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维修

搜索文档
都市车界|维修工喊话新能源车企“放开格局”:让车主修得起车!
齐鲁晚报· 2025-07-08 11:0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雪 济南一家汽车维修厂的王师傅盯着那台锁死的电池包叹了口气:"车企把车卖给了用户,却把钥匙攥在自己手里。"近期,上海两名维修工因私自解锁新 能源车电池管理系统,被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的消息一度引起行业震动,而此判例背后,是大批新能源车主面临的维修 困境。 记者上网搜索,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高,已成为车主的普遍痛点,他们正陷入"买得起修不起"的困境: 某新势力品牌车型激光雷达单颗维修报价1.9万元,相当于传统车灯价格的20倍,更有甚者某车型换电池费用达19.9万元,远超车辆残值。其次,在车 企"配件垄断+技术封锁"模式下,三电系统维修需主机厂云端授权比例达70%,车企通过车载系统远程控制维修权限,第三方无法触达核心数据;同 时,原厂配件流通率不足30%,第三方市场长期缺货,车主被迫选择高价官方渠道。然而,选择非授权渠道维修却可能触发"脱保"条款,部分车企甚至 以"私自改装"为由拒保,"脱保"条款概率超85%......除此之外,售后网点少、配件供应慢,车主等待电池包更换时间长,严重影响出行等问题愈发明显。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统计,新能源车主年均维修支出较燃油车 ...
技术高、价格低,途虎技师获好评
齐鲁晚报· 2025-06-17 13:15
技师培养体系 - 公司建立严格的技师培训流程和内部考核体系,技师需通过初级、中级、高级、特级认证的逐级考核 [3][4] - 内部系统内嵌汽车维修知识库,支持技师查询学习,并提供线上理论教学与线下实操培训 [4][14] - 典型案例:一名技师在1年内完成初级到高级认证,3年内晋升特级技师并成为技术主管 [3] 服务优势与客户信任 - 价格优势显著,同类服务费用较4S店低50% [7] - 服务透明度高:配件价格及施工流程通过App实时展示,客户可远程观看维修过程 [7] - 历史维修记录系统避免重复更换配件,降低客户保养成本 [8] - 典型案例:客户因信任技术和服务,取消4S店订单转投公司,单次维修节省近20元零件费 [6][7] 技术能力与案例 - 疑难故障处理能力突出,通过系统化排查解决4S店未识别的空调压力开关故障(成本不足20元) [6] - 新能源车维修能力建设中,依托远程专家指导完成复杂故障诊断(耗时2-3小时) [14] - 技术主管带头学习新能源专修课程,强化理论与实操结合 [14] 客户关系管理 - 免费提供微小服务(如儿童座椅安装)提升客户满意度,获得手写感谢卡等正向反馈 [9][11] - 技师将客户认可视为核心成就,形成服务口碑传播 [9][11]
标准解读 | 新能源汽车维修,千万别随便乱找“老师傅”!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7 09:22
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现状 - 截至2025年4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50%,预计2030年保有量将突破1亿辆 [1] - 2025至2028年间预计60%-65%的新能源汽车需进厂维修 [1] - 2025年新能源维修技术人员需求量为20万人,2030年将突破50万 [21] - 动力蓄电池带有高压电,维修不当可能造成触电风险 [1][21] - 维修人员需持有低压电工证并通过厂家授权培训考核 [1][21] 动力蓄电池维修标准内容 - 标准将维修技术人员分为四级:四级/技工、三级/高级技工、二级/技师/助理工程师、一级/高级技师/工程师 [25] - 标准涵盖12个方面能力要求,包括工作准备、系统维护、系统检修、软件检测、故障诊断等 [7] - 附录提供专业能力考评大纲和权重表 [9] - 四级技工需掌握基础拆换和外观检查能力 [26] - 一级高级技师需具备技术改造和技术培训能力 [26] 标准实施意义 - 首次统一了人才培养与评价标准 [3] - 有助于提升维修服务质量和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10] - 完善了行业标准体系,提升行业竞争力 [12] - 为从业人员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13] 标准推广应用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展"动力蓄电池维修技术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 [15] - 培训课程内容紧密贴合标准要求 [15] - 标志着"行业+头部企业双认证"人才培育模式落地 [15]
从“真香”到“真慌” 新能源车主的保费焦虑何时能解
金融时报· 2025-05-29 21:09
新能源车险保费现状 - 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为4395元,比燃油车高出63% [1] - 新能源新车保费比燃油车新车高约10% [1] - 北京某车主2025年保费从4802元涨至5412元,未出险仍多支付600余元 [1] - 上海某车主未出险情况下次年保费上涨1200元 [1] 新能源车险保费高企原因 - 赔付率是核心影响因素,由案均赔款与出险频率决定 [2] - 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周期仅1年(燃油车4-6年),零部件维修成本高 [2] - 一体化设计导致事故维修涉及多部件总成,轻微碰撞维修费达燃油车数倍 [2] - 电池组更换费用可达车价40% [2] - 新能源汽车广泛用于货运和网约车,部分未按营运性质投保导致出险率上升 [2] - 加速性能优越+驾驶习惯改变+车主年轻化导致出险频率显著高于燃油车 [2] 行业应对措施 - 人保财险与维修、电池厂家深度合作提升渠道掌控和定价能力 [3] - 中国太平搭建新能源汽车专属定价数据库,风险区分度提升两倍以上 [3] - 太保产险建立集中化理赔模式,与车企实时沟通配件价格和出险数据 [3] - 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要求车企开放维修体系 [3] - 推动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 [3] 政策优化方向 - 完善市场化条款费率形成机制,促进车险价格与风险匹配 [3][4] - 研究推出"基本+变动"车险组合产品和"车电分离"模式产品 [4] - 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综合考虑新车售价、续航里程、安全配置等因素 [4] - 鼓励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风险识别和精算定价能力 [5] - 推动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 [3][5]
价格过千,维修隐藏式门把手为何这么贵?
36氪· 2025-05-20 21:25
隐藏式门把手维修成本分析 - 隐藏式门把手维修费用显著高于机械门把手 新能源车隐藏式门把手总成材料费报价400-1000元 工时费另算 而价格相近的燃油车机械门把手更换价格普遍在300元以内 [8][9] - 具体案例显示 国产新能源车隐藏式门把手维修费用达1087.5元 其中材料费975元 另一新能源车因线束问题维修费用超4200元 [5][7] - 传统燃油车机械门把手维修案例显示 材料费仅120元 工时费50元 马自达CX-5机械门把手更换总成本约100元 [9] 维修成本差异原因 - 隐藏式门把手集成电机/传感器等电子器件 电子元器件数量比机械把手增加约30% 导致损坏概率更高 [11][14] - 维修策略差异 隐藏式门把手通常采取整体更换而非部件维修 传统机械把手损坏概率低且可单独维修 [11][12] - 配件价格过高问题突出 经销商反映厂家配件任务目标过高导致库存积压 且配件垄断现象严重 [14][16] 行业维修现状 - 电子元器件维修技术人才严重短缺 全国精通高压电工和系统诊断的技师不足百人 学员培养周期需3-5年且流失率超70% [18][21] - 新能源车维修呈现模块化趋势 4S店普遍采取"只换不修"策略 导致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16] - 冬季隐藏式门把手故障率显著上升 主要因低温冻结导致功能异常 网约车右后门把手因高频使用损坏率较高 [14] 解决方案建议 - 人才培养方面 建议职业院校开设新能源维修专业 建立认证体系 推行企业导师制 规范化维修可使成本下降60% [18][20][21] - 政策层面 需打破配件垄断 引入第三方供应商 四部委已发文要求降低新能源车维修成本并丰富零部件供给渠道 [23] - 技术突破方向 核心部件需革命性创新 同时加强资源优化配置 让更多第三方维修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23]
修车被告、指定渠道、只换不修,新能源汽车维修有多离谱
经济观察报· 2025-05-18 14:25
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现状 - 行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达82.4万人,但第三方汽修厂难以参与维修市场[1][4] - 车企通过技术锁定、法律诉讼等手段限制第三方维修,导致维修技师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刑[6][7] - 车主维修权受限,部分车企通过用户协议条款(如"私拆电池视为放弃质保")强制要求授权渠道维修[9][10] 维修成本与市场矛盾 - 新能源车轻微事故维修成本达5000-1.5万元,高于燃油车的2000-8000元,但严重事故维修成本低于燃油车[13] - 4S店普遍采用"只换不修"策略,例如电池包更换成本占整车50%,零整比最高达80%[14] - 一体化压铸件等新技术导致维修门槛提高,前大灯成为保险事故损失最高的部件[15] 车企垄断与行业壁垒 - 车企控制三电系统配件供应,维修信息未按《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公开[18][19] - 新能源车电子架构高度定制化,第三方维修后易因软件更新报错,倒逼车主回归4S店[18] - 行业预测售后市场将类似智能手机行业,维修权加速向车企集中[19] 政策与行业破局方向 - 四部委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开放三电系统配件销售、推动数据合规共享[21] - 比亚迪自建保险体系成为降低维修成本的参考案例[22] - 行业协会正加速制定维修新标准以响应政策要求[22]
离谱的新能源汽车维修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21:51
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现状 - 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存在"维修权"不明、"维修难"等多重窘境,第三方维修技师因维修车辆被车企起诉案例频发 [1][2] - 行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达82.4万人,但第三方汽修厂难以获得维修机会 [3] - 车企通过用户协议条款限制车主维修权,如"私拆电池视为放弃质保"等条款被质疑为"霸王条款" [6] 维修成本与商业模式 - 新能源车轻微剐蹭维修成本5000-1.5万元,高于燃油车的2000-8000元;严重碰撞时新能源车可能直接报废 [9] - 纯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零整比平均数达49.6,部分超过80%,换电池成本接近新车指导价 [10] - 车企售后渠道普遍采用"只换不修"策略,如车载充电机总成更换报价近5000元,而单修受损零件仅需一两百元 [9][10] 技术垄断与行业壁垒 - 新能源车电池包解锁等操作被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上海两名维修技师因此获刑 [4] - 车企通过OTA升级和域控集中化技术,使第三方维修后故障率大增,倒逼车主回归4S店 [12] - 2015年出台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在新能源时代执行不力,维修技术信息未充分公开 [12][13] 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四部委发布《指导意见》,要求丰富新能源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推动数据合规共享 [14] - 行业正在制定维修新标准以降低使用成本,但需多部门协同推进,预计需要较长时间 [15] - 部分专家认为新能源车维修将像智能手机行业一样,售后逐步回归厂家主导模式 [14]
常润股份:多维驱动实现业绩高增长 大额分红持续回报股东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08:2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9.47% [2]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16.78% [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56元/股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8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24% [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9.88% [3]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维修保养设备与工具、汽车配套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销售渠道网络 [1] - 在全球范围内三万家以上的大型商超、汽车修配连锁店实现销售 [1] - 是世界众多大型整车厂集团和汽车零部件销售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 [1] - 在前装汽车配套市场完成踏板生产线、充气泵与补胎液罐装生产线建设 [2] - 补胎液产品年销售量突破10万台套,进入福特汽车配套体系 [2] - 在后装市场推进产品更新迭代,优化产品结构 [2] - 已成功开发出10多款新能源车电池包拆装举升平台 [2] 海外布局 - 泰国生产基地已进入落成投产阶段 [3] - 泰国产能有利于应对美国关税政策挑战 [3] - 未来将持续打造泰国生产基地的多品类、全产业链的产品线 [3] - 通过扩充海外仓、建立深圳办公室运营团队补强跨境电商板块 [3] 股东回报 - 过去一年合计派发现金红利8437万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