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研发
搜索文档
加码动力电池!吉利“落子”湖南!
起点锂电· 2025-10-22 18:28
固态电池行业年会信息 - 活动主题为聚焦新技术、共建新生态,将于2025年11月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规模超1000人[2][3] - 同期举办CINE固态电池展、钠电展及钠电行业年会,参与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清华大学深圳院等众多行业龙头及研究机构[2][3] 吉利新能源材料公司成立 - 湖南省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15日成立,注册资本4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刘干江,经营范围涵盖新材料技术研发与投资[3][4][5] - 公司于2025年10月17日在湘潭完成揭牌仪式,股东背景包含吉利等行业龙头,被视为吉利在新能源材料研发领域的重要布局[5][6] 合资股东结构与产业协同 - 公司四大股东各持股25%,包括吉利旗下的浙江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湘潭电化产投控股集团、湖南裕能以及湘潭电化[7][8][9][10] - 湖南裕能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供应商,2020年以来磷酸铁锂出货量连续5年全球第一,2025年1-9月出货量继续位居全球榜首[11] - 截至2025年6月末,湖南裕能已投产磷酸盐正极材料产能85.8万吨,并推进西班牙5万吨及马来西亚9万吨项目建设,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3.58亿元,归母净利润3.05亿元[11][12] - 湘潭电化手握多个锰矿资源,是锰酸锂等锰系材料主要供应商,其锰酸锂产品在固态电池端已取得进展,预计2026年底或2027年初突破[12] 吉利电池业务整合与产能规划 - 吉利集团2025年前三季度总销量295.3万辆,同比增长29%,新能源销量159.1万辆,同比增长68%,新能源渗透率达54%[15] - 2025年4月吉利整合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品牌,8月透露拥有8大生产基地,规划至2027年形成70GWh产能规模[16][17] - 2025年1-9月吉曜通行装机总量约9.4GWh,位居行业第十位,未来吉利汽车电池需求40%由吉曜通行供应,40%由宁德时代供应[17][18]
湘潭电化、吉利等成立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
中国能源网· 2025-10-16 11:22
公司成立与基本信息 - 湖南省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干江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4000万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范围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 [1]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1] 公司股东构成 - 公司由湘潭电化(002125)共同持股 [1] - 公司由湖南裕能(301358)共同持股 [1] - 公司由浙江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1] - 公司由湘潭电化产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1]
天华新能:硫化锂材料已经送样;晶科科技:8月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超6亿元 | 新能源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8:15
天华新能技术进展 - 子公司江苏宜锂开发中/高镍高电压三元正极、钴酸锂等多款产品达到量产状态 [1] - 子公司埃米特开发富锂锰基和尖晶石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已向多家客户送样并获得合格评价 实现部分产品销售 [1] - 公司开展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核心原料硫化锂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已送样至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头部企业并获得良好反馈 现处于推动放量过程 [1] 通润装备股东变动 - 股东珠海悦宁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366.7万股 减持比例1.0095% [2] - 珠海悦宁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9.9099%降至8.9003% 珠海康东未减持股份 [2] 晶科科技补贴收入 - 8月下属光伏发电项目公司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6.46亿元 [3] - 1月至8月累计收到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8.91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248% [3] - 前8月补贴资金占2024年全年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166% [3]
容百科技上半年营收62.48亿元,下半年起钠电材料产销规模预计快速提升
巨潮资讯· 2025-08-02 12:08
核心观点 - 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多元化布局稳步推进,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及全球化布局取得显著进展,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 - 短期业绩承压,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净利润由盈转亏至-6839.46万元,主要受原材料价格波动、新产业投入及研发增加影响 [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改善,净流入8.92亿元(上年同期净流出8.4亿元),得益于银行承兑汇票回款及应收票据贴现管理优化 [3][4]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费用2.19亿元同比增长22.44%,占营收比例提升至3.5%,专利布局覆盖主流技术路线 [5][7]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利润总额-2.27亿元同比下降135.47% [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39.46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03亿元),扣非净利润-7930.53万元(上年同期-380.90万元) [3][4] - 总资产236.7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84%,净资产83.0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64% [3][4] - 基本每股收益-0.10元(上年同期0.0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81%减少0.93个百分点 [5] 业务进展 三元材料 - 上半年销量5万吨,扣除新产业投入后实际盈利约7700万元 [6] - 高镍产品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小批量出货,覆盖多家知名主机厂 [6] - 海外市场受益关税政策明朗及电芯新工厂投产,外销潜力待释放 [6] 钠电材料 - 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占据头部电池厂商领先位置 [6] - 启动仙桃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产线建设,预计2025-2026年产销快速提升 [6] 磷酸锰铁锂 - 上半年出货量达2024年全年总量,商用车领域销量突破千吨 [6] - 二代产品通过稳定性测试,有望年内实现乘用车纯用方案上车 [6] 新型材料 - 富锂锰基材料在全固态领域实现百公斤级出货并获批量订单 [7] - 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上半年吨级出货,预计2026年量产 [7] - 固态电池材料行业领先,高镍全固态正极实现吨级出货 [7] 研发创新 - 研发人员增至681人(含博士34人、硕士328人),较上年增加28人 [7] - 上半年完成93项专利申请,累计授权专利达679项,覆盖主流技术路线 [7] - 通过ISO56005知识产权体系国际标准3级认证,管理能力接轨国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