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插混车型
icon
搜索文档
插混“急刹车” 新能源市场重返纯电时代?
经济观察报· 2025-07-20 10:46
插混市场增速变化 - 2024年1至6月插混车型累计销售252 1万辆 同比增长31 1% 较2021-2024年84%-151 6%的高增速显著放缓 [2] - 同期纯电车型销量441 5万辆 增速46 2% 较2022-2023年15 5%-24 9%明显回升 [3] - 插混车型市场份额从2021年17 1%升至2024年40%后 2024年上半年增速下滑至31% [5][8] 增速变化驱动因素 - 政策端:纯电车型补贴力度更大(如2万元统一补贴) 刺激低价纯电市场爆发 [3] - 技术端:纯电车型续航突破600km且价格下沉至15-20万元区间 快充网络密度提升缓解里程焦虑 [6] - 产品端:插混车型纯电续航普遍<150km导致充电频次高 双系统保养复杂度制约用户体验 [6] 技术路线竞争格局 - 插混曾因2022年纯电车型续航/补能瓶颈而爆发 当年销量151 8万辆增速151 6% [5] - 行业共识插混属于过渡技术 但未来3-5年仍将保持30%-40%新能源市场份额 [9] - 纯电车型通过技术成熟度提升(电池/补能网络)逐步收复市场份额 [9] 海外市场新机遇 - 2024年中国插混出口29 7万辆同比增长1 9倍 2024年上半年出口39万辆同比增2 1倍 [9] - 欧洲政策调整(如德国将插混纳入环保补贴)为中国技术打开高端市场 [10] - 插混车型因适应非洲/南美/东欧等纯电接受度较低市场 出海阻力小于纯电 [10]
插混“急刹车” 新能源市场重返纯电时代?
经济观察网· 2025-07-19 12:30
插混市场增速变化 - 2024年1至6月插混车型累计销售252.1万辆,同比增长31.1%,增速较2021-2024年(140%/151.6%/84.7%/84.5%)显著放缓 [2] - 同期纯电车型销量441.5万辆,同比增长46.2%,增速高于前两年(24.9%/15.5%)[3] - 2024年插混市场份额达40%,纯电60%,但2024年上半年插混单月增速从90.3%骤降至7.8% [4][5] 增速变动驱动因素 - 政策端:纯电车型补贴力度更大(低价车与高端车同享2万元补贴),部分城市绿牌额度向纯电倾斜 [3][5] - 技术端:纯电车型续航突破600km且价格下沉至15-20万元,快充网络密度提升缓解里程焦虑 [5] - 产品端:插混车型纯电续航普遍<150km导致充电频次高,双动力系统增加保养复杂度 [5] - 市场认知:插混被行业视为"过渡技术",纯电技术成熟度提升压缩其桥梁价值 [7] 插混市场发展历程 - 2021年插混销量60.3万辆(+140%),市场份额17.1%;纯电291.6万辆(+161.5%)[4] - 2022年插混销量151.8万辆(+151.6%),因纯电补贴退坡暴露技术瓶颈 [4] - 2023-2024年插混维持85%增速,2024年销量达514.6万辆 [4] 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 2024年插混出口29.7万辆(+190%),2024年上半年出口39万辆(+210%)[8] - 欧洲政策调整(如德国将插混纳入环保补贴)助力打开高端市场 [8] - 插混更契合全球差异化需求(非洲/南美对纯电接受度低,东南亚/欧洲接受度分化)[8] 行业专家观点 - 插混未来3-5年仍将占新能源车30%-40%份额,但长期看纯电将成主流 [7] - 中国插混凭借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正快速抢占全球电动化洗牌窗口 [8]
6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大增18%,上半年合资品牌呈回暖趋势
新浪财经· 2025-07-14 12:08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6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6月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 [1] - 6月批发销量249.0万辆,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7.5% [2] - 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升至53.3%,主要受益于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及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政策 [2] 细分市场表现 零售市场 - 6月轿车零售104.8万辆(同比+18.1%),MPV零售9.7万辆(同比+14.3%),SUV零售104.0万辆(同比+18.5%) [2] - 1-6月轿车累计零售503.4万辆(同比+10.9%),MPV累计50.9万辆(同比+5.9%),SUV累计535.8万辆(同比+11.2%) [2] 批发市场 - 6月轿车批发103.9万辆(同比+10.4%),MPV批发11.2万辆(同比+24.4%),SUV批发133.9万辆(同比+18.3%) [2] - 1-6月轿车累计批发564.4万辆(同比+11.7%),MPV累计58.3万辆(同比+25.4%),SUV累计705.2万辆(同比+11.7%) [2] 品牌阵营表现 自主品牌 - 6月自主品牌零售134万辆(同比+30%),国内零售份额64.2%(同比+5.6pct),1-6月累计份额64%(同比+7.5pct) [3] - 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头部车企份额提升明显 [3] - 6月自主品牌批发份额67.1%(同比+2.2pct) [2] 合资品牌 - 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1万辆(同比+5%),德系/日系/美系份额分别为16.1%(-2.4pct)、12.0%(-2.3pct)、5.8%(-0.5pct) [3] - 1-6月仅上汽大众(52.3万辆,+2.3%)和一汽大众(74.4万辆,-3.6%)销量超50万辆 [6] - 一汽丰田上半年销量37万辆(+16%),广汽丰田34.4万辆(+15.8%) [7] 豪华品牌 - 6月豪华车零售23万辆(同比-7%),份额11.0%(同比-3pct) [3] 重点车企表现 - 比亚迪6月销量37.8万辆(全年累计211.3万辆,+11%),其中纯电20.7万辆/插混17.1万辆 [4] - 奇瑞集团6月销量23.4万辆(+16.6%),新能源7.2万辆(+59.6%) [4] - 吉利6月销量23.6万辆(+42%),上半年累计140.9万辆(+47%) [4] - 长安6月销量23.5万辆(+4.48%),上半年累计135.5万辆 [4] 行业趋势展望 - 车企通过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替代价格战 [1] - 合资车企加速本地化研发,市场表现企稳 [7] - 银行存贷息差下降导致车贷返利缩减,经销商盈利压力加大 [8] - 楼市价格下行及地方财政压力可能影响车市促消费节奏 [8]
6月乘用车卖了208万辆,乘联会称价格战硝烟渐散
36氪· 2025-07-10 18:38
价格战趋缓 - 乘用车价格战最激烈阶段已过去 降价车型数量和幅度均明显减弱 2025年4月以来呈现"硝烟渐散"态势 [1] - 2025年1-6月降价车型数量从1月7款波动至6月14款 较2023年同期下降明显 其中纯电动车降价6款同比多3款 燃油车降价5款同比减2款 [2] - 新能源车平均降价幅度从1-6月的12%收窄至6月的10.4% 燃油车从8.9%降至8.6% 整体市场平均降幅从11.4%降至9.9% [2][3] - 价格战趋缓原因包括新车上市策略转向增配和体验优化 主机厂库存管理精细化 以及国家"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动供需平衡 [3] 市场回暖 - 2025年6月乘用车零售208.4万辆 同比增长18.1% 环比增长7.6% 创近年同期新高 1-6月累计零售1090万辆同比增长10.8% [4] - 6月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123万辆 占私人购车用户近70% 政策直接激活存量车主换购需求 [5] - 自主品牌表现突出 6月零售134万辆同比增长30% 市场份额升至64.2% 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53.3% [6] 竞争格局变化 - 行业竞争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竞争 政策引导、技术沉淀、品牌积累和消费者品质需求推动高质量竞争 [1] - 头部集中度提升 6月月销破万辆车企达23家 比亚迪以35万辆领跑 特斯拉中国月销超6万辆位居外资前列 [6] - 出口与新能源并进 6月出口48万辆同比增长23.8% 新能源占比超41% [6] 技术出海趋势 - 中国插混车型全球市场份额达80% 比亚迪DM-i、吉利雷神、理想增程等技术体系具备领先优势 [7] - 插混车型凭借无续航焦虑和高能效特点 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关键力量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插混出口占比超45% [7] - 中国车企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输出 插混产品更适应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现状 有望定义全球新能源市场格局 [7][8]
【周度分析】车市扫描(2025年7月1日-7月6日)
乘联分会· 2025-07-10 16:37
本周车市概述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3.8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下降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114万辆,同比增长11% [1]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3.3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39%,较上月同期增长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351.2万辆,同比增长13% [1]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13.5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21%,较上月同期下降11%,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56.7%,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58.3万辆,同比增长37% [1]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12.5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31%,较上月同期增长0%,新能源厂商批发渗透率53.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559.4万辆,同比增长33% [1] 2025年7月全国乘用车零售市场 - 7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4.0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下降6% [3] - 2025年2月起行业置换率稳定在60%以上,已成为拉动乘用车市场的主要动力 [3] - 2020年-2024年的7月车市零售占全年总量平均在8.4%,其中2024年仍达到7.5%的占比 [3] 2025年7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 7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日均批发3.9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39%,较上月同期增长0% [5] - 6月行业出现明显的去库存特征,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去库存力度均较大,因此7月的产销开局较强 [5] - 汽车行业出口形势较好,行业发展靠"内、外需"共同推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5] 中国插混市场发展 - 中国有世界近80%的插混市场份额,中国的狭义插混和增程式电动车具有世界创新的价值 [7] - 中国插混车型必将在世界其它缺少充电环境的市场带来巨大的替代燃油车的增量 [7] - 中国插混的巨大成就让世界燃油车升级有了巨大的提升空间,可以不依赖于基础设施实现电动化 [6] 2025年6月乘用车市场降价分析 - 2025年6月降价规模14款,较同期多2款,其中燃油车5款,插混车2款,增程式车型1款,纯电动车型6款 [8] - 2025年1-6月份新能源车新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2.3万元,降价力度达到12% [9] - 2025年1-6月份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1.7万元,降价力度达到8.9% [9] 二手车市场 - 2025年1-5月二手车累计交易量791万辆,同比增长0.6%,交易额5,164亿元,下降2.1% [9] - 2025年5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60.4万辆,环比下降6%,同比增长1.2%,交易金额为1,030亿元,同比增长0.6% [9] - 中国二手车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未来发展潜力极其巨大,以旧换新的今年阶段性目标超预期实现 [10]
6月国内乘用车零售208.4万辆:纯电车增速超插混,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飙升至6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18:39
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6月全国乘用车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上半年累计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 [1] - 2~6月月销量增速均超15%,6月零售量首次在上半年突破200万辆,主要受"两新"政策补贴拉动 [1] - 6月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123万辆,环比增长13%,近70%私人购车用户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 [1] 新能源汽车市场 - 6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11.1万辆,同比增长29.7%,环比增长8.2%,上半年累计零售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 [2] - 纯电动车型占比61.4%,同比增长3.2%,插混车型占比29.8%,同比下降2.4%,增程式车型占比8.8%,同比下降0.8% [2] - A00级纯电动车批发销量15.3万辆,同比增长61%,占比20%,A0级销量17.1万辆,占比22%,A级销量18.5万辆,占比24%,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5]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表现 - 6月自主品牌零售134万辆,同比增长30%,市场份额64.2%,同比增长5.6个百分点,上半年市场份额64%,同比增长7.5个百分点 [6] - 自主品牌增长得益于新能源和出口市场,6月新能源零售111.1万辆,出口41万辆,同比增长28% [7] - 6月合资品牌零售51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6%,部分合资车型如朗逸、速腾等销量超2万辆 [6] 市场展望 - 7月销量基数较高,行业库存达345万辆,库存天数57天,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去库存压力较大,预计7月产销增长将逐步减速 [7]
崔东树:上半年短续航产品较少!低速电动车市场需求大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10:40
新能源车销量与技术发展趋势 - 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29%1-6月累计批发647万辆同比增长38% [2] - 2025年新能源车免税目录共有2533款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的较多换电车型116款 [2] - 氢能源商用车表现抢眼数量超越插混成为申报目录主力产品客车中纯电动保持绝对主力地位专用车中氢燃料成为热点 [3] 动力结构与技术参数变化 - 纯电动乘用车500公里以上车型较多300公里以下大幅减少高于600公里续航产品数量持续提升 [4] - 2025年插混车型续航以100-200公里为主200公里以上高续航产品以200公里居多增程车型以150-250公里为主长续航增速较快 [7] - 纯电动车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缓慢乘用车产品脱离补贴后130-140瓦时车型增多插混低能量密度产品较多增程高能量密度产品较多 [7] 续航里程与市场趋势 - 短续航产品较少但低速电动车市场仍有增长空间适合行驶半径固定的消费需求 [6] - 车企新品更务实部分在拥有500-600公里高续航能力同时降低购车门槛电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8] - 新能源车新品技术参数优秀车企更重视安全性能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 [8] 技术参数数据 - 纯电动汇总整备质量1892kg电池总质量449kg电池电量65kWh电池能量密度143Wh/kg [5] - 增程汇总整备质量2355kg电池总质量314kg电池电量45kWh电池能量密度142Wh/kg油耗6.1L [5] - 插混汇总整备质量2099kg电池总质量226kg电池电量27kWh电池能量密度117Wh/kg油耗5.6L [5]
这家车企宣布要给供应商加价10-15%,究竟为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3 10:07
丰田汽车零部件采购价格调整 - 丰田汽车将汽车零部件采购价格上调10%-15%,主要反映当前汽车制造业面临的成本压力 [2] - 涨价原因包括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钢铁、塑料、芯片等)、日本国内能源成本居高不下(电力和天然气价格显著上涨)、人力成本增加 [2] - 此次调价旨在帮助供应商缓解经营压力,确保供应链稳定运转,将直接惠及全球超过6万家供应商,其中日本本土中小型供应商占比达35% [3][4] 涨价对供应商的影响 - 日本大型供应商如电装、爱信利润空间将得到改善,但约12%的中小型供应商仍难以完全解除成本压力,可能加速零部件行业整合 [3] - 获得加价的一级供应商需将30%的新增利润用于员工薪酬提升,并向二级供应商同步提高采购价5%-8% [8] - 日本零部件供应商的能源支出年均增长超15%,叠加日元汇率波动导致进口原材料成本激增 [4] 丰田的供应链策略转型 - 丰田打破以往压价做法,选择与供应商共同分担成本压力,践行"供应链即核心竞争力"理念 [4] - 供应链中断风险比行业平均水平低40%,行业正从"单一成本优先"转向"成本与供应链韧性并重" [5] - 稳定的供应链被视为企业宝贵资产,丰田通过供应链协同效应将插混车型生产成本控制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下 [5] 新能源转型布局 - 丰田采取"两条腿走路"策略:提高采购价维持现有供应链稳定,同时布局下一代技术(如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量产) [5] - 供应商积极响应新能源转型,如爱信精机建设新能源配套零部件产线,电装加速碳化硅芯片产能布局 [6] - 欧洲市场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39%,得益于"合理续航+稳定供应"策略 [5] 市场价格调整 - 美国市场丰田大部分车型平均涨价270美元,雷克萨斯车型平均上涨208美元 [7] - 丰田品牌车型相关费用(运输和杂费等)上涨71美元,雷克萨斯相关费用上涨 [7] - 产品涨价保障传统燃油车供应链稳定,同时为新能源转型争取产能准备时间 [8]
销量暴涨359%,比亚迪杀入宝马、奔驰老家
创业邦· 2025-05-29 11:09
欧洲市场销量突破 - 2024年4月比亚迪在欧洲纯电车型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分别售出7231辆(同比增长169%)和7165辆(同比下降49%)[2][9] - 包括纯电和插混车型在内,比亚迪4月欧洲销量同比增长359%,特斯拉同期下滑49%[2] - 2025年一季度欧洲销量已达2024年欧洲总销量的一半,全年销量有望翻倍[9] 战略升级与本地化布局 - 出海战略从整车出口升级为体系化运作:设立欧洲总部/研发基地、扩大经销商网络、建设乘用车工厂等[2] - 匈牙利工厂投资超10亿欧元,初期产能20万辆/年(2026年投产);土耳其工厂投资10亿美元,产能15万辆/年(2027年投产)[16] - 销售渠道从2024年底不足150家暴增至2025年4月的800余家,采用"总代理+自建"双模式[18] 产品与市场策略 - 插混车型成为新增长点:4月销量达5000余辆(去年同期几乎为零)[11] - 境外市场毛利率从2023年的7%提升至2024年的17%[10] - 赞助2024欧洲杯并计划推出高端品牌腾势,推动品牌高端化[22][25] 区域市场表现 - 英国市场表现最佳:4月销量2511辆(累计11782辆),同比增长621%[6][9] - 意大利成为2025年一季度电动车销冠,西班牙/德国/法国均进入欧洲前五[7][9] - 南美市场巴西单月销量最高(8485辆),亚洲市场土耳其/印尼表现突出[7] 政策与竞争环境 - 欧盟对中国汽车征收27%关税(基础10%+反补贴17%),但未显著影响销量[6][10] - 欧洲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品牌忠诚度高,中国车企市占率仅2%(日韩车企约10%)[26] - 欧盟可能用最低价格限制替代反补贴关税,进一步利好中国车企[11]
中国车企在欧洲逆势“狂飙”
第一财经· 2025-05-14 08:29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战略调整 - 中国车企以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为突破口,在欧洲市场实现快速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销量达14.8万辆,同比增长78%,市场份额从2.5%跃升至4.5% [1] - 插混车型销量同比激增368%,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主要由于欧盟对中国纯电动车征收最高45.3%关税,而插混车型仍适用10%基础关税 [1][2] - 比亚迪和奇瑞在欧洲的插混车型销量显著增长,比亚迪3月插混车型占比达41%,上汽集团达49%,奇瑞高达71% [2] 中国车企的竞争优势与市场机遇 - 中国插混车依托完整产业链优势,混动系统成本较低,相比欧洲本土电动车型具有显著成本优势 [2] - 欧洲主流车企在插混领域布局较少,为中国品牌腾出市场空间,中国车企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快速占领市场 [3] - 比亚迪计划2025年在德国推出两款新插混车型,以满足欧洲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并为尚未准备好购买纯电动汽车的客户提供替代方案 [3][4] 中国车企的应对策略与本土化布局 - 中国车企调整欧洲市场策略,拓宽插混/混动产品线以规避欧盟加征关税影响,奇瑞启动KD出口并在西班牙组装,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预计2026年投产 [4] - 混合动力车型对中东和欧洲的增量超强,体现中国乘用车竞争力全面提升,但纯电动出口压力较大,主要因产品高端化、大型化问题及小型电动车缺乏好产品 [4] - 中欧双方就电动车关税问题展开重新谈判,研究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关税方案,业内认为"最低价格承诺"更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 [5] 欧洲市场长期趋势与车企布局 - 纯电动是欧洲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插混为过渡阶段产物,长期来看消费者将转向纯电动车 [5] - 车企需把握过渡阶段机遇,同步布局纯电技术与本土化生产,以应对欧洲市场长期变革 [5] - 欧洲市场开放,欢迎企业本地化投资,中国车企可通过本土化投资进一步拓展市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