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纯电车型
icon
搜索文档
“数据+”“跨界+” 观察·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跃迁
央视网· 2025-11-23 12:00
跨国车企在华新能源战略与合作 - 跨国车企在广州国际车展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新产品,并加速与中国企业开展新能源本土化合作[1] - 一家跨国车企首发全新SUV概念车,搭载800伏高压技术,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1] - 奥迪与上汽集团采用中德协同研发模式,将德国品质安全标准与中国数字生态融合[3] - 梅赛德斯-奔驰展示首款搭载灵感源自F1赛车电驱技术的纯电车型,彰显在华发展新能源决心[9] - 奔驰借助北京和上海研发中心及中国供应链体系,致力于提高本地化程度并树立行业新标杆[1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 - 跨国车企加速与中国合作的主要原因是拥有强大且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5] - 中国培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有15到20年时间,当前各品牌新能源车的爆发是厚积薄发的结果[7] 大数据与AI赋能汽车产业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重构汽车产业,大数据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12]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建立可信数据空间,集成整车厂、零部件商等各方要素,打破数据孤岛[16] - 可信数据空间在智能驾驶保险领域应用显著,通过连接多方数据实现事故责任界定完整闭环[17]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风洞中心积累超过17000条风阻风噪数据,帮助AI精准测算性能[19] - 风洞实测与模拟数据整合推动新车开发周期压缩近20%[19] 车企跨界布局机器人产业 - 汽车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广东多家车企凭借产业链优势进军机器人产业[20] - 广汽集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在广州黄村地铁站为旅客提供指引与安检服务[20] - 广汽集团希望其人形机器人能够进入家庭,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生活[22] - 小鹏汽车董事长预计中国汽车产业中相当部分公司会转型成面向全球的物理AI公司[26] - 自动驾驶技术与人形机器人研发存在可借鉴性,但产业链和生态存在本质区别[27]
视频丨跨国车企加速与中国开展新能源领域合作 AI成产业新动能
央视新闻· 2025-11-23 08:54
跨国车企在华新能源战略与合作 - 跨国车企在2025广州国际车展上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新产品并加速本土化合作 [1] - 一家跨国车企首发搭载800伏高压技术、续航超700公里的全新SUV概念车 [1] - 奥迪与上汽集团采用中德协同研发模式,融合德国品质标准与中国数字生态 [3] - 美国福特认为跨国车企加速与中国合作主因是中国拥有强大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5] - 福特汽车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经过15到20年培养,当前爆发是厚积薄发过程 [6] - 梅赛德斯-奔驰展示首款F1赛车纯电车型,传递在中国发展新能源决心并加大研发投入 [8] - 梅赛德斯-奔驰借助北京和上海研发中心及中国供应链体系提高本土化程度 [10] 大数据与AI驱动产业变革 - 大数据正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构汽车产业 [11] - 汽车演变成为持续进化的“移动智能体”,AI技术深度融入研发至服务全流程 [12]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建立可信数据空间,集成产业链各方要素打破数据孤岛 [13] - 可信数据空间在智能驾驶保险领域应用,连接多方数据实现事故责任界定闭环 [16]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风洞中心整合实测与模拟数据,打造高质量AI数据集 [18] - 风洞数据集积累超17000条,覆盖全维度指标,帮助新车开发周期压缩近20% [18][20] 车企跨界布局机器人产业 - 汽车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车企凭借产业链优势进军机器人产业 [20] - 广汽集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在广州黄村地铁站提供指引与安检服务 [20] - 广汽集团希望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生活 [21] - 小鹏汽车董事长认为中国汽车产业中相当部分公司会转型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25]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出自动驾驶技术与人形机器人研发存在可借鉴性 [25]
蔚来李斌:很多友商两、三年前决策做增程产品,路线完全可以理解
新浪科技· 2025-11-21 12:19
行业技术路线趋势 - 纯电趋势已越来越明确,汽车行业的产品决策需提前两三年预判未来趋势 [1] - 部分厂商两三年前决策做增程路线产品在当时是合理选择,因增程技术在当时处于巅峰时期,尤其在大尺寸SUV产品上表现良好 [1] - 增程路线作为过渡方案,其产品设计需做出妥协,包括在前备箱空间、后备箱空间布置增程器和油箱 [1] - 大电池增程车型在电池可用区间、续航能力、成本和重量方面相比纯电产品有所牺牲 [1] 市场动态与用户偏好 - 纯电车型销量在10月份增长20%,而增程车型销量在10月份下降20% [1] - 用户心智发生变化,更倾向于接受纯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2] - 最终技术路线的成败由市场决定,如果市场普遍购买大电池增程车型,则证明该路线正确 [1] 公司战略与产品规划 - 公司将继续坚持符合趋势的技术路线,并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改进产品与商业模式 [2]
蔚来李斌:纯电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楚
新浪科技· 2025-11-21 12:17
行业趋势判断 - 纯电技术趋势已越来越明确,汽车行业的产品决策通常需提前两到三年预判未来趋势 [1] - 部分友商在两三年前决策做增程路线产品在当时是合理选择,因增程技术在当时处于巅峰时期,尤其在大尺寸SUV产品上表现优异 [1] - 行业决策的难点在于当前时间点做出的产品判断需适应两三年后的市场环境 [1] 技术路线对比 - 大电池增程车型在空间布局上需做出妥协,如前备箱和后备箱需布置增程器和油箱,定位为过渡方案 [1] - 大电池增程车型虽电池容量大,但在电池可用区间、续航能力、成本和重量方面相比纯电产品存在牺牲 [1] - 市场是最终检验标准,若消费者普遍选择大电池增程则证明其路线正确 [1] 市场数据反馈 - 纯电车型销量呈现增长态势,10月份增长了20% [1] - 增程车型销量有所下降,10月份下降了20% [1] - 用户心智正发生变化,更倾向于接受纯电技术发展方向 [2]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将继续坚持符合纯电趋势的技术路线 [2] - 公司将根据市场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与商业模式 [2]
年内三现负增长!增程车“续航焦虑”没解决,先遇市场焦虑
国际金融报· 2025-11-12 21:28
增程式电动车市场增长瓶颈 - 增程式电动车市场遭遇增长瓶颈,10月批发销量12.1万辆,同比下滑1.9%,为今年前10个月中第三次出现负增长,正增长月份增速也仅维持个位数水平,与前几年高速扩张形成鲜明反差 [1] - 前10个月增程车型整体批发销量182.6万辆,同比下滑1.1%,其中1月、8月和10月销量处于负增长状态,分别为-11.3%、-9.5%和-1.9% [9] 不同类型新能源车销量对比 - 纯电车型销量表现强劲,10月批发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31.6%,前10个月整体批发销量746.6万辆,同比增长4%,年内最高同比增速达到69.9%,月均增速稳定在30%以上 [2][3] - 插混车型销量韧性十足,10月批发销量48万辆,同比增长2%,全年未出现负增长,但近几个月增速出现下滑且保持在个位数 [2][3] 增程式电动车市场发展历程 - 增程车市场从理想ONE主导起步,2019年及2020年理想ONE均销售3万多辆,几乎占据全部份额,2021年总销量10万余辆中理想ONE占90%以上 [4] - 2022年问界M5、M7进入市场,但理想仍占据接近6成份额,此后深蓝、零跑等玩家纷纷入局,品牌多达23个,市场总销量2024年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 [5][7] 增程式电动车面临的技术与口碑挑战 - 增程车核心优势“无里程焦虑”被削弱,因纯电汽车续航里程技术升级,同时增程车暴露纯电续航短、充电频繁、充电速度慢、冬季电池衰减及馈电体验差、噪音明显等使用短板 [9] - 消费者口碑分化直接影响市场表现,2024年增程车投诉量同比飙升280%,70%以上投诉集中于“续航虚标、亏电油耗高、电池故障”三大问题,部分车型宣传油耗5L/100km,实际使用中难以达成 [9] 政策调整对增程式电动车市场的影响 - 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从“全额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最高减征额度从3万元降至1.5万元,增程车与燃油车的购车成本差距缩小 [10] - 工信部等三部门明确要求,2026年起享受免税的增程车需满足“纯电续航不低于100公里”“能耗达标”等硬性条件,大量现款低续航车型(如纯电续航55—80公里的入门级产品)将被清退,车企短期面临库存压力与技术升级成本双重考验 [10]
五大车型集中上市 金杯欲重返商用车头部阵营
国际金融报· 2025-10-31 23:12
公司战略焕新 - 公司发布全球焕新战略,展示重返商用车头部阵营的决心 [2] - 战略核心包括制造端升级4.0质慧工厂推进智能制造 [2] - 产品端实施“燃油 + 纯电 + 多能源”并行战略 [2] - 销售端采用“国内体验重塑 + 海外本地化”双驱动模式 [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集中发布五大车型,涵盖3款燃油车与2款纯电车型,价格区间为7.69万至18.58万元 [2] - 量产车型已落地L2级智驾,同步验证L3+技术并布局L4级 [2] - 展示L3+自动驾驶车、特种改装车等,凸显产品延展性 [2] - 产品覆盖物流、商务等场景,搭配至高1.5万元综合权益降低用户成本 [2] 市场拓展与合作 - 公司与丰田通商签署2亿元订单,达成整车销售、渠道拓展深度协同 [2] - 沙特市场渠道已落地,规划从技术合作迈向全球市场协同 [2] - 公司作为曾占据中型商用车75%份额的老牌企业,试图以多能源产品矩阵与全球化布局重塑市场格局 [2] 股东支持 - 沈阳汽车集团明确表示将全力支持公司在研发、制造、市场领域的突破 [2]
降价减少、促销平缓 9月乘用车市场格局微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22:01
2025年9月整体车市表现 - 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24.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0% [1] - 1至9月累计零售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再破历史峰值 [1] - 车市运行趋于平稳,呈现“降价减少、促销平缓”的态势 [1] 自主品牌表现 - 9月自主品牌零售150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2.9% [2] - 9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6.9%,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 [2] - 1至9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8%,较去年同期增长5.9个百分点 [2] -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8.1%,新能源车零售份额为70.1% [2] - 比亚迪9月销量39.62万辆,同比下降5.52%,终结连续18个月增长 [2] - 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20.5万辆,同比增长24.31%;插混车型销量18.8万辆,同比下降25.58% [2] - 吉利汽车9月销量27.31万辆,同比增长35.24%,环比增长9.18% [3] - 奇瑞汽车9月销量25.56万辆,同比增长8.90%,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7.24% [3] - 长安汽车9月销量26.63万辆,同比增长24.92%,环比增长13.86% [3] - 长城汽车9月销量超13.36万辆,同比增长23.29%,环比增长15.65% [3] 合资与豪华品牌表现 - 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增长4%,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6% [4] - 9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16%,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0% [4] - 上汽大众9月销量9.41万辆,实现同比、环比双增 [4] - 一汽-大众9月销量呈现同比下滑、环比增长的态势 [4] - 9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同比下滑2.3个百分点至14.3% [4][5] - 9月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为11.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5] - 广汽丰田9月销量7.65万辆,同比增长5.84%,环比增长19.53% [5] - 9月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5.8%,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 [5] - 上汽通用9月销量同比增幅超过124% [5]
9月车市格局微变:上汽夺得第一,新势力纯电车型销量占比超七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20:17
整体市场表现 - 9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24.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0% [1] - 1至9月累计零售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再破历史峰值 [1] - 车市呈现“降价减少、促销平缓”的平稳运行态势 [1] 自主品牌表现 - 9月自主品牌零售150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2.9%,占国内零售份额66.9% [2] - 1至9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为64.8%,较去年同期增长5.9个百分点 [2] -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8.1%,新能源车零售份额为70.1% [2] - 比亚迪9月销量39.62万辆,同比下降5.52%,纯电车型销量20.5万辆同比增长24.31%,插混车型销量18.8万辆同比下降25.58% [2][4] - 吉利汽车9月销量27.31万辆,同比增长35.24% [5] - 奇瑞汽车9月销量25.56万辆,同比增长8.90%,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7.24% [5] - 长安汽车9月销量26.63万辆,同比增长24.92% [5] - 长城汽车9月销量超13.36万辆,同比增长23.29% [5] 合资与豪华品牌表现 - 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6%,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6% [6] - 9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1%,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0% [6] - 德系品牌零售份额同比下滑2.3个百分点至14.3% [6] - 上汽大众9月销量9.41万辆,实现同比、环比双增 [6] - 日系品牌9月市场份额为11.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7] - 广汽丰田9月销量7.65万辆,同比增长5.84% [7] - 美系品牌9月市场零售份额达5.8%,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 [7] - 上汽通用9月销量同比增幅超过124% [7] 造车新势力表现 - 造车新势力零售份额达20.2%,纯电动车型占比70.3% [1] - 零跑汽车9月交付量约6.67万辆,同比增长97%,创下新势力单月交付新高 [8] - 新势力阵营呈现“多点开花”的格局生变态势 [8]
降价减少、促销平缓!9月车市格局微变:上汽夺得第一,新势力纯电车型销量占比超七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20:07
2025年9月整体车市表现 - 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24.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0% [1] -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再破历史峰值 [1] - 车市呈现“降价减少、促销平缓”的平稳运行态势 [1] 自主品牌表现 - 9月自主品牌零售150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2.9% [2] - 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6.9%,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 [2] - 1至9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8%,较去年同期增长5.9个百分点 [2] - 自主品牌中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8.1% [2] -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 [2] 主要自主品牌销量详情 - 比亚迪9月销量39.62万辆,同比下降5.52%,出现自2024年3月以来首次单月同比下降 [2] - 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20.5万辆,同比增长24.31%;插混车型销量18.8万辆,同比下降25.58% [4] - 吉利汽车9月销量27.31万辆,同比增长35.24%,环比增长9.18% [4] - 奇瑞汽车9月销量25.56万辆,同比增长8.90%,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7.24% [4] - 长安汽车9月销量26.63万辆,同比增长24.92%,环比增长13.86% [5] - 长城汽车9月销量超13.36万辆,同比增长23.29%,环比增长15.65% [5] 合资与豪华品牌表现 - 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增长4%,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6% [6] - 豪华车当月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16%,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0% [6] - 上汽大众9月销量9.41万辆,实现同比、环比双增,再创年内新高 [6] - 德系品牌零售份额同比下滑2.3个百分点至14.3% [6] - 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为11.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7] - 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5.8%,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上汽通用当月销量同比增幅超过124% [7] 造车新势力表现 - 9月新势力零售份额达20.2%,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 [11] - 零跑汽车以约6.67万辆的交付量稳居销冠,同比增长97%,创下新势力单月交付新高 [8] - 小鹏汽车、小米汽车同时突破月销4万辆大关,形成“4万辆俱乐部” [11] - 蔚来当月交付约3.47万辆,同比增长64%,旗下三大品牌均创历史新高 [11] - 理想汽车9月销量近3.4万辆,环比显现回暖迹象 [11] - 造车新势力销量中纯电动车型占比达70.3%,产品结构从去年同期的50%:50%变为70%:30% [11] 其他新能源品牌表现 - 鸿蒙智行月销实现5.3万辆 [12] - 自主传统车企的独立新能源品牌(如深蓝汽车、奕派科技、极氪等)9月市场份额达12.5%,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 [12]
“新四化”持续驱动 解码中国汽车半年考的关键词
中国青年报· 2025-08-21 08:13
行业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均超1500万辆,分别达到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 [1] - 汽车行业呈现"强者愈强"趋势,销量向头部企业和自主品牌集中 [2] - 行业正经历由"新四化"主导的变革,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1] 头部车企表现 - 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售214.59万辆,同比增长33%,纯电车型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41%,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畅销电动车品牌 [2] - 上汽集团上半年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新能源车销量64.63万辆,同比增长40.19% [3] - 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140.9万辆,同比增长47%;长安汽车销量135.5万辆,创8年同期新高 [3] - 零跑上半年销量22.17万辆,同比增长155.7%,超越鸿蒙智行和理想成为新势力销量第一 [3] 合资品牌与新势力 - 合资品牌呈现集体回暖趋势,一汽丰田同比增长16% [5] - 鸿蒙智行上半年交付20.5万辆,同比增长5%;理想交付20.29万辆,同比增长8%但增速放缓 [4] 智能驾驶与安全 - 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从2016年490亿元增至2023年1996亿元,预计2025年超7000亿元 [5] - 工信部召开会议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管理,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 [6] - 多家车企联合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沃尔沃推出"透明车"展示安全技术 [6][7] 供应链与账期管理 - 多家车企承诺向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提升供应链资金效率 [7] 企业战略调整 - 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并成立科技集团,实行"极氪+领克"双品牌战略 [9] - 奇瑞汽车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四大事业部实现战略聚焦 [9] - 上半年车企高层人事变动达130余起,涉及高管超136人 [10] 行业挑战 - 汽车制造业利润从2017年7.8%降至2025年一季度3.9%,面临"增量不增利"问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