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治理效能
icon
搜索文档
今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0 07:33
经济总量与增长 -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1] - 中国经济增量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三省经济总量总和,超过世界经济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1]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1] 创新驱动与研发投入 - 中国研发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2]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2] 民生福祉与社会保障 - 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2] - 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都在95%以上[2] 营商环境与市场建设 - 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2]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2] - 民营企业增加到5800多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超过40%[2] 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 - 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3]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7%左右,比"十三五"时期提高3个百分点[3] - 长江、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3]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3] - 每用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3] - 每年生产钢材中20%以上原料来自废钢循环利用[3] 基础设施与产业体系 - 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3]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3]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3] -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3]
“十四五”冲刺!国家发改委在首场发布会为何提到荔枝和早茶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22:09
还有不到180天,"十四五"将收官。7月9日,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 举行,国家发改委领导以"一正两副"高规格阵容出席,这场比往常延长近30分钟的发布会,用90分钟浓 缩拆解了发改委如何冲刺"十四五"年度任务。现场官员们抛出硬核数据、讲述鲜活案例,还用接地气的 比喻铺开一张5年"中国超预期成长图"。 在发布会现场,媒体围绕中国GDP五年演变、中国制造、外商投资、民生需求等11个焦点问题接连发 问。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用"困难比预计多,成果比预期好,可谓风雨兼程见彩虹",概括了这5年历 程。5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四连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谈GDP增长演变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八成,系经济发展主动力 "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就没有稳定向好的中国经济。"谈到如何看待中国GDP潜在增长率和增长拉动力 的演变?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袁达答记者问称,中国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国内市场,内需始终 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再次充分证明这一点。从内需整体 看,过去4年中国经历了国际环境剧烈变化等多重困难挑战冲击, ...
增强法规制度权威性和执行力
纪检监察法规制度建设 - 贵州省纪委监委制定五年规划(2023-2027年),涵盖监督执纪执法、自身建设、内部运行等领域,规划57项制度已出台45项 [2] - 采用年度实施计划与季度考核调度机制,将制度及时性、科学性纳入考核,防范"为建而建" [2] 制度制定流程优化 - 规范性文件起草需经过调研、征求意见、咨询论证三环节,例如《贵州省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实施办法》两轮征求意见64条并采纳48条 [3] - 针对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问题,通过研究论证推动专项记录与追责办法出台 [3] 前置审核与备案管理 - 2024年对27项制度开展前置审核,提出86条意见,未经审核或未通过的文件不得提交审议 [4][5] - 备案审查严格执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2024年审查63件规范性文件并退回10件,建立跨部门会商机制处理分歧文件 [6] 执行评估与清理机制 - 2023-2024年对19件规范性文件开展执行后评估,结合书面调研与实地检查修订制度 [7] - 2024年清理党的十八大以来182件规范性文件,解决制度老化、碎片化问题,并固化评估经验为《规范性文件执行后评估实施办法》 [7]
坚持以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治理效能提升 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西安日报· 2025-06-12 11:17
西咸新区发展策略 -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1] - 坚持"新区强统筹、新城强发展、镇街强治理、国企强支撑"的改革优化方向 [2] - 按照新区—镇(街)—村居的基本行政框架有序开展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活动 [2] 社区与安置房建设 - 空港新城底张街道幸福里社区是西咸新区规模最大的回迁安置社区,需优化服务体系,加强高频服务系统集成 [1] - 秦汉新城东风村安置房项目需压实主体责任,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加快进度保证质量 [1]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泾河新城隆基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已实现首线投产,需聚焦企业需求优化政府服务 [1] - 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拓展产品应用场景,进一步扩产能、降成本、增效益 [1] - 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增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 [2] 资源与风险管控 - 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2] - 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2]
笔谈丨发挥派驻机构职能作用
派驻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中肩负着重要政治使命。要明确派驻机构职责定位,通过强化队伍建设,完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 作机制,不断提升派驻监督质效,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推进机制创新。要立足职责定位,健全派驻机构线索处置、措施使用等全流程规范体系,让监督执纪执 法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健全"室组地"协同监督机制,完善片区协作机制,对派驻机构线索处置、措 施使用、案件审理等工作流程和审批权限作出规范。建立"蹲点式下沉一线巡、清单式紧盯问题查、联 动式运用成果治"的片区巡回驻点监督模式,有效化解力量分散、覆盖面不够、精准度不高等问题,持 续释放派驻监督效能。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构建综合性监督平台,将派驻机构、被监督单位以及相关 职能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交互,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重点领域建立风险预警 模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派驻监督工作提供精准指向。 增强履职能力。要聚焦提升理论素养、业务能力、实战本领等内容健全完善全方位培养体系,加强派驻 机构干部能力建设。建立"一对一"师徒结对帮带、专题实践实务沙龙、定期"以考促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