传播儒家文化精髓的关键策略 [3] - 孔子博物馆通过拓印技艺等互动体验,将深奥的儒家文化转化为具象形态,增强游客参与感 [3] - "沉浸式"文旅体验(如古乐舞表演、文创产品、无人机光影秀)使传统文化呈现"年轻态",吸引更多游客 [4] 文旅经济与数据 - 曲阜去年接待游客超1400万人次,同比增长27%,其中研学旅游208万人次、增长22.3% [4] - 旅游总收入达189亿元,显示文化"两创"对文旅经济的显著拉动作用 [4] - 70多万人参加文明礼仪培训,35万人次参与经典诵读等活动,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公众生活 [4]
从地理坐标到文化标识,尼山传承着历久弥新的千年文脉
大众日报· 2025-07-02 08:59
尼山文化传承与发展 - 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拥有观川亭、夫子洞、尼山书院等历史印记,是儒家文化的永恒原点[2] - 尼山五峰并峙、五水汇流,山环水抱中有孔子父亲生活的鲁源村和母亲家乡颜母村[2] - 五代后周建尼山孔庙,元朝设尼山书院,承担祭祀与教育功能,儒家文化绵延传承[2] 传统文化创新实践 - 鲁源新村发展儒学文化体验游、民宿经营,形成崇德向善氛围,实现文化强村富民[3] - 孔子研究院推出"春秋讲坛"和"孔子讲堂",诠释儒家文化并推动转化落地[3] - 文化"两创"路径回答时代之问、文明之问、百姓之问,将答案转化为实践[3] 文明交流与国际影响 -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为不同文明对话场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4] - 专家学者在尼山研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传承创新,加深跨文明理解[4] - 举办"一带一路"年度汉字、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对话等活动,尼山成为精神家园[4] 文旅融合与教育体验 - 游客可跟随导学老师参与"孔子的课堂",完成乐学任务,体验历史与现实交融[5] - 尼山圣境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吸引游客探寻儒家思想[5] - 尼山作为文化标识,持续吸引人们走近、品读、对话千年文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