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本地化
搜索文档
适者生存,比亚迪学着用日本的方式进入日本
晚点Auto· 2025-11-10 19:45
日本汽车市场环境 - 日本市场外资汽车品牌份额合计不到20%,是发达国家中几乎最低的电动车渗透率市场[3] - 日本顾客对丰田、本田等本土品牌有强烈自信感和忠诚度,使外资品牌面临巨大挑战[3] - K-Car(轻型汽车)占日本新车市场近四成份额,是日本独有的热门车型分类[22] 比亚迪在日本的业务表现与策略 - 比亚迪2023年1月正式进入日本市场,3年开设66家门店,累计销售7000多辆车,销量表现不及中国市场[3] - 公司计划年内将日本门店增至80多家,并与日本零售集团永旺合作,在大型销售中心摆放展车[26] - 比亚迪在日本销售4款纯电车型,包括DOLPHIN、SEAL、SEALION 7和ATTO 3,其中小型车DOLPHIN销量最高[15] - 公司放弃纯电商模式,采用实体门店策略,认为消费者需要通过“亲临、观看、触摸和试驾车辆”来建立信任[7] - 为刺激销量,比亚迪在9月对多款车实施限时优惠50万至117万日元[18] 品牌建设与本地化营销 - 比亚迪日本采用温和、贴近的表达方式,例如邀请知名女演员长泽雅美出演电视广告,以商量的口吻推荐品牌[9] - 公司举办“Hello! BYD”全国巡展和快闪试驾活动,降低消费者接触新品牌的门槛[11] - 门店设计由日本本土公司操刀,采用浅灰色调与木质元素,营造宽敞舒适的环境,员工中日籍与中籍各占一半[9] - 销售过程中,比亚迪将技术优势“翻译”成日本消费者能理解的语言,例如从充电、保养等长期使用成本角度进行营销,强调新能源车使用成本相当于燃油车的2/3或更低[11] 产品本地化调整 - 针对日本立体机械车库1550mm的限高要求,比亚迪将日本版DOLPHIN车高从全球版的1570mm降至1550mm[18] - 车辆采用右舵设计以适应日本左侧通行标准,并将转向灯控制杆设在方向盘右侧,雨刷控制杆设在左侧,符合本地驾驶习惯[20] - 比亚迪发布首款专为日本市场开发的K-EV车型BYD RACCO(海獭),车长3395mm、宽1475mm,续航约180公里,预计售价低于200万日元[22] - 考虑到日本停车位狭窄和街道照明不足,RACCO车型设计了侧滑门方便老人上下车,并为车辆Logo增加发光功能[24] 长期战略与全球布局 - 比亚迪亚太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刘学亮强调日本市场要做3年、5年盈利的长期打算,并全程用日语演讲传达“All for Japan”理念[24] - 公司计划年底将插混车型(DM-i版本)引入日本,可能直接冲击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的油电混动车型市场[26] - 比亚迪将2025年重点目标定为高端化和国际化,并在泰国、欧洲、巴西等地扩张,例如泰国计划到2026年上半年在全国所有府开设门店[26] - 官方叙事中,比亚迪更想传达进入日本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而非直接竞争,称中国车企在海外是从负开始[26]
多国外交官现身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建言中国汽车耐心打造品牌
新浪财经· 2025-06-06 15:03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 - 中国汽车行业代表与英国、以色列、泰国外交官共同探讨全球协同与合作机遇,主题为"中国汽车与世界:全球协同、合作共赢" [1] 英国市场与中国汽车品牌 - 英国汽车行业布局广泛,部分品牌带有中资成分,与中国合作深入 [1] -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快,但品牌国际化需耐心,如劳斯莱斯、宾利等全球知名品牌历经100多年才获得声誉 [1] - 上汽名爵在英国销量进入前十,但品牌认知仍停留在收购前,需长期打造品牌意识和知名度 [1] 以色列市场与中国电动汽车 - 以色列被称为"汽车设计首都",拥有600多个汽车初创企业,在传感器、AI视觉、数据分析等领域优势显著 [3] - 比亚迪、吉利、长安、小鹏等中国电动汽车在以色列发展迅速,比亚迪成为最受欢迎的电车品牌之一,销量超过传统西方品牌 [3] - 中国电动汽车成功原因包括智能化配置满足科技需求、高度灵活适应本地偏好、完整的充电生态系统 [3] 泰国市场与中国汽车品牌 - 泰国是东南亚第一大汽车制造国,吸引本田、丰田及中国品牌如长城、比亚迪进入 [4] - 丰田在泰国的成功秘诀包括本地化策略、免费提供品牌给技术专家获取建议、与本地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关系 [4] - 中国品牌在泰国面临挑战:消费者信任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售后服务不完善(如零部件更换困难) [4] 全球市场挑战与建议 - 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旧印象(价格低、安全性差)虽已改变,但仍需时间转型 [4] - 中国品牌需提升性能、消费者认知、产品质量,并通过本地化策略(如当地语言服务、门店展示)建立信任 [4]
俄罗斯汽车市场
数说新能源· 2025-05-28 15:04
市场未来预期 - 今年乘用车销量预计在125万辆左右 全年总市场可能下滑20%左右 [1] - 中国车企Q1市占率降至50% 预计未来会进一步降至40%左右 [1] - 俄罗斯市场下半年降幅有望收窄 年底可能下滑15%左右 好于Q1的下滑 [1] 俄罗斯汽车消费市场影响因素 - 俄乌冲突导致40%政府预算用于国防领域 挤压老百姓生活消费 实际收入下降 [1] - 通货膨胀导致基准利率高达21% 抑制消费 尽管70%车辆车龄超过10年存在换车需求 但因车价上涨和利率高企 购车意愿降低 [1] - 随着利率可能下降 明年降至14%左右 消费需求可能有所增长 [2] 俄罗斯本地化报废税政策 - 俄罗斯推行本地化政策以提高本国汽车工业发展 满足战争、市场需求及情怀等多方面因素 [3] - 长城本地化率达到65% 得到俄罗斯友善对待 Q1市占率提升 [3] - 奇瑞、东风、长安等企业也有本地化计划 吉利通过BelGee实施 报废税可得到一定比例返还 [3] - 本地化是长久经营及提升俄罗斯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3] 商用车市场 - 商用车是战争刚需 俄罗斯迫切需要本土商用车生产能力 [4] - 年初针对陕汽的行动意在重汽 重汽汕德卡适合俄罗斯恶劣气候环境 [4] - 未来可能重汽与俄罗斯本土企业合作 后续销量及盈利能力有望恢复 [4] 其他行业动态 - 主机厂电芯采购需兼顾性能和成本 [9] - 比亚迪出海发力东南亚市场 [9] - CATL在储能领域市场增长高于动力电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