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齐鲁晚报网· 2025-10-16 16:54
 交付事件与核心意义 -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于10月15日在烟台如期交付 [1] - 该船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1] - 标志着我国海工装备制造在国际高端市场持续领先 [1]   船舶性能与技术参数 - “北欧之风”号全长146米,最大排水量5.6万吨 [3] - 配备3200吨主吊机和2级动力定位系统 [3] - 能在欧洲北海8级风浪、零下15℃低温的恶劣海况下稳定作业 [3] - 兼容当前主流15兆瓦和20兆瓦风机的运输与安装 [3]   动力系统与环保优势 - 配备最新的电池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克服传统交流供电模式效率低、能耗大等缺点 [3] - 通过智能控制发电机转速来降低油耗,提高效率 [3] - 安装风电设备所需的碳排放量仅为传统交流供电船舶的30% [5] - 单兆瓦碳排放可减少70%以上 [5] - 电池系统首次实现可以完全覆盖一台主机功能的突破 [5]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 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风电安装装备领域掌握了全直流供电、超大型主吊集成等核心技术 [5] - 为我国海工装备参与国际竞争增添关键筹码 [5]   后续应用 - 该风电安装船将投入德国NordseeCluster风场使用 [5]
 2025秋季省外校园招聘首战告捷 南通企业在黑龙江地区揽才喜获“开门红”
 扬子晚报网· 2025-09-27 18:58
 人才招聘活动 - 南通市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2025市领导进校园暨南通日活动 提供1200余个优质岗位并发布人才补贴e算通程序实现政策红利一键匹配 [1] - 活动吸引南通35家链主企业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 提供1272个岗位覆盖海工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海缆研发等重点产业领域 [2] - 哈尔滨石油学院自2021年累计向南通输送700多名学生 其中约40%实习生选择留在南通发展 [2]   招聘成果 - 南通在黑龙江地区5所高校举办5场招聘会 共收到简历4092份其中本科2686人硕士1397人博士9人 [2] - 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91人 用人单位收获大量简历 [2] - 江东金具设备在2小时招聘中与30多名学生进行洽谈 反映学生求职热情高涨 [2]   企业参与 - 中天科技(600522)作为南通重点企业接收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生 员工分享公司提供跨界项目参与机会 [1] - 惠生清洁嘉通能源等多家重点企业参与学生实习项目 [2] - 企业凭借较强薪资竞争力和较高专业匹配度受到毕业生青睐 [2]   人才发展政策 - 南通提供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政策补贴 包括生活津贴购房补贴人才房票等 [1] - 市人才中心计划在全国8省15城市举办37场校园招聘会 覆盖北京西安武汉等地区 [2] - 政府搭建高校与企业对接桥梁 推动人才资源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2]
 我国最大海上浮式LNG装置交付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10:35
 核心观点 - 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交付,标志着行业在高附加值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   装置规格与性能 - 装置全长376米、型宽60米、型深35米 [1] - 液化天然气储量达18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量达4.5万立方米 [1] - 液化天然气年产能高达240万吨 [1]   运营与影响 - 装置将远赴非洲刚果(布)海域投入运营 [1] - 此次交付凸显了行业在高端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1]
 刷新纪录,中国自主研发建造最大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出海交付;英伟达有望率先采用台积电A16制程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9-15 11:41
 风电与能源装备 - 中国单体规模最大陆上风电项目正式投运 采用150台10兆瓦风电机组 总装机容量达150万千瓦 [2] - 中国自主研发建造最大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交付 全长376米 LNG储量18万立方米 年产能240万吨 将部署于非洲刚果(布)海域 [2]   半导体制造技术 - 国际联合团队开发新型材料与工艺 可实现更小、更快、低成本的高性能微芯片制造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工程》 [3] - 英伟达有望率先采用台积电A16制程 预计2024年下半年量产 将应用于Feynman架构并采用背面供电技术 [3]   产业生态与数据服务 - 提供涵盖AI、汽车、智能制造领域的行业日报、图谱及报告服务 [4] - 平台包含超2万家LP数据、10万只基金数据及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 [5] - 提供智能投研工具 支持产业图谱分析和行业标签筛选 [5][6]
 刷新纪录 我国自主研发建造最大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出海交付
 央视新闻· 2025-09-14 12:20
据海事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鉴于该装置船型特殊、船体庞大、通航环境复杂等挑战,在8月26日启航仪 式后,受潮水变化影响,南通海事局在近海开展了一系列通航安全评估,不断优化拖带方案,直至今天 完成拖带出海作业。作业期间累计投入海巡艇、拖轮14艘,执法人员8人,无人机3架,拖带船队总长达 740米,刷新南通沿海拖航纪录。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9月14日,在南通海事局保障下,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 气装置(NGUYA FLNG)从南通沿海顺利出港交付。 "NGUYA FLNG"装置全长376米、型宽60米、型深35米,LNG储量18万立方米,LPG储量4.5万立方米; LNG年产能达240万吨。该装置将远赴非洲刚果(布)海域投入运营,这也标志着我国在高附加值海工 装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 ...
 海上新广东·新动能图集
 南方农村报· 2025-08-27 19:0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 世界首艘水体自然交换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 具备抗12级台风能力 [3][4][9] - 国际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支持船在深圳交付 广州黄埔研发的"白鹤滩"号风电安装平台展现高精度制造能力 [10][11] - 全省海工装备产业呈现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船舶制造龙头企业集聚江门 [10][11][12]   海上风电产业 - 阳江沙扒海域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领跑全国 上百台风机将风能转化为绿色电能 [5][13] - 从"三峡引领号"到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 形成完整产业链 [13][17] - 揭阳惠来港风电叶片与原油码头并肩 实现传统产业与新能源共生 [6][13]   绿色石化产业 - 惠州大亚湾、湛江、揭阳等石化基地集群发展 加速形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14][15] - 30万吨级原油码头在揭阳惠来港投入运营 体现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升级 [6][15]   海洋生物医药 - 科研人员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抗血栓新药 研发可微创植入的"自粘性心肌贴片" [16][18][21] - 超100个省级以上涉海实验室突破深远海科研核心技术瓶颈 [18][19]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 2024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 [22] - 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5 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22][23]
 威海打造全国首个地方蓝色投融资项目库,首批入库项目71个
 齐鲁晚报网· 2025-08-22 16:40
 政策与标准建设 - 威海市金融监管部门于2024年制定发布了全国首个蓝色金融地方标准《威海市蓝色产业可持续投融资支持目录》[1] - 2025年以《目录》为依据开发了蓝色项目智能识别系统并打造出全国首个地方蓝色投融资项目库[1]   项目库构成与规模 - 首批入库项目总数为71个 其中蓝色项目52个 浅蓝项目19个[1] - 项目库涵盖15个大型海工装备制造项目 4个海上清洁能源项目 12个海洋绿色渔业项目以及其他类型项目共40个[1] - 项目库基本覆盖了威海市重大海洋项目及特色产业[1]   授信与贷款进展 - 71个入库项目中已完成授信项目33个 已发放贷款总额达159亿元[1] - 具体贷款投向包括海洋生态保护利用贷款65.2亿元 海上清洁能源贷款37.6亿元 海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18.1亿元 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贷款17.6亿元[1] - 另有6个项目已进入业务办理流程 预计年内新增授信10.4亿元 还有10个项目与银行初步达成合作意向[1]   蓝色金融发展成效 - 截至6月末 威海市蓝色贷款余额为284.7亿元 在绿色贷款总量中占比达到21.4%[2] - 在产品创新方面孕育出全国首笔海洋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山东省首笔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款创新产品[2]
 中集集团(000039) - 000039中集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01
 2025-08-01 14:32
 业务表现与财务数据   - 海工业务手持订单达63亿美元,其中高端FPSO/FLNG深海油气装备订单占比三分之二,生产排期延伸至2027年 [3]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达11.45亿元(含2亿元A股回购),占可分配利润约40%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至360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0%至5.44亿元,毛利率提升1.92个百分点至12.10% [5]   - 集装箱订单排产至第三季度,预计全年行业产量不低于300万TEU [7]     资本运作与投资者回报   - 2024年回购2亿元A股股份,2025年计划以不超过5亿港元回购H股股份,截至7月25日已回购864万股(投入5600万港元) [3]   - 未来将结合经营情况研究市值管理手段,包括低效资产出清和新兴战略业务发展 [4]     海工与深海经济布局   - 海工板块覆盖FPSO、FLNG、海上风电安装船及特种船舶制造,技术领先(如"蓝鲸1号/2号"钻井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 [8]   - 2024年揽获2艘FPSO总包订单及1艘FLNG改装订单,深海油气装备订单排产至2027年 [8]   - 拥有烟台来福士等三大制造基地及海工研究院,具备FPSO/FLNG全产业链交付能力 [9]     集装箱与物流业务   - 集装箱业务受益于中美关税缓和及船公司需求增加,表现优于预期 [3]   - 外汇衍生品损失下降(因套保策略优化)推动一季度利润增长 [5]     新兴业务与战略机遇   -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半挂车、工程专用车)有望受益于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设 [11]   - 模块化建筑业务可应用于偏远工程营地建设 [11]   - 能化领域(LNG储运装备)可能参与水电项目能源保障环节 [11]
 广东博罗四会惠东跻身全国百强县,县域经济迈向“千亿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7:37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5赛迪百强县名单发布,2024年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广东省博罗县、四会市、惠东县3县入围,分别位列第65、85、100名 [1]   - 广东省自2022年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通过培育特色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5]   - 广东57个县(市)GDP增速连续两年超越全省均值,县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4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32:1 [4]     重点县域产业突破   - 博罗县2024年GDP达952.2亿元,瞄准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有望成为广东首个千亿县 [2]   - 四会市依托小鹏汽车肇庆基地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聚集109家企业,产业集群产值达519.5亿元 [2]   - 惠东县2024年GDP为828.51亿元,制鞋业年产量超9亿双、总产值突破400亿元,聚集超6000家相关企业 [2][3]     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 惠东制鞋业通过智能设计、自动化生产线转型高端定制,全球每4名成年女性中有1人穿着其生产的女鞋 [3]   - 惠东布局绿色能源产业,中广核太平岭核电站和港口海上风电项目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3]   - 广东县域形成"链主企业+特色集群+区域联动"模式,如博罗电子信息、四会金属深加工、惠东鞋业与新能源 [3][4]     产业载体与协同机制   - 广东57个县(市)布局64个省产业园、13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建立超110个产业孵化基地和"反向飞地" [5]   - 15个产业转移主平台承接162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5800亿元 [5]   - 深圳福田与博罗共建"飞地"产业园,增城与四会合作建立科创孵化中心,实现政策叠加和产业协同 [5]     县域经济新格局   - 广东县域突破资源限制,成为全省经济新增长点,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形成产业要素双向流动 [6]   - 中心城市与县域建立创新协同分工体系,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6]
 揭阳市惠来临港产业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23:02
 蓝水集团揭阳基地生产效率   - 深海风电导管架生产周期从80天缩短至45天,效率提升43% [1]   - 月均生产能力达6台(套)导管架,当前6台成品待发,15台在生产中 [2]   - 采用全球首台3800吨龙门吊,7小时内完成3台导管架装船,20小时全流程离港 [2]     蓝水集团市场地位与订单   - 深海风电导管架国内市场份额超70% [2]   - 在手订单总额突破8亿元,后续订单持续涌入 [2]     惠来临港产业园营商环境   - 推行"拿地即开工"模式,实现"3天发4证"审批效率 [3]   - 蓝水码头项目全流程审批仅212天,创同类项目报批纪录 [3]   - 提供"保姆式"服务,包括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机制 [3]     产业园重点项目进展   - 亨通二期项目投资15亿元,布局高压海缆、动态海缆等产品 [4]   - 前詹通用码头预计7月全球开放,将强化港口物流枢纽功能 [4]   - 海洋软管智能化生产线试生产,年产值达1.5亿元 [4]   - 国家电投重型网箱平台项目即将投产,单养殖周期产值1亿元 [4]     产业园未来发展方向   - 探索"风渔结合""风电+储能""风电+制氢"等融合模式 [5]   - 蓝水集团计划拓展深远海LNG模块、漂浮式风电、智能化渔场等前沿领域 [5]   - 亨通二期、镁淞等项目落户,为园区注入新动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