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生产力
icon
搜索文档
杨德龙:国际金价持续飙升本质上是对美元信用的质疑
新浪证券· 2025-10-16 19:35
市场整体趋势与驱动因素 - 大盘近期呈现震荡走势,主要受特朗普宣称加征百分之百关税的短期影响,但该影响被视为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 [1] - 中长期慢牛行情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仅会出现一定扰动,科技牛行情已持续一年 [1] - 本轮牛市本质是经济转型与科技发展带来的结构性行情 [4] - 市场预计美联储10月份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接近百分之百,12月份可能再次降息25个基点 [5]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年内涨幅已超900基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内升值2.4%,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内升值达2.8% [7] 科技创新与重点行业 - 代表新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科技板块出现大幅上涨,重点方向包括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算力算法、芯片半导体、低空经济、创新药以及新能源2.0 [1] - 人形机器人板块有望成为继家电、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第四大产业赛道,发展条件已经具备 [2] - 支撑机器人板块的很多公司由汽车零部件公司转型而来,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与设计能力 [2] - 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在于智能操作系统,DeepSeek大模型和芯片领域的突破为未来机器人智能化打下基础 [2] - 新凯来展出的设备显示我国在芯片半导体“卡脖子”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未来有望成为世界芯片半导体的生产基地与研发基地 [3] - “十五五”规划月底前有望公布重点发展的行业目录,可能为科技股行情带来新机会 [4] 贵金属市场动态 - 黄金价格持续走高,因美元发行规模不断扩大 [5] - 现货黄金价格突破4000美元/盎司大关,10月15日COMEX黄金盘中突破4200美元/盎司,年内涨幅已超过52% [5] - 黄金和白银价格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金银比,该比例通常在60-80之间,白银价格随国际金价大幅上涨 [5] - 黄金价格上涨是资金对美国政府投下的“不信任票” [5] - 美国政府负债达到37万亿美元,一年支付国债利息高达1万亿美元 [6] 汇率与资金流动 - 美元指数回落,非美货币普遍升值,人民币汇率随之升值 [7] - 10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0968,调升27个基点,收复7.10关口,创下2024年11月以来新高 [7] - 人民币升值与核心CPI回暖密切相关,9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1.0%,为近19个月以来首次回到1% [7] - A股市场走势强劲吸引国际资金回流,9月份外资流入规模达到46亿美元,预计10月份流入量更大 [7] - 外资持续流入带动人民币需求显著提升,进一步强化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 [7] 市场风格与资金配置 - 市场风格短期内出现切换,部分传统白马股借科技股调整机会出现反弹 [4] - 进入四季度,部分资金开始布局明年行情,可能关注估值较低、涨幅较小的传统板块 [4] - 预计明年资本市场有望从科技股一枝独秀走向全面牛市,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背景下可能性非常大 [4]
AI+军用: 新时代智权赛,重塑战场新生态
2025-09-23 10:34
**AI+军用行业研究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军工产业 特别是AI与军事结合领域 涵盖军工信息化 新质战斗力 无人装备 商业航天 深海科技等方向[1][2][3] * 提及的国内企业包括航天彩虹 睿创微纳 北斗星通 中科星图 寒武纪 中国曙光 龙芯中科 高德红外 海格通信 华力创通 能科科技 国博电子等众多上市公司[3][9][15][16] **核心观点与论据: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国内军工产业成熟并具备国际出口潜力 外贸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和行业第二增长曲线[1][2][10] * 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和全球军事装备需求升级 为国内装备出海提供了验证和潜在空间[1][2]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政策催化明显 2026年十五规划启动及2027年建军百年目标临近 行业确定性增强[1][2] * 新质战斗力受科技革命驱动 智能技术 无人装备 大数据应用成为新增长点 推动国防现代化和智能化建设[1][2][4] * 2025年9月3日阅兵展示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 高超声速武器 无人及反无人装备等 新域新质战斗力量比重提升 反映了军队向全域作战和现代化作战体系的转型[1][6][8] **核心观点与论据:技术应用与产业链** * AI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 涵盖电子元器件 软件升级 系统集成 联合作战和人机交互[1][7] * AI系统形态包括嵌入式系统 云端AI和平行系统 分布式云可分为情报云 态势云 火力云等专业化系统[1][7] * 2024年全球成熟的AI军事应用场景包括装备预测性维护 自主无人机 网络防御 后勤供应链优化 训练模拟等[8] * 2025年阅兵亮相的具体AI技术设备包括能自主目标识别决策的无人机 反无人系统 地面机器人 无人艇 以及集成通信夜视功能的单兵智能装备[3][8] * 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包括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和深海科技 被列为2025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领域[12] **其他重要内容:投资视角与风险提示** * 军工行情在2025年上半年偏向主题性投资 随着中报落地 行业基本面有回归态势 但产业景气度自上而下传导需要时间[11][16] * 深海科技发展受地方政策地理环境限制 产业链完善程度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 其市场规模目前集中于海平面经济 未来更注重水下科研的深潜 深钻 深网环节[13][14] * 商业航天领域的确定性催化剂包括10月份的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和卫星互联网牌照加快落地[12][15] * 投资建议关注10月份新方向指引及四季度订单落地 优先关注国家队及通导遥场景落地相关企业 上游环节估值合理处于蓄势待发状态[16][17] * 外贸长期是重要增长曲线 但短期仍主要体现为主题性机会 其速度和需求恢复需要时间[10][11]
彭博:中国考虑推行新“中国制造”计划
彭博· 2025-05-26 20: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政府考虑制定新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促进高端技术产品生产,优先发展包括芯片制造设备在内的技术,同时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维持制造业在GDP中比重稳定,抵制美国经济再平衡要求 [4][5] - 中国制造业是经济支柱约占GDP四分之一,消费占比40%低于发达经济体,投资也约占40%处于高位,存在贸易失衡和紧张局势 [8][16] - “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成功,中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领先或赶超,但该计划在海外遭遇抵制 [17] - 中国因美国等国限制进口先进芯片制造工具,重视半导体设备,“中国制造”计划提升制造业水平减少对外国技术依赖,五年规划指导整体发展 [19][21] 相关目录总结 政策规划 - 中国政府考虑制定新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未来十年优先发展包括芯片制造设备在内的技术,可能不沿用之前命名以避免西方批评 [5] - 政策制定者制定始于2026年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希望中长期维持制造业在GDP中比重稳定,还讨论是否将消费纳入数字目标,倾向于不这样做 [5][7] - 五年规划将于2026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公布,制造业蓝图可能在会议前后公布 [7] 行业现状 -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支柱,约占全国GDP的四分之一,消费约占40%,发达经济体为50% - 70%,投资约占40%约为美国两倍 [8][16] - “中国制造2025”计划致力于使中国在多领域领先,到2035年和2049年建成制造业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成功,中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领先或赶超 [16][17] 面临挑战 - 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动中国扩大消费,进行“战略脱钩”,4月将对华关税上调至145%,本月初降至约40% [7] - 美国等国限制中国进口先进芯片制造工具,中国缺乏获得最佳工具渠道,是技术进步重大障碍,特朗普政府还试图收紧限制 [19][21] 应对措施 - 中国重视半导体设备,“中国制造”计划提升制造业水平,减少对外国技术依赖,五年规划指导整体发展 [21] - 加大培育“新生产力”力度,推动新生产力成为下一个五年规划研究重点,突破核心技术,解决内需不足问题 [24]
中信证券 深海科技受益标的更新
2025-03-25 11:0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能源化工 [2][19] - **公司**:麦加芯彩、大连重工、中海油、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洋发展、美联新材 [2][1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国家政策支持推动深海科技产业发展**: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并列,显示国家发展决心,将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业绩提升,利好材料、设备及工程服务企业 [2] - **麦加芯彩有望实现业绩突破**:作为国产工业涂料龙头,受益于集运价格上涨,集装箱涂料业务预计营收同比增长超两倍;风电叶片涂料市场份额超 40%,珠海新基地产能充足;积极拓展船舶涂料等海工领域,有望在船舶防腐领域取得突破 [2][4] - **大连重工预计利润增长**:大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营收与利润稳步上升,新增大型高端风电铸件产能投产,在手订单持续高增长,预计 2025 年利润同比增长 40%,国企改革优化管理将进一步提升净利率 [2][5] - **中海油及其子公司具备投资价值** - **中海油**:中国沿海和深海领域领航者,技术水平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深海一号”累计天然气生产超 1100 亿立方米,南海南部气田储量丰富,深水气田将成未来产量增长重要来源;2025 年资本开支指引维持高位,预计未来 2 - 3 年内资本开支在 1000 亿到 1300 亿之间,产量增速在 3% - 5%之间;港股相对于 A 股存在约 30%的折价,随着港股流动性提高,折价有望缩小 [2][8][9][13][14] - **海油工程**:内部订单充足,受益于中海油资本开支高强度增长,预计 2025 年业绩同比增长 10% - 20%,估值较低,值得长期关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计划在中东建立基地,优化订单结构 [2][10][15] - **海洋发展**:负责天然气、石化产品处理与运输等综合服务,业绩稳定性与成长性较强,预计 2024 全年业绩增速可达 20%左右,受益于资本开支增加以及订单质量提升 [11] - **中海油服**:承担高精尖技术服务,填补中国在 3D 地震勘探数据上的空白,是集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 1 - 2 年内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港股估值具有投资价值,其技术进步将推动整个集团的发展 [2][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连重工市场表现**:自 3 月 4 日推荐以来,市场表现优秀,2024 年净利润达五亿元,实现接近 40%的增长,2025 年预计净利润 7 至 7.5 亿元,同比增长 40%以上,投资者可从 PEG 角度进行估值 [16] - **中海油集团深水勘探技术**:中海油服拥有先进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如“海洋石油 982”,最大钻井深度可达 9144 米,可在 1800 米至 3000 米水深区域作业;中海油集团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平均井深超 5000 米,总体井深超 6 万米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