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磷酸锰铁锂
icon
搜索文档
容百科技的前世今生:2025年Q3营收89.86亿排行业12,净利润-1.75亿排37,扩张与转型待破局
新浪证券· 2025-10-31 07:05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全球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在高镍材料领域具备技术领先优势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公司于2019年7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9.86亿元,在行业44家公司中排名第12,高于行业平均数65.2亿元和中位数48.45亿元 [2] - 当期净利润为-1.75亿元,行业排名第37,低于行业平均数1.98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正极材料营收60.37亿元,占比96.62% [2] 财务健康状况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65.67%,高于去年同期的61.60%,且高于行业平均的51.96%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7.28%,低于去年同期的9.11%,且低于行业平均的10.89% [3] 股东结构变动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3.98万,较上期增加6.20%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1.79万,较上期减少5.84%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756.42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7.63万股 [5] 新业务与技术进展 - 磷酸锰铁锂业务25Q3销量同比增长103%,2026年有望实现纯用方案上车量产 [6][7] - 磷酸铁锂业务在大客户导入及产能并购取得重大进展,有望在波兰建成首条欧洲产线 [6] - 钠电聚阴离子产品绑定头部厂商,预计26年产销规模大幅提升 [6] - 固态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已十吨级出货,富锂锰基材料单批次吨级以上量产品持续出货 [6] - 预计2026年三元出货达14万吨,同比增长40% [7] - 钠电预计26年达万吨出货规模 [7] 分析师观点与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为-1.9/4.5/8.1亿元,同比-164%/+340%/+78% [7] - 经营业绩短期波动,但中期看好新技术、新业务、新基地增量 [6]
德方纳米(300769) - 2025年10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30 19:3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1.54亿元,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减亏49.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减亏69.20% [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0.36亿元,归母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减亏33.78% [2] 销量与产能 - 2025年第三季度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销量7.23万吨,同比增长约17%,环比增长约19% [3] - 2025年前三季度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累计销量19.5万吨,同比增长约16% [3] - 现有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能37万吨/年,补锂增强剂产能5000吨/年,调试中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产能8万吨/年 [3] 产品进展 - 第四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出货量及占比持续提升 [4] - 磷酸锰铁锂稳定出货,补锂增强剂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分散剂实现批量出货,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验证进展顺利 [2] - 补锂增强剂在储能领域可提升循环寿命至12000周以上,已有相关订单交付 [5] - 补锂增强剂在半固态电池领域综合性能提升效果明显,已开始向客户交付订单 [7] 技术应用 - 补锂增强剂可提高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日历寿命、能量密度及快充性能,且在一定添加量内不增加瓦时成本 [5] - 补锂增强剂在半固态及固态电池中添加比例高于液态电池,有助于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应用 [6][7] - 磷酸锰铁锂可适用于固态电池,具体方案取决于客户选择 [8] 市场与战略 - 海外基地项目已完成ODI备案及经营者集中审核,正按计划推进 [9] - 预计明年磷酸铁锂市场维持高速增长,动力市场国内铁锂装机量占比达80%,海外车企逐步切换铁锂电池,储能市场全球需求全面爆发 [11] - 行业"反内卷"进展由行业协会推进,需关注其相关信息 [10]
容百科技董事长白厚善确认出席高工锂电15周年年会
高工锂电· 2025-10-29 15:04
倒计时20天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 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 协办单位: 卡洛维德 总冠名: 海目星激光 年会特别赞助: 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 杉杉科技、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华视集团、欧科工业空调、宇电自动化 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 思客琦 时间&地点: 2025年11月18-20日 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会议合作: 陈女士 13560731836(微信同号) 全场景电动化加速,将给予不同材料体系电池更多的市场机会。对于容百科技而言,目前在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等各项业务齐 头并进,新兴赛道市场持续放量。 目前,容百科技业务处于新材料、新产品产能逐步释放,订单逐步爬坡的过渡期。 新技术储备方面,容百科技新一代中镍高电压材料已经完成开发即将量产,后续将是重要的市场增长点, 8系高镍产品迎来全新换代, 钠电聚阴离子 产品绑定国内头部客户卡位领先, 磷酸铁锂的全新技术和工艺将使得公司的整体优势凸显, 富锂锰基材料得到客户吨级以上订单,硫化物电解质产品 性能领先。 2025 (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将于 11 月 18-20 ...
容百科技(688005):经营业绩短期波动,中期看好新技术、新业务、新基地增量
长江证券· 2025-10-27 22:42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容百科技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业绩出现短期波动,但中期看好其新技术、新业务及新基地带来的增量 [1][4]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7.37亿元,同比下滑38.29%,环比下降16.66% [2][4]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35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41亿元,亏损有所扩大 [2][4] 经营业绩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三元正极材料出货承压,主要受产品升级迭代和产能爬坡影响 [11] - 公司海外前瞻性布局有望在锂电出口政策趋严背景下带来新的增长潜力 [11] - 第三季度单吨扣非利润预计亏损,但推算三元正极单吨经营性净利润有所改善 [11] 新业务进展 - 磷酸锰铁锂业务25年第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03%,连续9个月保持满产满销,预计2026年实现纯用方案上车量产 [11] - 磷酸铁锂业务在大客户导入及产能并购取得重大进展,有望在波兰建成首条欧洲磷酸铁锂产线 [11] - 钠电聚阴离子产品绑定头部战略电池厂商,预计2026年产销规模大幅提升,首期6000吨/年规模化产线建设顺利 [11] - 固态电池材料方面,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出货,富锂锰基材料实现吨级以上量产 [11] 未来展望 - 展望2025年第四季度及2026年,随着新业务、新产品和新基地产能释放,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改善 [11] - 三元材料方面,6系中镍和高镍增程产品有望逐步放量,增厚盈利 [11] - 海外产能方面,韩国忠州已建成6万吨/年三元正极产能和6000吨/年前驱体产能,波兰的2.5万吨/年三元正极产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 [11] 财务数据摘要 - 公司当前股价为26.05元,总股本为71,473万股 [6] - 根据预测,公司2025年预计营业收入为178.03亿元,2026年预计为210.97亿元,2027年预计为248.94亿元 [17] - 2025年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0.26亿元,2026年预计为5.64亿元,2027年预计为7.42亿元 [17] - 2025年预计每股收益为0.04元,2026年预计为0.79元,2027年预计为1.04元 [17]
容百科技:新技术与新产品集中放量 业绩有望显著增长
中证网· 2025-10-21 09:49
公司业绩与展望 - 公司前三季度利润表现受到磷酸铁锂、钠电、锰铁锂、固态电解质等新技术的持续投入影响[1] - 随着多项新业务逐步落地并进入放量阶段,公司业绩预计将迎来改善[1] - 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是业绩的拐点,随着新产品放量、海外工厂投产及供应链成本优势发挥,明年产能利用率与复购率将提升,业绩有望显著增长[2] 三元正极材料业务 - 报告期内公司三元正极材料销量达7.1万吨[1] - 新一代中镍高电压材料已完成开发即将量产,预计明年6系产品将实现大规模放量,目前已进入客户送样阶段[1] - 核心8系高镍产品迎来全新换代,将率先搭载于部分主流车企的增程式电动车,预计明年起月需求量达千吨级以上[1] - 公司在韩国已建成6万吨/年三元正极及6000吨/年前驱体产能,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2] - 波兰2.5万吨/年三元产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2] 钠电池业务 - 公司在钠电领域绑定国内头部客户,聚阴离子产品卡位领先[1] - 首期6000吨/年聚阴离子钠电正极产线建设顺利即将建成,成为业内率先实现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大规模产业化的企业之一[1] - 预计2026年产销规模将迅速提升,目前产品已在动力、储能等多个领域完成认证[1] 磷酸锰铁锂业务 - 磷酸锰铁锂产品连续9个月保持满产满销,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03%,创历史同期新高[1] - 公司预计2026年有望实现磷酸锰铁锂纯用方案上车量产[1] - 为把握海外需求,韩国生产线建设已启动,扩产选址也在筹备中[1] 磷酸铁锂与海外布局 - 公司采用全新工艺切入磷酸铁锂市场,在大客户导入与产能并购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 - 公司启动在波兰建设首条欧洲磷酸铁锂产线,产品定位动力与高端储能市场,预计未来将快速放量[2] - 海外产能可在国内政策框架内正常运行,为公司巩固全球市场份额提供支撑[2] 固态电池技术 - 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高镍及超高镍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出货,富锂锰基材料获吨级以上订单[2] - 硫化物电解质性能领先,中试线预计2026年初竣工、上半年投产,早期规划十吨级,下半年将扩展至百吨级[2]
容百科技前三季度营收89.86亿元 净亏损2.04亿元
巨潮资讯· 2025-10-18 15:56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7.37亿元,同比下降38.29% [1]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9.86亿元,同比下降20.64% [1]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5亿元 [1] - 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04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19元 [1] - 利润承压主要由于公司在磷酸铁锂、钠电、锰铁锂、固态电解质等新技术的持续投入 [1] 业务进展 - 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等各项业务齐头并进 [2] - 新一代中镍高电压材料已完成开发即将量产,是重要市场增长点 [2] - 8系高镍产品全新换代,将率先搭载于部分主流车企的增程式电动车型 [2] - 钠电聚阴离子产品绑定国内头部客户,2026年产销规模将迅速提升 [2] - 磷酸锰铁锂产品连续9个月保持满产满销,销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2] - 磷酸铁锂全新技术和工艺使整体优势凸显,大客户导入及产能并购取得重大进展 [2] 前沿材料与技术 - 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出货 [2] - 富锂锰基材料获得客户吨级以上订单 [2] - 硫化物电解质产品性能领先,正推进中试线建设,部分量产设备完成带料验证 [2] - 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预计2026年初竣工,2026年上半年投产 [2] - 公司业务处于新材料、新产品产能逐步释放,订单逐步爬坡的过渡期 [2] 全球布局与供应链 - 海外产能稀缺性提升,全球市场发展迎来新机遇 [3] - 韩国忠州基地已建成6万吨/年三元正极产能和6000吨/年前驱体产能,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3] - 波兰的2.5万吨/年三元正极产能建设推进中,主要装备已抵达现场,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重点生产高镍和中镍三元产品 [3] - 海外产能可在国内政策框架内正常运行,为巩固全球市场份额奠定基础 [3] - 公司通过与上游企业资本合作,打造供应链成本竞争优势 [2]
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10-18 06:51
公司经营业绩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86亿元,但净利润为-1.75亿元,利润承压主要由于在磷酸铁锂、钠电、锰铁锂、固态电解质等新技术的持续投入 [6] -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3.27亿元,同比增长4.73%,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为3.64%,同比上升0.88个百分点 [6] 主要业务进展 - 三元材料业务取得关键进展,新一代中镍高电压材料完成开发即将量产,8系高镍产品迎来全新换代并已确定将搭载主流车企的畅销车型 [5][7] - 磷酸锰铁锂产品连续9个月保持满产满销,第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03%,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并在多个应用领域实现突破 [5][9][10] - 钠电正极材料绑定国内外头部战略电池厂商,首期6000吨/年聚阴离子钠电正极规模化产线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6年产销规模将迅速提升 [5][8] - 磷酸铁锂业务采用全新生产工艺,在大客户导入及产能并购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已启动海外市场开拓及产线设计工作,有望在波兰建成首条欧洲磷酸铁锂产线 [5][10] 前沿技术布局 - 固态电池领域,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已实现十吨级出货,富锂锰基材料获得吨级以上订单 [5][11] -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性能行业领先,其中试线正在推进建设,部分量产设备完成带料验证,预计将于2026年初竣工,2026年上半年投产 [5][11] - 钠电聚阴离子材料在关键指标上取得突破,产品循环寿命超过10000次,成本较现阶段锂电可降低20%–30% [12][13]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在韩国忠州已建成6万吨/年三元正极产能和6000吨/年前驱体产能,目前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6] - 位于波兰的2.5万吨/年三元正极产能建设正持续推进,主要装备已抵达现场,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 [6] - 海外产能的布局使公司在国内锂电相关出口政策趋严的背景下稀缺性提升,全球市场发展迎来新机遇 [6][7] 研发与知识产权 - 过去三年间,公司专利申请量从602项增长到1401项,增长率达248%,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0余项增加到近800项,增长近4倍 [12] - 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累计获得60余件发明专利授权,授权率超过95%,PCT专利族突破60族,海外专利储备超145项 [12]
【科技自立·产业自强】万润新能: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 助力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10-08 13:50
公司技术与研发实力 - 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 [1] - 截至2025年8月末,公司累计获得223件国内有效专利和18件海外有效专利 [1] - 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1] - 公司通过CNAS国家级实验室认证及ISO、IATF等多项国际管理体系认证 [1] 客户合作与产品布局 - 公司构建了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大客户战略合作格局 [1] - 产品体系涵盖动力型、功率型、储能型、长寿命型正极材料 [1] - 依托"晶粒尺寸调控"和"金属离子体相掺杂"等核心技术,开发出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材料、固态电池材料等新产品 [1]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 [1] - 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1] - 助力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深市电力设备龙头以硬核创新筑牢能源转型根基
证券日报· 2025-09-19 23:50
核心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磷酸锰铁锂材料实现电池能量密度与低温性能双重突破 [1] - 打通固态电池量产核心工艺解决续航里程与安全性能兼顾难题 [1] - 开发覆盖源网荷储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适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 [1] 企业技术布局 - 国轩高科构建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技术壁垒 建立从采选矿至辅助材料的全链条自主研发体系 [2] - 思源电气拓展构网型产品与直流低频解决方案 推出新型环保高压开关产品及微网分布式光伏成套方案 [3] - 先导智能在固态电池/钙钛矿/氢能新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4][5] 研发投入与人才战略 - 国轩高科采用材料科学+数字科学双轮驱动 研发投入聚焦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等前沿技术 [2] - 通过海外研发中心吸纳全球顶尖人才实现技术全球同步 [2] - 2021年11月与2022年7月分别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2022年1月与2024年12月实施第三/四期员工持股计划 [5] 资本运作与产能建设 - 借助IPO/增发/可转债等融资渠道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 [1] - 通过并购重组整合锂电设备整线业务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 [5] - 先导智能上市后高效募集资金提升先进产能并加强研发投入 [4] 产业链整合 - 利用并购重组与产业基金完善从核心材料到终端解决方案的产业布局 [1] - 思源电气发展以超级电容/锂电池为核心的高倍率储能元件汽车电子电器业务 [3] - 国轩高科通过资本运作完善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自主可控能力 [2]
深市电力设备龙头抢占“双碳”机遇 以硬核创新筑牢能源转型根基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19:56
深市电力设备行业创新与资本赋能 - 深市电力设备龙头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磷酸锰铁锂材料实现电池能量密度与低温性能双重突破 并打通固态电池量产核心工艺 解决续航与安全性能瓶颈 同时推出覆盖源网荷储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1] - 行业企业以多元化实践破解能源转型痛点 包括攻克新能源材料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研发适配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推动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构建[2][3] 企业技术创新实践 - 国轩高科构建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壁垒 建立采选矿 正极 负极 隔膜 电解液的全链条自主研发体系 以材料科学和数字科学双轮驱动 重点投入固态电池 钠离子电池 磷酸锰铁锂等前沿技术 并深化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成果转化[2] - 思源电气拓展构网型产品(SSC 构网型SVG和构网型储能系统) 突破直流与低频系列解决方案 推出新型环保高压开关产品 探索微网和分布式光伏一体化解决方案 并拓展以超级电容和锂电池为核心的汽车电子电器业务[3] 资本市场支持机制 - 资本市场通过IPO 增发 可转债等融资渠道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加速前沿技术产业化 并通过并购重组 产业基金等资本运作方式推动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 完善从核心材料到终端解决方案的产业布局[1] - 先导智能借助资本市场平台高效募集资金提升先进产能 加强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 在固态电池 钙钛矿 氢能等新技术领域保持领先 并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行业资源 拓展锂电设备整线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4][5] - 股权激励作为关键资本工具将企业长远目标与核心人才利益绑定 凝聚人才并激发创新积极性 国轩高科于2021年11月和2022年7月分别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并于2022年1月和2024年12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5] 行业整体影响 - 深市电力设备龙头企业成为双碳目标从蓝图走向现实的中坚推动者 通过资本市场全方位赋能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与产业链自主可控 夯实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产业根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