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磷酸锰铁锂
icon
搜索文档
容百科技上半年营收62.48亿元,下半年起钠电材料产销规模预计快速提升
巨潮资讯· 2025-08-02 12:08
核心观点 - 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多元化布局稳步推进,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及全球化布局取得显著进展,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 - 短期业绩承压,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净利润由盈转亏至-6839.46万元,主要受原材料价格波动、新产业投入及研发增加影响 [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改善,净流入8.92亿元(上年同期净流出8.4亿元),得益于银行承兑汇票回款及应收票据贴现管理优化 [3][4]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费用2.19亿元同比增长22.44%,占营收比例提升至3.5%,专利布局覆盖主流技术路线 [5][7]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利润总额-2.27亿元同比下降135.47% [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39.46万元(上年同期盈利1.03亿元),扣非净利润-7930.53万元(上年同期-380.90万元) [3][4] - 总资产236.7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84%,净资产83.0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64% [3][4] - 基本每股收益-0.10元(上年同期0.0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81%减少0.93个百分点 [5] 业务进展 三元材料 - 上半年销量5万吨,扣除新产业投入后实际盈利约7700万元 [6] - 高镍产品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小批量出货,覆盖多家知名主机厂 [6] - 海外市场受益关税政策明朗及电芯新工厂投产,外销潜力待释放 [6] 钠电材料 - 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占据头部电池厂商领先位置 [6] - 启动仙桃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产线建设,预计2025-2026年产销快速提升 [6] 磷酸锰铁锂 - 上半年出货量达2024年全年总量,商用车领域销量突破千吨 [6] - 二代产品通过稳定性测试,有望年内实现乘用车纯用方案上车 [6] 新型材料 - 富锂锰基材料在全固态领域实现百公斤级出货并获批量订单 [7] - 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上半年吨级出货,预计2026年量产 [7] - 固态电池材料行业领先,高镍全固态正极实现吨级出货 [7] 研发创新 - 研发人员增至681人(含博士34人、硕士328人),较上年增加28人 [7] - 上半年完成93项专利申请,累计授权专利达679项,覆盖主流技术路线 [7] - 通过ISO56005知识产权体系国际标准3级认证,管理能力接轨国际 [7]
容百科技: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2 00:35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 2025 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 半年度评估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积极响应上海证 券交易所《关于开展沪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切实保护投资者合 法权益,承担起高质量发展和提升自身投资价值的主体责任,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实际经营情况,制定了 2025 年度"提 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经 2025 年 4 月 8 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公 司根据行动方案内容,积极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现将 2025 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成果 报告如下。 一、提升经营质量,优化业务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平台化布局取得较大进展,正极已经覆盖三元材料、磷酸锰铁锂、 钠电正极,并在 25 年上半年以全新技术和工艺进入磷酸铁锂市场。公司部分新兴赛道 已经从初创期开始向成长期转型,市场规模开始扩张。 前沿材料方面,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开始小批量生产,电解质产品性能领先,中试 线预计将于四季度竣工。富锂锰基、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配合头部客户持续进行开发, 进展顺利。 低空经济, ...
锰系电池走向锂电“第三极”
高工锂电· 2025-07-24 19:58
锰基电池系统性回归 - 锰基电池材料体系(磷酸锰铁锂、单晶锰酸锂、富锂锰基正极)正在冲击锂电版图的"第三极"[2] - 多家企业围绕磷酸锰铁锂、单晶锰酸锂及富锂锰基等方向持续释放新动态[3] - 锰基电池从小动力向大动力及储能市场延伸,焕发出远超历史水平的技术生命力[16] 单晶锰酸锂技术突破 - 星恒电源通过固相法前驱体工艺实现单晶锰酸锂材料规模化量产,解决了锰溶出率高、结构坍塌等问题[6] - 星恒开发出第三代锰酸锂材料并与磷酸锰铁锂混掺,构建"黄金双核"材料体系:常温循环寿命突破3000次,高温循环寿命达1500次以上,低温充电速率提升20%,低温续航能力提升15%[8] - 搭载"黄金双核"材料的星恒锰基电池在国内电动两轮车锂电市场占据70%以上份额,并成为五菱宏光MINI EV重要电池供应商[8] 磷酸锰铁锂产业化进展 - 磷酸锰铁锂在继承磷酸铁锂高安全性基础上显著提升了能量密度,被业界视为下一代主流技术路线之一[9] - 宁德时代M3P电池(磷酸锰铁锂体系)已应用于奇瑞星纪元ES、华为智选智界S7和特斯拉Model Y等高端车型[10] - 星恒第二代磷酸锰铁锂电池出货量已突破1000万组,引领产业化进程[11] 富锂锰基发展动态 - 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合作开发的富锂锰基电池预计2028年商业化,福特汽车计划2030年推出相关产品[12] - 星恒已率先实现低压富锂锰的产业化应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积极布局相关材料技术[13] 锰基电池应用拓展 - 锰基电池应用从轻型电动车、便携场景拓展至主流动力系统与储能市场[15] - 星恒布局新一代锰基材料如MnFeNi氧化物、MnNi氧化物及低压富锂锰等,打造适配多场景的新型材料平台[15] - 锰基体系在储能领域具备成本更优、低温性能更强的潜在优势,吸引多家储能企业展开合作测试[15]
德方纳米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
经济日报· 2025-07-19 05:56
公司概况 -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锂电池核心材料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开发出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纳米化、非连续石墨烯包覆等技术,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2] -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自主研发纳米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补锂增强剂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2] - 2024年公司营收规模超76亿元,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20亿元以上 [2] 技术突破 - 公司2007年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电池正极材料领域,解决传统微米量级磷酸铁锂性能不足问题,开发出循环寿命长、导电性能优异、安全稳定的纳米磷酸铁锂 [3] - 创新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解决纳米颗粒均匀分散问题并降低生产成本,2008年实现产业化应用 [3] - 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15亿元,推出非连续石墨烯包覆技术、离子掺杂技术、纳米建构技术等,搭建多技术路线型号体系 [4] - 新一代超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验证进展顺利,满足更高能量密度需求 [4] - 磷酸锰铁锂研发成功,具备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低瓦时成本优势,年产11万吨 [4] - 补锂增强剂项目年产5000吨已投产,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500%以上,获海内外客户认证 [5] 研发体系 - 德方纳米锂动力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面积2200平方米,含20个实验室,2024年通过国家认可实验室评审 [6] - 拥有省市级纳米电极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与高校建立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研发团队含博士10人、研究生150余人 [6] - 申请专利880余项,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主导及参与制定各级标准40余项(国家标准24项) [7] 绿色发展 - 广东佛山、云南曲靖、四川宜宾建有大型研发与生产基地,曲靖基地2023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8] - 绿电使用比例达90%以上,部署智慧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耗实时监控与分析 [8] - 提升二次锂循环利用率,以"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工厂建设 [9] - 2023年成立EHS专家顾问委员会,强化环保与安全管理 [10] 战略规划 - 以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为核心,布局锂电体系全生态材料研发,瞄准高能量密度、强安全可靠、长循环寿命、低成本消耗目标 [10]
最新!限制高端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技术出口!
起点锂电· 2025-07-17 16:59
中国限制锂电池技术出口的战略布局 - 新增限制出口"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及5项提炼锂技术 包括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技术 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 磷酸盐正极原材料制备技术等3条控制要点 修改有色金属冶金技术条目 新增锂辉石提锂生产碳酸锂技术等5条控制要点 [3] - 政策将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与稀土同列为战略物资 通过设定技术指标阈值保护高端核心技术 如磷酸铁锂制备技术要求压密测试条件从300MPa降至220MPa 前驱体磷酸铁振实密度从2.1g/cc降至1.2g/cc [9] - 限制范围针对第三代末至第四代先进技术 220MPa标准下粉体压实密度≥2.58g/cc 0.1C可逆容量≥160mAh/g 首次库伦效率≥97% 不影响市场主流技术应用 [10] 中国企业在全球磷酸铁锂产业的主导地位 - 中国企业在全球磷酸铁锂专利族中占比超60% 是全球唯一拥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梯队 生产全球超90%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13] - 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在国内装机量占比达74.6% 全球储能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高达92.5% 头部企业湖南裕能 德方纳米等具备量产能力 [10][13] - 宁德时代神行系列带动2025年约60万吨高压密磷酸铁锂材料需求 比亚迪二代刀片电池贡献约20万吨 行业迎来"爆单潮" [10] 全球电池技术竞争格局 - 国际车企加速转向磷酸铁锂电池 大众汽车计划2026年起所有电动车型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福特承认中国电池技术领先美国约10年 [13] - 韩国企业加速突破技术壁垒 L&F公司宣称实现2.7g/cm³压制密度 SK on与L&F合作在美建立供应链 LG新能源计划2025年启动磷酸铁锂电池生产 [16][17] - 欧美通过政策限制中国技术输出 美国"大而美法案"将知识产权许可纳入限制范围 欧盟曾要求技术转让换取补贴 中国政策调整被视为对这类要求的回应 [14][15] 中国锂电产业链的全球化策略 - 头部企业密集出海布局 湖南裕能 德方纳米 龙蟠科技等已在海外建设磷酸铁锂工厂 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技术外流 [10] - 政策通过"技术稀缺性"置换"产业链话语权" 推动中国技术标准成为全球主流标准 巩固在磷酸盐正极材料供应链的主导权 [18] - 行业需持续技术迭代创新 应对欧美"脱钩"压力 长期维持电池产业领先地位 [18]
两部门发布!这类新能源技术限制出口,国内龙头有望长期保持竞争力
选股宝· 2025-07-16 07:31
政策调整 - 商务部会同科技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1] - 新增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包括磷酸铁锂制备技术、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磷酸盐正极原材料制备技术等3条控制要点[2] - 修改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包括锂辉石提锂生产碳酸锂技术、锂辉石提锂生产氢氧化锂技术、金属锂(合金)及锂材制备技术等5条控制要点[2] 行业影响 - 磷酸铁锂电池因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热稳定性适配储能应用场景[2] - 三元锂储能电站爆炸频发使储能业主更青睐磷酸铁锂路线[2] - 海外企业如LG、SK、三星SDI布局磷酸铁锂产线但产线爬坡与下游验证仍需时间[2] - 国内电池厂在窗口期内有望持续拉大出货差距并实现规模效应[2] - 限制高端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及锂矿冶炼技术出口避免核心技术泄露[2] - 限制技术出口防止国内企业过度竞争保持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2] 企业竞争力 - 中国锂辉石提锂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竞争力[3] - 中资企业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外投资和开发应用先进技术[3] - 技术出口限制增加中资企业海外投资建厂门槛但限制并非禁止[3] - 提锂技术知识储备强、海外扩厂经验丰富的龙头企业将更具竞争力[3] - 行业龙头包括宁德时代、富临精工、德方纳米等[4]
时代瑞象 总工程师 徐斌:磷酸锰铁锂产业化研究
起点锂电· 2025-07-11 19:53
论坛概述 -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暨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聚焦两轮车及换电、锂电、钠电、高倍率、超快充等前沿技术 [1] - 论坛汇聚300+两轮车换电及电池企业、600+企业高层参与 [1] 公司介绍 - 白银时代瑞象成立于2022年10月,由甘肃大象能源与白银有色集团共同投资,建设10万吨锰基正极材料生产基地 [6] - 首期2万吨磷酸锰铁锂产线于2025年4月18日投产,采用行业头部设备并引入MES/SCADA系统实现自动化管控 [6] - 母公司大象能源成立于2009年,2020年获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及甘肃省"绿色工厂"认证 [6] 磷酸锰铁锂技术优势 - 理论质量能量密度达697Wh/kg,较磷酸铁锂(LFP)高20%,电压平台4.1V(LFP为3.4V) [8] - -20℃低温性能保持率77~80%,显著优于LFP的45-60% [8] - 2025年7月测算综合成本4.30万元/吨,较NCM622/NCM811三元材料价差分别达8.0/9.0万元/吨 [9]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现存问题 - 锰铁均匀性差:传统工艺组分达6-8种导致原子级分布不均 [10] - 电导率仅10 S/cm,锂离子扩散速率比LFP低4个数量级 [10] - 压实密度低:颗粒D50仅0.5-1.0μm(LFP的一半)影响能量密度发挥 [11] - Jahn-Teller效应导致结构畸变,需控制Mn摩尔比在0.5~0.8 [12] 改性策略 - 纳米化:缩短锂离子迁移路径至≈50nm,提升倍率性能 [14] - 碳包覆:形成三维导电网络,电导率提升10-12倍,碳含量需平衡性能与压实密度 [14] - 离子掺杂:采用Ti/Nb/Mg/Al等元素稳定晶格,抑制锰溶出(溶出率<50ppm) [14] 公司核心技术 - "1+1"技术:共沉淀前驱体工艺实现锰铁比波动≤0.2%,结合纳米化+碳包覆+多元素共掺杂 [15][16] - "3+2"技术矩阵:Li位/Mn-Fe位/O-PO4位多位点掺杂,拓宽Li+通道并抑制Jahn-Teller效应 [17][18] 应用场景与产业化进展 - 2022年星恒电源在轻型车领域率先产业化,国内头部两轮车品牌搭载率达70%,全球销量超1000万组 [19] - 2023年奇瑞星纪元ES、华为智界S7采用"NCM+LMFP"混掺方案,宁德时代M3P电池装载特斯拉Model Y [20][21] - 2024年磷酸锰铁锂装机量达4GWh,其中混掺方案占比67.5%(2.7GWh) [22] - 终极目标为纯用方案进军乘用车市场 [23]
容百科技:正式进军磷酸铁锂行业,将建欧洲首条万吨级磷酸铁锂产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19:35
公司战略布局 - 容百科技仙桃基地6000吨钠电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钠电领域最先进的正极材料生产产线,产品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 [1] - 公司正式进军磷酸铁锂行业,将依托欧洲基地落地首条万吨级高端产线,同时巩固三元材料龙头地位,拓展低空经济、固态电池等新兴应用 [1] - 仙桃基地筹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试线,并陆续落地磷酸锰铁锂等其他高端材料产线,未来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效率最高的绿色低碳正极材料综合生产基地,产值目标超500亿元 [4][5] 技术优势与市场竞争力 - 公司钠电正极产品已与国内外主流客户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占据领先位置,年出货量位居行业前列 [4] - 2025年初公司接连斩获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以及数百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订单,并迅速启动量产交付流程 [4] - 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是头部企业核心供应商,将在仙桃建设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试线 [5] 行业前景与商业化进程 - 行业预计2025年将成为钠电商业化关键节点,产业化进程显著提速,预计在储能、电动二(三)轮车、新能源汽车、启停等领域加速应用 [4] - 仙桃基地6000吨钠电聚阴离子正极材料项目将满足全球市场对钠电正极材料的需求 [4] - 新能源产业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一场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变革,公司将加速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提供支撑 [6] 业务转型与服务体系 - 公司已转型升级为"正极材料产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聚焦新能源材料全生命周期服务,覆盖研发创新、智能制造、供应链协同、资源循环利用四大核心领域 [5] - 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材料与定制化方案,助力新能源汽车、储能及3C电子产业升级 [5]
国网甘肃电力:以营商环境之“优” 促经济发展之“进”
中国能源网· 2025-07-07 17:45
电力服务优化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坚持"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理念,通过提升供电服务保障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1] - 推行企业"一证办电"、"销户+退费"一次办、"水电气网"联合办等便捷服务,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全面实现低压接入 [4] - 2021年以来投入业扩资金46.25亿元,为企业节省办电成本50.12亿元 [4] 重点项目加速 - 甘肃金沙河粮食加工及仓储项目用电报装环节压缩50%,审批时限缩短至15个工作日,节省建设周期约20天,比原计划提前8个月投产 [2] - 项目采用全自动化生产工艺,建成后可实现储存小麦20万吨,年加工小麦50万吨,年产预制面食品10万吨,年产值15亿元以上,年税收约1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 [2] - 高压客户答复、验收、接电等环节时长平均压缩80%以上,高、低压客户全过程办电时限达标率达到99.9%以上 [4] 能效服务升级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为企业提供"一户一策"精准能效分析,通过基本电费计收方式选择、功率因数优化策略等方式降低用电成本 [7] - 白银时代瑞象新材料有限公司预计下半年生产磷酸锰铁锂产品4000吨以上,完成产值2亿元 [5] - 推进"供电+能效服务",深化"数智电费管家"、综合能效诊断应用,助力企业提高用能效率 [7] 全流程服务保障 - 甘肃泰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项目洽谈到落地投产获得全流程跟进式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和电价政策疑虑 [10] - 大中型企业办电环节压减至4个,供电方案实行线上会签制,供电公司责任环节时间时限达标率100% [10] - 通过数字化手段减流程、减资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跑路,为乡村电商、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新业态提供"一站式"办电 [10]
格林美:已建成两万吨磷酸锰铁锂中试示范产线
起点锂电· 2025-07-05 18:10
2025第五届起点两轮车换电大会暨轻型动力电池技术高峰论坛 - 活动主题为"换电之城 智慧两轮",聚焦两轮车换电及轻型动力电池技术 [1][4] - 主办单位包括起点锂电、起点钠电、起点两轮车及换电等专业机构 [1] - 活动将于2025年7月11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 [1] - 参与企业涵盖产业链各环节,包括小哈换电、雅迪科技、台铃集团、新日股份等整车厂商,以及孚能科技、亿纬锂能、星恒电源等电池供应商 [2] 格林美技术布局与市场进展 - 公司已建成两万吨磷酸锰铁锂中试示范产线,正在进行量产调试,产品技术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 四元NCMA材料以前驱体为主,超高镍NCMA正极已实现量产并批量供应4680大圆柱电池市场 [2] - 2024年度现金分红金额达3.37亿元,占净利润的33%,连续十一年实施现金分红 [3] 行业动态 - 锂电企业加速东南亚布局,20家企业投资总额超760亿元 [4] - 锂电行业首份半年度业绩预告已发布 [4] - 复合集流体技术有望在两大领域实现应用突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