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震仓
搜索文档
大跌原因找到了,大佬好一招深藏不露!
搜狐财经· 2025-11-17 09:48
一,今日要点 隔夜美联储大变脸,结果今天全球市场一片惨状,这一幕会不会持续呢? 二,散户聚焦 按理说美国政府结束停摆是好事,结果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国方面宣布10月份的经济数据不再公布,这就让很多人感到了不安,不仅如此,多位美联储官 员发声认为美国通胀过高,市场预期美联储12月降息可能性不足50%。 我之前就说过,这轮行情的本质就是流动性推动的,美联储控制者流动性的量,结果现在不打算降息,那么市场自然用脚投票,当然对于美联储不降息这个 事情,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这个真的只能说说,美国经济现在就是靠金融泡沫撑着,如果这都没有了,那就意味着美国经济的崩盘,你就问特朗普敢不敢拿 美国老百姓40%的资产进行折腾,另一方面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都靠贷款在进行扩张,不降息的话早晚要崩盘。 当然具体到A股这边,情况又不一样,除了海外回流的资金,还有就是楼市流出来的资金,都构成了对A股的支撑,对于A股来说,真正的机会是资产换锚 的机会,天量的楼市资金才是根本,而最新的数据显示,1-10月份,房地产投资则进一步下降了14.7%,A股的腰杆要比我们想象的坚挺。 所以如果不是尾盘的跳水,其实今天A股收到的惊吓并不大,甚至下午2点30分之 ...
融资客抢筹133股真相
搜狐财经· 2025-10-30 13:26
文章核心观点 - 部分股票如中信博连续12个交易日获得融资净买入 共有132只股票呈现资金持续青睐的特征[1] - 持续上涨的股票面临跟风盘和获利盘增多的难题 类似地铁早高峰上车困难[2] - 机构通过震仓行为清洗浮筹是牛股形成的典型手法 所谓"牛股都是洗出来的"[2] - 投资需保持理性并依靠数据分析 而非猜测主力意图[10] 机构震仓行为分析 - 机构震仓是主力资金清洗浮筹的典型手法 通过故意打压股价制造调整假象促使散户离场[2] - 机构利用行为金融学原理 人类天生厌恶损失 90%的人会在账户盈利变亏损时选择止损[2] - 震仓行为常伴随剧烈震荡 例如中信博在今年8月曾单日暴跌7%但随后快速收复失地[2] - 某消费电子股在三个月内出现5次10%以上的回调 每次回调后都创出新高且下跌伴随机构回补行为[2] 识别机构震仓的特征 - 量能特征表现为震仓时量能温和放大 假摔则往往突然放量[4] - 行为特征表现为下跌中出现蓝色回补柱体且橙色库存保持活跃[4] - 幅度特征表现为回调幅度通常在10%-20%之间 极少跌破30%[4] - 真正的机构震仓像精心编排的舞蹈 每个动作都有用意 需关注蓝色回补出现的位置和时间跨度[6] 资金青睐的行业特征 - 光伏设备等行业获得资金持续青睐 源于政策确定性 新能源赛道受政策支持明确[6] - 行业业绩可见性高 订单饱满[6] - 资金一致性表现为机构持仓集中度高[6] - 某新能源股虽经历两次深度回调 但每次回调尾声都出现典型的机构回补行为 这种有节奏感的调整预示后续行情[8] 投资策略建议 - 普通投资者不应被短期波动迷惑 需关注133只股票都经历过的剧烈震荡[8] - 应关注资金行为而非价格涨跌 因价格会说谎但大资金的交易行为很难作假[8] - 建议建立观察清单 将出现三次以上震仓行为的个股单独归类[8] - 某出现过7次震仓的个股最终涨幅惊人 多次震仓说明主力志在高远[10] - 投资分析应结合长期视角用季度线看趋势 中期验证用月线验证强度 短期决策用周线找买点[10] - 真正的牛股会给予多次上车机会 关键在于识别这些机会的本质[12]
量化数据揭秘:机构震仓的3个信号
搜狐财经· 2025-10-15 15:40
市场行情特征 - 2025年二季度上证指数呈现“慢牛快调”行情 历时90天上涨700点 而历史上类似涨幅通常仅需10天完成 [1] - 行情表现为上涨节奏缓慢 但调整速度极快 例如6月18日因地缘冲突升级导致指数跳空低开并伴随成交量放大 但冲突缓和后市场迅速反弹并突破3400点 [2] - 此类行情中主力资金反复利用消息面制造恐慌以震仓散户 导致部分投资者在3400点清仓后错失后续500点的涨幅 [3] 机构资金行为分析 - 机构震仓行为可通过量化数据分析识别 关键指标包括反映做多、回吐、做空、回补四种交易行为的“主导动能”以及反映大资金活跃度的“机构库存” [7] - 当出现蓝色“回补”行为且同时伴有橙色“机构库存”活跃时 是机构进行补仓的标志性信号 [7] - 某案例股票在十天内调整近20%且技术形态显示为“双头做顶” 但后续股价上涨3倍 表明看似恐怖的调整实为机构震仓行为 [5] 黄金市场动态与分析方法 - 当前黄金白银价格出现暴涨 伦敦金现报价4192.060美元 较前上涨50.525美元 涨幅达1.22% [2] - 价格波动受多重因素驱动 包括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国政经动荡及地缘冲突 [9] - 单纯依赖消息面操作容易导致投资失误 应通过量化工具分析资金性质 区分是避险情绪短期推动还是机构资金持续布局 [11][12] 量化投资策略 - 投资决策的关键在于分析资金波动的性质 而非价格涨跌本身 需辨别是机构震仓洗盘还是真正出货 [11] - 散户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可借助可靠的量化工具来解读资金语言 从而提升投资决策质量 [11][12] - 通过量化思维可更冷静地判断市场趋势的可持续性 例如分辨黄金暴涨是趋势开端还是短暂行情 [12]
降息在即,有色股闪崩,机构又玩花招!
搜狐财经· 2025-09-17 16:19
一、市场惊魂夜里的冷思考 紫金矿业、北方稀土这些龙头股集体跳水的场面确实吓人。但经历过太多次类似场景后,我反而在思考:为什么每次重大事件前夕,市场总会上演这种"狼 来了"的戏码?这让我想起一个华尔街老交易员说过的话:"市场最危险的时候,往往不是暴跌时,而是所有人都认为该涨的时候。" 有色金属板块突遭回调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看着那张触目惊心的K线图,我突然想起18年前第一次经历市场剧烈波动时的场景——那时候我和现在大多数 散户一样,只会盯着价格涨跌,完全看不懂背后的资金博弈。 这次有色金属板块的调整特别耐人寻味。美联储降息明明是利好,为什么资金反而提前跑路?这就像魔术师表演时故意引导观众看错方向。我打开量化系统 一看就明白了——原来某些机构正在利用市场共识进行反向操作。 二、震荡背后的资金密码 任何股票想要走远,都必须解决两个致命问题:跟风盘和获利盘。就像开车时既要保持速度又要避免追尾。大牛股的秘密不在于涨得多猛,而在于如何通过 反复震荡来"清洗"持仓结构。 记得2015年我跟踪过一只新能源股票,三个月内来回震荡了七次。当时所有技术派都认为这是顶部形态,但量化数据却显示机构在每次下跌时都在悄悄增 持。后来这只股 ...
电子行业融资爆棚,借钱炒起来结局要小心两点!
搜狐财经· 2025-09-12 22:44
电子行业融资动态 - 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额达52.59亿元 位居各行业首位[1] - 海光信息及中际旭创等个股获超5亿元净买入[1] 市场行情特征 - 2025年二季度行情呈现"慢牛快调"特征 90天上涨700点[3] - 与2024年"9.24"行情(10天涨1000点)形成鲜明对比[3] - 盘中剧烈波动导致多数投资者提前下车[3] 地缘事件影响 - 6月18日伊以冲突导致全球股市下跌 上证指数跳空低开[5] - 冲突缓和后24小时内市场反弹 6月23日现三连阳突破3400点[5] - 该事件被解读为主力资金借题发挥的震仓行为[5] 机构交易行为分析 - 机构通过"洗盘"手法制造剧烈调整 某股票四个月近翻倍但经历三次调整[6] - 第二次调整跌幅达30% 引发恐慌性抛售[6] - "机构库存"数据活跃度反映机构资金参与程度[7] - 蓝色K线配合机构库存消失为风险信号[10] 融资买入风险提示 - 融资买入动向往往滞后于机构资金[10] - 大额融资买入可能成为机构出货掩护[10] - 海光信息11.99亿元净买入需结合机构库存数据综合分析[10] 量化分析框架 - 需关注交易行为背后真实意图而非表面数据[11][15] - 建议建立量化分析框架并保持理性判断[15] - "全景K线"系统整合机构库存等五个数据维度[7]
9月魔咒再现,华尔街大佬却坚定看多!
搜狐财经· 2025-09-03 23:46
美股9月表现预期 - 摩根士丹利认为今年9月可能打破传统疲软表现 因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科技股持续领涨 企业盈利稳健 [1] A股市场行情特征 - 2025年4月以来呈现90天涨700点的慢牛行情 与过去10天涨1000点的急涨形成对比 [1] - 慢牛快调行情导致投资者在上涨时犹豫进场 调整时容易被洗出局 如6月18日伊以冲突引发24小时内快速调整并重拾升势 [2] 机构资金操作模式 - 机构通过洗盘和做头手法制造剧烈调整 四个月内接近翻倍的股票出现三次调整 其中第二次跌幅达30% [3][4] - 量化系统显示调整中存在机构震仓现象 表现为蓝色K线及机构库存数据 表明机构故意打压股价逼散户交出筹码 [8] - 后期机构库存数据消失时下跌不再属于震仓范畴 量化数据能揭示市场参与者真实意图 [8] 投资策略洞察 - 机构资金动向分析成为关键 摩根士丹利通过识别机构行为模式在9月魔咒中坚持逢低买入策略 [9] - 理解市场参与者行为模式比预测市场更重要 机构行为分析工具能过滤市场噪音直达本质 [9]
8月募集又创新高,增量资金创新高基本定了!
搜狐财经· 2025-08-26 11:46
基金发行市场动态 - 8月公募基金新发行157只 权益类产品占比79.62% [1][3] - 债券型基金发行量环比下降31.25% 体现固定收益向权益市场的资金转移 [3] - 新基金近八成属权益类 反映机构资金加速布局倾向 [1][3] 投资者行为特征 - 散户投资存在羊群效应 易受公募基金赚钱效应驱动而跟风 [4] - 散户面临持仓焦虑 包括止盈止损时机选择及换仓犹豫等问题 [5] - 地缘政治事件引发市场波动 例如2025年伊朗以色列冲突导致72小时内剧烈震荡 [5] 机构资金运作模式 - 利用突发事件进行震仓操作 通过制造恐慌获取低位筹码 [9][14] - 机构库存数据活跃度与资金参与程度正相关 橙色柱体代表机构交易特征 [12] - 空头回补行为(蓝色柱体)结合机构库存形成量化分析信号 [12] 个股波动与机构关联 - 冰川网络、湘财股份、博硕科技等不同概念股出现同步波动 反映跨板块联动性 [9] - 机构通过预谋布局制造恐慌 为后续上涨打开空间并收集筹码 [14] - 量化工具可识别机构行为规律 类似外卖平台预测用户偏好的数据分析技术 [10]
零售巨头接连破产,危机正在蔓延
搜狐财经· 2025-08-14 20:55
美国企业破产潮现状 - 2023年前7个月美国企业破产申请总数达446起,创2010年以来新高 [1] - 2023年7月单月有71家企业申请破产,创2020年疫情初期以来新高 [1] - 涉及知名企业包括Forever 21、Joann's及罐装食品巨头Del Monte Foods [1] 企业破产主要原因 - 企业破产主要原因为需求下滑、库存成本高企及债务压力 [5] - Del Monte Foods因高达百亿美元债务申请破产保护 [5] - 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利率从近零水平升至4.25%-4.50%,商业贷款利率翻倍增长 [6] 市场资金环境 - 银行放贷审核严格,导致经营良好企业也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9] - 时尚首饰品牌克莱尔公司(Claire's)因资金问题破产 [9] 机构交易行为分析 - 不同板块股票如冰川网络、湘财股份和博硕科技在同一天调整后大涨,显示典型机构震仓手法 [14] - 通过量化分析工具可识别K线下方红、黄、蓝、绿四种柱体代表的交易行为 [16] - 蓝色柱体代表的空头回补行为往往预示机构洗盘吸筹 [16] - 橙色柱体代表机构库存数据,表明机构主导交易,利用利空消息制造恐慌以低价接回筹码 [18] 投资策略启示 - 新闻具有滞后性,A股市场存在利好出尽是利空的抢跑特性 [9] - 散户追逐新闻热点易导致亏损,真正赢家赢在信息差 [9] - 量化分析工具可帮助投资者透过市场涨跌现象看清机构真实意图 [18]
10年顶部被突破,融资盘反噬很危险!
搜狐财经· 2025-07-31 14:53
市场表现分析 - 上证指数创下年内新高站上3600点但近四成个股跑输指数 [1] - 融资余额突破十年纪录显示市场投机气氛浓厚交易活跃 [1] - 钢铁石油板块7月30日集体上涨而电力设备板块表现疲弱呈现分化行情 [3] 机构行为特征 - 机构库存数据反映机构资金参与程度活跃度高的股票往往有持续表现 [6][7][8] - 机构震仓行为表现为先抛压打压股价后回补筹码是典型操作特征 [11] - 空头回补数据出现时机构往往在低位吸纳筹码而散户普遍恐慌抛售 [11] 投资策略建议 - 当前市场已非齐涨共跌需避免被指数波动误导应关注个股资金动向 [13] - 建立独立观察清单重点分析持仓股票的机构交易行为逻辑 [13] - 需借助专业工具识别市场细节信息如机构库存和震仓信号 [13] 历史经验警示 - 2015年牛市期间部分概念股在大盘见顶后腰斩且长期未能解套 [6] - 散户常见误区包括过度关注短期分时图波动而忽视主力资金意图 [3] - 行为金融学显示人类对短期波动易过度反应导致错误操作时机 [11]
美联储放鹰,降息无望必冲击A股?
搜狐财经· 2025-07-18 15:55
市场情绪与机构行为分析 - 当前市场环境与2018年贸易战时期相似 通胀和利率成为新的焦点 历史可能重演 [1] - 2025年伊朗以色列冲突期间 市场恐慌导致散户非理性抛售 但随后股价快速反弹 涉及游戏 证券 无人驾驶等不同板块的股票 [3] - 三只代表性股票「冰川网络」「湘财股份」「博硕科技」在市场焦虑时调整 冲突缓和后大涨 显示跨板块联动现象 [3] 量化数据与机构策略 - 大数据技术可统计机构行为规律 交易数据中的红黄蓝绿柱体反映不同交易行为 蓝色代表空头回补 [7] - 橙色柱体指标显示机构活跃度 机构库存数据出现表明交易由机构主导 [7][9] - 机构利用股价下跌制造恐慌 通过洗盘手法获取廉价筹码 蓝色K线对应机构资金回补行为 [10][12] 市场反应模式与投资逻辑 - 利空消息引发散户恐慌后 机构往往借机吸筹 随后行情反转 形成循环模式 [13] - 美联储政策变化等宏观事件可能被机构用作震仓工具 市场反应方式比消息本身更重要 [13] - 量化数据可帮助识别市场陷阱 分析交易行为框架能减少情绪干扰 [14][15] 跨市场联动与板块表现 - 不同板块股票在突发事件中呈现同步调整与反弹 显示市场情绪主导短期波动 [3] - 机构资金流动具有跨板块特征 游戏 证券 无人驾驶等看似不相关领域存在协同效应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