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制造

搜索文档
2025年4月中国集装箱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46万个和12.88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10-19 12:26
行业出口量价表现 - 2025年4月中国集装箱出口数量为46万个,同比增长21.9% [1] - 2025年4月中国集装箱出口金额为12.88亿美元,同比增长6.2% [1] - 出口数量增速显著高于出口金额增速,显示可能面临单价压力 [1]
中集集团: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
证券日报网· 2025-10-16 18:40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1] - 能源相关业务订单结转价格提升及生产效率释放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1] - 物流相关业务通过强化生产采购材料成本管控,使成本下降幅度大于营收下降幅度,为毛利率增长创造空间 [1] 各业务分部毛利率表现 - 海工分部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5.84个百分点至10.88% [1] - 能化分部毛利率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至15.12% [1] - 集装箱制造分部毛利率提升3.95个百分点至16.15% [1] 整体业绩与板块表现 - 上半年营收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归母净利润和整体盈利能力大幅增长 [1] - 集装箱制造、海洋工程、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空港与消防、金融及资产管理分部、循环载具等板块均实现业绩增长 [1]
中集集团(000039) - 000039中集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16
2025-10-16 11:0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2] - 营收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3] - 海工分部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5.84个百分点至10.88% [3] - 能化分部毛利率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至15.12% [3] - 集装箱制造分部毛利率提升3.95个百分点至16.15% [3] - 毛利率增长得益于能源相关订单结转价格提升及生产效率释放,以及物流业务材料成本管控强化 [3] - 集装箱制造、海洋工程、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空港与消防、金融及资产管理分部、循环载具等板块均实现业绩增长 [3] 海工板块业务展望 - 2025年上半年海工新增订单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受订单落地延后影响 [4] - 接单方向聚焦高质量订单,油气订单以FPSO项目为主,非油气订单主要跟踪已合作客户 [4] - 2025年7月与荷兰海工巨头Van Oord公司签订1+1艘甲醇双燃料动力海底铺石船项目EPC合同 [4] - 截至2025年6月末,海工板块手持订单约55.5亿美元,已排产至2027/2028年 [4] - 得益于手持订单保持高位,在高效交付前提下,全年营收及利润有望保持较强增长趋势 [4] - 海工盈利提升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对技术和建造能力的持续投入,形成以FPSO、FLNG为主的油气装备制造、海上风电安装船及特种船舶制造的多元化产品结构 [5] - 将钻井平台核心能力延伸至更复杂的FPSO/FLNG领域,此类产品价值量高,受短期油价波动扰动小 [6] - 一艘大型FPSO市场价格从三年前的约28亿美元上涨至超过40亿美元 [6] - 根据SBM offshore等机构预测,2025-2029年平均每年约有10艘左右FPSO新合同授予(含新建和改造项目) [6] - 根据Energy Maritime Associates预测,2025-2029年累计约有11个FLNG订单授予 [6] 集装箱业务趋势 - 2025年上半年我国集装箱供应链景气指数仍处于景气区间 [6] - 2025年第三季度排产良好,但第四季度为行业淡季,需观望 [6] - 长期对集装箱制造业务发展充满信心,需求核心挂钩全球商品贸易量 [6] - 长期行业年度需求量可能从近年来的400万TEU基准向更高规模迈进 [6] - 全球超过5000万TEU的集运保有量带动每年200-300万TEU的潜在更新量 [6] - 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及降碳趋势将降低集装箱周转速度,相同贸易量下需要更多集装箱 [6] 投资者回报与市值管理 - 公司通过踏实做好业绩、积极市场沟通、研究市场化手段来提升投资者回报和市值管理工作 [7] - 2024年完成2亿元人民币A股回购,2025年开展港股回购,积极维护股东权益 [7] - 2025年以来A股、H股价差不断缩小 [7] - 未来经营将继续围绕提质增效稳发展、构建增长新动能的战略主题,通过低效资产出清、增强回报率、促进新兴战略业务发展等举措推动高质量增长 [7] - 公司将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及市场环境,研究各类市值管理手段 [7]
中集集团:首次回购约241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19:55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10月9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A股股份约24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447% [1] - 本次股份回购的最高价为8.37元/股,最低价为8.25元/股,已使用资金总额约2000万元人民币 [1] - 截至发稿,公司总市值约为452亿元人民币 [2] 公司业务结构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最大的业务为集装箱,占27.7% [1] - 物流服务业务、能源/化工/液态食品装备、道路运输车辆及海洋工程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7.68%、16.88%、11.15%和10.44% [1] - 其他行业收入占比为6.87% [1]
中集集团:截至2025年9月29日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占比71.8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8 15:42
公司股份回购与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9月29日审议通过A股股份回购方案 [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约31.41亿股,占总股本58.25% [1] - 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合计持股约38.75亿股,占总股本71.88% [1] 公司业务收入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集装箱业务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占比27.7% [2] - 物流服务业务和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7.68%和16.88% [2] - 道路运输车辆和海洋工程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1.15%和10.44% [2] 公司市值 - 截至新闻发稿时,公司市值为447亿元 [2]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第十一届董事会二〇二五年度第十次 会议决议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10-01 13:19
董事会决议与授权 - 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2025年度第十次会议于2025年9月29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全体9名董事参与表决并一致通过回购议案 [2][3][5] -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或其授权人士全权办理本次回购相关事宜,包括决定具体实施方案、时机、规模及聘请中介机构等 [3] - 授权有效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授权事项办理完毕之日止 [4] 股份回购方案核心条款 - 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6][11] - 回购价格上限为每股人民币12.01元,未超过董事会决议前三十个交易日A股股票交易均价的150% [6][10] - 按回购金额上限5亿元和价格上限12.01元/股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4,163.19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0.77% [6][11] - 回购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3个月内 [6][13] 回购目的与合规性 - 回购目的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价值的认可 [8] - 公司A股股票于2025年9月29日收盘价为8.05元,低于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每股净资产9.73元,符合相关规则规定的“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的回购条件 [9] - 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出售,后续可考虑调整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6][9] 财务影响与股权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约为人民币1,754.42亿元,货币资金约为人民币260.6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约为人民币522.0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 [17] - 按回购金额上限5亿元测算,回购资金约占集团总资产的0.28%,约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的0.96%,预计不会对公司的经营、财务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7] - 本次回购完成后,预计公司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或影响上市地位 [17] 股东及高管持股情况 - 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作出回购决议前6个月内,第一大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买卖公司股份的情形 [6][18] - 经问询,公司第一大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持股5%以上股东在未来三个月和六个月内均无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 [6][18]
中集集团:9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9:50
公司董事会决议 - 公司第十一届2025年度第10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9月29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了《关于回购部分A股股份方案的议案》等文件 [1] 公司财务与业务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集装箱占比27.7%,物流服务业务占比17.68%,能源和化工和液态食品装备占比16.88%,道路运输车辆占比11.15%,海洋工程占比10.44%,其他行业占比6.87% [1] - 截至发稿公司市值为434亿元 [1]
“我在‘十四五’这五年 上市公司在行动”系列报道—— 中集集团:锚定数智升级 220秒造一台“大冰箱”
人民网· 2025-09-26 12:26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 在冷藏箱制造中应用物联网 机器学习 数字孪生和AI技术 显著改善关键工艺参数 降低材料消耗 提高产能和人工效率 [1][2][3][4] 生产流程优化 - 冷藏箱保温层发泡工艺采用闭式浇筑三明治结构 过去依赖人工经验判断 现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传输数据至云平台进行分析 [1] -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不良品概率并反向优化工艺参数 实现从事后分析到事前控制的转变 [2] - 数字孪生平台一比一还原真实产线 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 故障预测和优化调整 [2] 效率提升数据 - 发泡液单张顶板用量从126公斤降至116公斤 材料成本降低8% [2] - 保压时间从35分钟降至28分钟 效率累计提升20% [2] - 人工效率从9人天/台降至4.5人天/台 [2] - 日产能从240台提升至300台 单台生产时间220秒 [2] 智能化技术应用 - 数字孪生和仿真模拟技术用于车间实时动态监控和路径优化预警 [3] - AI辅助进行焊缝无损检测评片 检验效率提升50% [3] - AI在危化品区域实现安全监控 对未完成静电释放者发出警告 [3] - 通过物联网 大数据 AI和5G技术 实现交期缩短30% 一次性装配合格率提升10% [3] 集团战略与成果 - 业务板块聚焦自动化升级 包括集装箱龙腾计划 车辆超级麦哲伦计划 能化梦六梦七计划 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和数据驱动改善 [4] -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五层架构 应用物联网 大数据和决策式AI 在能源节约 关键工艺 员工安全和质量检测方面取得重大改善 [4] - 利用数字孪生和AI优化机器人集群协作 降低人机配比 利用生成式AI打造AI数字员工提升蓝领员工人效 [4] - 已打造25家省级和3家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 包括2家卓越级和1家示范工厂 实现工业3.0跨越 [4] - 青岛冷箱和宁波中集获评国家级5G工厂 体现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融合成效 [4]
中集环科分析师会议-20250917
洞见研报· 2025-09-17 23:26
分组1: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相关内容 分组2: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罐式集装箱业务在2025上半年保持发展韧性市场份额居首但处于历史低位是市场重整机会,公司正积极拓展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驱动长期价值增长,未来聚焦相关多元化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争取实现战略跃迁 [23][30][31] 分组3: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中集环科,接待时间是2025 - 09 - 17,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公司副总裁等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有融通(基金管理公司)和国金证券股份(证券公司),对应机构相关人员为卢文杰和房灵聪 [18] 调研机构占比 - 未提及相关内容 主要内容资料 - 2025上半年公司罐式集装箱业务营收92424.63万元,目前业务处于历史低位是市场重整机会,近年来制造能力和订单交付速度提升,还积极壮大并购团队拓展新兴领域 [23][2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罐箱产品毛利率变动因化工行业承压、市场竞争加剧、需求下降等因素 [25] - 公司作为罐箱行业龙头有规模、品牌、范畴、协同优势,能满足客户要求、搭建供应链、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和丰富产品线、打造稳定供应链体系 [27] - 公司医疗设备部件业务持续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12.88%,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6.12% [2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后市场业务营收7492.20万元,同比上升0.95%,业务包括罐箱清洗等及配件销售 [29] - 公司未来聚焦相关多元化,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拓展高端医疗装备、智能装备业务,构建有色金属精密加工能力,响应政策通过资本市场手段围绕重点领域布局,争取实现战略跃迁 [30][31]
中集环科(301559) - 2025年9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7 17:10
罐箱业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罐箱营业收入92,424.63万元 [1] - 罐箱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首位 [1] - 当前罐箱业务处于历史低位周期,视为市场重整机会 [1] - 罐箱毛利率下降主因:化工行业承压、竞争加剧及需求下降 [1][2] 核心竞争优势 - 规模优势:具备设备投资、成本控制与协同生产能力 [2] - 品牌优势:20余年行业积累,供应链成熟且通过全生命周期验证 [2] - 范畴优势:提供全系列罐箱(液体/气体/粉末)及全尺寸(10-52英尺)一站式解决方案 [2] - 协同优势:拥有智能化供应链体系,保障质量与供货稳定性 [2] 新兴业务增长数据 - 医疗设备部件业务:2024年同比增长12.88%,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6.12% [3] - 后市场业务(清洗/维修/翻新等):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492.20万元,同比上升0.95% [3] 战略发展方向 - 聚焦相关多元化:通过高端装备、医疗设备、智能装备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4][5] - 医疗领域拓展:紧跟医疗核磁前沿技术,扩大高端影像设备零部件全球交付 [5] - 智能装备布局:构建"感知-预知-执行"软硬件能力,助力化工物流数智化转型 [5] - 资本运作计划:通过并购投资布局高端医疗设备与智能装备制造领域 [5] - 战略目标:三至五年内形成"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新场景"矩阵,向全球高端装备技术平台跃迁 [5]