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替代燃料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已转向研发下一代燃料船舶,日本落后了”
观察者网· 2025-11-25 12:22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国造船正成为全球船东迈向绿色发展的重要伙伴,这也引发了日本同行落于人后的焦 虑。 《日经新闻》在11月24日的报道中写道,日本航运业人士呼吁日本业界加强团结协作攻关新技术,聚焦氢、氨等 下一代燃料动力船舶的研发,以应对国际海事组织(IMO)2050年的航运业净零排放目标,以及中国在绿色船舶 领域的竞争压力。 日本造船及航运企业已联合成立"绿色船舶规划设计中心(GSC)",瞄准新一代绿色动力船舶研发工作。GSC代 表理事、日本造船联合公司(JMU)前社长三岛慎次郎表示,日本必须布局下一代燃料动力船舶研发。 今年10月,一场原定要通过全球航运业净零排放框架的特别会议,遭遇戏剧性转折。在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的 强烈反对下,IMO会议决定将净零框架表决推迟一年。这一"延期"不仅是程序性的延期,更是全球航运减排进程 的延期。 不过三岛指出:"脱碳浪潮势不可挡,货主与航运公司均在重点推进相关工作。" 言外之意,日本造船企业需做好充分准备。 9月22日,全球首艘9300CEU(标准车位)甲醇双燃料动力滚装船"港荣"轮在天津港靠泊装车并进行绿色甲醇加注 作业。 IC Photo 三岛坦言,"中国已转变 ...
PHINIA (NYSE:PHIN)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1-14 02:25
公司概况 * 公司为PHINIA 一家市值约34亿美元的多元化工业公司 拥有12000名员工 产品以Delphi等品牌销售[3] * 业务覆盖燃油系统 电气系统和售后市场支持 服务于轻型车 商用车辆 非公路机械等多个市场[3] * 公司在地域上均衡分布 美洲和欧洲各占约40% 亚洲占比较小 但在印度有一个超过2亿美元的未合并合资企业[4] * 运营足迹精干 主要位于墨西哥 巴西 中国 印度以及东欧和西欧等最佳成本国家[5] 财务表现与展望 * 第三季度销售额为9.08亿美元 同比增长8% 若剔除汇率和收购SEM的影响 增长为5% 若再剔除关税影响 有机增长约为3%[11] * 第三季度调整后EBITDA为1.33亿美元 利润率为14.6% 处于14%-15%的目标区间中点[11] * 公司维持强劲的现金流生成 去年自由现金流略超2.4亿美元 今年目标范围中值约为1.9亿美元[7][14] * 净杠杆率维持在约1.4% 低于1.5%的目标[6][7] * 自2023年7月分拆上市以来 已向股东返还超过5亿美元 并回购了近20%的流通股[9] * 2024年全年关税影响预计在4000万至5000万美元范围内 这部分成本基本可转嫁给客户 对EBITDA美元金额影响有限 但对利润率构成稀释 第三季度稀释约30个基点[13][21] * 长期增长目标为2%-4%的有机增长率 14%-15%的利润率 以及强劲的现金流[6] 市场与战略重点 * 增长领域聚焦于替代燃料 电子系统 商用车辆和非公路市场 以及进行战略性的补强收购[9] * 公司认为内燃机市场前景好于预期 此前预测年降幅为5% 现已修正为1%-2% 公司计划通过市场份额增益来抵消市场下滑[44] * 在汽油直喷(GDI)市场 公司份额从十年初的低十位数水平 有清晰路径在本十年末提升至20%以上[38] * 航空航天业务取得进展 已获得首批业务 并在第三季度完成航空航天质量认证初步审核 目前有数十个询价和提案正在 pipeline 中[47][48] 运营与风险因素 * 公司采取"区域内设计 采购 生产 销售"模式 超过80%的业务在区域内完成 受关税影响相对较小[22] * 对于受关税影响的产品(主要来自欧洲销往北美的商用车辆柴油产品) 公司正在评估生产转移的可能性 但因其为高资本密集型和高精度产品 转移过程复杂 可能需要2-3年[23][24] * 公司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产品符合USMCA(美墨加协定)规定 并应对可能提高的合规比例要求[22][34] * 售后市场业务受关税影响较小 约50%为内部生产 已通过调整仓储地点和供应商生产基地等方式应对[26] 并购与资本配置 * 近期以低于5倍市盈率的估值收购了SEM公司(收入约5000万美元) 该收购增强了公司在商用车辆替代燃料点火系统方面的能力 并带来垂直整合和电子控制单元制造的机会[10][51][52] * 未来并购将侧重于与现有业务协同 尤其偏向商用车辆和工业领域 并附带良好售后市场 且估值需低于公司自身交易倍数(约6倍)[51][56] * 资本配置优先级为:满足资本回报率要求的有机投资 保护股息和维持有吸引力的债务杠杆 其次在股票回购和并购之间权衡 选择风险调整后回报更优的方案[63] 其他要点 * 公司正努力将税率在未来几年内降至合理区间[14] * 公司业务具有周期性 通常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较弱 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较强 建议以半年度为基础进行业绩比较[60][61] * 关于福特燃油泵召回事件 公司表示没有最新情况 未计提额外准备 对自身立场保持信心[58]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订单规模、市场结构及未来发展展望:替代燃料船舶正成为全球造船市场的主角,中国船企具备较大竞争优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9 09:17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概述 - 绿色船舶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提升资源循环利用[1] - 绿色船舶分为3个等级由能效环保清洁能源应用舒适性和有害物质控制等要素评分确定[2] - 绿色生态船舶目标包括防止对气候变化水生态和人员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止对水域陆地大气的污染[3]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 - 航运业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量但也是碳排放主要来源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碳排放量同比增长14%至2.406亿吨[4] -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030年零/近零排放技术使用占比至少5%力争10%温室气体排放比2008年降低20%力争30%[4] - 欧盟自2024年1月起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要求公司购买缴纳碳配额[5] - 国内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如《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提出2030年形成完整绿色船舶谱系供应能力[5] - 《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新能源船舶加快电池LNG甲醇氢燃料技术应用[6]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2412艘1.24亿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820艘6220万总吨2025年上半年新船订单647艘3700万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235艘2060万总吨[6] - 2024年全球新造船投资2038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价值1079亿美元同比涨67%2025年上半年投资675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价值387亿美元同比跌33%占比57.3%[7] - 2024年替代燃料订单包括LNG动力船390艘4620万总吨甲醇动力船119艘890万总吨LPG动力船72艘30万总吨电池/混合动力船206艘170万总吨[7] - 截至2025年7月全球在运营替代燃料船舶2453艘较2024年末增334艘包括LNG动力船1421艘甲醇动力船66艘LPG动力船141艘电池/混合动力船715艘[7] - 中国船厂2024年承接替代燃料船舶订单363艘1578.9万CGT2025年上半年85艘385.5万CGT以数量计占全球36%[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替代燃料订单包括甲醇双燃料船37艘LNG双燃料船30艘电池/混合动力船14艘LPG和氨双燃料船各2艘[10] 绿色船舶未来发展展望 - 绿色低碳是转型趋势技术围绕船舶总体优化动力燃料低碳化绿色营运和建造展开[10] - 中国在LNG应用风帆装置太阳能面板等方面取得突破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0] - 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实现生产零排放且船舶无需喷涂油漆报废后可循环利用[10] - 未来LNG甲醇氢能等替代燃料应用更广泛氢能和氨作为零碳排放燃料将成为重要方向[10] - 构建高效船舶数字化运维体系及强化绿色船舶配套供应链布局是关键趋势[10]
数据中心发电机组业务快速放量 潍柴重机上半年业绩再创历史新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6 11: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46亿元,同比增长43.91%,其中国外市场收入增长6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52.62%,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中期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0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 [1] 业务发展 船舶动力业务 - 抓住内河船舶"设备更新"政策机遇,LNG动力产品销量大幅提升 [1] - 完成WH20/WH25重油机组系列化开发及配套,巩固WH28远洋渔船、海工平台等战略细分市场 [1] 发电机组业务 - 数据中心领域销量和收入大幅增长,突破三大运营商集采准入和头部互联网企业市场 [2] - 打破进口品牌垄断,提升品牌知名度 [2] - 在油气田设备、电源车等细分市场实现突破 [2] 替代燃料与推进系统 - 构建"LNG+甲醇+生物燃料"多元技术体系 [2] - 完成"36米高速客船集成项目"和"长航货运散货船集成项目"系统调试 [2] - 自主研发喷水推进器完成工程验证,推进系统单机功率覆盖400kW至1500kW [2] - 推进系统集成业务在国外市场取得突破 [2]
Safe Bulkers(SB)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20 2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294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6430万美元 [19] - 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05美元,加权平均股数为1.051亿股;2024年同期为0.20美元,加权平均股数为1.104亿股 [19] - 2025年第一季度平均运营46艘船,平均每日定期租船等价收入为14655美元;2024年同期平均运营47.08艘船,定期租船等价收入为18158美元 [20] - 2025年第一季度每日船舶运营费用增至5765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6%;每日船舶盈利费用(不包括干坞和交付前费用)增至5546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0% [20] - 截至2025年5月9日,公司现金约1.22亿美元,承诺循环信贷额度可用1.28亿美元,流动性和资本资源合计2.5亿美元 [21] - 公司维持37%的舒适杠杆率,净债务与每艘船的比率为850万美元 [1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好望角型船方面,8艘船目前均有期租合同,平均剩余租期2年,平均日租金23000美元,现货市场约16000美元;巴拿马型船租船市场约11500美元 [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 - 2026年干散货船队预计平均增长2.8%,订单量占当前船队的11%,新造船订单放缓,二手船价格可能随运费市场下跌,回收量预计上升 [7] - 2025年全球干散货需求预计为 - 1%至0%,2026年增长1.5% - 2.5%,谷物和小宗散货表现最佳 [1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5 - 2026年中国GDP增长4%,印度增长6.2% [13]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保持强大资产负债表,专注新造船计划、提高运营效率和环境绩效,以增加股东财富 [6] - 公司拥有年轻、技术先进的船队,多数为日本建造,能源效率高、二氧化碳排放税低,在温室气体目标下具有竞争优势 [9][17] - 公司有6艘新船订单,将于2027年第一季度交付,以应对严格的温室气体目标 [10] - 行业面临贸易战、中国房地产危机等不确定性,预计运费市场疲软,供应增长快于需求,行业将更加关注现有船队脱碳和节能新船建造 [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第一季度因季节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关税担忧,租船市场疲软 [5] - 公司认为其股票经常被低估,在盈利市场和股价低迷时可能启动回购计划 [24][25] - 目前二手船价格缺乏吸引力,公司等待运费市场改善的时机进行股票回购 [28][2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宣布连续第十四个季度股息为0.05美元,股息收益率为5.5%,自2022年以来已支付普通股股息7360万美元,回购普通股6900万美元 [14][15] - 公司完成300万股普通股回购计划,维持充足流动性、盈利能力和资本资源 [15] - 公司2024年在国际海事组织的碳强度指标(CII)评级中实现零艘船处于D和E级 [15] - 公司近期接收第12艘第三阶段蓝图船,体现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1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如何看待未来的股票回购计划 - 公司在盈利市场和股价低迷时可能启动回购计划,认为公司股票经常被低估,值得投资 [24][25] 问题: 目前船舶买卖市场情况如何 - 过去六个月,旧船价格下跌约25%,现代船舶价格下跌约10% - 15%,目前价格缺乏吸引力,公司暂无购买计划 [28] 问题: 300万股回购计划是否在第一季度完成,季度末后是否有回购 - 300万股回购计划在第一季度完成,季度末后无回购 [32][33] 问题: 即将到期的好望角型船合同,公司倾向现货市场还是定期租船 - 本月到期的船,目前期租费率不理想,将先进入现货市场,一个月后若环境改善可能再定期租出;8月到期的船,届时再做判断,一般现货市场交易,除非两年期租费率高于20000美元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